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4.5 第1课时 凸透镜成像—认识透镜(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4.5 第1课时凸透镜成像—认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配套练习
1、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如图所示的形状,灯丝前端玻璃泡上有一个球形玻璃珠,这个玻璃珠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灯丝(可看成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射出时,射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可以射得比较远,这种小灯泡的灯丝应位于凸透镜的
___________处。
2、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起_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3、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就有人用磨成球形的冰对着太阳光来“取火”,这个冰球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它对光线有
___________作用。
4、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另一侧接收阳光,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出现的现象,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透镜10厘米,据此,我们可以断定此透镜的焦距约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
5、补充完成下面的光路
6、课后活动:利用刻度尺,在阳光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五章第1节 透镜5.1透镜

合作探究
任务三、理解焦点和焦距
F
F
f
f
不同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入凹透镜后的光路图
任务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 如:远视眼镜、放大镜等 。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如:近视眼镜、猫眼的面的一部分。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作薄透镜 。
任务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归纳掌握
➢ 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它的表面 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光通过透镜经两次折射 后改变光路,透镜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任务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会聚与发散作用
会聚与发散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射出 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靠拢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 用叫作会聚作用;射出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远离 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叫作发散作用。
思考探究
任务三、理解焦点和焦距
F
f
O F
f
不同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入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任务三、理解焦点和焦距
2.如图,表示对入射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 B )
A.(a)图和(b)图 B.(a)图、(b)图和(c)图 C.只有(a)图 D.(a)图、(b)图、(c)图和(d)图
3.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 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白纸使光斑最 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 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 此透镜的焦距为( B )
透镜知识点总结

F F F F透镜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会聚透老化对光线有会聚作镜镜镜用凹透发散透近视对光线有发散作镜镜镜用二、Th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凸透镜成像原理u>2f f<u<2f u<f像的性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质光路图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透镜不拉长仪远离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动时的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调整缩短仪靠近屏幕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物体不拉长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当调整眼睛位置动时的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调整缩短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当调整眼睛位置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其他内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容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学设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本章共有5节: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5.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介绍了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制作望远镜的过程.本章教学以各种透镜及其应用为学习对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章只介绍了凹透镜最基本的常识,把凸透镜基本知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应用作为教学的主要线索.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要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为了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教学时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将传统教学和科学探究相融合.教学中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透镜.【教学目标】1.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凸透镜与凹透镜,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解释身边的相关现象,说明相关的技术应用.2.在科学思维方面:知道薄透镜忽略了透镜的厚度;能根据透镜特点及成像规律等,分析简单的光学问题;能利用证据说出自己的观点.3.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实验;能提出与透镜成像有关的问题;能收集证据,能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4.从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能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具有保护视力的意识;能体会物理学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眼睛看远近物体时睫状体和晶状体的变化情况,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本章共有5节,建议7课时.第1节透镜…………………………….1课时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课时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1课时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比较法:学习透镜时,通过观察透镜的外形,找出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点.学习眼睛和眼镜时,通过了解眼睛的结构,弄清人的视物原理,然后将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比较,进而才能有效地采取矫正方法.2.实验探究法:用实验探究方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节透镜课题透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教具准备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眼镜、近视眼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为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为凹透镜.2.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每个透镜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叫透镜的光心,凡是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3.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实(填“虚”或“实”)焦点,凹透镜有虚(填“虚”或“实”)焦点.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习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备课笔记新课导入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然后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宇宙,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面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请同学们说说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呢?生1:什么叫透镜?生2: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生3: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看来同学们对透镜有很浓厚的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透镜的知识.进行新课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的种类教师出示一组透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的结构(不可用手摸),然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后,积极发言.生1:透镜都是透明的,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生2:透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教师总结:(1)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玻璃、石英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的,它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光通过透镜经两次折射后改变光路,透镜遵守光的折射规律.(2)透镜都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直接影响对光的作用,透镜可以分成两类:凸透镜和凹透镜.板书: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教师展示一个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请几名同学上讲台通过观察和触摸的方式,对它们进行分类.生1:我发现近视眼镜中间薄、边缘厚,它应该是凹透镜.生2:我发现老花眼镜中间厚、边缘薄,它应该是凸透镜.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给例1中的透镜进行分类,加深学生的理解.【例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六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用字母表示).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这样的透镜有B、E、F三块;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这样的透镜有A、C、D三块.答案:B、E、F A、C、D备课笔记知识拓展: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作薄透镜.进行新课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透镜的结构图(如下图),引导学生观察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研究透镜时常用到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如图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板书: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2.光心:主光轴上经过透镜中心的点叫作透镜的光心.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生:有亮点产生.请同学们说说这个亮点是怎样形成的.生1:“亮点”很亮说明它进入我们眼睛中的太阳光较多.生2:亮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都会聚到亮点上了.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现在,让我们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了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成亮点.生2: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因此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板书: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点和焦距下面我们再一起学习关于透镜的两个重要科学术语——焦点和焦距,它们决定了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并讲解.【例2】(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A.5cmB.10cmC.15cmD.20cm解析:阳光可看做平行光,通过凸透镜的太阳光在光屏上会聚的那个亮点是此凸透镜的焦点所在的位置,它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此凸透镜的焦距,所以题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答案:B备课笔记特别提醒: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向主光轴.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知识拓展:凸透镜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表明会聚作用越强.凹透镜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凹透镜对光线发散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表明发散作用越强.进行新课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在透镜中有三条特殊的光线分别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②通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③通过光心的光线.这三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它们.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并讲解.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凸透镜、凹透镜的焦点、焦距.掌握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理解会聚和发散.学习时应做好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并注意运用已学过的光路可逆性原理来完成有关的光路图.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凸透镜,平行入射,通过焦点;通过焦点,平行射出.凹透镜,平行入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对着另一侧焦点入射,平行射出.两种透镜,经过光心,方向不变.备课笔记教 材 习 题 解 答【教材P114“问题”】解:这些仪器共同的主要光学元件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教材P116“想想做做”】解:把一张白纸放在凸透镜一侧,正对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凸透镜上,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当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后,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教材P117“练习与应用”】 1.解:如图所示.2.解:图甲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通过焦点,故图甲正确;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平行于主光轴,故图乙错误;光通过凹透镜后和原光线相比应发散些,图丙和图丁中光通过凹透镜后和原光线相比都要聚拢些,故图丙、丁错误.3.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经图甲虚线框内透镜后比原来发散了,故图甲虚线框内应为凹透镜,光经图乙虚线框内透镜后比原来聚拢了,故乙虚线框内应为凸透镜.如图所示.4.解:如图所示.甲透镜使光偏折得更显著些.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备课笔记教材习题解答5.解: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利用了光路可逆的特点.6.解:瓶装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能会聚阳光,使车内易燃物品燃烧起火.在森林中游玩时,我们应该将没有喝完的瓶装水带走.难题解答【例3】(江苏盐城中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解析: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在凸透镜和纸之间,因此f一定小于l,故A选项正确.答案:A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并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2.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3.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

