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正式版
全国死亡百人以上事故统计分析

2020年(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火灾事故中的伤亡统计与分析

火灾事故中的伤亡统计与分析火灾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灾害,其可能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火灾事故中的伤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将对火灾事故中的伤亡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1. 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统计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数以百万计的火灾事故,其中不乏导致伤亡的重大火灾。
根据统计,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主要表现为死亡和受伤两个方面。
1.1 死亡人数统计根据不同地区和时间范围的统计数据,火灾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变化。
然而,总体趋势显示,火灾事故的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这主要与火灾扩散迅速、逃生困难、缺乏火灾预警和防护设施等因素有关。
1.2 受伤人数统计火灾事故中受伤人数相对于死亡人数而言更为庞大。
因为火灾事故往往导致严重的烟雾、高温和烧伤等伤害,即使幸存者也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伤害。
根据统计数据,火灾事故受伤人数主要包括烧伤、中毒、呼吸系统损伤等。
2. 火灾事故伤亡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预防火灾事故及其伤亡,我们需要了解导致火灾事故伤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以下是导致火灾事故伤亡的常见原因:2.1 火源和火灾扩散火源是导致火灾事故的最直接原因,它可以来自于电器短路、明火不慎等。
一旦火灾发生,火势的扩散速度将影响着伤亡人数。
火灾扩散迅速可能导致人员逃生困难,进而造成更多的伤亡。
2.2 缺乏火灾预警和防护设施一些火灾事故的伤亡可归因于缺乏火灾预警和防护设施。
火灾预警系统的存在可以提供早期警示,有助于人员及时逃生。
此外,有效的防护设施如灭火器、喷水系统和安全出口等也能降低伤亡风险。
2.3 逃生困难和缺乏应急演练即使火灾事故发生时人们意识到了,逃生困难也会增加火灾事故的伤亡人数。
部分原因是建筑物结构、设施设计不合理所致。
此外,缺乏应急演练和人员自救意识也会增加伤亡人数。
3. 火灾事故伤亡防范措施为了减少火灾事故及其伤亡,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3.1 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和宣传教育通过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和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火灾事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伤亡事故统计(完整篇)

编号:SY-AQ-00302(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伤亡事故统计(完整篇)Statistics of casualties伤亡事故统计(完整篇)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重复现象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从而揭示各个时期发生工伤事故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规律,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指导作用。
一、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1.事故统计报表规定(1)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92年10月15日,劳计字[1992]74号文件印发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对企业基层单位填报报表、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填报综合报表以及说明做出具体规定;(2)原劳动部办公厅1992年10月26日,以劳办计字[1992]21号文下发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实施《报表制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统计劳动部内各单位分工》以及建立计算机报表系统等事项提出要求;(3)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9月17日,以劳办发[1993]140号文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解答;(4)原劳动部办公厅1995年3月20日,以劳办发[1995]71号文下发《关于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的通知》,为尽快掌握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总体情况,及时对全国的劳动安全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决定从1995年7月1日开始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2.统计报表的填报(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劳办计字[1992]21号文附件2表(表2.8),是企业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台帐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对发生的每起伤亡事故进行登记,并以此做为企业填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报表的依据;(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表号:劳安1-1、1-2表),为基层表“称为A表”,由企业安技部门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原始记录,编制统计月(年)报表。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196-33 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应用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是为了便于在进行事故统计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目前所用的指标通常为事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一、我国现行计算方法(一)事故伤害频率是一个相对指标,用于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职工受事故伤害的情况(比率)并作为比较不同部门间伤害情况的基准之一。
对于事故伤害频率,目前世界各国的计算方法尚不统一。
我国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1.适用于企业以及各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为:(1)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残废的人数。
即:千人死亡率=×10 (1)(2)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重伤造成的人数。
即:千人重伤率=×10 (2)2.适用于行业、企业内部事故统计分析使用的伤害频率(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计算方法为:百万工时伤害率=×10 (3)式中实际总工时的计算,可采用精确或近似二种算法,目前国内倾向于采用如下方法计算:(1)当出勤率是对全部职工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职工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加班工时数(4)(2)当出勤率仅对工人而言时总工时数=全部工人满勤的工时数×出勤率+全部职员的工时数-因停产造成的非工作小时数+加班工时数(5)具体计算过程中还须注意:a.出勤率为劳资部门统计的结果。
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伤亡事故统计(标准版)做好伤亡事故统计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重复现象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从而揭示各个时期发生工伤事故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规律,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指导作用。
一、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1.事故统计报表规定(1)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1992年10月15日,劳计字[1992]74号文件印发关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对企业基层单位填报报表、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填报综合报表以及说明做出具体规定;(2)原劳动部办公厅1992年10月26日,以劳办计字[1992]21号文下发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实施《报表制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统计劳动部内各单位分工》以及建立计算机报表系统等事项提出要求;(3)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9月17日,以劳办发[1993]140号文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执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统计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解答;(4)原劳动部办公厅1995年3月20日,以劳办发[1995]71号文下发《关于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的通知》,为尽快掌握全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总体情况,及时对全国的劳动安全监察工作进行指导,决定从1995年7月1日开始实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快报制度;2.统计报表的填报(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劳办计字[1992]21号文附件2表(表2.8),是企业建立伤亡事故管理台帐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对发生的每起伤亡事故进行登记,并以此做为企业填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报表的依据;(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表号:劳安1-1、1-2表),为基层表“称为A表”,由企业安技部门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原始记录,编制统计月(年)报表。
事故统计分析报表(样板)

