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

合集下载

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精品范文】

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精品范文】

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的炮火中走来,已经历90年辉煌历程,其中女兵印迹亦醒目的书写在军史册中。

曾经千百年足不出户的中国妇女,成百上千地穿上戎装投身人民军队,成为创建新中国的战士与捍卫祖国和平的使者。

她们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火考验;和平时期参与了东南亚雨林的抗美援老、对越自卫反击战、98抗洪战斗;到21世纪现代化军队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彰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亮丽风采。

近一个世纪以来,女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行动,在创建和捍卫共和国的道路上写下壮丽动人的篇章,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她们色彩斑澜的身影和一道道清晰深斩的印迹。

回望90年历程中的女兵风采,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土地革命时期的女兵:中国第一面现代女兵的旗帜是在90多年前北伐战争中扬起的。

1927年2月12日,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又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开学典礼上,一个由130名学兵组成的方队,吸引了主席台位成百双眼睛。

这是黄埔6期的女生队,她们配戴着红色的“W”标志,接受包括宋庆龄、董必武在内的革命领导人检阅。

同年夏天,那些勇敢的年轻女兵们跟随叶挺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参加了讨伐叛军的远征。

此后的峥嵘岁月里,第一批中国女兵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她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阶段。

有30多名女兵参加了南昌起义,她们或宣传、或救护、或通讯联络、或协助管理财务,有的在南昌起义爆发后还千里迢迢地追赶上起义队伍,有的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搜集到的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名单有31人,有3人只能考证到姓,她们分别是:彭猗兰、彭援华、胡毓秀、谭勤先、王鸣皋、禇志元、曹泽芝、杨庆兰、周铁忠、周开壁、陈觉吾、孙革非、方晚成、肖凤文、肖景子、黄厚吉、苏同仁、何柏华、陈兆森、高牧之、袁德俊、文曼魂、肖凤仪、张仁、吴志红、陈紫、马玲、张文明、谢某某、洪某某、熊某某。

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作文800字

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作文800字

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作文800字今年的八月一日,是纪念建军节90周年的日子。

大家有什么话想说的呢?为此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的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参阅。

一直怀着绿军装的梦,如同五月的石榴那样的火,今天我终于能进部队啦。

许久不见兵哥哥带我进了部队,那里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份威严,最让人难忘的便是那绿军装。

我借了哥哥的军装,穿在营房里沾沾自喜,即使很不合身,但还是那般陶醉,五一部队休假,战士们都偷乐着,放松着他们被装上发条的神经。

在兵哥哥的营房里,有着那难忘的南腔北调,战士都同哥哥一样可爱,他们还让我手握钢枪,我想,这该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了,什么天伦之乐,和那绿军装与钢枪根本无与伦比,虽然我演绎“小将军”的角色只有短短几十分钟,但却另人终身难忘。

这身绿军装,仔细品味,仿佛在与依赖与稚嫩告别,一时之间,自己仿佛长大了许多,懂事了许多,成熟了不少。

但绿军装,让我陶醉的,似乎只是表面,令我们所崇拜的威严,背后是艰苦的训练。

部队里都说:“比鸡起得早,比猪吃得差,比牛干得多,比狗还听话。

日子天天好难过,当兵为了保祖国,再苦再累也得过,坚强就是伤自我。

我不禁感慨,原来这才是军营的生活,但更令我感慨的还是那绿军装,之所以穿着它有份超然,就是因为连我们都不清楚,有多少责任扛在肩上。

有人说:“一次不小心,误当两年兵。

”“当时满腔热血投身部队,如今穿着军装受苦受累,摸爬滚打终日劳累,急难险重必须到位。

即使战士们口头有些埋怨,但他们还是无怨无悔。

他们都“傻”,傻得忠诚,傻得可爱。

因此,每次看见身着军装的兵哥哥,我都兴奋不已。

认识了它的内涵,我才发现原来我还穿不起。

纪念八一建军节90周年作文800字篇二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建军90周年的日子。

