城市电力管廊监控项目招标技术规范书

城市电力管廊监控项目招标技术规范书
城市电力管廊监控项目招标技术规范书

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及后

续服务招标采购项目

综合监控招标技术规范书

建设单位:杭州市地下管道开发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浙江华耀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目录

投标人专用资质 (2)

招标货物需求一览表 (2)

1.总则 (2)

1.1.术语定义 (2)

1.2.一般规定 (2)

1.3.标准和规范 (4)

2.工程条件 (6)

2.1.项目综述 (6)

2.2.安装地点 (6)

2.3.环境条件 (6)

3.招标设备范围 (6)

4.技术要求 (7)

4.1.一般要求 (7)

4.2.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7)

4.2.1.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具备的功能 (7)

4.2.2.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应具备的功能 (8)

4.2.3.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9)

4.2.4.电力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1)

4.2.5.高压电缆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2)

4.2.6.电力隧道身份识别与防护屏蔽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2)

4.2.7.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3)

4.2.8.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3)

4.2.9.电力隧道智能巡检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4)

5.其他说明 (15)

投标人专用资质

详见商务部分及招标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内容

招标货物需求一览表

详见附件《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及后续服务招标采购项目货物需求一览表》

1.总则

1.1.术语定义

1.1.1买方:在招标阶段称为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以后的签约阶段称为买方

1.1.2卖方:在招标阶段称为投标人,在确定其为中标人以后的签约阶段称为卖方。

1.2.一般规定

1.2.1本技术规范书主要用于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的招标,本技术规范书主要提出了技术规范、系统控制功能、设备规范、供货范围、安装指导等技术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它包括功能设计、设备结构、性能和制造、系统设计、包装、运输、安装、接线、调试、试验等方面要求。

1.2.2投标人应按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报价,投标人的报价应为单价(含安装、调试费),并应对报价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投标人中标后,招标人有权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对局部技术要求提出更改,若不涉及主要技术参数的修改,投标人不应对中标单价提出更改。具体的交货期及交货目的地以商务合同为准。

1.2.3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要求的经过实践的代表当今技术的优质产品。同时必须满足国家的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要求。

1.2.4投标人必须根据本期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实际需求,所投产品的设备配置、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均不得低于本规范书的要求,必须提供所投产品的全部设备必需的相关连接设备、专用电缆、插座及其他附件等。

1.2.5投标技术文件中应对投标产品的技术性能、规格型号及主要参数详细描述,并提供对应招标技术规范书的技术偏差表,偏差表中未提及的条款,则视同完全同意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2.6只有招标人有权修改本规范书。合同谈判将以本规范书为蓝本,并列入招标人所认可的技术偏差,经修改后最终确定的技术协议将作为合同的技术附件,并与合同文件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1.2.7本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除投标人专用资质外,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2.8合同签订后,投标人应在1周内,向招标人提出一个详尽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设计、设计联络会、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厂内测试、运输、设备安装调试等项的详情,以确定每部分工作及其进度。

1.2.9在具体安装过程中,投标人必须安排人员现场进行指导安装、调试。

1.2.10投标人应在订货技术协议签订后 5 个工作日内向设计方和招标人提供 2 份如下表所列设备的相关资料和图纸。

1.2.11对于其他没有列入本协议,但是又是工程必需的文件资料,一经发现,投标人也及时免费提供,并按招标人施工和设计进度要求随时修正。所有文件、工程图纸及相互通讯,均应使用中文且均应使用国际单位制。

1.2.12对本技术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应为“满足”、“不满足”、“部分满足”,并在响应中,要求明确满足的程度,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和描述,凡采用“详见”、“参见”方式说明的,应指明参见文档中的具体的章节或页码。

1.2.13如果投标人提供的应用系统应用设备与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有差异,应在投标书中以“技术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2.14如果招标人提出对所供系统进行扩容、升级等工作的要求,投标人应予以协助,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招标人。

1.2.15投标人应承诺所提供的应用系统设备本身不能有任何安全隐患,对此应承担终身责任。任何由应用系统设备本身的安全隐患引起的事故,投标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1.2.16本技术规范书应视为保证系统全部功能所需设备、服务及软件模块的最低要求,投标人可以采用优于本规范书的要求投标。如本规范书在具体功能实现方式描述上有遗漏,投标人应予以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投标人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

1.2.17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2.18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1.2.19投标人的工作范围

1.2.19.1按本规范书和适用的工业标准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包括所必需的硬软件和各项服务。

1.2.19.2根据招标人的系统配置方案,负责整套系统监测点布置及电缆布线的的深化设计、安装指导和调试工作。

1.2.19.3负责培训招标人的运行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使其能得心应手的操作维护、修改和调试监控系统。

1.2.19.4负责系统所有设备、电缆及其安装材料的供货。包括本工程该系统实际需要的所有电缆和安装材料。

1.2.19.5施工过程中,投标人保证设备、电缆、安装材料等主要材料性能、数量、完全长度满足现场要求,不仅限于招标货物需求一览表内的项目。设备的安装要求满足电力行业验收规范。

1.2.19.6投标人应说明所需电源电压等级和电源容量。

1.2.20招标人的工作范围

1.2.20.1招标人在投标人的指导下确定各监控点和就地箱的基本位置,并提供系统所需的工

作总电源。

1.2.20.2负责现场设备安装及施工。按投标人要求提供综合监控系统安装接线、电缆敷设。

1.2.20.3负责对投标人最终完成的系统进行验收。

1.3.标准和规范

除非合同另有规定,系统均须遵守最新的国家标准(GB)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以及国际单位制(SI)标准等。

1.3.1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标准

1.3.1.1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3.1.2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1.3.1.3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1.3.1.4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

1.3.1.5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

1.3.1.6CCITT(国际电报、电工咨询委员会标准)

1.3.1.7EIA(电子工业协会标准)

1.3.1.8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1.3.1.9OSF(开放系统基金会标准)

1.3.1.10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标准)

1.3.1.11SI(标准国际单位制)

1.3.2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及协议

1.3.

2.1操作系统:符合IEEE POSIX100

3.1标准、OSF和Windows

1.3.

2.2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ANSI标准的SQL数据库查询访问语言

1.3.

2.3人机界面:符合X-Window、OSF/MOTIF 和Windows标准

1.3.

2.4编程语言:符合ANSI标准的C、C++、JAVA、.Net

1.3.

2.5计算机网络通讯:IEEE 802系列标准、TCP/IP

1.3.3应用程序接口

1.3.3.1GB/T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1.3.3.2GB/T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1.3.3.3GB/T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1.3.3.4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1.3.3.5GB2887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

1.3.3.6GB 15322-2003《可燃气体探测器》

1.3.3.7GB 20936-2009《可燃性气体探测用电气设备》

1.3.3.8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1.3.3.9GB 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隔爆型“d”

1.3.3.10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1.3.3.11GB4798.4—1990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

1.3.3.12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3.3.13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3.3.14GB/T 1372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3.3.15GB/T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1.3.3.16GB/T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1.3.3.17GB/T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1.3.3.18GB/T11463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1.3.3.19GB/T13926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1.3.3.20GB/T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1.3.3.21GB/T17626.2—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1.3.3.22GB/T17626.3—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3.3.23GB/T17626.5—1999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1.3.3.24GB/T17626.8—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1.3.3.25GB/T17626.9—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1.3.3.26Q/BPC 高压电缆线路状态评价标准

1.3.3.27Q/GDW 215—2008 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E语言规范

1.3.3.28DL 476—1992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

1.3.3.29DL/T 547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1.3.3.30DL/T 5344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1.3.3.31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1.3.3.32JJF 1171—2007 温度巡回检测仪校准规范

