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RFID 技术及中间件架构的实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RFID 技术及中间件架构的实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军事信息技术范畴-------RFID中间件技术的实现及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考号:110507192173 姓名:隋艳〖内容题要〗RFID(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电射频实现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微机(PC)与标识间的数据传输, 从而实现非接触式目标识别与跟踪。

做为当今全球军事信息技术变革的主要技术,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目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FID技术已成为提高军李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保障成本,增强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技术工具和手段。

实现的基于ALE接口规范的RFID应用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军的后勒管理中,提高了军辜物流保障管理的水平。

〖关键字〗RFID 中间件军事ALE接口RF ID (RadioF requencyI 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读取方便快捷、有效识别距离更大、识别速度快、数据容量大等,已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

在 20 03 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军方大量使用了射频身份识别(RFID)技术,被缝人到袖口中的RFID芯片用于跟踪受伤士兵和平民的身份、状况和位置。

美军在伊拉克能够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得益于美军的“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RFID技术,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流动得以顺利进行。

在我国,RFID技术已在一些行业开始应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口使用RFID可以不停车收费,铁路系统使用RFID记录货车车厢编号,一些物流公司将RFID用于物流管理。

但RFID 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

在现有的 RFID应用系统中,从前端数据的采集,到与后端业务系统的连接,大多是采用定制软件开发方式。

一旦前端标签种类增加,或是后端业务系统有任何变化,都需要重新编写程序,开发效率极低且维护成本高。

RFID在军事行业的应用

RFID在军事行业的应用

RFID在现代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具备有两种关键能力。

首先是数据识别、读写能力;然后是能满足数据存储和数据转换的数据处理能力。

获取大量军事物资仓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数据,然后结合RFID软件(包括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等)搭建的军事物流管理平台,完成数据传输,调节系统效率。

达到对军事物资数据处理的稳定、可靠、高效、大容量的目的,链接军事物流动作的各个环节。

实现军事物流配送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运输途中对装备物资位置、状态的监控、仓储管理以及特定物品查找、分发等方面(1)在运装备物资可视化管理。

即在集装箱或装载大型装备、集装箱的拖车上安装射频标签,同时在运输起点、终点和各中途转运站等各个节点上配置固定式或手持式射频识读器和后台计算机系统。

当安装射频标签的集装箱或运输车辆经过时,射频识读器读出射频标签存储的信息并传送给后台计算机系统存储和显示。

如有需要,射频识读器还可根据指令对射频标签上的内容进行更新。

计算机系统经有线、无线网络或通信卫星将装备、物资信息传送给更高一级的中心数据库,各级后勤人员和有关单位通过该数据库即可及时获取运输途中的所有物资位置、数量变动、货物损坏以及补充变动等信息。

(2)物资集结地仓储管理。

射频识别技术除用于运输途中跟踪货物位置、数量、状况等应用外,在物资集结地临时开设的野战货场以及各类永久性货物仓库的仓储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临时的野战货场和各类永久性仓库物资仓储作业中,物资转运、配载分发、重新包装、货架管理等方面,射频识别技术与条形码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其记录信息、识别货物的功能,且具有比条形码的光学识读更远的作用距离和操作更简易等优点。

(3)特定物品寻找系统。

在临时货物集结地或普通仓库中,当需要查找某个物品时,操作人员启动手持式射频识读器发射射频电磁波激活标签,安装于集装箱或托盘上的射频标签即会做出应答,发出蜂鸣声或闪光提示物品的位置,同时向射频识读器回馈物品信息,操作人员循声光即可找到该集装箱。

RFID在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中的应用

RFID在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中的应用

RFID在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军队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军队装备管理的要求也提高了.过去那种制表式的装备维修保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保障的要求,强烈要求一种全新的维修管理模式来取代现行的维修管理模式.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RFID技术的非接触性、ID唯一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何将RFID技术与军事装备维修管理相结合,并且将其系统化、平常化,以利于迅速将其转化为战斗力.本论文研究的是RFID技术在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中的应用.利用该技术可以对储存和运输中的装备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管控,并且对装备的维修保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研究的内容主要:RFID读写器系统设计与应用、RFID标签应用、RFID装备维修保养系统数据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装备维修保养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关键词军事维修保养,RFID,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RFID装备维修保养系统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RFID技术在军队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RFID技术在军队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管理社区数码世界 P .69场景时,拖动鼠标或手指控制观察的视角,可上下左右移动,可推进拉远视角,可放大缩小观察范围,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该系统技术起点高,但成本低廉,现场真实感强烈,导览性和交互操作性强。

由于拍摄的高质量图片能高度还原真实的现场光影环境和展品的质感,观众在浏览时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全景漫游系统另一个优点是数据量小,对电脑硬件要求不高,网络访问非常灵活。