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

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

女兵赞美军旅生涯美文

女兵赞美军旅生涯美文

女兵赞美军旅生涯美文
1.再一次穿上军装的我,在镜子面前还是这么漂亮。

好熟悉的军装,那青春岁月,怀念部队的时光,怀念我们女子训练的时光,那都是美好的回忆。

2.没有了军号,没有了海魂衫,没有了方块被,但我们还有回忆。

没有了海边的风,没有了练兵场的正步与齐步,没有了沙角天空下的日日夜夜,但我们还有友情,有着我们女子训练的美好回忆。

3.人世间,最美的情怀莫过于军旅,没有一种责任比爱护人民生命财产平安更为重要,没有一种使命比捍卫国家主权更为神圣。

我是女兵,军旅生活让我终身受益。

4.友爱的战友、姐妹们,我们曾经一起作战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让我们今晚欢快地相聚,尽情享受战友在一起的欢歌笑语。

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

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

---------------------------------------------------------------范文最新推荐------------------------------------------------------ 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对英雄人物和人民解放军充满崇拜。

梦想自己有一天能穿上神气的军装该有多好啊!所以当我知道当地有征兵动员时,即使不招女兵,我也兴高采烈的的用毛笔认真的书写一份入伍申请书,贴在学校墙壁醒目的位置上。

天随人愿,1974年底,我们当地征兵有一个女兵名额,如同做梦一般,我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光荣入伍。

成为我们当地的第一个女兵。

来到部队,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到某部通信总站长话连,当一名话务通信兵。

通信兵是部队的千里眼顺风耳―部队的做战指挥,战备训练;抗洪救灾以及上请下达一切工作都离不开通信工作。

优其是话务工作要求话务员要熟记几千上万的号码业务,并要求对答入流,这样工作中才能准确快速的接通每一个电话,保证部队的通信顺畅。

为尽快掌握背记这些电话号码,完成好本职工作,我下决心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在机上虚心向带自1 / 17己的老兵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在机下将一切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背记号码,甚至吃饭睡觉都在默默的背记号码。

为把号码记住记牢,还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背写,这样可加深印象。

还利用顺着背,打乱背,形象记忆、数字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来背记号码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我能熟练的背记所有的号码,并能对答入流。

工作中我成为了一名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话务兵。

能出色的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后来的工作中,被连续8个月评为先进话务员,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在连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去过部的农场种地,去过人防挖防空洞2017年建军90周年征文:回忆当兵的日子。

【推荐】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范文word版 (4页)

【推荐】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八一”南昌起义走过来的这支军队,由红军发展为八路军、新四军,再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欢迎阅读!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1】戎装在身,是我的美梦,我的常做常新的美梦。

戎装在身,这梦想应该与古人建功立业的抱负有关。

时常想起汉朝的那个书生。

他厌倦了笔墨纸砚间的劳顿与繁琐,感叹他的一生竟会消耗于如此无聊的生活。

终于,他一转身,离开了原来的家园,投笔从戎。

他选择了戎马倥偬,大漠风尘;他选择了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他作出的是无悔的选择,他为汉朝建立了赫赫功勋。

戎装在身,杨炯不也同样表达过对它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李白不也曾用冲天的豪气表达自己的梦想,“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贺更是大发感慨,“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戎装在身,古人的梦想,今人的渴望,谁心中没有宏图万里,壮志凌云,“八千里路云和月”!戎装在身,便为梦想插上了神奇的翅膀!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身戎装,不仅仅是满足了自己的渴望,更为祖国为民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即使是鲜血,甚至是生命!陆游终其一生孜孜追求的不就是报效国家,慷慨赴难吗?在他眼中,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远胜过僵卧孤村,身老沧州的平淡生活。

我们适逢盛世,早已远离了战火,但战争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良愿望而永久远离,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的穿上戎装,向梦想进发!戎装在身,这梦想应该与那些英雄有关,与他们伟大而平凡的业绩有关。

历史一页页翻过,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记忆的长河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庆祝八一建军节90周年征文。

但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却如璀璨星辰,闪烁于我军80年光辉的奋斗历程,让我们的目光久久为之仰望,让我们的激情更加为之昂奋。

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征文3篇

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征文3篇

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征文3篇】红星照我去战斗—我身边的军人。

2017年建军九十周年征文篇1:2016年庆典了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又迎来了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此时此刻,我深切怀念我的母亲罗从观。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年代能参加红军就非常了不起,而当个女红军就更是了不起的英雄。