1.3.3.33IEC 61204 《直流输出低压供电装置.特性和安全要求》

1.3.3.34IEC 60068 《基本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

1.3.3.35IEC 60364 《建筑物的电气设施》

1.3.3.36IEC 6196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

1.3.3.37IEC 61970—1 2005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1部分:导则和一般要求

1.3.3.38IEC 61970—301 2003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

1.3.3.39IEC 61970—401 2005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第301部分:组件接口规范(CIS)框架

1.3.3.40IEC 61850 变电所通信网络和系统

1.3.3.41GB12322-90 通用性应用电视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1.3.3.42GB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1.3.3.43ITU-T H.323 网络电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标准

1.3.3.44CCITT G.70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标准

1.3.3.45YD 610-93 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3.3.46ISO/IEC JTC H.264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

1.3.3.47ITU H.264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

1.3.3.48《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设备代码(试行)》

1.3.3.49《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设备参数规范(试行)》

1.3.3.50《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数据编码规范(试行)》

1.3.3.51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1.3.3.5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1.3.3.53国家电网公司生输电〔2010〕13号《关于印发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原则及技术规范的通知》附件1.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原则

2.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3.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3.3.54国家电网公司生技改〔2010〕95号《关于印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及相关数据规范、通信技术方案的通知》附件:1.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概要设计

2.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数据规范(输电)

3.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接入通信规约(输电I2接口)

4.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通信技术方案

2.工程条件

本工程招标采购软硬件设备,将运用于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2.1.项目综述

浙江大学紫金港电力管廊全长3147米,留祥路段为单舱管廊,长557米;花蒋路和余杭塘路段为双舱管廊,长2590米。天湖变至紫金港路段电力管沟长385米。电力电缆自蓬驾桥港电缆终端塔沿留祥路单舱管廊和花蒋路、余杭塘路的双舱管廊敷设至紫金港路,再沿电力电缆沟敷设至天湖变,电力电缆全长约3700米。管廊穿越留祥路和余杭塘河采用顶管方式。管廊内电缆支架间距约1米。

单舱管廊段分4个防火区,每防火区设1个投料口,双舱管廊两仓为独立防火区,共用1个投料口,双舱管廊段共24个防火区,设置12个投料口。全段管廊共16个投料口,每个投料口安装一个用于人员临时出入的电力井盖。每个防火区长约100~300米。

浙江大学紫金港电力廊道综合监控与控制系统在电力管廊就近的220kV天湖变电所设置一个本地通讯机房(本规范书以下简称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信息汇集、处理货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机房设备供电由变电所提供,管廊内设备供电为专变就近供电。本地通讯机房内设置通讯柜,SDH设备柜、视频服务器柜。通讯柜用于共同沟内各系统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汇聚,并将数据传送至2.5G的SDH通讯柜,SDH通讯柜分两路分别将图像信号传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SDH通讯柜;监控信号传至送电工区的10G SDH通讯柜。

调度控制中心内设置一台图像工作站,一台视频服务器,一台视频显示大屏,用以对管廊内的视频信号进行管理和显示。

送电工区内设置一台监控计算机、一台安保工作站,一台数据服务器,一台视频显示大屏。监控计算机通过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连接通讯柜与现场ACU采集控制单元通讯,彩色显示器上能生动形象地同时调出综合管廊建筑模拟图、管廊内各设备的状态和照明系统的实时数据并报警。监控计算机同时还向现场ACU采集控制单元发出控制命令、启停现场附属设备。附属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与火灾报警系统联网(本规范书以下简称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

项目承接方需依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规定、规范,结合建设方的各种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可扩展行和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到系统冗余性的原则投标。

2.2.安装地点

浙江省杭州市

2.3.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m):-10~300

最低环境温度(℃):-15

最高环境温度(℃):65

覆冰厚度(mm):无

最大风速(m/s):35

年平均雷电日:90

3.招标设备范围

3.1杭州市电力局调度控制中心软硬件控制设备

3.2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软硬件控制设备;

3.3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软硬件控制设备;

3.4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控装置及系统

3.5电力隧道视频监控装置及系统

3.6高压电缆接地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及系统

3.7电力隧道身份识别与防护屏蔽装置及系统

3.8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装置及系统

3.9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装置及系统

3.10电力隧道光纤通讯装置及系统

3.11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及系统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投标人应提供符合相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对于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及规定,必须满足其要求。

4.1.2投标人应提供具有良好技术性能和稳定性能的系统设备,并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对系统设计、设备配备和布置等进行优化,选择通用性强的通信协议与规约,并留有扩充余量,选取最合适的方案。

4.1.3投标人所提供的系统设备、前端设备,必须是技术和工艺先进并经过稳定运行实践,且已被证明是可靠成熟的产品。

4.2.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1.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具备的功能

4.2.1.1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高压架空线路“上改下”工程电力管廊综合监控系统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能将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电力隧道视频监控系统、高压电缆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电力隧道身份识别与防护屏蔽系统、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电力隧道智能巡检系统、高压电缆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等都无缝地集成在一个监控系统中,实现电缆隧道的集中监测与控制,做到管控一体化。

4.2.1.2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具备开放的业务接口,可以与杭州市电力局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数据整合及管理业务的拓展。

4.2.1.3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采用支持群集技术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标准版数据库,监控数据应符合XML格式,数据库容量满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存储天数的要求。

4.2.1.4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能够支持通过VOIP方式经由网络传输语音数据,解决了距离遥远带来的信号衰减问题,以保证语音通道的实时畅通。

4.2.1.5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具备分区广播、定点广播功能,即可以对指定的单个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或者一组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发起广播,广播的内容可以是事先录好的语音,也可以是坐席人员实时的广播。

4.2.1.6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具备群呼、组呼功能,即中心坐席人员发起的通话,坐席人员通过软件平台同时呼叫多条隧道,当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陆续接通到语音平台后,建立一个多方会话的场景,坐席人员还可再加入新的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或者外界电话到当前的多方会话中。

4.2.1.7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能以GIS列表的形式实时显示出当前正在通话的电话信息,包括会话编号、参与该会话的各方的电话号码等内容。

4.2.1.8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能记录每次通话相关信息,包含会话的编号、开始通话时间、通话持续时间、主要电话号码、被叫电话号码等信息。在通话历史记录查询,可以以拨打方式、隧道名称、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时间段为查询条件,通过任意组合查询出您所需要的通话记录。

4.2.1.9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可监测每个电话终端的自身运行状态,如终端的电源供电状态、电压状态、设备通信状态等,可通过自动检测、定时巡检、人工巡检等多种监测手段,结合IP电话接入终端的各种自动诊断功能,实现对系统设备进行全时段故障自动监测。

4.2.1.10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可以实现由隧道内发起呼叫外界、外界发起呼叫隧道内、隧道内发起呼叫隧道内的多方会议电话。

4.2.1.11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应具备集群热备和负载均衡功能;确保平台连续、稳定、安全的工作。

4.2.1.12视频图象、静态图象的实时显示。对于电缆运行所需的各种模拟量、数字量具备动态分析和关联图表、曲线显示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对视频、图像、实时数据等参量的复合型监控需求。

4.2.1.13平台应具备语音通知、短信报警功能。

4.2.1.14平台应具备集群热备和负载均衡功能;确保平台连续、稳定、安全的工作。

4.2.1.15具有故障自动诊断能力,可连续检测监控平台的工作状态

4.2.1.16系统时钟同步;

4.2.1.17角色管理(角色定义及权限分配);

4.2.1.18权限认证;

4.2.1.19员工操作日志查询;

4.2.1.20电话录音、来电存储;

4.2.1.21使用TCP/IP以太网接口;

