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4.4光的折射》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2.内容:板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
-临界角与全反射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生活实例和应用
3.风格: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使用符号和图示辅助说明。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同时作为视觉辅助,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光学概念。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在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时,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折射定律的理解:折射定律涉及角度和介质的变化,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2.全反射的概念:全反射涉及临界角和光密介质,学生可能对这部分知识感到困惑;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掌握透镜的基本知识和成像原理,为后续学习光学仪器和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折射定律,理解光从空气进入水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了解临界角和全反射的概念,掌握全反射的条件;
(4)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知识,了解其成像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生甲]向介面偏折.[生乙]向法线偏折.[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1]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生]看不见.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生]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师]利用图提出问题:如果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光线是否沿原入射光线射出呢?[演示5]①先让光由空气射入水中,记下入射光线、入射点、折射光线的位置.②再让光线逆着折射光线方向射入,观察光线是否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四)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四、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解释现象①池水变浅.②硬币升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
课题:光的折射
课型:自主探究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
(2)了解光从空气中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3)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简单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错觉,再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树立分工合作意识,增近学生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归纳。
教具:
激光笔玻璃杯半圆形玻璃砖带角度的纸板水滴管墨水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大海————————第四节光的折射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课题第四节光的折射上课人知识与技术 1.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余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目标 3. 认识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 经过实验察看,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惹起的错觉。
目标感情态度与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美好,获取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密感。
价值观目标教课重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光的折射的应用教课难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解说相关光的折射现象。
问题商讨增补折射光路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重点记忆光的折射规律(分为 3 种状况)教具、学具盛水烧杯、筷子、碗、硬币、厚玻璃砖、钢笔、激光手电筒、铅笔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新课引入: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 。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恰漂亮不见硬币的地点,另一起学向碗中迟缓倒入水,当水升到必定高度时,察看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发问:上述现象是如何惹起的?可否用从前学的知识解说?新课教课:一、光的折射现象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2.自选器械分组实验,考证猜想。
(供给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火柴、盛水烧杯、纸盖)3.沟通实验过程及察看到的现象。
4.学生概括“什么叫光的折射”。
(二、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研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芒向界面偏折,仍是向法线偏折?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芒的地点。
2.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沟通,确立可行方案。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察看实验现象后表达自己所察看到的实验现象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流传路径。
设计实验所需器械和方案。
分组实验,采集证据。
沟通实验结果。
学生回想光的反射规律,并议论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3.进行实查采集凭证 : (要求绘图记录下察看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流传门路)学生演示光从空气4 .沟通实验结果 , 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光的折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4.4光的折射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1、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本节课需要的器材有:碗;适量的水;筷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复习提问:1、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2、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二、新课引入:通过两个实验引入新课【演示一】:在碗中放入一枚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从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三、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演示三】: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①光线斜射入水中;②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③光线垂直射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②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04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和学习方式,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主要知识点包括:
1.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正弦定理。
3.折射率的概念及其应用: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比值,用于描述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
4.色散现象:白光经过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的现象,与光的波动性有关。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等前置知识。他们可能存在的障碍包括对折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折射定律的运用不够熟练,对折射率的概念和应用理解不清晰,以及对色散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不足。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讲解彩虹的形成、海市蜃楼等现象。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光的传播方向的变化。然后,我会引入折射定律,通过图示和示例,解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弦定理的应用。接下来,我会介绍折射率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折射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我会讲解色散现象,解释白光经过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或者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结果、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习惯能根据实验,学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来解释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领略光现象的美妙以及大自然中光现象的更全面了解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大多数学生学生对于基本的的光学现象及基本理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只对于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欠缺对现象本质的思考和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观察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现象,了解折射规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在本章中处于中间位置,根据上下的承接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从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理解凸透镜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玻璃砖、激光手电筒、水槽、白板、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很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叉鱼”,(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学生进行叉鱼比赛。
当学生在比赛时,发现“鱼叉”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叉在“鱼”的上方后呢?这是错觉还是与光有关的一种特殊现象呢?导入语:其实这些都是光的一种特殊现象——光的折射【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起学生的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或者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
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结果、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实验习惯
能根据实验,学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并用来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进一步领略光现象的美妙以及大自然中光现象的更全面了解
3、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大多数学生学生对于基本的的光学现象及基本理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只对于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欠缺对现象本质的思考和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观察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折射现象,了解折射规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物理与生活
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本节在本章中处于中间位置,根据上下的承接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节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从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的规律。
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最终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的核心理念。
四、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起主导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采用了实验、对比、分析、交流和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因此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和巩固以学的知识,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提问复习,问题1:光沿直线传播需要具备的条件;问题2:光的反射定律
(2)实验创设情境:实验1: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变弯;实验2:当碗中放水时,又重新观察到碗底的硬币,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人新课学习。
环节二:
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的偏折现象,利用光学演示仪器把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束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给学生一个认识思考的过程,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已经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再次重复刚才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光以不同的角度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偏折方向,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对比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由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分小组讨论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可逆性,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最后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根据学生列举的生活中的想象,引导学生从直观的现象入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为什么人眼会有这样的错觉,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环节三:
对所学知识归纳小结,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进行同组反馈,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在
学习过程中我感觉困难的是什么?还有那些光学现象我现在解释不了?我还想知道什么?等等。
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反馈的时间,同组交流的同时,也同时对自己进行反思,这是教师只需要倾听,倾听,再倾听。
环节四:
作业的布置,除基本的目标练习之外,增加科普阅读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
环节五: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第四节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c.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