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
天府遐想-日记_心情随

天府遐想-日记_心情随笔
当我的思绪回到眼前时,才发现列车已在秦岭山脉穿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太白把酒豪饮的情怀让我憧憬,也让我平添对大自然的敬畏。
窗外的油菜花一簇簇,那么抢眼,养眼,如此宜人,怡情!呵呵,陶醉在迷人的巴蜀田园风光中,暂不想离别时女儿的哭声吧。
生活本来就充满着聚散离合,再弱小的树苗也都会长成参天大树。
将耳边的音乐开得很大,让空气不再喧嚣,只有喜爱的旋律和节奏在耳畔回荡。
心儿随着音乐飞舞,心情欢快如风驰电掣般的列车!就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吧!久违了的美好、美妙、美不胜收!天府之国张开双臂迎接了我这远方的客人。
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大乐事也,更何况是两位故友!岁月流逝,却不曾让友谊褪色。
曾经青春年少的你、我、他,都已为人父、为人母,可是再聚首时依然能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同桌的他,下铺的她;春日郊游时一路传来的欢歌笑语,夏夜搬个小凳子在走廊尽头的促膝谈心,秋季爬树摘杏子时的狼狈不堪,严冬帮厨时自来水的冰凉刺骨青春不再,岁月留声!心中莫名的感动让我的眼睛湿润。
朋友们常常笑话我的多愁善感,我承认自己很感性,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常常会触动我最纤细的心弦,让我思考,让我心动。
这样的细腻,有何不好呢?我思,故我在!
感动,源于最朴素的情感!感恩吧!画外音告诉我。
成都的历史

成都的历史开明王迁都成都【开明王迁都成都】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秦惠文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
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张若筑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
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
文翁兴学【文翁兴学】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攻灭。
李特、李雄据成都【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
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
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
"成汉"政权前后历6世,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国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乱",玄宗入蜀避居成都。
玄宗返长安后,唐朝政府升成都为"南京"。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僖宗避乱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卫成都【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
观《天府的记忆》有感_900字

观《天府的记忆》有感_900字说起成都,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她和“东方伊甸园”、“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是啊,成都以她特有的魅力留住了很多游客的心。
今天下午,通过观看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天府的记忆》,我这土生土长的成都女孩对自己的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成都的历史十分悠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成都以北四十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大量深埋于地下四五千年前的青铜器、金器、玉器……这就是著名的三星堆遗址。
几年前又在二环路至三环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金器,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太阳神鸟的图案。
这一发现也使成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的相继发现,引起了海内外的震惊与轰动。
成都的力量是惊人的。
三国至隋朝这几百年间,中华大地到处烽烟四起,不得安宁,唯有成都平原四季如春,鸟语花香,丝毫没有战争的影子。
唐代时成都的人口高达五十八万,是仅次于长安的五都之一。
当然成都不是永世的乐土,宋末元初,成都开始了长达五十年之久的战争,那时成都人靠着坚强的毅志与当时最厉害的蒙古人足足抗争了十五年。
然而噩梦并没有结束,明末清初,成都又陷入了八十年的战争中。
经过近百年战火的摧残,清初,成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九千一百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几户人家。
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大批移民进川,在历史上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成都迅速崛起。
现在的成都,电脑销售数量全国第二,私家车数量全国第三,成都发展之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都的文化底蕴也是非常丰富的,这里有道教发祥地之一的青城山,唐代第一大寺大慈寺,祭拜着第一名相诸葛亮的武候祠,诗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这里还有闻名世界的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战国末年的李冰父子,带着千万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建造了一项完美的工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伟大的财富。
它的三道关鱼嘴分流、飞沙堰、宝瓶口的建成,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
说到成都,当然不能不说川剧。
花重锦官城成都花会随笔读后感