4.2.2.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应具备的功能

4.2.2.1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的硬件部分包括:综合监控主机、专用通信电源、IP电话接入终端、局放数据及光纤测温监测主机及网络通信设备;

4.2.2.2实时监控隧道出入口门禁、风机、水泵和隧道内有害气体含量、隧道水位等参数;

4.2.2.3出入口门禁电控锁控制;

4.2.2.4实时监测护层接地电流的变化;

4.2.2.5实时监控隧道内的环境变化;

4.2.2.6出入口门禁、沟道内有害气体含量及积水情况的显示和存档,在电子地图上对辖区内管道井的各种故障,进行显示,并自动存储系统数据库中;

4.2.2.7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下位机及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2.8完善的接口保护电路,具备接地电流瞬态升高自动触发报警功能。

4.2.2.9运用自身资源集中管控、保障各监控应用系统传来的信息的传输、储存、执行。

4.2.2.10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综合监控主机应具备的功能如下:

4.2.2.11.1综合监控主机应采用热插拔式积木结构,方便现场安装和维护。

4.2.2.11.2综合监控主机应能同时带载不同终端同时工作互不影响,实现一机多用功能。

4.2.2.11.3综合监控主机应具备监视、管理、远程开启和关闭控制、采集、探测、及状态自动上报、状态查询反馈等多种功能,结合以及综合职能数据管理平台,对故障显示和报警,并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备份保存,便于查看。

4.2.2.11.4综合监控主机应具备全工模式和半工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4.2.2.11.5综合监控主机应具备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下位机及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2.11.6综合监控主机应具备完善的接口保护电路,具备接地电流瞬态升高自动触发报警功能。

4.2.2.11.7综合监控主机无源干接点接收板应具备8个数字量的实时监测和4个控制量的

快速控制,可接收光纤测温主机输出的报警信号,实现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信号接入联动功能。

4.2.2.11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的功能如下:

4.2.2.12.1IP电话接入终端应采用热插拔式积木结构,方便现场安装和维护。

4.2.2.12.2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2M PCM数字中继接口、环路中继接口、磁石中继接口、E/M中继接口、无线中继接口和VOIP中继接口等接口方式,可以灵活组建多种信令接口方式通信网络。

4.2.2.12.3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监视、管理、探测及状态自动上报、状态查询反馈等多种功能,结合以及综合职能数据管理平台,对故障显示和报警,并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备份保存,便于查看。

4.2.2.12.4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明确指示,采用白发蓝LED对主机的功能、运行及故障进行明确指示,方便查看运行状况和故障排除等。

4.2.2.12.5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应急通信人员定位中端及通信线路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2.12.6IP电话接入终端应具备自动散热功能:产品长期运行,箱内温度超过40℃时,排风扇自动启动,将多余热量排出,避免热量累计造成故障。

4.2.2.12.7IP电话接入终端语音模块应具备128个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定位分析功能。

4.2.2.12.8IP电话接入终端语音模块配套DB37针标准线序线缆、网线、及供电线缆,连接方便使用,且供电线缆采用VH3.96-5P端子,插拔上电及断电方便,且耐大的冲击电流。4.2.2.12具备链路检测功能,定期对电缆通道内安装的输电电缆网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各应用系统终端监测装置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并具备程序自恢复功能。

4.2.2.13可实现对电缆通道内安装的输电电缆网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各应用系统终端监测

装置数据的汇集、处理与转发,对终端监测装置的通信异常监视并上报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本期工程涉及智能视频分析报警数据。

4.2.2.14可接收并转发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的控制及对时命令。

4.2.2.15可接收电缆通道内安装的输电电缆网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各应用系统终端监测装

置时间顺序记录,并向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传送。

4.2.2.16完善的接口保护电路,具备接地电流瞬态升高自动触发报警功能。

4.2.2.17运用自身资源集中管控、保障各监控应用系统传来的信息的传输、储存、执行。

4.2.3.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3.1系统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及终端设备应采用低功耗、抗干扰及保护技术设计,采集数据经过信号调整、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就地转换为数字量上传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网络综合通信系统的综合监控主机。

4.2.3.2可实现电力隧道内有害气体、空气含氧量、水位等环境参量进行监测,可有效监测到隧道内水位情况及隧道内水泵运行状态并对其远程控制。

4.2.3.3利用采集控制单元和气体探测器实现对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空气含氧量的远程监控,有害气体至少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及甲烷三种,采用超低功耗传感器,远程监控信号通过隧道内远程供电和通讯信号共缆传输网络系统的传输资源上传到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

4.2.3.4环境气体监测参量监测结果分为正常、注意、异常和严重四种情况,判断标准如表4.2.3.4环境气体判断标准明细表所示,当隧道内的氧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异常”标准时,报警系统立刻在监控中心及环境气体终端现场发出声响信号,并通过隧道内安装的采集控制单元联动开启风机设备进行自动排风,直至隧道内环境气体达到“正常”标准时,可通过隧道内安装的采集控制单元联动关闭风机设备。当可燃气体甲烷

极具上升达到“严重”标准时,无论其它气体报警值达到多少都不联动启动风机设备,以免起到助燃的作用。

4.2.3.5利用采集控制单元和液位变送仪表实现对隧道内水位变化的远程监控,远程监控信号通过隧道内远程供电和通讯信号共缆传输网络系统的传输资源上传到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

4.2.3.6环境水位监测参量监测结果分为正常、注意、异常和严重四种情况,判断标准如表4.2.3.6 环境水位判断标准明细表所示,当隧道水位达到“异常”标准时,监控系统立刻将报警信号传送至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并通过隧道内安装的采集控制单元联动开启水泵设备进行自动排水,直至隧道内环境水位达到“正常”标准时,可通过隧道内安装的采集控制单元联动关闭水泵设备。

4.2.3.7利用采集控制单元可实现对风机、水泵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控制方式应支持自动联动控制与远程手动控制模式;所有远程监控信号通过隧道内远程供电和通讯信号共缆传输网络系统的传输资源上传到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

4.2.3.8电缆通道内通风系统风机、阀门等控制均由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统一控制。各设备及阀门还应有就地控制。就地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电缆通道内通风系统风机运行模式如下:

表4.2.3.8 电缆通道内通风系统风机运行方式

4.2.3.9具备环境参量超标自动告警及自动排障功能,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对电力隧道内的环境参量超过预设值时发出视听告警,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的图形展示界面上闪烁显示显示,以及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维护人员,并自动将排障资料打印/存档。

4.2.3.10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下位机及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3.11设备故障的显示和存档,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对终端设备的各种故障进行显示,并自动存储系统数据库中。

4.2.3.12隧道环境监测数据、状态监测数据及远程控制数据的历史信息查询。

4.2.3.13系统时钟同步;

4.2.3.14角色管理(角色定义及权限分配);

4.2.3.15权限认证;

4.2.3.16员工操作日志查询;

4.2.4.电力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4.1能在现场环境条件和所选设备条件下,实现对电缆隧道内的现场防护目标进行准确、实时的监控,能清晰显示和记录防护目标的图像,从而实现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视频监控,无论何时发生入侵事件都可以迅速地、适当地、有效地作出反应。

4.2.4.2除具备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自身传统的视频采集、存储、报警、联动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采用智能视频识别技术的图像分析处理能力,通过高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处理,具备入侵检测、遗弃物检测、徘徊检测、摄像机被干扰或破坏检测、物体移动检测、对象尾随等功能,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或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的显示设备上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记录到存储设备。

4.2.4.2.1入侵检测: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7×24小时连续不间断监控,不仅可以检测防区破坏还可以检测入侵无人区域和禁止或限制的区域。同时还可以规定移动方向,当个别人异常方向穿越防区或进入防区却没有离开时系统将会报警。