我母亲1911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斑竹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里是大别山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地,非常适合红军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这里诞生了鄂豫皖苏区红色根据地。

我母亲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红25军妇女排的班长,陂孝北区委书记,长期从事红军的妇女工作。

我母亲健在时讲的红色记忆值得我永远珍藏:1934年冬季,红25军奉命北上长征,我所在的妇女排留下来,在大别山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周旋。

当年国民党纠集了大批军队和地方民团、还乡团对我苏区进行围剿,提出"有民就有共匪,民尽共匪尽",大肆残酷屠杀红军家属和无辜群众。

在这残酷环境中,我们妇女排和皖西北区委一行50多人撤到了河南商城县金刚台山区,这里与金寨紧靠一起,且山高林密,纵横百里,岩陡路险,而且有72个山洞,很适合打游击。

不久敌人也追到金刚台,并把住各出山路口进行清剿。

一天上午,我突然发现不远处有许多敌人在搜山,为了让区委的同志们尽快转移,我立即带领妇女班进行阻击。

当时敌人较多,而我们只十几个人,此时我急中生智大声喊到: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等敌人靠近再打。

此时敌人以为遇到红军主力团,吓得连忙往回跑,而我们乘机在敌人后面猛放枪,利用熟悉的大山地形安然转移。

还有一次,我们妇女排又与敌人遭遇了,当时敌人见我们都是年轻妇女,没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当时把武器藏在身上和旁边的树丛中,一敌军官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叫道:弟兄们别开枪,抓活的,谁抓住就带回去当老婆。

当兵的一听立马蜂涌而上,朝我们扑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排长袁翠明大喊一声“打”!顿时姐妹们从身上和树丛里拔出枪朝敌人一阵猛打,把敌人打蒙了,连滚带爬退到山沟里。

【优质文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个人优秀征文-实用word文档 (4页)

【优质文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个人优秀征文-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个人优秀征文90年的艰辛,90年的奋斗,90年的创新,90年的辉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个人优秀征文,欢迎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个人优秀征文选【1】每次战友聚会时,他们都说:你是幸运者,听到他们的鼓励,我内心十分惭愧;回忆起我的军旅生涯,我的幸运源于党的培养、军校的教育、领导的关心与信任、同志们的帮助和宽容,没有这些优良的环境及条件培养我成长,我将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1960年2月,我从武汉空军护校毕业分配到空军郑州,460医院外科实习,忆往昔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仿佛像是昨天。

1962年台海形势紧张,战事一触即发,上级为了筹建野战医疗队配合部队打仗,命令全军部队医院医务人员展开全方位的练兵训练。

外科护士长戴玉琪同志在全科会议上及时传达了党委指示精神,强调了护士练兵的重要性,要求平时多练兵是为了战场官兵少流血,平时多流汗,练好急救技能就能减少前线士兵的伤残和死亡;我听到动员令心里就像战士听到吹冲锋号命令一样,心情格外激动,对多练兵、练好兵的精神心领神会;要下定决心、充满信心、鼓足勇气,参加热火朝天的野战医疗队训练,做到边问、边学、边做、边提高,通过加班加点强化训练,全院新老护士齐心协力相互操作,反复操作外伤性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输液、输氧等等抢救伤病员的技术操作,无论多么忙、多么累,输液反复扎针没人叫苦叫累叫痛,确实体现了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为战争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保卫祖国,献出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难忘的1962年,是我人生投入工作争优创优的第一征程,考取二级技术能手,同时还评上“五好护士”,获得武汉空后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双奖励证书,实现了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个梦想。