2.三维虚拟交互展示。

通过收集西南联大历史资料,利用3D 建模技术将已经消失的西南联大校舍及周边环境地形进行复原,搭建出原校舍三维模型、周边环境等场景,将模型导入虚拟现实编辑平台Unity 3D 进行虚拟漫游系统的编辑与开发。

在该平台可完成第一人称摄影机视角的控制、刚体碰撞检测、旁白提示音、信息弹出提示框等控制,实现用户与三维虚拟场景的人机交互。

虚拟仿真的复原场景,让观众在PC 端即可感受到同实体展厅一样的游览体验,如果借助VR穿戴设备,观众可完全沉浸于虚拟场景中,还能与参观者产生互动。

3.全息投影展示。

全息投影技术(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又名虚拟成像技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物理现象通过特殊装置记录和再现物体真实立体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全息投影装置一般为倒置的金字塔状,将四个方向的三维画面映射在装置内呈现悬浮立体影像,营造一种出亦幻亦真的未来科技感,展示效果具有很强的纵深感。

联大众多名人大师如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闻一多、梁思成等;联大历史建筑遗迹,比如西南联大大门、铁皮教室、纪念碑,石雕火炬柱等,均可采用全息投影展示,再配以解说文字和背景音乐,观赏的趣味极大增强,会吸引更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4.移动终端扫码展示。

将前期制作好的多媒体图文信息、数字动画作品或虚拟交互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生成一个二维码链接。

游客在参观时,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获取博物馆展品的各类多媒体介绍资料,还可以自主选择虚拟游览路线,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RFID技术在军需物资保障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RFID技术在军需物资保障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RFID技术在军需物资保障中的应用摘要: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军需物资能否做到及时、准确、精确地运到前线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军需物资进行可视化管理,对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rfid 军需物资军事物流目前,我军军需物资保障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化”,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军需物资进行可视化管理,对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试对rfid技术在军需物资作简要探析。

一、rfid技术的概念以及优势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

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应用软件、扫描器、感应器三部分组成。

rfid 技术是把微芯片嵌入到产品中,通过微芯片向扫描器自动发出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对产品进行标识及跟踪目的。

rfid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采用的一项技术,在美英颠覆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savi公司利用此项技术在后勤保障中为美军节约了几十亿美元。

海湾战争后,各国军队后勤系统都在积极研究采用rfid技术为国防服务。

目前,我军对军需物资管理主要是基于相应规范的手工作业及电脑半自动化管理实现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规范物品的放置、定期整理盘点以及出入库登记等工作。

因此,浪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采用rfid后,所有出库、入库、盘点工作都由电子标签,识别设备来实现,不但准确,而且安全可靠。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提高工作效率。

rfid技术是军需物资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联系纽带,其现场控制和后台控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军用物资追溯管理的可靠性,有利于扩大军用物资管理规模、提高军需物资标准化程度和军需物资保障人员工作效率。

rfid和目前常用条形码相比,具有识别距离远、无标签可视,内容能更改、读取数量大、可批量读取、不容易仿制、还能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功能。

二是节省人力资源。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军事应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信息传递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内容可加密,存储容量大、可同时识别多个高速运动标签等特点。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及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库组成,阅读器对电子标签进行电子化的识别扫描并向数据库发送信息,数据库检索、储存或传递数据,并根据实际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信息处理如远程传输,跟踪预警等。

目前,RFID技术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RFID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美军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

如特定物品定位系统、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装置等,极大地改革了传统物流跟踪方式,并在欧洲回撤。

索马里维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实战行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最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RFID技术,将几十万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军用物资输送从原先的饱和供应转变成为当前的精确供应,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军事物流的可视化。

在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军事物流可视化解决方案可达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作用。

RFID技术在军事后勤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大效用,为美国在伊拉克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RFID技术较多地应用在各行业中。

其军队都在关注该项技术,该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有日益加快的趋势。

未来信息化战争空前剧烈,战场物资消耗猛增剧涨,军事物流保障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军事物流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程监测、定位和追踪。

在军事领域中,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军事作战的效率和精确性,还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

首先,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物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军队中,物资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物资管理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将RFID标签粘贴在物资上,实现对物资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军队可以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测物资的流动情况,准确掌握物资的存储和分配情况,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与军队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物资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物资管理水平。

其次,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后勤保障中具有重要意义。

军队的后勤保障是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军队的正常运转和作战能力。

而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后勤设施、装备和人员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通过在后勤设施和装备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后勤设施和装备的远程监测和定位。

军队可以通过RFID技术及时发现后勤设施和装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障军队的正常运转。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后勤人员的管理和调度,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作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现代战争中,情报的获取和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