4.2.4.2.2摄像机被干扰或损坏检测:当监控防区内的摄像机受干扰或损坏时,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能够通知安保人员迅速作出反应。

4.2.4.3可实现与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及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功能,当工作人员刷卡进入工作井时自动联动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启动照明设备,自动联动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对现场视频监控画面录像存储,离开时自动

关闭照明设备并停止视频录像存储;当出入口门禁管理终端非法开启时,自动联动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或内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的显示设备上切换到现场视频监控画面并录像存储,同时发出视听告警信息;照明设备应处于关闭状态,若照明设备处于开启状态,自动联动电力隧道内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将照明设备关闭。

4.2.4.4可实现与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功能,当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探测到电缆隧道内有人员进入时,自动启动照明设备并对现场视频监控画面录像存储。对非法闯入,自动联动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或220kV 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的显示设备上切换到现场视频监控画面并录像存储,同时发出视听告警信息;现场可以通过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自动播放系统事先录好的语音,吓阻入侵者。

4.2.4.5可实现与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应用系统的智能联动控制功能,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报警应用系统自动定位到火灾现场,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或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的显示设备上可以看到现场情况;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探测到有人在电缆隧道内施工巡检的情况下,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自动打开门禁,方便人员安全撤离。

4.2.4.6系统所有远程监测预警数据经供电公司的市调通信网或综合数据网的传输资源上传到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或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对系统告警信息发出视听告警,在电缆网综合智能数据管理平台的图形展示界面上闪烁显示并自动将排障资料打印/存储系统数据库中,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维护人员。

4.2.4.7操作员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等应有记录,需要时能简单快速地检索查询和视频录像回放。

4.2.

5.高压电缆接地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

5.1系统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及终端设备应采用低功耗、抗干扰及保护技术设计,采集数据经过信号调整、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就地转换为数字量上传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网络综合通信系统的综合监控主机。

4.2.

5.2护层接地电流监测是通过传感器耦合电缆接地线的信号,将其采集到的护层接地电流参量传送到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

4.2.

5.3实现对高压电缆护层电流的远程监测,远程监测信号通过隧道内远程供电和通讯信号共缆传输网络系统的传输资源上传到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

4.2.

5.4具备接地电流参数超标自动告警或者异常变化自动告警功能,在输电部远程监控中心对接地电流参数超过预设值时发出视听告警,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电缆状态监测主站的图形展示界面上闪烁显示,以及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维护人员,并自动将排障资料打印/存档。

4.2.

5.5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下位机及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

5.6员工操作日志查询。

4.2.

5.7电话录音、来电存储。

4.2.

5.8高压电缆接地电流参数的历史状态查询。

4.2.

5.9RJRTU使用资源情况查询。

4.2.

5.10RJRTU支持采用热备份方式工作。

4.2.6.电力隧道身份识别与防护屏蔽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6.1实时布控区域目标动态显示功能

4.2.6.1.1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受控区域目标的数量、分布情况及身份;

4.2.6.1.2查询一个或多个受控目标现在的实际位置;

4.2.6.1.3可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

4.2.6.2丰富的地图功能:具有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土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

4.2.6.3禁区报警功能: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非授权进入,实时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目标及身份。

4.2.6.4目标轨迹查询:可查找某目标在某个时间段内所经历的路径,并在图中画出线路轨迹。

4.2.6.5丰富的受控目标考勤能力:可对出入布控区域的目标进行统计,实现目标的考勤记录,建立目标的各种信息报表(如: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

4.2.6.6突发事件控制:一旦有突发事件,上位机上立即能显示出该现场的目标数量、信息,位置和历史情况等信息,大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2.7.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7.1系统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及终端设备应采用低功耗、抗干扰及保护技术设计,采集数据经过信号调整、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就地转换为数字量上传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网络综合通信系统的综合监控主机。

4.2.7.2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应采用总线式拓扑结构和红外人体感应探测技术。

4.2.7.3VOIP广播呼叫紧急对讲系统应具备防盗定位功能、应急指挥广播功能、隧道内呼叫外界功能、外界呼叫隧道内功能、同一隧道内对讲功能及巡视主动报警功能。

4.2.7.4防盗定位功能: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具备人体红外探测功能,如果有不法份子破坏井盖进入隧道或者沟道实施盗窃行为或者破坏行为时,通信终端能够自动感知到人员的活动,不仅能在现场直接发出警告恐吓入侵者,同时也能在监控平台上实时显示出入侵者的位置信息与运动轨迹。

4.2.7.5应急指挥广播功能:当有火灾、盗情、隧道灌水等恶性事故发生时,系统自动以特服号码向隧道内发起呼叫,隧道内应急通信人员定位终端(有人活动的区域)会根据特服号码判断事故的类型,自动启动警报,针对事故类型自动播放事先录制好的指令,指挥疏导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当有非法入侵或者盗情发生时,系统可以自动播放事先录好的语音,吓阻入侵者。

4.2.7.6隧道内呼叫外界功能:接对讲键,然后拨号。可呼叫外界手机用户、座机用户、及值班电话等。监控中心平台可实时监视(界面显示:人员位置、被叫号码,通话时长等)。

4.2.7.7外界呼叫隧道内功能:唯一可以找到隧道内施工人员的通信工具,外界电话可以找到隧道内的施工人员,在有人活动的区域附近的通信终端会振铃(其它无人区域的电话不振铃),隧道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就近按接听键通话。监控中心平台可实时监视(界面显示:人员位置、主叫号码、通话时长等)。

4.2.7.8同一隧道内对讲功能:同一条隧道,不同位置的人进行联系。隧道内巡视人员按对讲键呼叫本隧道内其他工作人员,则本隧道内其它位置电话会振铃(仅指有人活动的区域),附近人员可接听。

4.2.7.9巡视主动报警功能:隧道内巡视人员按下“报警”按钮,报警灯闪亮,通信终端会将报警信号发送到监控平台,平台在GIS界面报警、警铃启动。平台自动遥控本隧道其它电话终端报警灯闪亮。隧道内人员发现后,应紧急疏散或者逃生。

4.2.8.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8.1系统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及终端设备应采用低功耗、抗干扰及保护技术设计,采集数据经过信号调整、模数转换和数据处理就地转换为数字量上传220kV天湖变电缆状态监测子站网络综合通信系统的综合监控主机。

4.2.8.2可监测遥控电力隧道井盖系统安装在变电所隧道进出口和隧道人行出入口处,可以

对进出隧道情况做全时记录,并有效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隧道。门禁的门体具备防火、防盗功能,锁具具备双向信息刷卡读取和双向钥匙机械开闭功能,断电情况下门同样处于锁定状态。不论哪一侧通过门禁均应使用监控中心授权的信息卡,人员通行的时间和信息卡内置身份识别号将记录并传输至监控中心。钥匙机械开锁只能用于紧急情况。

4.2.8.3安装在变电所隧道进出口处,可以对进出隧道情况做全时记录,并有效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隧道。

4.2.8.4井盖监控终端具备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远程开启、电话语音开启、短信开启功能;能按时间、地点进行多种组合的权限设置。

4.2.8.5井盖监控终端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远程开启、电话语音开启、短信开启、刷卡开启时,启动视频,启动气体探测语音提示,不启动报警系统。

4.2.8.6井盖监控终端在非法开启时,启动视频,启动就地报警系统;在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监控中心对井盖监控终端的异常状况发出视听告警,在平台的图形展示界面上闪烁显示显示,以及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维护人员,并自动将排障资料打印/存档。4.2.8.7链路检测功能,系统定期对下位机及线路中的设备进行巡检,自动诊断链路故障。

