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思乡800字作文

合集下载

端午节思乡作文

端午节思乡作文

端午节思乡作文端午节思乡作文端午思乡作文一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

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

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

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

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

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

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

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

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

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

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

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端午思乡作文二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

有关端午节作文结尾想念家乡的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作文结尾想念家乡的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作文结尾想念家乡的端午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在这繁华都市的喧嚣中,端午节的临近,让我心底那份对家乡端午节的思念愈发浓烈。

家乡的端午节,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俗画卷。

记忆中,那时候天还未亮,奶奶就会轻轻唤醒我,带着我去河边采摘新鲜的粽叶。

清晨的河边,雾气弥漫,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我们小心翼翼地挑选着又大又绿的粽叶,那一片片粽叶在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端午的故事。

回到家中,厨房里已经热闹起来。

妈妈和姑姑们忙着准备糯米、红枣、花生等食材,准备包粽子。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粽子,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

我总是好奇地看着大人们熟练地将粽叶折成漏斗状,放入糯米和馅料,然后用绳子绑紧。

我也尝试着包,却总是包得歪歪扭扭,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除了包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孩子们会在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寓意着吉祥如意。

还有那热闹非凡的龙舟比赛,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河边挤满了观看的人群,加油声、呐喊声响彻云霄。

龙舟上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力划桨,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而到了中午,丰盛的端午大餐就摆上了桌。

除了粽子,还有咸鸭蛋、雄黄酒、黄鳝等美食。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如今,身处他乡,我再也无法亲身感受家乡端午节那浓厚的氛围。

这里的端午节,虽然也有粽子和一些庆祝活动,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或许,少的是那份熟悉的味道,是亲人间的温暖,是家乡独特的风情。

我想念奶奶包的粽子,那软糯香甜的口感,是任何地方的粽子都无法替代的。

我想念和小伙伴们一起系五彩丝线的快乐,想念龙舟比赛时的激情澎湃,想念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

家乡的端午节,是我心中永远的美好回忆。

它承载着我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眷恋,无论我走到哪里,那份思念都不会改变。

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家乡,重新感受那充满温情和欢乐的端午节。

在这异乡的端午节,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家乡的亲人们幸福安康,祝福家乡越来越好。

六年级端午节思乡作文(5篇)

六年级端午节思乡作文(5篇)

六年级端午节思乡作文(5篇)六年级端午节思乡作文(篇1)“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

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

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

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

”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

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

关于端午节思乡的作文

关于端午节思乡的作文

关于端午节思乡的作文夜夜那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的距离。

日日,那是一腔滚烫的江河,默默流淌着心灵的乡情。

下面xx整理了几篇关于|端午节思乡的作文给大家。

篇一:端午思乡文/牡丹娟子每逢端午节,都会泛起思乡的情怀。

也许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有端午节的气氛。

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学会了包粽子,大概还在读小学吧。

每一年的端午节前一天,邻里几家都要包粽子,而且互相帮忙,尤为热闹。

大人们要煮粽子,我们小孩子则要先睡觉,为的是端午节早早起来上山去踏青。

这个“早”,一定是天不亮就起来,去山上采“百步草”,据说能包治百病。

还要采艾蒿和黄花、芍药、野百合等野花,回到家里把家门口和窗户旁都插上艾蒿和彩色的纸葫芦,我们的还要带上五彩线,脖子上带着香包和小小的笤秫,据说能扫除病魔。

回到家后,还要去牡丹江江边去洗脸,并用军用水壶带回一壶水回家。

女孩子们最喜欢去山上采花,拿回来插到盛水的罐头瓶里,让鲜花多开一段时间,给平淡的日子增添几许炫丽。

两个哥哥基本不带我去踏青,主要是哥哥嫌我碍事。

等长大一些了,就是跟自己的小伙伴去踏青,当然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孩子。

那个时候气温没现在高,一般早起要穿线衣线裤,山上有点冷。

几个小伙伴儿互相叫起,兴高采烈地骑着自行车互相带着一起去上山。

路上人很多,不用害怕夜路,都是踏青的人群。

印象很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上初二那年,六个小女孩儿夜里一点多就出发了,骑了三台自行车,不到三点钟,连人带车一起到达北山山顶。