而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监测、定位和追踪,为军队提供准确的情报和信息。

通过在目标上安装RFID标签,军队可以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为军队的作战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军队人员的管理和调度,提高作战效率和精确性。

通过在士兵的装备和服装上安装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测士兵的位置和状态,为指挥官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战略优势。

双频RFID在军事物资定位管理中的设计与应用

双频RFID在军事物资定位管理中的设计与应用

双频RFID在军事物资定位管理中的设计与应用摘要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通信技术,又有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之称。

RFID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技术(条形码等),有较强的优势。

首先,RFID 不需要在特定目标与识别系统之间建立光学或机械接触,这样使得操作更为方便。

此外,对于RFID定位领域可利用125K和2.45G双频相结合技术的频率特性、技术特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应用对于军事物资的定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两个较大的特点之外,RFID读取目标距离更远、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

存储信息量也更大,并且存储内容可作动态改变。

关键词RFID;定位;物资管理;自动识别技术;双频技术0 引言现如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国防军事方面,则具有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现阶段军械等军备物资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管理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劣势状态。

当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军备物资仓库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的管理,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在与根本无法适应于未来战争对于军备物资高效准确保障的要求。

因此,双频RFID 技术的出现,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军备物资信息化管理在是我军在物流信息化领域的现状。

充分利用双频RFID 技术建立“精确型”战场物资保障系统,实现尽可能的全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未来实现军备物资保障全过程可视化,实现物资保障决策的快速化和科学化的基础。

信息化技术在战争中起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在有名的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建成了战争史上投入战场最复杂的通信网,并且进一步完善了用于识别和跟踪的军用物资的新型后勤系统。

该系统的优点是各级指挥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所有物资的详细信息,无论这些物资是运输途中、定购之中、还是在某个仓库存储着的。

这个系统是在”沙漠风暴”军事行动的基础上创建的,改善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重复运输和无法跟踪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探讨李波刘震宇谢胜利(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摘要本文对RFID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列举了现代战争中成功的RFID应用。

对军事领域RFID技术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军队,企业和院校紧密结合发展现代军事领域RFID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RFID;军事物流;标签Discussion of RFID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MilitaryLi Bo Liu Zhenyu Xie Shengli(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FID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military, lists the success cases in wars, and analyses some important questions in RFI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military, an idea of allying military with enterprises and academy to develop RFID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Keywords: RFID; Military Logistics;Tag1. RFID与军事物流1.1RFID概述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电子标签(E-Tag)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

RFID 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区分联军和纳粹飞机的“敌我辨识”系统,主要功能是英军用于分辨敌方和英方飞机。

所应用的原理是将类似目前主动式的标签(Active Tag)装设在英国的飞机上,透过雷达发射讯号到飞机上的标签,此时标签会发出适当的回应的讯号,便可以判断此飞机为自己人,此系统称为IFF(Identity:Friend or Foe),目前世界上的飞行管制仍是以此为基础。

随着RFID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包括军事航空、物流仓储、商品零售、工业制造、资产管理、交通运输、动物识别和防伪防盗等不同的应用领域。

军事作为最早采用RFID技术的领域,也成为了推动RFID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力量。

目前美国国防部后勤局仓库中96%以上的货物都贴上了射频标签,这是现在任何大型商用领域都无法达到的RFID标签普及率,因此,军用仓库也成为了最大的RFID实验场,并且军事领域成为RFID应用的重要先行者,在军事领域中应用的各种新技术以及成功应用模式将会被推广到商业领域。

1.2军事物流概述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最早使用RFID技术的是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DLA,Defense Logistic Agency)。

军事物流是社会物流大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指军事力量在生活、训练、执勤及作战时所需军事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或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部队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

军事物流的准确、快速、安全、可控对于现代战场军事行动不仅是保障和支援的作用,而是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例如,在二战的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的坦克军团因为严重缺乏燃料,面对蒙哥马利率领的盟军毫无还手之力。

又如,在斯大林格勒的冰天雪地里,军事物流帮助俄国人击败过希特勒根据所处的状态不同,军事物流可分为日常军事物流和战时军事物流。

日常军事物流是指和平时期,与军事有关的物资管理、运输调度、维修保养、分级管理、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内容。

战时军事物流,指在战争状态或战争演习状态下,所开展的军事物流管理。

由于战时军事物流具有物流规模大、时间要求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对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极高的要求,代表了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

1.3现代军事物流的特点现代战争是典型的高消耗战争,军事物资的消耗量空前加大,进一步加大了军事力量的保障量,军事力量的保障难度与保障强度显著提高。

军事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进行较大规模的战争,美军的各种保障物资数量惊人。

先看看一个士兵作战日平均的物资消耗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图1 一个士兵作战日平均的物资消耗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个士兵作战日平均的物资消耗量为6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20公斤;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