4.2.8.8设备故障的显示和存档,在输电分局远程监控中心对终端设备的各种故障进行显示,并自动存储系统数据库中。

4.2.8.9系统时钟同步。

4.2.8.10角色管理(角色定义及权限分配)。

4.2.8.11权限认证。

4.2.8.12员工操作日志查询。

4.2.8.13隧道进出口门禁终端的历史状态查询。

4.2.8.14RJRTU使用资源情况查询;

4.2.8.15RJRTU支持采用热备份方式工作;

4.2.8.16应具备监控中心计算机报警,以及手机短信或语音报警功能。

4.2.9.电力隧道智能巡检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4.2.9.1实现对电力隧道高压电缆的自动巡检: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进行巡检,可实现不间断地对隧道进行反复巡检,并实现对隧道状态的连续、动态的数据采集及系统存储。4.2.9.2实现对电力隧道高压电缆的现场灾害处置:在需要的情况下,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将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温度/湿度报警等数据发送回指挥中心,并能够通过应急对讲进行现场指挥。

4.2.9.3与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联动对电力隧道的智能化管理: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与原有的在线监测项目实现充分联动,在软件平台上增加机器人控制模块,实现在线监测手段与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无缝融合,充分发挥软件平台的各种联动功能,具备日常巡检(自动)、异常点定位复检(自动)、手动控制复检、手动灾害处理等功能。

4.2.9.4电力隧道智能巡检装置整体主要功能如下:

4.2.9.4.1远程可控自动行走。(定位RFID、避障、行走障碍处理、姿态调整);

4.2.9.4.2视频信号:1路视频加照明灯,全方位云台和大倍数光学镜头控制;

4.2.9.4.3隧道环境监测: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含量、空气含氧量探测;

4.2.9.4.4交互式对讲指挥功能;

4.2.9.4.5实现自行匀速巡检、工作位置准确停车探测、紧急事件高速到达、遇到障碍自动停车告警、以及遇到人员智能减速跟踪探测。

4.2.9.4.6行走速度:0-120米/分钟可调。可分为自行巡检速度,紧急事件高速行走,以及遇人跟踪速度;

4.2.9.4.7具备较强的抗电场干扰能力;

4.2.9.4.8具备车载影像防抖动功能,满足运行过程中的图象稳定性要求。爬坡能力。在小于20度的坡度上能够平顺运动,

4.2.9.4.9刹车定位:平轨上刹车距离控制在2米以内。

4.2.9.4.10防潮防尘性能:PLC主控模块要求达到TP65防护等级

4.2.9.4.11转弯半径。最小2米,并具备弯道自动减速通过功能。

5.其他说明

5.1技术方案应在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有必要的计算,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注明所提供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其性能优越之处。

5.2投标人对质保期外系统正常维护及可能发生的费用作出必要说明。

5.3投标人应负责安装及调试,保证整个系统的完整性。

5.4运行期间对于由于产品原因造成的问题,投标人应无条件及时解决。

5.5投标人应储备足够数量的备品备件,售后服务应及时,应提供承诺到达现场的时间。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电力电缆保护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电缆保护管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1.1本施工及验收规范适用于lt生产的MPP管材、HDPE管材以及UPVC、 CPVC系列管材,以下统称为“管材”。 1.2管道的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设计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并经会审通过; B.有批准的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C.施工人员经过培训且熟悉管材的一般性能,掌握管道的连接技术及操 作要点,进行HDPE管材及MPP管材焊接的人员应持证上岗; D.施工工具、施工场地及施工用水、用电、材料储放等临时设施能满足 施工要求; 1.3本施工及验收规范只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如有本规程未涉 及的问题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特殊设计要求及设计单位其它有关规定 执行,或参照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标准进行。 第二部分:材料 1.一般规定 1.1管材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具有质量检验部门产品合格证,并应标明 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标识; 1.2接头、配件必须与管材规格型号配套; 1.3管材因运输、装卸、堆放、遮盖不严或因存放较长,都有可能造成管 材、管件的变形和变质,连接前应对管材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2. 管材的运输、搬运与储存 2.1管材在运输,装卸或搬运时要小心轻放,不得受到剧烈撞击。严禁 抛、摔、滚动及烈日曝晒,缆绳与管材解除处宜有软质材料隔离防 护; 2.2管材贮存地应平整,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超过1.5m,距离热源不 少于5m,不得露天曝晒,如露天堆放应加以遮盖; 2.3管材扩口部位应交叉放置,避免挤压变型; 2.4用于管材连接的胶水,橡胶密封圈等必须存放室内,阴凉,干燥, 严禁明火。 第三部分:沟槽 3.1开挖沟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或工程监理指导的开挖路线及开挖深度 进行施工,而且在没有征得相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3.2开挖沟槽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埋设在车行道下管顶埋深不得小于0.9米; B.埋设在人行道下或管道支管不得小于0.75米;

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文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要求 XXXX公司 O—四年十月

文案大全

招标项目技术要求 说明:对于招标文件中标有“ * ”下画线的条款,投标人必须满足;对这些条款的偏 离可能会导致废标。 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适用范围 本项目要求书适用于 10kV & 0.4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 所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满 足实现高、中、低压设备智能化监控的集成。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变电所为10kV 变电站和0.4 kV 变电所,工程内容为 10kV 变电站增加一台高压配电设 备,0.4kV 变 电所增加相应的一套低压配电设备。 投标单位需将0.4 kV 变电所按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要求提供系统后台硬 件及软件,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 1.2.2设计并实施系统综合布线,该布线内容除网络布线外尚需包含低压柜等智能设备的通讯网络系 统的二次接线设计、端子排布置设计和供货及现场接线等。 1.2.3*提供智能仪表 YYEL2000系列硬件和配套的通讯接口软件,并接入监控系统,要求监控系统完 整采集中标设备可提供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 1.2.4提供系统所需的操作台、椅、控制柜等。 2供货范围及工程要求 *投标方必须是施耐德公司电力配电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并且须具有相关的授权书资质; 近三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业绩。 2.1 *低压开关柜上的多功能智能型电力参数测量仪必须为 液晶显示屏、 10 模块、通讯接口等。 2.2设备的生产制造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卖方责任范围 负责提供所供系统(设备)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要求,配合相关的接口设计。 提供所供系统(设备)的技术文件、拓扑图、技术资料及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设计。 YYEL2000系列,每台仪表应配置大屏幕 2.3 设备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设备的交货地点:XXXXX 工地。 2.5 设备的交货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 1个月内。 2.6 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条件具备后进场。 3.1 负责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3.2 3.3 3.4 负责对买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埋地式电力电缆保护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埋地式电力电缆保护管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1、埋地式电力电缆保护管是我公司新开发的用于电力系统埋设电力电缆的配套严品.为了便于施工单位的选用和施工,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保护管、塑合金电力电缆保护管的施工和维护。 3、管道的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计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荠经会审通过。 二、有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三、材料、施工工具、机具等已准备就绪,能保证正常施工。 四、旋工现场有材料堆放的场地,能满足施工需要。 4、施工人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修改设计时需有设计单位的同意文件。 5、电力电缆保护管施工规程除执行本规范外,如有本规程禾涉及的问题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特殊设计要求或设计单位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材料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埋地式电力电缆保护管应符合现行严品标准,具有严品检验合证证书、并应标明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标识。 2、如需要使用橡胶密封圈必须与管材规格型号相配套。 第二节管材的运输与搬运 1、电力电缆保护管在运输、装卸时要小心轻放、排列整齐.要防止管材散捆掉落。 2、管材不得受到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接触,不得抛、摔、滚和烈日爆晒.防止管材端头损伤。缆绳与管材接触处宜有软质材料隔离保护。 第三节管材的储存 1、管材的堆放场地应平整。 2、管材应根据其长度分采用两支点或三支点堆放。4m长度的管子采用两支点支承,6m 长度的管子采用三支点支承。 3、管材应按其规格堆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1 5m,并远离热源.不得烈日曝晒。 4、管材扩口部位应交叉放置.避免挤压变形, 5、橡胶密封圈必须存放室内,阴凉、干燥、严禁明火. 第三章沟槽