坐在山顶最高处,俯瞰牡丹江市的夜景,别有一番情趣。

另一次是上初三那年,联合几个学校的同龄女孩儿,大概二十多人,在西三条路一个路口集合,浩浩荡荡地骑车去西山。

那一次走得远,采得花也多,非常兴奋。

吃粽子一直是我的钟爱,也许清香的荷叶味儿更具有端午节的气息。

来到大庆,没有一次端午节让我找回从前的影子,因为大庆没有山,更没有蜿蜒的江河。

从前与我一起踏青的小伙伴儿,能联系上的所剩无几了,那份甜美的幸福一直藏在心底,无人与我分享。

端午节思乡作文3篇

端午节思乡作文3篇

端午节思乡作文端午节思乡作文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思乡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思乡作文1很久都没有回家了,故乡的那片田地虽然四季在变,留在我心中的印像却始终是一片生动的绿,偶尔被一道山梁隔断,被一座小村搅扰,依旧欣然。

终于汇成河流在土地上流淌,直至流进游子的梦境。

是想家了吗,还是那片原野在召唤我.....听到街边小贩叫卖粽子,就又想到端午节,想到母亲做的粽子和茶叶蛋,街边粽子也买过几次,看起来诱人,吃起来却只是觉得不过是一包粽叶包着饭团,找不到记忆中的味道。

不能怪生意人的手艺不好,他是无法在每个粽子里包进母亲的味道。

小时候吃粽子,从洗米洗粽叶再到包制好放到蒸笼上,那分期盼就像蒸笼里冒出的滚烫的热气。

及至吃到嘴里,那滋味再怎么能寻的回来。

就又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微胖的手,包粽子的时候的'灵巧,记忆中母亲包的粽子可以有很多形状,并不像街边买的都是一个形状,我特别喜欢挑包的像牛角的。

又近端午了,我想母亲应该预留了好了包粽子的糯米了吧,只等粽叶再长大一些了,或还在想今年两个儿子会不会有时间回家过节。

孤身在这个城市,弟弟甚至还在离家更远的城市,我已经有了个小家,却也只是个每晚可以睡觉的地方。

七十年之后便不再属于自己。

所以这城市不是我的故乡。

母亲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端午节思乡作文2每当我闻见粽子的清香从厨房里弥漫开来的时候,就知道是过端午节了。

当妈妈把盛着粽子的盘子放到饭桌上,我看见一个个三角体的粽子在我面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立着的,有斜躺着的,有趴着的,它们都由青绿色的粽叶包裹着,身体上还缠绕着五颜六色的细线,像生机盎然的美丽精灵降临人间。

剥开粽子外面的绿衣,粽子乳白色的身体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灯光下它的一颗颗米粒都透着光辉,圣洁极了,我都舍不得吃了。

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

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

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端午带来的的思乡情是非常浓的,是如丝如缕,挥之不去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希望大家喜欢!端午思乡情作文800字(一)五月五,午端阳,家家户户插艾忙。

把艾插在门外边,驱虫辟邪又吉祥。

这是一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早上,还没起床,浓浓的艾香便沁满我的心扉。

早起买菜的妻今天买了两把艾放在店里,说等会挂在门口,端午节快到了。

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

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

在农村,很普遍,它生长在田间地头,喜阴好水繁殖力特强。

每年开春后,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黄嫩。

由于艾有浓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药味,所以,兔也不闻,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经过,春风春雨的滋润,长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后,都有一米多高。

