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自1998年开始在各种场合演讲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治理学院一、什么是可连续进展1.什么是“进展”“进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

到目前为止,关于“进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义较权威:进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

一样地,还有人将“进展”明白得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进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进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样都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进展”的实质。

注:上述定义中专门强调了分配的平等咨询题,故若社会在增长过程中显现了较严峻的两极分化,则其进展的程度要大打折扣。

2.什么是“可连续”这一咨询题是极难解决的,目前,国际上围绕“可连续进展”的明白得争辩要紧是难以在“可连续”定义上达成一致意见。

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连续”给予不同的定义。

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1)生态学定义可连续——爱护差不多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爱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连续利用。

生态支持系统——农业系统,森林和海岸,淡水系统,它们的存在支持着生命的存在与进展。

(2)环境学定义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可自净的范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操纵在一定水平以下。

(3)主流经济学定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

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连续进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 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 。

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以后生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能够替代它们的功能。

设m K 、n K 、h K 分不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

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海林:《可持续发展原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是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4年版
12
精选ppt
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 环境问题的类型 3. 环境问题的根源
13
精选ppt
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性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土地流失、森林锐减、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匮乏与污染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海洋 污染、化学品污染
的环境”。
2
精选ppt
导言
从一些事例谈起 所谓“可持续的”(sustainable)发展 课程内容结构
3
精选ppt
从一些事例谈起
基于13亿人口的中国发展问题 耕地问题(以及水问题),即生存与发展的“锅
里”问题 能源问题(以及气候问题), “锅外”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
4
8
精选ppt
第一章 “发展”观念的变迁
1. “发展”这个概念 2. 发展观的扩展 3. 发展观的延伸
9
精选ppt
“发展”这个概念
“发展”(develop+)的本义是开发,与现代化 (modern+)过程有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主要就是指经济发展(增
长),并且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看法
6
精选ppt
课程内容结构
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进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可持续进展思潮探源与沿革可持续进展理论的形成经受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20世纪50到60年月,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进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并绽开讲座.1962年, 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发表了•部引起很大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安静的春天》,作者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事业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进展观念上的争辩。

10年后,两位闻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BarbaraWard)和雷内•杜博斯(ReneDUbOS)的享誉很市制《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熟悉扒向一个新境界素可持续进展的境地界。

同年,一个非正式国际闻名学术团体秦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出名的争辩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长久的均衡进展”的概念。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进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将来》,正式提出可持续进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怀的环境与进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上可持续进展要领得到与会者共识与承认。

(一)缘于一个海洋生物学家对鸟类的关怀在全部可持续进展大事记中,有一个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的名字总会被提起,她就是莱切尔•卡逊(RaCheICarSOn)。

这是由于在上个世纪中叶她推出了一本论述杀虫剂,特殊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危害的著作一《安静的春天》。

尽管这本书的问世使卡逊•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

环境问题从今由一个边缘问题渐渐走向全球*、经济议程的中心。

在这之后,随着公害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消失,人们渐渐熟悉到把经济、社会和环境割裂开来谋求进展,只能给地球和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华大学《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教学实践的调研分析,深入总结了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提出了该课程今后建设的方向和措施,以期为该学科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1]。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可持续发展导论》一课,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使同学们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使同学们认识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3)综合掌握可持续发展含义,领会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1 开展《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的必要性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

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

这份文件1987年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能源可持续发展公选课授课实践及其拓展

能源可持续发展公选课授课实践及其拓展

53专业教学总第259期“能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业的食粮、社会经济的命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但是,当今世界所使用的能源绝大多数仍取自地球,随着不断地开采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日渐枯竭,能否满足未来世界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适应上述形势需要和公选课要求,苏州大学于2006年面向全校非动力机械与工程专业开设能源可持续发展公选课。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扩展横向知识、培养自学和动手能力的最佳平台。

多年来,学校在加强全校本科生能源与环境意识的培养上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由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讲授能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国内、国际能源使用现状与严峻形势、能源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关系、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世界环境现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以及各种环境保护的一般方法等科普性的知识,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内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热工基础(热力学、传热学及流体力学和燃烧学基础部分);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能源基础知识;可持续发展;能源科技发展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氢能和燃料电池)和开发利用技术;火力发电厂基本知识;核能发电;大气环境保护原理基础;洁净煤技术概论;洁净煤技术(SOx )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洁净煤技术(NOx )的产生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节能原理简介及相关技术(能量系统的分析方法、工业过程节能的途径与方法);针对当下能源与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和新技术进行专题讨论。

在近些年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摸索与实践中,学生反映良好,笔者总结出一些方法和经验,以下就较为典型的几个突出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

一、与时俱进引入新概念,引发学生思考科研为教学创设一种学术氛围和探索研究的环境,将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则能使课程教学更具现实性、前沿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一、概述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要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发展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当时出现了“生态学家的警钟”和“限制增长”等理论。