技术规范书

1、。 1.1 招标货物一览表 2项目概况 2.1 建设背景 现场作业的安全主要依靠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自律,由于现场作业点多面广,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及违章操作现象,从而造成或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措施的研究是为了根治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如现场出现有操作不规范或安全隐患的信息,立刻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以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运行、规范操作,为电力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监控与防护手段,对于预防或减少电力系统人身等恶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2 现状分析 安全监控困难:现场作业的安全主要依靠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自律,由于现场作业点多面广,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及违章操作现象,从而造成或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不能指挥多个现场作业:现场作业地点分散,现场管理人员只能对一个现场作业进行监督,不能做到同时指挥多个现场进行作业,费时、费力,难以保证现场作业的进度。 2.3 建设目标 通过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实时将现场作业的视频传输到监控中心,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作业现场安全工作的部署,监控中心能够同时指挥多个现场进行作业,实现现场作业视频文件的存储与回放。 2.4 建设原则 根据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和系统建设的目标,本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 项目设计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网络等设施类环境资源;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现有技术应用、数据信息等资源体系;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保

证系统建设的经济性,提供投资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2、成熟性原则 本系统的设计应该尽量的采用经过市场证实的成熟的技术,减少技术风险。 3、可扩展性原则 为适应发展要求和系统自身建设需要,本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应用动态变化因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规划设计,充分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系统需求的变化,支持迭代开发。 4、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业务、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的整体建设和实施进行初步设计,充分体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5、安全性原则 安全体系建设是本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有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信息系统在网络、应用、数据信息等多层面获得有力的安全保障。并且采用业界成熟的安全技术,切实避免系统破坏和数据泄密。 6、先进性原则 立足先进技术,采用主流技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使系统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水平。 7、开放性原则 采用的技术均为开放技术、利于移植,这样有利于降低采购价格,保证服务质量。 8、易用性原则 本系统使用涉及电业局各个层面的用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使用者的应用水平,充分考虑系统的易用性,保障本系统建成后的应用与推广。 2.5 建设内容 软件系统应实现以下的基本内容: 1.图像管理:监控中心可对作业现场所选摄像头实时图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显 示、抓拍等操作。 2.现场监督:现场作业与安全监控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方式直观显示现场作业 动态。 3.现场复查:图像实现自动保存,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图像资料,对现场作业 人员的工作行为、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分析。

电力电缆保护管管材施工技术规范

电力电缆保护管管材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管材适用规范 1.1.1 本施工及验收规范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CPVC系列管材,以及 MPP 管材。以下统称 “管材”。 第二节 基本要求 1.2.1 管道的安装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 设计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并经会审通过。 B 有批准的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已进行技术交底。 C 施工人员经过培训且熟悉管材的一般性能,掌握管道的连接技术及操作要点,进 行 CPVC 管材及 MPP 管材焊接的人员应持证上岗。 D 施工工具、施工场地及施工用水、用电、材料储放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要求。 1.2.2 本施工及验收规范只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如有本规程未涉及的问题 或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特殊设计要求及设计单位其它有关规定执行,或参照国家或 行业相关的标准进行。 第二章 材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1.1 管材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具有质量检验部门产品合格证,并应标明生产厂家,规 格型号等标识。 2.1.2 接头、配件必须与管材规格型号配套。 2.1.3 管材因运输、装卸、堆放或遮盖不严或因存放较长,都有可能造成管材、管件的变 形和变质,连接前应对管材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第二节 管材的运输、搬运与存储 2.2.1 管材在运输,装卸或搬运时要小心轻放,不得受到剧烈撞击。严抛、摔、滚动及烈 日曝晒,缆绳与管材接触处宜有软质材料隔离保护。 2.2.2 管材贮存地应平整,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超过1.5m,距离热源不少于5m。不得 露天曝晒,如露天堆放应加以遮盖。 2.2.3 管材扩口部位应交叉放置,避免挤压变型。

2.2.4用于管材连接的胶水,橡胶密封圈等必须存放室内,阴凉,干燥,严禁明火。 第三章 沟槽 第一节 挖掘沟槽 3.1.1 开挖沟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或工程监理指导的路线及开挖深度进行施工,而 且在没有征得相关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3.1.2 开挖沟槽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埋设在车行道下管顶埋深不得小于0.9米; B、 埋设在人行道下或管道支管不得小于0.75米; C、 绿化带下或居住区支管不得小于0.6米; D、 在永久性冻土或季节性冻土地层,管顶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 3.1.3 开挖沟槽宽度以管材的连接,地基施工和回填土作业所需的最小间距即可。一般 情况下,沟槽的挖掘宽度比水泥管的敷设槽小0.8-0.85米,可以减少开挖工作量。 第二节 管道基础 3.2.1 一般要将沟底挖平,使放在其上的管枕平坦不倾斜。若遇上土质较松的地方,建 议在管枕下铺沙或铺一层100mm素砼。如果土质较差,建议在套管底板铺设一层厚 200mm钢筋的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20级。 3.2.2 采用水平定向钻进施工时,为减少管道在牵引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以及防止因扩孔 过大导致塌孔,终孔孔径一般应为管道外径的1.2-1.5倍。 第四章 管材连接 敷设 安装 第一节 管材连接 4.1.1 CPVC管材采用承插式接口连接,及MPP管材一般采用热熔连接。 4.1.2 管材连接前应清除管材插口外部和橡皮环内面的污物,以方便连接,防止漏水。 4.1.3 为使管材能方便插入承插口,可在橡皮环内侧和整个插口的外面涂少量肥皂水或 润滑剂,方便安装。 4.1.4 管材承插时,应标出插入长度的标示,需确认插入长度是否精确到位。 4.1.5 采用接头套接连接和承插连接时,可用敲进法进行,但必须保持管材与接套口在同 一直线上,管口上需垫一块大于管材直径的厚木板,用橡胶榔头敲击木板的中心部 位,将管材敲入到插入标示。 4.1.6 采用热熔对接连接管材时,应严格按照热熔对接操作规程执行。管材两端错位量不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技术要求 (1)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 2.2 环境条件 (2) 2.3 系统规模 (3) 2.4 技术性能要求 (3)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7) 2.7 基本技术指标 (8)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 6.1 备品备件 (15)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 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 1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技术条件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4) 1范围 (4) 2名词定义 (4) 3项目总体要求 (4) 第二部分主要通用技术要求 (6) 1采用规范、标准及法规 (6) 2供货范围及界面 (6) 3技术要求 (7) 4检验和测试 (20) 5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21) 6涂层、包装和运输 (21) 7提交文件 (22) 8技术服务 (23) 9验收 (24) 10售后服务 (25) 11保证和担保 (26) 附件1 工业电视接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包括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设计、制造、材料、测试、检验、运输和验收等方面的最低要求。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 2名词定义 本技术规格书用到的名词定义如下: 业主:项目投资人或其委托的管理方; 设计:承担项目工程设计任务的设计公司或组织; 供货商:是指按照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为业主设计、制造、提供成套设备/材料的公司或厂家; 分包商:负责设计和制造分包合同所规定的设备/材料公司或厂家; 技术规格书:业主和设计提供的完整的技术规定,包括技术要求、数据单、技术评分表; 技术条件:各工程项目通用并统一的技术要求; 数据单:是指根据各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填入的用于订货的参数; 技术评分表:技术评分表是招标投标过程中通用的技术组评分标准; 质保期:是指供货商承诺的对所供产品因质量问题而出现故障时提供免费维修及保养的时间段; DVR:硬盘录像机 NVS:网络视频服务器 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 SDH:同步数字系列光通信设备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3项目总体要求 3.1供货商资质要求 3.1.1供货商证书要求 供货商需在国内设有办事处,并有国内的技术支持人员。所有主要设备的供货商及分包商的工厂均需获得ISO9001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相关等级的认证。 3.1.2供货商业绩和经验要求 供货商应具有三年以上工业电视监控系统集成的实际经验,并且供货业绩不少于5个以上监控系统工程,且总监控点数不少于500个的系统集成经验。供货商应提供相应的合同证明材料以证明其业绩的真实性,并且应简述各供货合同的工作范围和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近三年内类似工程的业绩不少于100个点,供货商需递交工业电视关键设备(摄像机,后端控制系统软硬件,编码设备等)的实际应用清单,包括:工业电视系统的主要组成设备