端午节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头,荒草地里,割一大捆回家,挂在大门口。

碰到谁家结婚办喜事,浓绿艳活的野艾,衬托着大门两旁的大红喜字,煞是好看。

过了三、五天,艾已半干后,细心的主妇们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风干,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时候,找出来用。

药贩来收购时卖点钱花。

要是跌打崴脚,用艾泡水烫烫,第二天脚就好了。

在那个没有蚊香的年代里,点燃干艾叶,来驱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总能让人甜甜的入梦。

遥想老家的沟边地头,那一片片,一丛丛,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种,不用浇水,不用喷药,不用施肥,默默无闻的成长,虽没有娇艳的花朵,香甜的果实。

但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用途。

那一抹浓绿随风摇摆的野艾,在田野里,在阳光下,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摇曳在眼前。

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

初中端午节思乡作文

初中端午节思乡作文

初中端午节思乡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一个爱国诗人,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每年的端午节,我会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挂艾叶和包香囊。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会想念那些离开我的亲人和朋友。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离开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于是,每年的端午节,他都会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

他的亲人和朋友也会准备好美味的饭菜,欢迎他的到来。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乡,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初的依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离开家乡,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端午节是一个我可以表达对家乡亲人和朋友思念的节日。

我会想念那些离开我的亲人和朋友,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也希望他们可以常常回家看看。

在这个端午节,让我们一起怀念家乡亲人和朋友,也祝福他们平安幸福。

端午节思乡作文范文

端午节思乡作文范文

端午节思乡作文范文
端午节思乡作文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追忆,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据传,屈原是当时楚国的一位大臣,在大夫秦湘女的陷害下被贬谪到了岳阳楼。

而后,屈原在享年三十五岁时投江自尽,以身殉国,致使楚国百姓悲痛不已,纷纷前来把他最喜欢的粽子、菖蒲草投入江中,以防鱼虫叮咬他的尸体。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五月初五的时候,划龙舟、吃粽子,来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悼念之情。

对于我来说,端午节最深刻的意义就是思乡。

每年,我都会远离学校,回到我的家乡。

我喜欢回到家中,看着准备好的粽子,听着亲人们的谈笑声,这种感觉非常地温馨和亲切。

在灯火阑珊的夜晚,我会坐在屋外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满天的星空,感叹这个世界的广阔和神秘,同时也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对先人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今天这个讲究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让每一个节日都能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思乡800字作文
本文是关于端午思乡800字作文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早上醒来听见隔壁的家长叫自己小孩起床吃粽子的声音。

顿时眼泪就流下来了...由于工作的原因已经纪念么有回家故端午节了。

甚是怀念母亲做的粽子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题为端午思乡的作文。

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喜欢。

端午思乡800字作文【一】五月五,午端阳,
家家户户插艾忙。

把艾插在门外边,
驱虫辟邪又吉祥。

这是一首小时经常唱的儿歌,每每到端午节时就想起来,勾起我浓浓的思乡之情。

早上,还没起床,浓浓的艾香便沁满我的心扉。

早起买菜的妻今天买了两把艾放在店里,说等会挂在门口,端午节快到了。

时间飞快,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

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

在农村,很普遍,它生长在田间地头,喜阴
好水繁殖力特强。

每年开春后,它就拱土出芽,白白的,毛毛的黄嫩。

由于艾有浓烈的香味,酷似中草药味,所以,兔也不闻,羊也不吃,牛也不啃,经过,春风春雨的滋润,长的很快,到了五月前后,都有一米多高。

端午节一到,家家都在自家的地头,荒草地里,割一大捆回家,挂在大门口。

碰到谁家结婚办喜事,浓绿艳活的野艾,衬托着大门两旁的大红喜字,煞是好看。

过了三、五天,艾已半干后,细心的主妇们把艾取下,放在屋檐下风干,收藏好,早晚能用着的时候,找出来用。

药贩来收购时卖点钱花。

要是跌打崴脚,用艾泡水烫烫,第二天脚就好了。

在那个没有蚊香的年代里,点燃干艾叶,来驱蚊子,效果很好,很芳香,总能让人甜甜的入梦。

遥想老家的沟边地头,那一片片,一丛丛,茂盛的野艾,不用耕种,不用浇水,不用喷药,不用施肥,默默无闻的成长,虽没有娇艳的花朵,香甜的果实。

但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用途。

那一抹浓绿随风摇摆的野艾,在田野里,在阳光下,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摇曳在眼前。

