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

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特征及作用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多个类别,每种类别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广谱效应。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这个结构对于抗菌作用至关重要。

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其结构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经过长期的药物研发和改进,青霉素类药物的种类繁多,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而选择使用。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特别是对于耐药性细菌的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糖苷环,它可以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进行给药。

三、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喹诺酮环。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代谢,阻断DNA合成和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特别是对于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含有大环内酯环,这个结构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或静脉注射进行使用。

五、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由两个不同类别的抗生素结合形成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特征是其化学结构中同时含有糖环和肽环。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糖肽类抗生素对抗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等细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总结起来,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05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市场情 况
市场概况与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由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持续 扩大。
国内市场主导
我国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主导地位,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力。
发展趋势向好
随着国内新药研发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市 场发展趋势向好。
3
结晶工艺
青霉素通过结晶过程形成晶体,便于制剂和储 存。
质量控制标准与体系
质量标准
01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纯度、含量、稳定性等方面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控制体系
02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产
品质量控制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质量风险管理
03
采用质量风险管理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
01
研究开发新型给药途径,如吸入给药、口腔给药、阴道给药等 ,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局部浓度。
02
研究开发新型剂型,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纳米粒等,以延
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疗效。
研究开发针对不同感染部位的药物载体,以提高药物在感染部
03
位的浓度和作用效果。
耐药菌防治新策略的研究
研究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方案,以克服细 菌多重耐药性问题。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接触性皮炎等) 、赫氏反应和二重感染等。
防治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 相应治疗。

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简介】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

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

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

各种抗生素的使用说明

各种抗生素的使用说明

各种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详细了解使用说明,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常见抗生素的使用说明:一、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常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常见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有青霉素V、青霉素G等。

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口服或注射给药。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进行用药。

2. 用药时间:通常情况下,每日2-4次,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并严格按时服药。

3. 注意事项:不得擅自停药,药物治疗期间避免饮酒。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

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等。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口服、注射、静脉滴注等多种给药方式,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2. 用药时间:每日2-3次,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或注射。

3. 注意事项:禁止长期或过量使用,避免与酒精同时使用。

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药方法: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和剂量使用。

2. 用药时间:每日1-2次,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给药。

注意给药时间间隔要均匀。

3. 注意事项: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肾毒性和听力损伤等不适反应,如出现耳鸣、尿量减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广谱抗菌,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感染。

常见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类及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类及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分类及应用青霉素是一类最早开发并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在临床上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青霉素类抗生素按照结构和抗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分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氨基苄青霉素和特异性青霉素。

下面将就这四类青霉素的分类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属真菌中提取得到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四元环的β-内酰胺结构,如青霉素G。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等。

然而,天然青霉素易受到青霉素酶的破坏,导致抗药性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抗药性并扩大抗菌谱,科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合成。

半合成青霉素就是基于天然青霉素结构进行化学合成的药物。

通过在天然结构上引入不同的基团或改变侧链结构,使得药物在生物体内更稳定并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典型的半合成青霉素有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V。

氨苄青霉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对抗青霉素酶的作用更强,常用于治疗耐青霉素酶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而青霉素V广泛用于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氨基苄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一种衍生物,具有对青霉素酶的强抑制作用,能有效对抗青霉素酶阳性的细菌。

因此,氨基苄青霉素广泛用于治疗分泌青霉素酶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

特异性青霉素是指在结构上经过大量改造具有自身独特抗菌谱的抗生素。

特异性青霉素的结构基础上都包含有内酰胺环,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阿莫西林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常见感染的治疗,具有既往应用范围延伸到更广的抗菌谱的特点。

总体而言,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和软组织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等。

此外,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可以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可以选择氨基苄青霉素与利福霉素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青霉素类抗生素》课件