美军人均消耗量为29公斤,到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达到117公斤;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士兵人均日消耗作战物资250公斤;海湾战争时,美军装甲师人均日消耗物资500公斤,作战物资消耗量不断增长的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逆转,战场物资流不会减压。

但随着精确制导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战争物资消耗量增长的速度会逐步趋缓。

美军在这次倒萨之战中的消耗应与海湾战争相关不大。

在这些消耗中,陆军士兵个人消费只占不大的一部分,而海军的人均物资消耗量大约是陆军的4至6倍,空军更是达到了陆军的10至20倍。

美军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大量驻军,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战略部署,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其全球领先的物流技术。

通过采用RFID技术,使美军的平均后勤补给时间大大缩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依靠的不只是士兵的勇猛和将帅的韬略,还必须有坚强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

2RFID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2.1国外RFID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目前外军对RFID技术应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军,美国国防部对RFID技术的应用源于现代战争的需要。

RFID技术已经被美军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保障领域,如特定物品寻找系统、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装置等,极大的改革了传统物流跟踪方式,并在欧洲回撤、索马里维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实战活动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1.1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中东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2万多个集装箱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

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打开的集装箱未能加以利用。

后来美军估计,如果当时采用了RFID技术来追踪后勤物资的去向并获得集装箱的内容清单,将可能为国防部节省大约20亿美元的支出。

海湾战争后,美军为解决物资在请领、运输、分发等环节中存在的严重现实问题,给作战部队提供快速、准确的后勤保障,提出了全资产可视性计划,要实现后勤保障中资产的高度透明化。

而RFID技术的应用使美军实现后勤物资透明化成为可能,为自动获取在储、在途、在用资产可视性信息用提供了方便灵活的解决方案。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给每个运往海湾的集装箱上加装SA VI科技的射频卫星芯片,准确地追踪了国防部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从而实现对“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的全程跟踪,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使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

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军后勤补给能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可以轻松掌握所有后勤补给的实时信息,实现对后勤物资从工厂到士兵的全程追踪,也使美军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

与海湾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中的海运量减少了87%,空运量减少了88.6%,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了89%,战役物资储备量减少了75%。

这种新的运作模式,为美国国防部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开支。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

海湾战争的美军物流堪称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1.2美军的日常军事物流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目前负责处理的物品种类大约有4600万,这些物品从水果、可口可乐到防弹背心、汽油和X射线机,应有尽有。

不管是否发生战事,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每年都要承担总价值达832亿美元的8700万次货物运输任务。

1991年“沙漠风暴”时,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的工作人员将近6.5万人,而目前精简之后的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工作人员已经降到了1963年以来的历史最低——2.15万人。

他们将23个仓库纳入到一套系统下进行管理,并对原来的42套业务和支持流程进行合并和重组,简化至目前的六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物流、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等。

到现在为止,美国国防部军需供应局已经投入了10亿美元进行业务流程整合,但是效益是显著的——他们为整个军队节省了大约18亿美元的费用。

2.1.3其它国家RFID的军事领域应用西班牙军方在阿富汗,海地,哈萨克东南部巴尔喀什湖,南斯拉夫自治省科索沃,波纽华地区,黑塞哥维那及西班牙境内的四个物流中心,海军和空军基地建立RFID工作区域,军方用有源标签追踪货物有食品和衣物等,不包括弹药。

2005年底,以色列军方尝试用有源RFID技术追踪管理货盘,送货卡车,坦克及从军需后勤中心支运到前哨装武器的箱子, 对军事维需品供应,仓库管理,货品转接等进行跟踪和管理。

2006年初,澳大利亚国防部队开始会使用Savi的方案更有效地参与美国和英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联合行动。

整套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货物运送软件管理方案,有源储存信息量大的RFID标签,固定读头与手持计算机。

这套方案将主要应用于提高在国际标准集装箱里和货盘上货物可见性。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已经在军队中开始尝试使用RFID技术追踪军用品的流动和补给情况,尽管这些国家在RFID上的应用还与美军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视。

2.2国内军事RFID技术的应用我军目前在物资储存、管理等领域推广储存信息量大、可靠性强、防伪保密性好的―二维条码‖技术。

我国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二维条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

并且,一批国内厂商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二维条码的关键技术。

而对于RFID技术则应用的较少,仅在极少数的领域应用了RFID技术进行防伪,跟踪等。

3RFID应用中技术问题的讨论3.1应用环境与RFID系统的需求分析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十分注重实用性,军队应用情况复杂,对整个RFID的需求分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仓储环境中,会遇到较多的金属阻隔,影响了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电磁波的传递,因此标签摆放的位置,阅读器天线方向的架设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