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合集下载

大连海洋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大连海洋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大连海洋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大海大〔2011〕24号为了更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我校工作,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层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引进人才的范围1.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2.“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国家级人才。

3.学科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急需的教授。

4.优秀博士。

二、引进人才的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人才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该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划和工作计划,考核确定全校引进、接收人才,协调引进人才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督促检查引进人才计划及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三、引进人才的程序1.人事处根据上级和学校决定通知各单位上报年度引进人才计划。

2.各单位根据学校要求和实际情况研究并提交年度招聘计划。

3.人事处汇总各单位上报招聘需求,并根据学校编制、岗位情况拟定学校年度招聘计划,拟定引进人才的层次和数量。

4.学校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年度招聘计划。

5.报省教育厅审核后,转省人社厅统一公布招聘计划。

6.应聘者投简历到学校人才招聘系统。

7.人事处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

8.各单位对资格审查合格的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初步考核并按1:3(至少1:2)向学校推荐。

9.校人才工作小组对各单位推荐人员进行考核,确定录用人员。

10.校党政联席会研究审核通过录用人员。

11.人事处办理相关录用手续。

四、引进人才的优惠条件(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一次性提供200万元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2.根据学科不同,提供科研启动费100-200万元。

3.年薪80万元(含校内专业技术特聘岗位责任津贴),同时享受国家、省、市相关待遇。

4.提供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办公条件,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

大连硕士人才引进政策

大连硕士人才引进政策

大连硕士人才引进政策
大连硕士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大连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大连工作,对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提供优先落户、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支持。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大连积极引进硕士人才,提供一次性引进补贴、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等,引导和扶持硕士人才在大连就业创业。

3. 支持硕士人才创业。

大连鼓励硕士人才创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项目评审等支持,为硕士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和政策支持。

4. 加强人才服务。

大连建立了硕士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创业指导、专业培训等服务,帮助硕士人才更好地融入大连。

总的来说,大连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和扶持硕士人才,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和政策支持,助力大连的经济社会发展。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正文:---------------------------------------------------------------------------------------------------------------------------------------------------- 大连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2005年6月25日)第一条为切实发挥人才发展资金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急需人才培养、引进、奖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人才集聚环境,根据《大连市引进人才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59号发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一)市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二)国内外各机构、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或捐赠。

第三条人才发展资金适用于以下范围:(一)对来连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下列高层次优秀人才,发放一次性安家补贴: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进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人员;3.国内统招统分脱产学习的博士研究生和经国家留学服务中心(或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机构)认定的国(境)外博士研究生。

(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科研项目启动补贴。

(三)在连院士、双聘院士津贴。

(四)资助有关单位选派优秀人才参加我市统一组织的境内外理论和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及学术交流等。

(五)奖励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

(六)奖励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七)人才工作重大应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课题研究需要支出的费用。

(八)我市统一组织的引进、招聘高层次人才工作需要支出的费用。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名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名单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4.01•【字号】大政办发〔2015〕16号•【施行日期】2015.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名单的通知大政办发〔2015〕16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为加大我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队伍,根据《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展了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选拔工作。

经推荐、评审和公示,并经市政府批准,孙振生等105名专业技术人才入选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个人及团队的学术技术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努力成为勤勉钻研的先锋、开拓创新的表率和勇于实践的榜样,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通过支持他们承担重大课题、参与项目管理决策、开展研修交流活动等方式,为其成长创造更加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为大连赢得振兴发展新优势、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持。