《青霉素类抗生素》课件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同靶点及结构活性
青霉素酰基转移酶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两个重要靶点。本节将介绍这些靶点的作用 以及相关的结构活性。
抗青霉素药物耐药性及其应对 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产生了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本节将探讨这些耐药 性的产生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应对措施。
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特定的基本结构,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此外,本节还将介 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医学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将重点介绍其在感谢性、 革兰阳性菌和新生儿感染、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骨 和关节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
结语
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然而它们对医学的贡献不可忽视。最后,我们将展望抗生素 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青霉素类抗生素》PPT 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PPT课件,我们将探讨它的发展历程、药理学、 临床应用以及药物耐药性等方面的知识。
引言
抗生素是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 类。本节将介绍抗生素的定义及作用,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发展历程。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及药理学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作用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作用

常用抗生素种类及作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根据作用机制和覆盖范围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及其作用。

1.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它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杀死细菌。

青霉素可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合成青霉素两大类,其中最常用的是青霉素G和青霉素V。

青霉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和肺炎球菌感染。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这类药物对于革兰阴性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血液感染等。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等。

4.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

这类药物广谱抗菌,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常见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土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

5.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卡那霉素类等。

这类抗生素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杀死细菌,对于革兰阳性细菌和多数革兰阴性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6.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的药物。

这类药物适用于治疗肺炎、结核病和骨髓炎等疾病。

常见的糖肽类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等。

以上只是部分常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其作用,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抗生素未能一一列举。

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独特的抗菌谱和作用机制,医生会根据具体疾病的细菌病原体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合理选药。

抗生素的种类

抗生素的种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等;
2、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
3、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4、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霉素、罗它霉素、地红霉素等。

常用的还有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等;
5、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6、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琥珀氯霉素等;
7、林可酰胺类:包括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青霉素活路,就是给我们生路
• 如果再无休止地滥用抗生素,人类将面临 无药可治的地步,青霉素就是一个活生生 的例子,抗生素滥用会使机体的病菌产生 耐药性,慢慢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另一 方面,病菌不断发生变异,催生越来越多 的“超级细菌”,最终面临“无药可医”。
目前我院使 用的有两种: 注射用青霉 素钠和注射 用苄星青霉 素。
青霉素G(苄青霉素)
药理特性: 繁殖期杀菌药 抗菌作用 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
染,对G-杆菌不敏感。
作用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适应症
1.G+菌感染: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溶血
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白喉杆菌、
3.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 阿莫西林 (amoxycillin)
特点: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百日 咳、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等G-杆菌所致 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我院门诊药房目前使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注射剂 注射用派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阿莫西林胶囊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药理特点
• 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 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如 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 菌。
临床应用
•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 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以 及心内膜炎等。
三、抗菌作用机制
(1)通过竞争性抑制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细胞壁的粘肽合成受阻→→细菌 细胞壁缺损→→大量的水分涌进细菌体内→→ 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2)触发自溶酶活性,使细菌溶解
四、分类
天然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获得,含有5种(X、 F、G、K、双氢F),其中以青霉素G性 质较稳定,作用最强,低毒价廉,可用 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
南昌大学陈亚军
主要内容