虽然,端午节那天,我们有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等风俗,但都远不及家家大门两旁插艾,那样必不可少。

端午节那几天,整个村子到处弥漫着艾的清香。

离家外出打拼很多年了,每到端午节时,浓浓的艾香便勾起我想家的念头。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亲人,又都萦绕在我的眼前。

端午思乡800字作文【二】一年一度的端午又到了。

早早几天,我们姐妹几个就商量,准备回老家陪父母过端午。

于是一天天盼着、盼着……可真到了那天,天公却不作美——端午前后一连几天都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由于老家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不通车路,而且山路崎岖难行,再加上下雨,路面就会变得更滑了,那样可能是走一步退三步。

父亲也打来电话:“下雨呢,不要回了,带着孩子难走。

年年过的一个节有什么不得了的呀。

别回了,天晴了随时回都可以。

”于是,我们的行程就此搁浅。

于是端午那天,我便乘车去一个小镇我妹家过。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

一路听着车内的谈笑声,雨打车窗声,看着因下雨而变得浑黄的河水,看着因云雾萦绕而隐约可见的山头,再看看河对岸远处半山上若隐若现的老家,缕缕乡愁竟袭上心头。

记得儿时里,快到端午节,父亲便去屋后的竹林里,砍来龙竹,用竹刀仔细地刮圆润,再用清水洗干净,晾着,备着端午时用。

到端午了。

母亲早早起床了,我们姐妹几个躺在老木床上听着柴草燃着的哔叭声,锅勺相碰声,闻着柴草燃烧出的烟味,还和着淡淡的糯米清香,于是,我们姐弟几个就猛吸着鼻子,吸,吸,再吸,而后就是我们姐弟几个的哈哈大笑声,随之而来的便是母亲的高叫声:“起床了,还赖在床上干啥?一个个懒鬼……”我们姐弟几个相视一笑,然后便是争衣服、抢袜子的吵嚷声。

我们几个趿拉着鞋,披散着头发,一个个跟饿鬼似的围着那锅刚蒸好的糯米。

母亲挥着手里的铁勺高叫着:“过去,过去,一会杵好
了吃”。

然后她便麻利地把蒸好的糯米用铁勺舀到一个瓷缸里,白花花的糯米闪着油光,腾腾的热气扑鼻而来,于是我们几个又和着鼻涕使劲地吸着鼻子,母亲便又挥着手里的铁勺像赶一群小鸡一样:“去,去……”我们又稍微离瓷缸远一点。

这时父亲便拿来准备好的龙竹,和母亲一人拿一根,开始杵着那晶莹的糯米,一下,一下,又一下……不停地杵,不停地翻动,渐渐地,瓷缸里起亮泡了,那瓷缸里不再是一颗颗的米粒了,而是变得很有粘性糯米团——糍粑了。

于是那糯米的香和着龙竹的清香便溢满了整个屋子,我们几个的口水也越流越长了……
母亲喊了一声:“过端午了,吃糍粑了。

”我们几个飞也似地跑过去从母亲手里接过她挤好的一团团糍粑,再撒上点白沙糖,呵呵,闭上眼,那是一种无穷的美味……
车继续在公路上行驶,望望家乡的小山村,老屋的房顶上也许已飘起了袅袅的炊烟,眼前浮现着儿时过端午的一幕幕,泪水模糊了双眼,我掏出手机哽咽着:“爸,糍粑杵好了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