花重锦官城成都花会随笔读后感以下是我“花重锦官城成都花会”的随笔读后感:人们到了会地,便会感到艳色迎人,香风扑鼻。
一百几十株浓妆重抹的贴梗海棠,成林成围,艳据一方;还有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等,她们都是西蜀名花,显示了蓉部特色。
烈士墓园旁边是一片玉兰林,素雪浮空,白云在望,芳馨皎洁。
山茶花则集中在百花园里,多达一百四五十株,品种十多个,多为川茶,也有云南山茶,都朵大花繁,红光炫昼,刚健而不失婀娜。
这三种花可以说是今年花会群芳的三胜,各开户牖,同献芳华。
游人都感到今年的花会有几好:一是花多,名副其实地是以花为主体的盛会。
除了上面所赞扬的“三胜”之外,更有不少的树花、草花、盆花、架花,从而花林、花池、花台、花榭,错落有致,游赏难穷,真个是春色满园,姹紫嫣红开遍。
二是该棚多。
成都花会有它的传统风格,若干年来,它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就是它的既新颖多姿又接近自然;既有百卉千花的美艳,又有竹篱茅舍的清幽。
你看,茶社、酒馆、小食店,特别是许多花圃,都以它们的黄蔑棚子掩映在红花绿竹之中,显得十分调和。
三是售花者多。
许多苗圃、农场、花鸟公司等都移来了他们多年栽培的好花木,各占数弓之地而展出。
供观赏,也供购买,美与实用相结合,将为我市的绿化和美化起到促进作用。
游花会,想从前,我当时的花会有过“万花如锦彩霞铺,花下英雄意志舒”的吟咏。
那些年的.花会真是柳初芽,杏初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春云初展。
但在后来那些养花无理、赞花有罪的岁月里,竟然是“万花给谢一时稀”。
有那样一帮子人,拼死命与花为仇,与美为敌,其精神的卑劣与思想的丑恶就不间可知了。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花卉著名的美丽城市,得到过不少诗人的歌唱,但在现代史上,这芙蓉仙子也曾是遍体伤痕。
今天“花重锦宫城”的美景又呈现了出来,杜甫原来的诗意是说花因雨水的沾儒而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现在截取这句,可以借来表现花在锦城的地位甚重,锦城人民莫不爱花、惜花、重花,锦城人民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达到举步有芳草而举目见鲜花的境界。
观看天府的记忆有感_小学作文

观看天府的记忆有感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观看天府的记忆有感,感谢您的阅读!在星期四的下午,上班队活动课时,我们观看了大型文艺历史片《天府的记忆》,影片主要讲的是成都的名人、景点、成都人的习惯,还有历史。
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了,成都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古往今来天府之国有哪些名人,用张艺谋的话来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生活在这天堂一般的城市里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
影片的第一章介绍的是曾经对我们蓉城做出伟大贡献的名人。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冰父子,他们组织老百姓一起共同治理洪水,李冰父子并没有想去修一个大坝,把上游的洪水拦截住,而是依山势而修建了一个大水堤,这个大水堤就是现在文明遐迩的金刚堤了,金刚堤就是李冰父子和老百姓为防洪和灌溉田野而修建的,它是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
第一大工程是鱼嘴分水堤,是金刚堤的分水工程,他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内江主要用来灌溉田地,外江是治理洪水用的;第二大工程是飞沙堰,是用于宝瓶口的水量达到上限时,让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动溢出,如遇上了特大洪水还可以自行溃堤,它也能把泥沙排放掉,所以叫飞沙堰;第三大工程是宝瓶口,也是用来治理洪水用的,洪水流入这个宝瓶以后,一直通过水渠向下游流去,要穿过绵阳、射洪、简阳等地近一万平方公里,一千余万亩农田啊!李冰爷爷真是聪明绝顶,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李冰父子以外,成都的名人还有著名爱国诗人杜甫、现代大作家巴金、唐代女诗人薛涛、明朝状元杨升庵等等,诸葛亮这个人物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如果你要来这里旅游,就一定要去武候祠看看,那儿就是具有超人智慧的名人,也是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诸葛亮,他的墓地。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故事吧!故事里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当然更让你想不到的是诸葛亮下葬时,身着布衣而且身无分文,一个丞相怎么会这样呢?举行葬礼时,人们头上裹着白布表示哀悼,千百年过去了,有一些人为了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还在延续这样的风俗。
《天府的记忆》央视纪录片解说词