电缆保护管敷设技术要求

【电缆保护管安装】 1、镀锌钢管安装 1.1材料进入现场要妥善安置在合适的地方,不能够有丢失和损坏的现象发生。 1.2镀锌钢管埋设要安以下要求: 深度:室内一般不小于500MM,室外一般700MM。 伸出地面:照明、检修、控制箱1000MM,按钮、铁壳开关1500MM,电动机 300MM,也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 1.3镀锌管道切割使用割管刀或者手锯,不得使用切割锯。清理管口内外金属毛刺防止损伤电缆。 1.4镀锌管支架安装应首先利用预埋件,如没有预埋的地方可用膨胀螺栓固定,或者焊接在框架结构上。严禁在管道及设备上焊接固定支架。 1.5电缆穿线管管口应胀成喇叭形,便于电缆敷设和以后更换。 1.6小于1M(控制线为0.5M),如实在达不到要求可采取隔离措施。 1.7电线管、电缆保护管眀敷弯曲半径≥6D.(D-为电缆管的外径) 1.8保护电缆管弯曲半径符合管内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铠装电缆≥12?、非铠装电缆≥?) 1.9保护管弯曲度≥900、弯头数量≤2个。 1.10保护管口应光滑、无毛刺。 1.11护管离设备距离在200mm~300mm之间。 1.12单电缆管安装应横平、竖直。 1.13成排电缆管安装管口高度应一致、弯曲弧度应一致、排列整齐。 1.14电缆管距保温层平行敷设≥500mm、交叉敷设≥200mm。 1.15电缆保护管连接牢固、管口封堵、油漆完整。 1.16电缆管外观无穿孔、裂纹,显著的凹凸不平及锈蚀。 1.17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净距离:平行敷设≥1米,交叉敷设≥0.5米。 1.18电缆管距保温层平行敷设≥500mm、交叉敷设≥200mm。 1.19电缆管接地牢固,导通良好。 1.20管与管的连接采用丝扣连接,禁止采用电焊或气焊对焊连接。用丝扣连接时。

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讲解

国电优能宿松风电有限公司二期百子洲风场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2016年4月

目录 一、技术规范 (1) 二、供货要求 (15) 三、技术资料 (17) 四、现场施工 (18) 五、售后服务 (18) 六、差异表 (19) 七、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19) 2

国电宿松优能风电有限公司一期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一、技术规范 1.总则 1.1 本规范书对投标方提供的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了技术及其相关方面的要求,它包括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配置、系统性能、供货、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投标方的投标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3.1投标方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安防工程二级或以上资质证明。 1.3.2该风机视频监控系统所包括的所有硬件设备、软件、服务、有关图纸资料和设备技术参数。所提供的设备必须是有成功运行经验的成熟产品,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关业绩证明。 1.3.3 该风机视频监控系统的详细说明,包括系统配置、设计方案、网络拓扑、功能说明、通讯接口、系统性能以及设计及供货所依据的规范及标准等。 1.3.4 如果投标方的投标书与本规范书有偏差,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对每一点都作详细说明。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招标方认为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 1.3.5 正常运行三年所需的备品备件清单。 1.3.6 本规范书中所要求的其它说明、资料等。 1.4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投标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概况 2.1 工程规模 国电优能宿松风电有限公司现已有一期华港风电场、二期百子洲风电场共计50台2MW风电机组投入运行。其中一期华港风电场已建成一套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海康威视网络高清平台(其中综合管理软硬件平台分别为

控制系统技术规格书

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技术规格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则 (2) 二、系统范围划分 (2) 三、集中控制系统方式及功能 (3) (1)集中自动方式 (3) (2)手动方式 (3) (3)就地方式 (4) (1)起车前的操作过程 (4) (2)起车过程的控制 (4) (3)系统运行的闭锁及控制 (5) (4)停车过程的控制 (5) 四、控制室的布置及主要设备的选型 (6) (2)主要设备的选型 (6) 五、控制系统网络构成 (7) (2)信息层 (8) (3)控制层 (8) (4)设备层 (8) 6.2编程软件 (11) 七、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 (12) 八、安全容错及保密性 (12) 九、单机自动化系统 (13) 十、检测、计量、保护装置 (14) 十二、货范围参考表 (16)

一、总则 本控制系统设计时首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其次从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平衡,此外还结合可扩充、可升级、标准化、系统集成等以后的发展趋势,最终做出的一套完成、合理的监控系统。 本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功能齐全:首先,全厂工艺设备,溜槽翻板及闸门,高压回路(进、出线),低压进线及联络开关等均纳入集中控制;其次,各单机自动化系统信息全部共享,控制主机均为公司1756-L63型冗余CPU,主站与各控制分站之间数据全部通过ControLNet通讯网络连接;再次,所有低压设备均通过现场总线DeviceNet与系统连接进行电力参数、设备运行参数检测,舍弃了传统的硬接线采集,避免信息量少,模拟量回路过多缺点。 考虑到选煤厂的工作环境复杂,整个通信系统尽量采用光缆进行连接,主干线ControNet网络采用光缆,可获得较长的通信距离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系统范围划分 本设计控制范围为始于原煤储煤场下给煤机、经胶带输送机、准备车间、风选车间、末煤仓等,终于汽车装车仓和产品仓的生产系统;始于产品仓下给煤机、经胶带输送机等,终于汽车装车点或快速装车站的产品运输系统。 按工艺流程的特点,生产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控制系统: (1)原煤准备系统:包括原煤储煤场下给煤机及胶带输送机;(2)

电缆保护管敷设技术要求

电缆保护管安装】 1、镀锌钢管安装 1.1 材料进入现场要妥善安置在合适的地方,不能够有丢失和损坏的现象发生。 1.2 镀锌钢管埋设要安以下要求: 深度:室内一般不小于 500MM ,室外一般 700MM 。 伸出地面:照明、检修、控制箱 1000MM ,按钮、铁壳开关 1500MM ,电动机 300MM , 也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 1.3 镀锌管道切割使用割管刀或者手锯,不得使用切割锯。清理管口内外金属毛刺防止损伤电缆。 1.4 镀锌管支架安装应首先利用预埋件,如没有预埋的地方可用膨胀螺栓固定,或者焊接在框架结构上。严禁在管道及设备上焊接固定支架。 1.5 电缆穿线管管口应胀成喇叭形,便于电缆敷设和以后更换。 1.6小于1M (控制线为0.5M ),如实在达不到要求可采取隔离措施。 1.7电线管、电缆保护管明敷弯曲半径》6D. (D —为电缆管的外径) 1.8保护电缆管弯曲半径符合管内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铠装电缆》12?、非铠装电缆》?) 1.9保护管弯曲度》90°、弯头数量W2个。 1.10 保护管口应光滑、无毛刺。 1.11护管离设备距离在200mm?300mm之间。 1.12 单电缆管安装应横平、竖直。 1.13 成排电缆管安装管口高度应一致、弯曲弧度应一致、排列整齐。