建军节90周年征文

建军节90周年征文

建军节90周年征文建军节90周年征文篇1你,总是沉默的。

以至在和平年代里,人们竟把你悄悄淡忘,淡忘得只剩下纷繁芜杂之中淡淡隐现的身影。

就像从繁茂枝叶的缝隙中飘来的点点皎洁的月光,人们没来得及迎接你也无暇去送你。

18岁,默默来当兵,一身朴素而实在单调的军装,一脸憨厚而略带腼腆的笑容,一把总也抹不掉的汗水和一片无声的情怀,交织成四季走过的你。

流水的兵告别铁打的营盘,默默还乡。

走了一个军人,留下了那片汗与泪滋润过的曾经摸爬滚打的土地;即使留守军营戎马一生,绝大多数也还是默默无闻。

一个好兵,沉默的叫人们把你淡忘,淡忘成了一个硬邦邦、傻乎乎的形象。

因为在这个太喧闹的世界里,你太沉默。

你,总是沉默的。

哪里有战事,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你默默的身影。

98年的夏天,洪水淹了地,毁了屋,冲散了亲人。

大堤上、屋顶上、树上、水里,无助中人们有看到了你,又恍然记起你,心里一阵踏实一阵热,于是淌着热泪又念叨起了你,再一次将你铭记在心。

你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赶来,一放下行装就上了堤——装袋、运袋、投袋;打桩、设笆、堵漏。

浪急了,堤松了——人上!堤外是绿色的千里人墙,而堤内是安详的百姓人家!一面面旗帜迎着风,一个个战士顶着浪。

跌倒了爬起来,病倒了拔下针头再上!四十多度的高温酷暑,太阳无遮拦没收敛放纵地灼烧,江面气乎乎蒸腾着热浪;在没胸的水中,你们的皮肤都泡烂了!一声命令:部队换防——一批疲惫不堪的勇士默默地撤下,又一批生龙活虎的勇士默默地顶上来。

饿了,一口大锅里盛满了小馒头,抓几个塞进口里,却咽不下。

深夜,大堤上用手电筒一照,满地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全是暂时歇息待命的沉静的兵。

湿漉漉的土地湿漉漉的兵,这身军装啊,什么时候才能干!五十多天了,大堤长时间浸泡,我们的战士长时间浸泡。

没日没夜,吃不好睡不安,一心一意用命换堤!在你们中间有誓与排州人民共存亡的高建成、杨德胜,有荆江堤上父子兵,有大胡子师长吴长富,有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的宿守文,还有一百多颗闪耀的金星!是的,你们是当兵的人,可你们也是爹娘的孩子啊!你们是用臂膀背脊和满身的伤痕乃至生命向世界昭示:咱当兵的人是不决的堤!人在堤在!请党和人民放心!放心——老百姓被困在水里,濒临绝望,可一看到载来士兵的军用卡车,这没底的心也不知怎地就放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军90周年征文:赞辉煌历程中的女兵印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的炮火中走来,已经历90年辉煌历程,其中女兵印迹亦醒目的书写在军史册中。

曾经千百年足不出户的中国妇女,成百上千地穿上戎装投身人民军队,成为创建新中国的战士与捍卫祖国和平的使者。

她们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火考验;和平时期参与了东南亚雨林的抗美援老、对越自卫反击战、98抗洪战斗;到21世纪现代化军队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彰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亮丽风采。

近一个世纪以来,女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行动,在创建和捍卫共和国的道路上写下壮丽动人的篇章,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她们色彩斑澜的身影和一道道清晰深斩的印迹。

回望90年历程中的女兵风采,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土地革命时期的女兵:中国第一面现代女兵的旗帜是在90多年前北伐战争中扬起的。

1927年2月12日,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又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开学典礼上,一个由130名学兵组成的方队,吸引了主席台位成百双眼睛。

这是黄埔6期的女生队,她们配戴着红色的“”标志,接受包括宋庆龄、董必武在内的革命领导人检阅。

同年夏天,那些勇敢的年轻女兵们跟随叶挺将军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参加了讨伐叛军的远征。

此后的峥嵘岁月里,第一批中国女兵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她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

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第一支人民军队诞生,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阶段。

有30多名女兵参加了南昌起义,她们或宣传、或救护、或通讯联络、或协助管理财务,有的在南昌起义爆发后还千里迢迢地追赶上起义队伍,有的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到目前为止,搜集到的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名单有31人,有3人只能考证到姓,她们分别是:彭猗兰、彭援华、胡毓秀、谭勤先、王鸣皋、禇志元、曹泽芝、杨庆兰、周铁忠、周开壁、陈觉吾、孙革非、方晚成、肖凤文、肖景子、黄厚吉、苏同仁、何柏华、陈兆森、高牧之、袁德俊、文曼魂、肖凤仪、张仁、吴志红、陈紫、马玲、张文明、谢某某、洪某某、熊某某。