一、青霉素由来 二、结构特点 三、抗菌作用机制 四、分类 五、不良反应 六、青霉素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七、青霉素使用现状
二、青霉素类结构特点
• 青霉素自20世纪 40年代投入使用 以来,一直是应 用广泛和重要的 一类抗生素,基 本结构如右图所 示,由母核6APA和侧链组成。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 克拉维酸为β-内酰胺 酶抑制剂,本身只有 微弱的抗菌活性,但 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 胺酶抑制作用,两者 合用,可保护阿莫西 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 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增强了抗菌活性和扩 大了抗菌谱
青霉素类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无论采取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 给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 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并且须先做青霉素皮 试 •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 • 不用于鞘内注射 •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注 • 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药物相互作用】
• 4.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林可霉素、四环 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 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 生素C族等后将出现浑浊。 • 5.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 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 内给药。
五、不良反应
2.皮试
3.注射后观察30 min;
4.准备抢救药品及器材。
青霉素的缺点
• 对酸性水溶液不稳定,只能注射给药,不 能口服。 • 对碱性水溶液不稳定(成盐反应须十分小 心进行),须做成粉针剂。 • 抗菌谱较窄,对革兰阴性菌的疗效差。 • 在使用过程中,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 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休克)。
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等。 2.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3.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螺旋体。 4.放线菌感染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不稳定
【药物相互作用】
• 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 干扰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与这些药物 合用。 •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 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 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 的抗凝作用。 • 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呈配 伍禁忌。
1.过敏反应 — 主要不良反应 :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 多见; 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中枢
抑制。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3.大剂量iv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 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的现象
预防措施
1.询问过敏史;
药理特性
• 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 其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 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 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
适应症
• 主要用于除甲氧西林以外的产青霉素酶的 葡萄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 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 • 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 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胶囊
双氯西林为耐酶青霉 素弥补了阿莫西林不 耐的酶缺点,起到了 协同抗菌作用,增强 了抗菌活性,大大增 加了抗菌谱。
临床应用
• (1)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感冒继发感染; • (2)消化道感染:肝胆系统感染、急性胃肠炎、伤 寒、副伤寒; •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 炎、淋病、软性下疳; • (4)耳鼻喉、口腔感染:急慢性中耳炎、牙周炎、 鼻炎; • (5)骨关节感染:骨髓炎; • (6)其他感染:心血管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 为了克服青霉素的诸多缺点,自20世纪50 年代开始,人们对青霉素进行结构修饰。 成功地解决了青霉素的不耐酸、不耐酶和 抗菌谱窄的问题,在口服、广谱、耐酶等 半合成青霉素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
半合成青霉素
(一).口服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Ⅴ (penicillin V) 非奈西林 (phenethicillin)
药物相互作用
• 1 苯磺酸可减少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在肾 小管的分泌,共同使用可造成阿莫西林/ 双氯西林钠的半衰期延长。 • 2 联合使用别嘌醇和氨苄西林与单独使用氨 苄西林比较可明显增加皮疹的发生,尚不 知皮疹增加是由别嘌醇引起还是由过高的 尿中的毒素成分引起。没有资料提示别嘌 醇与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可共同使用。 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不应与双硫仑共同 使用。
特点:
1.耐酸不耐酶 2.可口服 3.抗菌谱与青霉素同,用于轻症感染
(二).耐酶青霉素类:
苯唑西林 (oxacillin)、
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双氯西林 (dicloxacillin)
氟氯西林 (flucloxacillin)
特点:
耐酸耐酶 可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双氯西林作用最强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六、青霉素使用现状
• 就我们医院门诊药房 看来,青霉素的使用 已是大大减少了,普 通感冒发烧动不动就 是头孢二、三代,而 且青霉素在我们医院 门诊药房的种类和数 量也是少之又少
原因分析
• 抗生素的滥用,使大部分细菌都有青霉素 耐药性,临床应用抗生素效果大不如从前 • 病人都希望病情快点好转,认为越是新的、 贵的抗生素疗效越好。 • 青霉素很便宜,没什么利润,在以药养医 的背景下,它给医院及医生带不来经济利润, 无法服务于养医的经营方向。 • 青霉素容易过敏
6 APA
O R1 C
H N
H C6 B C O
H C54Biblioteka S1CH3
2
C
3
A
CH3 O R2
N
C C H O
酰胺酶 作用点
青霉素酶作用点
主要结构特点
母核结构—青酶烷酸(双环结构) (β-内酰胺环 并 氢化噻唑环) 其中β-内酰胺环为维持抗菌活性的最基本结构。 二环的张力都比较大,其稳定性极差,易受到亲 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使β-内酰胺环破裂, 导致青霉素失效并产生致敏物。 由于临床上抗菌的需要,人们对侧链上的R经结 构改造接上不同的基团,形成各种性能更好的半 合成青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