1987年,联合国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此后,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绿色经济理论绿色经济又称低碳经济、环保经济,是指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和扩大环保产业等手段,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绿色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相协调,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生态文明是指在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可持续城市理论可持续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正,实现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可持续城市理论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城市着手,通过推进城市绿色化、智能化和低碳化,实现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和实践,共同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前言1 通识课的必要性——接受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思想。

2 学习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及保障机制建设3 学习方法课程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

综合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集中讲授与科研论文或者主题讨论相结合;明晰学习思路,掌握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发展中的问题运用学到理论撰写小论文;培养兴趣,积累资料关注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第一节人类对发展的反思(分析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对出现发展问题的反思1 综合问题;速度和质量问题;规模和效益问题;平衡和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资源需求与供给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问题;财富增加和社会和谐问题。

2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后工业文明(绿色文明信息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关系日趋恶化。

插表格二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1 关于发展与发展观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指食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科学史上对发展的理解:哲学家:发展是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的这种含义上的发展。

社会学家:发展的含义就是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孔德创立社会学,旨在阐明现存社会制度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系统的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研究,哲学层次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集中体现。

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

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

1 大 学 生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理 念 的 提 出 大 学 生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本 质 上 与 人 的全 面 发 展 需 要 是 一 致 的 。它 指 的是 大 学 生 在 创 新 精 神 指 引 下 完 成 现 阶段 学 业 和 实 现 今 后 长 久 发 展 所 锻 炼 、 淀 的各 种 能 力 , 要 包 括 创 新 能 力 和 自 积 主 我 发 展 能 力 两 个 方 面 学 会对 未 知 世 界 的探 索 , 一 件 事 情 追 求 对 更 完 美 . 这 一 过 程 中 去 发 现 问 题 、 象 问题 , 到 解 决 问题 的 在 抽 找 方 法 , 就 是 创 新 精 神 。在 这 种 精 神 指 引 下 , 需 重 点 培 养 两 种 这 还 能 力 , 种 是 创 新 能 力 , 括 发 现 、 决 并 表 达 问 题 的 能 力 , 其 一 包 解 尤 包 括 调 查 及 分 析 能 力 、 手 创 新 的 能 力 、 作 及 口语 能 力 等 ; 动 写 另 方 面 . 人 社 会 要 不 断 的发 展 自我 , 走 自我 完 善 。首 先要 自 己学 会 学 习 , 要 学 会 团结 协 作 、 织 等 , 能 更 好 地 适 应 社 会 , 自 还 组 才 将 己锻 造 成 有 用 之 才 , 这 些 都 属 于 自我 发展 能 力 。创 新 能 力 和 自 而