931年,在五指山下,120名勇敢的海南女子,在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领导下,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任连长。

3个排中,冯增敏、庞学连、黄墩英任排长。

后来队伍扩建,由庞学连和黄墩英分别担任扩建二连指导员和连长,一时间,红色娘子军威震琼岛。

这是最早的红色妇女武装组织,她们的故事成为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素材。

女兵中的一些人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史诗般的长征是中国军队创造的历史奇迹。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有一群女兵的身影,她们与千千万万的红军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冒酷暑趟江河,咽草根嚼树皮。

历尽艰辛万苦,经受生与死的考验。

她们所表现出的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团结互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193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成立了中国军队第一个女兵团,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

该团由XX余名女兵组成。

妇女团成立后,女兵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剃平头,穿灰色军装,戴斗笠扎腰带,缠绑腿穿草鞋,扛枪握刀,与男兵没有区别。

妇女独立团是长征中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红军部队之一,女兵们三过草地、二越雪山,最后大部分牺牲在寒风猎猎的河西走廊,化作了祁连山上洁白的冰雪。

还有历史记载最明确的红一方面军中有30多位女兵,1934年10月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随部队走过二万五千里征程,胜利地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对历史而言只是一瞬,但对红一方面军的32位女战士而言,却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爬雪山、过草地,从普通女子成长为革命战士。

在10万大军中,32个人,就像沧海一粟。

但就是这群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兵,为部队筹来了一担担军粮,救助了一位位伤员,唱响了一支支催人前进的行军歌。

一个个红军女杰的名字被写进了军史;红军女师长张琴秋、长征中的“圣徒”蔡畅、朱德身边的神枪手康克清、“牺牲”过两次的女红军王桂兰、铁流巾帼钟月林、九死一生女团长王泉媛、著名女革命家邓颖超、贺子珍、胡筠、毛泽健、贺英,等等。

在被压迫者追求解放的革命浪潮里,这些不平凡的女性和千万姐妹一起用曾经纤弱的身躯勇敢地背负起了民族、阶级以及自己的命运,并用她们灿烂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中国军队里巾帼英雄的定义。

抗战时期的女兵: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在14年抗战烽火中,无数不屈的中国女性和男人们一起拿起武器,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

八路军、新四军队伍中许多女兵在医疗、情报部门工作;更有在地方武装部队与侵华日军作战的女游击队员。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成本华烈士面对日军的刑讯,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

在白山黑水间,妇女团是抗日联军的骄傲,1937年成立,经过半年多艰苦转战,只剩下冷云等8人。

1938年10月10日,在汹涌澎湃的乌斯浑河畔,8位女兵承担了掩护部队撤退的任务,身陷包围后,她们宁死不当俘虏,背起负伤的战友跳入河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二路军第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在东北战场之外,山西有“军政训练班“的女兵连,广西有女学生军,浙江有绍兴妇女营,全国每一个抗日战场上,都有女兵参战的身影。

战斗在太行山的八路军女战士,不仅为前线募集和捐献钱物,担负抢救护理伤员的任务,还以妇女独特的形式活跃在各战区,形成了中国女兵的战地文化现象。

丁玲率领的18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走遍山西16个市县、60多个村庄,辗转3000余里。

丁玲在她的著作《上前线去》中记述道:“天天行军、搭舞台、拆舞台、开会、讲话、演戏、唱歌。

做着许多我过去不曾做过的事,做着为兵服务的事。

”在日军炮轰潼关,西安岌岌可危的时候,他们到达西安,与当地救亡团体一起进行文艺宣传活动。

他们自编自导自演抗日戏剧,每月至少要公演20次,有时竟以3天7场的效率演出。

他们还张贴抗战标语,教唱抗战歌曲,到各民众团体去教政治或作演讲,宣传动员民众起来抗战。

她们战时上前线救护伤兵,清扫战场;平时在士兵中进行宣传、演出、从事文化教育和纠正军风纪等工作。

在战争和民族解放的土壤里,成长出一大批优秀的女兵文化名人。

如果把当代中国老一辈的女作家、女记者、女文艺工作者作一番统计的话,有近半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女兵。