全市各行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要以领军人才为榜样,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在各自工作领域和岗位上,为我市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功立业。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4月1日大连市第二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名单(共计105人)1 孙振生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 刘恩清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 多丽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4 关天民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5 陈文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6 张文瑞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7 张红岩松下制冷(大连)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8 XXX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9 杨一帆松下冷链(大连)有限公司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0 杨宥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1 郑君民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2 郭方准大连齐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13 郭旭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4 黄树林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5 褚金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6 尹松鹤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7 付先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18 刘治国大连大学教授19 吕俊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研究员20 孙文强大连贝斯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21 孙希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22 李桂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研究员23 李克秋大连理工大学教授24 张东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5 简国栋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26 薛杨乐辰科技(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27 于永海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28 田志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9 关英华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30 刘彦呈大连海事大学教授31 曲天威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2 许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33 伊廷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34 朱立岩大连港口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5 李海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36 张恩国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37 姜福茂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38 高永强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39 田晶大连工业大学教授40 吕国忠大连民族学院教授41 吴斌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42 迟世春大连理工大学教授43 周玮大连海洋大学教授44 金梅辽宁师范大学教授45 赵文大连海洋大学教授46 梁峻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级工程师47 解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48 刘洪春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9 XXX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50 陆安慧大连理工大学教授51 邵志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52 杨启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53 侯中军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54 赵毅大连保税区科利德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55 夏威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56 梁肃臣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兼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7 弓晓杰大连大学教授58 毛希琴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59 安庆大大连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60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61 陈光文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62 尚德静辽宁师范大学教授63 赵静大连知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64 秦建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65 黄岚大连万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66 麻彤辉大连医科大学教授67 彭金咏大连医科大学教授68 马国武大连医科大学教授69 尹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70 李戈大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71 刘丕旭大连医科大学教授72 孙长凯大连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73 杜建玲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74 邵淑娟大连医科大学教授75 杨玉龙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76 张卫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77 张跃伟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78 林洪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79 尚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80 段志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81 姜一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82 闻庆平大连医科大学主任医师83 赵作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84 梁晓华大连市血液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85 王冰大连教育学院中学高级教师86 王大智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87 王振芬旅顺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88 付寒松大连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89 李红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90 刘宏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91 孙文阁大连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92 邱明辉大连交通大学教授93 宫福清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94 赵纪军大连理工大学教授95 耿聆大连新商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96 王家永大连市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97 史永东东北财经大学教授98 李雪铭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99 齐鹰飞东北财经大学教授100 朱庆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01 汪旭晖东北财经大学教授102 赵进文东北财经大学教授103 唐加福东北财经大学教授104 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教授105 靳志宏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海洋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海洋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海洋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连海洋大学目前的改革情况谈谈对地方性海洋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1.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2]大连海洋大学未来发展的定位是"海洋特色",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制定了"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严抓质量"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需要,调整优化各专业布局,适度增设一些与海洋发展前景相关的新专业,以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多学科专业体系。

并计划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将学校专业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努力提高现有重点学科、重点(特色)基地建设水平,逐步形成了"农、工、理、管、文、法、经"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4个、本科专业达到47个,学科建设保持着持续、良性的发展势头。

2.培养方案的制订:大连海洋大学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上紧密围绕着专业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发展主线,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注重学科内在发展规律及与海洋学科间的关联,注重科技创新思想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培养方案还要兼顾鲜明的时代特色,每隔两年时间要进行调整,保证其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课程群建设:以往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比较简单,即设置若干门主干课,再围绕它们扩展体系建设。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较少考虑课程间的关联性,造成有很多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处于封闭状态,学生无法建立课程体系间的联系;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系统规划,严重影响学科建设的发展。

为此,近年来大连海洋大学采取建立课程群的方式,有效解决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的问题。

课程群是为了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将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和问题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的课程体系。

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条件

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条件

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条件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条件是指申请人需要满足的条件,以便获得兴辽英才计划提供的博士后资格认定。

兴辽英才计划是辽宁省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吸引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来辽宁工作和创新创业。

下面将详细介绍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的条件。

申请人必须具备博士学位。

这是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的基本条件之一。

申请人需要在国内或国际知名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申请人需要具备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经历和成果。

兴辽英才计划注重申请人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的学术贡献和创新能力。

申请人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例如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过重要科研项目等。

第三,申请人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兴辽英才计划鼓励申请人与辽宁省的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因此,申请人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融入团队并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

第四,申请人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兴辽英才计划希望吸引的人才不仅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申请人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业的能力。

第五,申请人需要符合辽宁省的人才引进政策。

兴辽英才计划是辽宁省为推动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而设立的,因此申请人需要符合辽宁省的相关政策要求。

例如,申请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年龄限制等。

总结起来,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认定条件包括具备博士学位、具备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符合辽宁省的人才引进政策。

通过满足这些条件,申请人将有机会获得兴辽英才计划提供的博士后资格认定。

兴辽英才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辽宁省的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为辽宁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及办理流程图、重要提示及填表说明 (1)

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及办理流程图、重要提示及填表说明 (1)