1.14电缆管距保温层平行敷设》500mm、交叉敷设>200mm 1.15电缆保护管连接牢固、管口封堵、油漆完整。 1.16 电缆管外观无穿孔、裂纹,显著的凹凸不平及锈蚀。 1.17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净距离:平行敷设》1米,交叉敷设》0.5米。 1.18电缆管距保温层平行敷设》500mm、交叉敷设>200mm。 1.19 电缆管接地牢固,导通良好。 1.20 管与管的连接采用丝扣连接,禁止采用电焊或气焊对焊连接。用丝扣连接 时。 2 蛇皮软管(防爆软管)安装 2.1 蛇皮管(防爆软管)与桥架或者配电箱连接,蛇皮管(防爆软管)必须连接专用接 头或者压接防爆头。使用锁母将软管和桥架连接。 2.2 桥架或者配电箱必须使用机械开孔不得使用气割开孔,防止损伤电缆。 2.3 镀锌管子与电动机一般用蛇皮管连接,管口距地面不少于为 200mm 。 2.4蛇皮管(防爆软管)安装长度不大 1000mm。 2.5蛇皮管(防爆软管)和设备之间有必要的缓冲余量,方便设备拆除。 2.6 不得使用蛇皮管金属作为接地线。 2.7 软管位置不得安装在通道上,妨碍设备移动的位置。 2.8 金属软管吸收往复运动:

车载GPS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车载GPS监控系统技术规X书 1)系统性能要求 ●支持至少2000个终端的数据并发与同时在线。 ●打开单个浏览器页面的时间小于4秒。 ●浏览器页面的交互响应时间小于5秒。 ●系统支持同时打开10个以上的业务处理界面。 ●单个浏览器页面的内存占用不超过150M。 ●系统支持周期为秒级的数据交换。 ●系统支持周期为秒级的自动任务执行。 ●系统处理业务流程某一具体环节的时间小于4秒。 ●系统可利用率大于99.99%。 ●CPU负荷率:正常情况下:服务器小于40%(5分钟间隔)。工作站 小于50%(5分钟间隔)。系统事故情况下:服务器小于70%(5分 钟间隔)。工作站小于70%(5分钟间隔)。 ●网络负荷率:正常情况下:平均负荷小于10%(任意5分钟内)。 系统事故情况下:平均负荷小于20%(任意5分钟内)。 ●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配置,切换时无扰动,双机切 换时间小于60秒。 ●主设备(如服务器)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大于3年。 ●系统时钟与标准时间误差小于2毫秒/天。 功能要求 车辆管理系统 2)基础资料管理 1)部门、人员管理:采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统一的部门、人员信息,无须重新维护。 2)角色管理:对操作人员分配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比如有系统管理员、车辆调度员、车辆监控员等各种角色。

3)车辆资料管理:对车辆基础资料进行管理维护,主要数据项目包括车牌号、车型、终端号、所属单位、车辆移动、终端呼叫、车辆驾驶员、车辆状态等。4)驾驶员管理:对驾驶员基础资料进行管理维护,主要数据项包括XX、工号、XX号、驾驶员档案号、初领日期、准驾车型、手机、家庭住址等信息。 5)终端管理:对终端基础资料进行管理维护,包括终端编号、终端呼叫号,终端安装到具体车辆后由终端注册进行终端与车辆的绑定。 3)车辆管理 1)车辆跟踪定位(实时性地对车辆的情况进行跟踪,双击车辆信息列表栏的车牌号,自动转到该车在地图上的位置) 2)特定目标跟踪(可新建窗口或屏幕对特定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地图随着车行漫游,并可选择是否同时显示轨迹。) 3)车辆显示信息设置(用户可以依照本公司的管理习惯在地图上显示自编号或车牌号,也可以把不同部门的车辆显示信息采用不同的颜色等个性化设置)4)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设置数据更新时间,最短可设置1秒一个数据)5)用户的权限设置(根据用户操作的情况不一样,可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如电力局登录后可看到所有车辆信息,其他个体使用单位只能看到本单位车辆信息) 6)查找车辆(可以按车牌号、自编号等模糊信息查找,只要按确定后,自动会转到该车在地图上的位置,同时在车辆信息列表栏也会选中) 7)查看车辆的信息(可以查看地图上看到的车辆信息,包括运行状态和车辆详细信息。) 8)车辆信息查询(可以实时查询在地图上看见的任何一辆车子静态信息,无需去车辆详细信息管理栏去找,并可了解当前车辆的运行状况) 9)车辆显示分级筛选(根据用户需要对需要显示的车辆进行筛选显示,如只显示贵局生产车辆,或显示分类的供电所车辆,需甲方提出来。) 10)车辆列表和自编号等的排序(可根据客户需要对车辆列表进行排序,在里程统计和超速报表里都可按个人习惯进行排序) 11)车辆轨迹回放(可以随时清查每台车辆任意时间段行驶轨迹图,方便直观的展示某车在某时间段内行驶轨迹,并在轨迹回放时可以选择是否在地图上

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技术规范(修改).

视频监控系统实施通用技术规范V1.0 目录 1.监控系统施工流程概述................................................................................... - 4 -1.1.监控系统设备组成. (4 1.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监控系统施工流程 (5 1.3.1 施工准备阶段:............................................................................................................. - 6 - 1.3.2 施工阶段....................................................................................................................... - 7 - 2.监控系统室外设备安装位置要求................................................................. - 10 - 3.监控立杆安装施工......................................................................................... - 14 -3.1.监控立杆基础要求.. (14 3.2.监控立杆基础施工程序 (16 3.3.监控立杆的安装 (16 3.4.监控立杆的穿线 (17 4.监控系统室外前端设备的安装..................................................................... - 19 -4.1.摄像机检测及编码.. (19 4.2.前端摄像机的安装 (20 4.2.1.前端摄像机安装流 程 .............................................................................................. - 20 -

线路安全保护管技术规范

附件 线路安全保护管技术规范 XXX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2017年10月

目录 一、产品技术规范...................................................................................................................... - 1 - 1.范围.................................................................................................................................. - 1 - 2.规范引用.......................................................................................................................... - 1 - 3.定义.................................................................................................................................. - 1 - 3.1 钢绞线绝缘保护管.............................................................................................. - 1 - 3.2警示保护管........................................................................................................... - 1 - 4.技术要求.......................................................................................................................... - 2 - 4. 1构件及作用......................................................................................................... - 2 - 4.2外观....................................................................................................................... - 6 - ※4.3材料................................................................................................................... - 6 - 4.4尺寸及偏差........................................................................................................... - 6 - 4.5性能....................................................................................................................... - 7 - 4.6产品结构样式图................................................................................................... - 8 - 4.7产品表面标志样式............................................................................................. - 10 - ※4.8辅助功能及配件要求..................................................................................... - 10 - 5. 特别说明...................................................................................................................... - 10 - 二、产品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 10 - 1.试验方法........................................................................................................................ - 11 - 1.1钢绞线绝缘保护管试验方法............................................................................. - 11 - 1.2警示保护管试验方法......................................................................................... - 11 - 1.3反光膜试验......................................................................................................... - 12 - 2.检验规则........................................................................................................................ - 12 - 2.1 检验分类............................................................................................................ - 12 - 2.2 组织和抽样........................................................................................................ - 12 - 2.3 判定规则............................................................................................................ - 12 - 三、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2 - 1.标志........................................................................................................................ - 13 - 2.包装........................................................................................................................ - 13 - 3.运输........................................................................................................................ - 13 - 4.贮存........................................................................................................................ - 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