道路旅客运输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报表
填报单位:年第 季度
注:
一、“事故级别”应填:1.轻微碰擦事故 2.一般事故 3.较大事故 4.重大事故 5.特别重大事故
二、“事故形态”应填:1.碰撞 2.刮擦 3.碾压 4.侧翻 5.坠车 6.失火 7.撞固定物 8.撞静止车辆 9.其他
三、“事故原因”应填:1.超载 2.超速 3.驾驶员操作不当 4.疲劳驾驶 5.机械故障 6.爆胎 7.公路及设施原因 8.天气原因 9.其他
四、“天气状况”应填:1.雨 2.雾天 3.台风天气 4.冰雪
五、“碰撞形式”应填:1.正面碰撞 2.追尾碰撞 3.倒车碰撞
六、“路面状况”应填:1.干燥 2.湿滑 3.冰雪路面 4.占道施工。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一、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是以研究伤亡事故统计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伤亡事故统计有描述统计法和推理统计法两种方法。
描述统计法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
它可以提供一种组织归纳和运用资料的方法。
最常用的描述统计有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及相关分析等。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用数量来表示可能的论述。
对伤亡事故原因的专门研究以及事故判定技术等主要应用推理统计法。
二、几种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一)综合分析法将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总结分类,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或填人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各种变化的影响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二)分组分析法按伤亡事故的有关特征进行分类汇总,研究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
如按事故发生企业的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所在地区、事故发生时间、伤害部位等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伤亡事故数据。
(三)算术平均法例如,2001年1~1 2月全国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分别488、752、1 1 23、1 259、1 321、1021、1404、11 75、1 024、952、989、1046,则:(四)相对指标比较法如各省之间、各企业之间由于企业规模、职工人数等不同,很难比较,但采用相对指标,如千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则可以互相比较,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安全生产的情况。
(五)统计图表法统计表是将事故资料数字制成表格,利用表中的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来表示各类事故统计数字的关系。
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线的转向、面积的大小来形象地表达伤亡事故的统计结果。
常用的统计图有以下三种。
(1)趋势图即折线图。
直观地展示伤亡事故的发生趋势。
(2)柱状图柱状图能够直观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指标大小比较。
(3)饼图即比例图,可以形象地反映不同分类项目所占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正式
版
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或某个部门的某时期内的职工伤亡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事故发生规律的过程。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建立事故管理台账,做好原始记录,对发生的每起事故进行登记并以此作为企业按时填报伤亡事故统计月(年)表的依据,是企业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关键。
一、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提供某个时期内伤亡事故的全部情况,包括事故的发生次数、事故类别、严重程度、受害者基本情况、事故所涉及的机器及工具设备、与事故有关的行为类型、事故最常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其次,通过对企业历年伤亡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发现事故的发生规律,可以找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制定安全工作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再次,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和差别费率制的基本条件。
最后,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是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特别是能为各级领导部门掌握全局性的安全生产状况,制定安全目标值提供重要依据。
因而,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对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要按规定及时上报统计分析结果,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伤亡事故统计的主要指标与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规定了六种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一)千人死亡率
千人死亡率表示某时期内,被统计单位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其计算公式为:
(二)千人重伤率
千人重伤率表示某时期内,被统计单位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导致重伤的人数。
其计算公式为:
(三)伤害频率
伤害频率表示被统计单位在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伤害的人数。
伤害人数指轻伤、重伤、死亡人数之和。
其计算公式为:(四)伤害严重率伤害严重率表示被统计单位在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
其计算公式为:
(五)伤害平均严重率
伤害平均严重率表示每一受伤害人次
的平均损失工作日。
其计算公式为:
(六)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
最常用的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是百万吨死亡率和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即
上述的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率是为完成“事故月报表”而制定的。
它们适用于企业以及省、市、县级劳动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其特点是易于统计、行文方便,但不利于作综合分析。
百万吨死亡率和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平均死亡率。
它们考虑了冶金、矿山、林场等部门或行业
的特点,且利于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既可用于综合分析,又可用于按要求上报事故。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和伤害平均严重率,是用于评价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常用的计算指标,其计算方法是国际上所通用的。
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率之所以用一百万小时进行计算,主要是考虑到用图表进行事故分析时,图形较为稳定,易于掌握伤害事故的变化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伤害频率”只是对企业发生伤害事故的人次数的计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但用它来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也就是说它不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理想参数。
例如:甲乙两个同种类型、同等规模的企业,甲企业因事故死亡3人,乙企业发生重轻伤3人次,如果用伤害频率作为评价指标的话,将得到两个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相同的评价结果。
显然,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而伤害严重率则可用数值区别不同事故的伤害严重程度,对于以控制后果严重的事故为主要目标的事故管理工作而言,该指标的计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