女兵作家丁玲、杨沫、谢冰莹、菡子;女兵诗人廖冰、郝治平、薛明、罗琼、莫耶;女兵导演王萍、女兵演员田华……从文化意义上说,女兵成为很多中国妇女修身强已的楷模,成为她们精神青春的支柱。

当时的陕北公学,还有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所有的学府都是向女性开放的。

我军的女兵们在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求解放、谋福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了女性自身的解放。

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古今中外任何军队女兵的精神境界。

解放战争时期的女兵: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在全球消散后,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女兵又回到了她们平静的生活中,而中国的女战士们却还在为创建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南征北战。

在中国女兵的历史上,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女战士参加战争规模是最大的,仅在东北战场,为了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统一领导和指挥东北地区各部队。

随后建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后勤部,主导东北地区武器装备,兵员运送,生活供应和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军队编制不断扩大。

1946年1月,根据东北战场形势的发展,总后勤部在编配和充实作战前线医院的同时,扩充建立了11所兵站医院和3所后方医院。

成百上千的知识、劳动女性从闺房、女娃群里走出来穿上军装,成为“执行革命政治任务武装集团”的一分子。

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和我退休前所在的原第19医院就创建于那一时期,在东北战场女兵们参加了辽沈战役,之后随大部队入关到河北境内,参加了淮海战役。

在战斗中,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英勇无畏,吃苦耐劳,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正是这一代中国女兵创造了众多令中国女性感到骄傲的奇迹:在解放全中国的大进军中,第一野战军的女兵陡步穿过戈壁进军xq,把足迹印在了中国最辽阔的浩瀚沙海里;18军的女战士翻越了一座座崇山峻岭,把歌声留在了世界最高的高原上。

19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30名来自人民武装力量各个方面的代表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代表中有10名女性,她们中有救护模范,还有一些是以作战而闻名的战斗英雄。

其英雄事迹在中国女兵历史上又写下了新的一页。

抗美援朝时期的女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奔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许多女兵:她们有的是翻译、医生、护士、卫生员,有的是文艺兵、通讯兵,在历次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她们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120师13个女兵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他们是参加抗美援朝的第一批女兵。

在奔赴前线前,不知道能否一同生还,13个女兵就在鸭绿江畔合影留念,每人保留一张照片。

193年,她们幸运回国,196年,从部队复员,各自回到家乡。

191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接受了金城前线的防御任务,文工团也深入部队,女兵们到前沿去开展阵地文娱活动。

其形象如电影《打击侵略者》中的文工团员王芳、《上甘岭》坑道中的护士王兰(原型是武警武汉总队医院、原190医院护士吴炯、二等功臣);抗战女兵菡子,更是一个将女兵生涯融化在灵魂中的女性。

上世纪0年代初,她以作家身份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著名的上甘岭坑道里战斗了。

我的母亲(原一军二师卫生科军医)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她曾回忆那时候的女兵:抢救伤员,手术护理,出坑道上厕所要冒生命危险。

停战期间除了治疗伤病员,还要顶着风雪上山砍柴,大捆的树枝带着女兵从山上滑下。

193年停战后,志愿军留守部队的女兵担负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收治伤员、烧水洗衣;形势稳定后部分女兵结婚生子,一批军人后代出生在朝鲜战后的土地上。

军人母亲用降落伞布做小被褥包裹婴儿,用缴获美军的奶粉饼干喂养孩子。

并为他们取了纪念意义明显的名子:抗美、援朝、友鲜、雄伟、壮丽。

这些孩子于196-197年随父母陆续撤回祖国。

和平时期的女兵:全中国解放后,和平年代使军中女性所从事的在战争条下从属地位的工作,成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和平及智能化为女兵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女兵文化素质和军中的地位同步提高。

女兵们自强自立自信自爱,努力学习进取,在科研教学、医疗文体等各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钢铁长城上一块块好砖。

她们参加实战戍边、援外抗灾、科研攻关、训练学习、生产生活、军民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