《天府的记忆》第一集:《天造天府》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结构,而成都,正在这个盆地的中心。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也就是今天成都的双流县,向北边一片山水环抱的平原地带动迁,并在那里大兴土木,构建城池。
崇拜先王的执政者们,模仿前贤的用意,给这个新生的都府取名为——成都。
从此,成都整整延续了2500年而未更其名,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从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
战国晚期留下的“成都”二字,历尽沧桑一直未改,延续至今。
这个蜀国的首府成都,恰恰处在地球北纬30度线的南侧,而正是这条纬线的两侧——多少年来,一直是中外专家学者一个未解的巨大谜团。
一系列世界奇观或难以解释的现象都出现在这里:埃及金字塔,北非大沙漠,苏伊士地峡,喜马拉雅山,三峡,长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百慕大三角区;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和道教这五大宗教,也都发祥在这条神秘纬线的两侧。
在成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青水秀、一片翠绿。
当宇宙和大自然造就成都险峻闭塞的地理环境的同时,也赐予了它惊人美丽的妙水奇山。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都的自然灾害要远远少于其它地区,无论是洪灾、旱灾、风雪、冰雹、蝗虫还是地震。
这,真是一个天造的天府!1986年,距成都只有38公里的三星堆,一夜之间为全世界考古界所瞩目,三星堆出土的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绝世珍品,改写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又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新的谜团。
距三星堆遗址发现不到15年,一支开发楼盘的建筑队,在成都市2环路和3环路之间用挖土机撞开了金沙遗址的大门,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的发现,不仅把巴蜀的古代文化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还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与公元前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同样繁荣昌盛的生动景观,而她的文化艺术成就,更是独树一帜。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青铜神树等文物,三星堆出土的巨大玉石、玉琮、金杖等,制作工艺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

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观《天府的记忆》这部纪录片,我深受触动。
它以"花重锦官城"为主题,生动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下面是我的观后感,我将分为六个部分来介绍。
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文化遗产《天府的记忆》展示了成都许多宏伟壮丽的文化遗产,如锦官城、武侯祠、春熙路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无不展现了成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观看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些杰作的诞生,深感自豪和敬佩。
第二篇:繁花似锦的文化艺术成都是中国四大名厨之一的"锦官"的故乡。
这里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艺术表演和手工技艺。
纪录片中展示了成都豪华的宴席、精美的剪纸艺术和传统的蜀绣等,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艺术品每一笔都充满情感和灵气,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篇:温和宽厚的城市风格纪录片中展示了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成都人民温和宽厚,乐观向上,喜欢团结友好。
成都的街头巷尾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人们喜欢在街边品一碗热腾腾的火锅,和朋友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
第四篇:悠久的历史传承《天府的记忆》让我对成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成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观看纪录片,我了解到成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都,也是古蜀国的发源地。
这里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成都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文物和历史遗迹的城市。
第五篇: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成都人民有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悠然自得。
他们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修养,讲究品茗、品味、品位。
看着纪录片中的场景,我不禁被成都人的生活态度所感染,学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第六篇:与世界共存的创新精神成都以其创新精神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闻名。
《天府的记忆》中展示了成都的科技产业、创意设计以及音乐艺术等。
成都人民敢于挑战自我,善于创新,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自我介绍的作文700字范文