课 程 以验 证性 实践 、综 合性 实践 为 主 ,深 人 层 次 的课 程 以 综 合 性 、 计性实践为主。 设 2 有 利 于学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提 升 . 4 即 使 是 同 一 门 课 程 , 由于 各 地 高 校 面 临 的 学 生 层 次 与 认 知 力 、 程 资 源 等 条 件 亦 各 不 相 同 , 此 要 求 实 践 的 内 容 、 式 方 课 为 方 法 应 体 现 开 放 、 活 、 求 实效 的 特 点 , 灵 讲 以有 利 于 学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提升 . 是 构 建课 程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的 出 发 点 与落 脚 点 。 这 3 基 于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培 养 的 课 程 实践 教 学 体 系的 初 步构 建 31 课 程 实践 内容 体 系 . 首 先 是 对 实 践 素 养 的 培 养 , 践 素 养 包 括 学 习能 力 、 关 技 实 相 能 及 心 理 素 质 、 康 人 格 和组 织 协 调 能 力 等 , 要 求 教 师 平 时 将 健 这 对 学 生 这 方 面 的 培 养 目标 渗 透 到 《 旅游 规 划 与 开 发 》 程 的 课 堂 课 及实践教学 中. 如提 前 告 知学 生课 程教 学 计 划 和 目标 、 设 阅读 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得 到 永 续 发 展 , 建 和 谐 社 会 ,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以外 , 构 除 别
无选择 。
交 叉 性 原 则 :在具 体 内容 方 面 ,可持 续 发 展 涉 及 可 持 续 经 济 、 持续 生态 和可 持 续 社会 三方 面的 协 调 统 一 。 求 人 类 在 发 可 要
课 , 课 程 以 理论 教学 为 主 , 该 旨在 培 养 学 生 的科 学 思 维 与 创 新
能 力 , 强 对 可 持 续 发 展 的理 解 和 认 识 , 增 以期 达 到 以 下 目标 :1 f)
展 中讲 究 经 济 效 率 、 注 生态 和谐 和 追 求 社 会 公平 , 终 达 到 人 关 最
研究性原则 : 课 程能够和 “ 本 21世 纪 议 程 ” 系 起 来 . 用 联 运 所 学 的知 识 , 会 协 调 人 地 关 系 的 主要 途 径 。 刻 理 解人 类 社 会 体 深
17 9 2年 在 斯 德 哥 尔 摩 举 行 的 联 合 国人 类 环 境 研 讨 会 上 正 式 讨 论 。 次研 讨 会 云 集 了全球 的工 业 化 和 发 展 中 国家 的代 表 , 同 这 共 界 定 人 类 在缔 造 一 个 健 康 和 富有 生机 的环 境 上 所享 有 的权 利 [ 1 ] 。 西 华 大 学 生 物工 程 学 院 面 向 全校 学 生 开 设 了《 持 续 发 展 导论 》 可
课 下 锻 炼 , 教 学 中充 分 利用 开 放 性 、 践性 、 用 性 和 社 会 性 在 实 应
基 本需 求 , 向所 有 人 提 供 实 现 美好 活 愿 望 的 机 会 。f) 合 掌 握 3综 可 持续 发 展 含 义 , 会 可 持 续 发展 是 建 立 在 社 会 、 济 、 口、 领 经 人 资
第 一 章 — — 全 球 ( 1 纪议 程 》 《 国 2 2世 和 中 1世 纪 议 程 》 重 点 讲 ,
解 世 界 在 可持 续 发 展 时 所 采 取 的一 些 列 措 施 以 及 中 国 的 一 些 做
法 ; 二 可 第 重 持 续 发 展 的进 展 状 况 及 深 远 意义 ;第 三 章— — 经 济 的 可 持续 发
的全 面 发 展 。这 表 明 , 持续 发 展 虽 然 缘 起 于 环境 保 护 问题 , 可 但 作 为一 个 指 导 人类 走 向 2 1世 纪 的发 展 理 论 。 已经 超 越 了单 纯 它
使 同 学们 理 解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就 是 要 促 进 人 与人 之 间及 人 类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和谐 。( 使 同 学 们认 识 可 持 续 发 展 是立 足于 人 的需 2 )
源 、 境 相 互协 调 和共 同发 展 的 基础 上 的一 种 发 展 . 宗 旨是 既 环 其
能相 对 满 足 当代 人 的 需 求 , 不 能对 后 代 人 的发 展 构成 危 害 。 又 1 开 展《 持 续 发 展导 论 》 程 的必 要 性 可 课
18 9 0年 3月 , 合 国大 会 首 次 使 用 了 “ 持 续 发 展 ” 念 。 联 可 概
关键词 : 可持 续 发展 课程建设 教 学 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G6 0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6 2 1 7 f0 20 — 0 2 0 1 7 — 5 8 2 1 )6 0 8 — 2
可持续 发展
( u tia l d v lp n ) 的 概 念 最 先 是 在 S san be e eo me t
603 ) 1 0 9

( 西华 大学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 药工 程 省 级 特 色 专 业 项 目 四川 成 都 制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西华 大 学《 本 可持 续发 展 导论 》 选课 程 教 学 实践 的 调研 分析 , 入 总结 了 实 际教 学 过 程 中所 获得 的 经 验 提 出 了 该 公 深 课 程 今 后 建 设 的 方 向和 措 施 , 以期 为 该 学科 以及 其 它 相 关 专 业 的 学 生培 养 提供 理论 和 实践 依 据
第 9卷 N . Vo. 第 6期 19 o6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nd rt ro c l a a W ie Pe i di a
21 0 2年 6月
J n 2 2 u e 01
基于 《 可持 续 发 展 导 论》 选 课 程 的 实践 与探 讨 公
张广 峰 陈祥 贵 袁 永 俊 雷 激 张 良 邢 亚 阁 罗 静
的 问题 , 导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 索 创 造 , 而 促 进 学 生 能 力 的 发 引 探 进
展 。
22 主要 教学 内容 . 根 据 教 学 内 容 的 选 择 原 则 。选 取 的 主要 教学 内 容 如 下 : 绪
18 9 7年 , 世 界 环 境 与 发 展 委 员 会 》 布 了 题 为 《 们 共 同 的 未 《 公 我 来 》 报 告 。报 告 提 出 了可 持续 发 展 的战 略 . 志 着 一 种 新发 展 的 标 观 的诞 生 。 报告 把可 持 续 发 展 定 义 为 “ 续 发展 是 在 满 足 当 代 人 持
需 要 的 同时 , 损 害 人 类 后代 满足 其 自身 需 要 的 能力 ” 它 明确 不 。 提 出 了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提 出保 护 环 境 的根 本 目的 在 于 为 了 确
论 — — 重 点 介 绍 为 什 么说 可持 续 发 展 是 人 类 发 展 观 念 的 革 命 :
求 而发 展 人 , 调人 的需 求 而 不 是 市场 商 品 , 要 满 足 所 有 人 的 强 是
的环 境 保 护 。 实 践 性 原 则 : 我 们 选择 教 学 内容 时 , 分 考 虑 到 本 学 科 的 在 充 课 程 特 点 , 该 注 意 教 与 学 的相 互 协 调 . 强 同学 们 课 堂 思 维 与 应 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