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神奇的光学现象:认识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光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且神奇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太阳的光芒穿过窗户投射在地板上的彩虹,还是眼镜片上的奇异图案,光学现象无处不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透镜、棱镜和光的干涉现象,探索它们背后的奥秘。
一、透镜的奇妙光学效应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摄影、眼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它能够聚焦光线,使物体变得清晰可见。
1. 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呈现出中央厚边薄的形状,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和透镜的曲率半径,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奇妙的现象:光线会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这个焦点被称为正焦点,表示为"F"。
2. 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相反,凹透镜在中央为薄边厚。
通过调整凹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发现,光线会被凹透镜分散。
凹透镜的这个分散焦点被称为虚焦点,表示为"F'"。
虚焦点的位置取决于凹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入射角度。
二、棱镜的奇幻色彩棱镜是一个经典的光学工具,它将入射的光线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这种分解称为色散。
当光线通过棱镜时,它会被折射和反射多次,而不是简单地改变方向。
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我们可以在白色光中观察到七种彩色的光谱带,即红、橙、黄、绿、青、蓝和紫。
这种色散现象告诉我们,光的颜色实际上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而棱镜则将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出来,让我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光谱的美丽。
三、光的干涉现象与双缝实验干涉现象展示了光的波动性。
其中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是双缝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两个细缝(或细线)时,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的背后是两束光线相遇后发生的波动干涉。
当两束光线到达屏幕时,它们会相互干涉,形成一系列交替出现的亮暗条纹。
干涉实验揭示了光波的特性,包括波长、频率和相位等。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第1课时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一、课前知识准备1.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利用太阳光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一亮点,这个点叫,表明凸透镜,换用凹透镜不能得到上述现象,并且透镜的正下方的纸比周围纸偏暗,表明凹透镜.【比较】项目凸透镜凹透镜外形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实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虚焦点)光路图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易淆点】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在下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两条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靠近”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的结果.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会聚而是发散的,可见会聚作用并不等于会聚!同理,在上图中,两条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相互远离” 了,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这时的两条折射光线不是发散而是会聚的,可见发散作用也不等于发散!可见判断透镜的“会聚”、“发散”作用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原光线延长,将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和经透镜折射后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原方向向主轴偏折,即为会聚,向外偏折即为发散. 不能简单地认为折射光线交到一点就是对光起会聚作用,否则就是发散.实际上对透镜来说光线总是向厚的一边偏折射。
三、拓展整合创新【例1】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个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个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
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透镜,眼镜乙是透镜。
解析: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说明眼镜甲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判断眼镜甲是凸透镜,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说明眼镜乙对光有发散作用,眼镜乙是凹透镜透镜。
2023最新-《透镜》教案优秀8篇

《透镜》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透镜》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透镜的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二、进行新课[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课件演示凸透镜、凹透镜)并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
然后两相对比[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实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 “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以艾承 其影,则生火。”谁能用现代汉语 描述它?谁又能解释其原因?
某公园中的一块警示牌,上面写 有“请不要把装有液体的纯净水瓶或矿 泉水瓶遗留在山上”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这是为什么?
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淋 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膜给草 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之 后,一定要赶紧将棚子上的塑料膜拆 除,不然可能发生火灾,你知道这其 中的道理吗?
2、光路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S
F o F
测远视眼镜(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 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 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 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很多年以前,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去南极的途中,遇 到了特大的爆风雪。等到风雪停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 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但保管火种的探险队员发现,由 于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 么时候丢失了,在这天寒地冻、遍地冰雪、零下几十摄氏 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的像“石头”一样,没有火 种,这样的“石头”怎么吃得下呢?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 提出了“用冰取火”的主意,这种方法行不行呢?试一试 再说吧!于是他们便七手八脚地行动起来了。 “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探险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 种而欢呼起来。
焦点
焦点
焦距
焦距
虚焦点
虚焦点
焦
距
焦
距
二、凸透镜
1、凸透镜的几个要素
F
f
O
f
F
(1)光心“O”: 透镜的中心。经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变 (2)主光轴:两个球面的球心和光心的连线 (3)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凸透 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 (4)焦距“f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一)认识透镜
中央厚,边缘薄
凸透镜
中央薄,边缘厚
凹透镜Leabharlann 辨别下列透镜:AB
C
D
E
F
凸透镜( A B D ) 凹透镜( C E F )
2、透镜对光的作用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镜 试猜想光线通过透 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镜后会有什么现象? 后会有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