自我介绍的作文700字范文古生物陈列室里,一块泥黄色的石块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块鱼的化石。
瞧,在它凸起的纺锤状的躯干上,一片片鳞片排列得整整齐齐,背鳍、腹鳍、胸鳍、臀鳍和尾鳍,都清晰可见。
它的嘴紧紧地抿着,眼珠不见了,只是留下个圆圆的小坑。
若不是它下面的标签提醒我,我一定会认为这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精美浮雕呢!我站在这块鱼化石的跟前,随着辅导员的讲解,思绪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远古时代。
几千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海鸟在海面上发出阵阵令人心烦的叫声,蔚蓝的大海似乎要燃烧起来了。
一群鱼儿在海底焦急地游来游去,它们好像预感到将有什么不幸的事快要发生似的。
“轰——”,水下突然发出一阵巨响,接踵而来的是剧烈的震动,地球都像要抖碎了。
海水咆哮着冲向海滩,一浪高过一浪。
鱼儿们所忧虑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离它们不远处有一座海底火山爆发了。
沸腾的海水使它们感到难以忍受。
它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一条条鱼儿惊恐地睁着小眼,慌作一团。
它们无法逃脱这场大自然的灾难,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埋在海底的泥沙里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鱼儿的尸体逐渐腐烂,但是,它们遗体中的坚硬部分却保留了下来。
经过很长时间,无机物质代替了遗体中的有机物质,遗体石化了,变成了鱼化石。
几千万年过去了,地壳又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往日的大海变成陆地,平原变成了高山。
而那些鱼儿化石,经过地壳的运动、剥蚀作用,露出地表。
鱼化石成了地质史上一场大自然导演的一场悲剧的有力证据。
啊,鱼化石,你记录了地质历史的一页,展示出生物进化的一个环节,给我上了多么有趣、又多么富于科学意义的一课啊!老师点评:“鱼化石”,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会产生这样的思路:鱼化石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什么价值。
小作者循着这条思路,先描写鱼化石的状貌,接着采用想象的手法,再现远古时代的情景,详细描写鱼化石形成的起因,使行文显得生动有趣。
随后采用平实说明的方法,简要介绍它的演变以及如何被发现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
我所注视的是一个宽大的荧屏,它里面蕴藏的一个都市正在我眼前悄然发展着。
我观看着眼前的这个都府,看着它沉寂了二万五千年的微笑与泪水,在我惊讶的双眼中,在历史的舞台上,在不断刷新的屏幕中,重新演绎着,它的风采。
影片共分七集,分别介绍了成都险要的地理位置﹑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带给成都的一段传奇﹑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宗教文化等。
并说明了成都,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劫难之后,随之又是一次次的崛起。
它没有让人们遗忘了它衰落时辛酸的时光,而是以此作对比,反衬出黯然失色后接踵而至的崛起时繁荣昌盛的天府之都!
面对现在美丽的天府,我看见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瞬间,看见洋溢在人们脸上那喜上眉梢的欢悦﹔面对现在繁华的蓉城,我听到了无数沉浸在鲜花和礼炮中的呐喊声,听到了那白鸽飞上天空的一刹那,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应该怎样感谢你,我的家乡,
是放飞无数纯洁的白鸽,
还是捧出芬芳艳美的鲜花;
是吼出蕴藏心底久久不能宣泄的祝福,
还是展现出一颗颗炽热真挚的心……
回首过去,这美丽的芙蓉花包含了多少人的心,由战争到和平,从弱小走向强大,再由一次次的坠落到更加辉煌的崛起。
橄榄枝包裹了硝烟,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这朵饱经沧桑的芙蓉花,历经了战争硝烟的蹂躏,饱受了风风雨雨的践踏,城府依然如此,魅力依然如旧。
后来,我发现影片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规律。
在影片中,第一集的标题为《天造天府》,然而为影片尾声的最后一集的题目却是《人造天府》,这更让我觉得制片人的用心所在。
是啊,是上天赐予了我们这块如瑰宝一样璀璨的土地,然而为了让它永久放光,更需要我们人类来维护。
建设。
让我们把“花重锦官城”的赞歌永永远远地传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