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及办理流程图办理依据:《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 办理部门:市人口结构办特别说明:1.我市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须与我市各类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不含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派遣企业(落户新区除外)并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20年以上;2.四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工种仅限于《大连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且申请人须与我市各类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不含人力资源服务和劳务派遣企业(落户新区除外)并参加社会保险满1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20年以上;3.凭国家职业资格落户的女职工以及女中专毕业生其法定退休年龄是50周岁,视其余女性申请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

②①③④⑤⑥⑦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及办理流程图(详见附件)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特别重要提示特别说明:电子监察系统滚动公示中的“申报日期”是申报人网上申报后经过约15个工作日预审的“窗口接件”日期,不是网上申报当天的日期。

窗口经办人员严格按照网上申报时间的先后进行办理,不同的申报类别、办事人填表的完整准确程度以及材料是否齐全都会影响具体办理时间,希望广大申报人给予理解,同时也请大家务必仔细阅读以下提示和填表说明,为办理过程节省时间,避免重复申报。

1.请牢记登录用户名及密码,以免出现申请信息无法查询的情况。

2.请务必首先仔细查看和阅读《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大连市户籍准入规定》实施细则〉、《大连市引进人才办理流程图》(以下简称流程图)和〈《大连市引进人才落户申请表》填表说明〉(以下简称填表说明),然后再进行网上申报落户程序。

3.申请之后的办理程序请以人口结构办的审核意见为准,内容为“2日内至窗口办理”的《窗口接件通知书》不做参考。

申请状态为“准予许可”的毕业生,在准予许可后直接至派出所办理即可。

由于网络数据存在有效期,请尽量在申请通过以后一个月之内办理,以免出现数据作废的情况。

2023大连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2023大连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

2023大连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23年大连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21年修订)》所列标准。

2.在连全职工作并与所在单位签订不少于3年劳动(聘用)台同或无固定期限台同,- 般应在连缴纳社会保险。

如为外籍人才且未在连缴纳社保的应提供商业保险材料。

3.在生产科研一线从事创新创业工作。

4.引进尖端人才年龄不超过70周岁。

领军人才不超过55周岁,高端人才不超过50周岁,青年才俊不超过45周岁,引进高层次人才年龄以引进时身份证日期为准。

本地高层次人才年龄须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且未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已办理企事业单位延退延聘手续。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的,不参与本地高层次人才认定。

5.按照人才来连全职工作时间,可分别认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本地高层次人才。

其中2021年5月10日(含)以后来连的,可申请认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 2021年5月10日(不含)之前已全职在连工作的、且荣誉贡献在2021年5月10日(含)之后获得的可申请认定为本地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时间,一般以引进后在连缴纳社保时间为准。

申请认定高层次人才或晋升人才层次的条件,在来连后取得的,应当认定为本地高层次人才。

6.之前已被成功认定为本地高层次人才的,如人才层次发生了音升,此次需按照晋升后的人才层次。

对应《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2021年修订)》进行重新认定。

同时满足多项荣营条件的,按就高不重复原则申报。

7.高层次人才认定有效期为5年,5年到期后应根据同期的《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

按规定重新进行认定。

请注意,具体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如果需要了解更详细或最新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或机构。

制定:审核: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海洋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
大海大〔〕号
为了更好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我校工作,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层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引进人才的范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国家级人才。

.学科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及学科急需的教授。

.优秀博士。

二、引进人才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人才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该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引进人才的政策、规划和工作计划,考核确定全校引进、接收人才,协调引进人才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督促检查引进人才计划及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

三、引进人才的程序
.人事处根据上级和学校决定通知各单位上报年度引进人才计划。

- 1 - / 4
.各单位根据学校要求和实际情况研究并提交年度招聘计划。

.人事处汇总各单位上报招聘需求,并根据学校编制、岗位情况拟定学校年度招聘计划,拟定引进人才的层次和数量。

.学校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年度招聘计划。

.报省教育厅审核后,转省人社厅统一公布招聘计划。

.应聘者投简历到学校人才招聘系统。

.人事处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

.各单位对资格审查合格的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初步考核并按:(至少:)向学校推荐。

.校人才工作小组对各单位推荐人员进行考核,确定录用人员。

.校党政联席会研究审核通过录用人员。

.人事处办理相关录用手续。

四、引进人才的优惠条件
(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次性提供万元购房补贴及安家费。

.根据学科不同,提供科研启动费-万元。

.年薪万元(含校内专业技术特聘岗位责任津贴),同时享受国家、省、市相关待遇。

.提供满足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办公条件,根据需要配备工作助手。

- 2 -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