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新生儿心肺复苏4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婴幼儿心肺复苏术CPR精品课件

2024年度婴幼儿心肺复苏术CPR精品课件

2024年度婴幼儿心肺复苏术CPR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基于《婴幼儿急救手册》第四章“心肺复苏术CPR”,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复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心肺复苏术CPR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复苏技巧。

3. 能够在实际急救场景中,正确、迅速地运用心肺复苏术CPR进行急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复苏技巧。

2.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术CPR的基本原则,以及在实际急救场景中的正确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心肺复苏模拟人、PPT课件、教学视频。

2. 学具:心肺复苏手册、急救包、口罩、手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场景,引发学生对心肺复苏术CPR的重视。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心肺复苏术CPR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复苏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5. 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实际急救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术CPR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心肺复苏术CPR基本原则2. 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步骤3.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复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编写一段针对婴幼儿心肺复苏术CPR的操作步骤。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可能导致婴幼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并说明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急救。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心肺复苏术CPR培训,提高自身急救能力。

同时,关注婴幼儿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小儿心肺复苏完整版版课件

小儿心肺复苏完整版版课件

小儿心肺复苏完整版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急救技能》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小儿心肺复苏技能。

主要包括: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了解其重要性。

2. 让学生熟练掌握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提高急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以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心肺复苏模拟人、教学视频、计时器。

2. 学具:急救手册、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突发状况:一位小朋友突然晕倒在地,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急救。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心肺复苏的定义、适用场景及重要性。

3. 操作步骤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包括:判断意识、呼叫急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循环检查。

4. 注意事项讲解(5分钟)强调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如: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呼吸频率等。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过程。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小儿心肺复苏基本概念2. 小儿心肺复苏操作步骤3. 小儿心肺复苏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

(2)描述小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3)列举小儿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2. 答案:(1)小儿心肺复苏是指在儿童发生心脏骤停时,采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以恢复其心跳和呼吸的一种技能。

(2)操作步骤:判断意识、呼叫急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循环检查。

(3)注意事项: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呼吸频率、避免过度通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小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新生儿心肺复苏课件.

新生儿心肺复苏课件.

新生儿心肺复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儿科急救技术》第3版,第5章“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复苏后的护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2. 能够识别新生儿心搏呼吸骤停的征象,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3. 了解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重点: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识别心搏呼吸骤停征象以及复苏后护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视频、PPT课件、模拟新生儿。

2. 学具:心肺复苏操作手册、模拟新生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新生儿心搏呼吸骤停的急救场景,让学生了解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

(2)新生儿心搏呼吸骤停的征象。

(3)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新生儿心肺复苏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操作一次新生儿心肺复苏。

(2)教师点评,指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5. 复苏后护理要点讲解:介绍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2. 新生儿心搏呼吸骤停的征象3.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4. 复苏后护理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作业题目:简述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的护理要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生儿急救领域的研究进展,了解国内外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新技术、新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2. 新生儿心搏呼吸骤停的征象识别。

3. 复苏后护理要点的掌握。

2024年婴幼儿心肺复苏课件

2024年婴幼儿心肺复苏课件

2024年婴幼儿心肺复苏课件一、教学内容1.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定义及重要性2.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 婴幼儿心肺复苏时的注意事项4.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演练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迅速地实施婴幼儿心肺复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重点: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演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心肺复苏模拟人、婴幼儿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心肺复苏操作手册、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婴幼儿突发状况,强调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定义及重要性b.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c.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具体案例,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心肺复苏实践操作演练,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定义2.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 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个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操作演练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婴幼儿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幼儿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的准确性2. 实践操作演练的指导与纠正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婴幼儿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的准确性1. 确认现场安全:在开始心肺复苏前,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因环境因素给患者和施救者带来伤害。

2. 判断意识:轻拍婴幼儿肩膀,大声呼唤,观察其有无反应。

如无反应,立即呼救,并开始心肺复苏。

3. 摆放体位:将婴幼儿平躺在硬板床上,头部稍仰,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异物。

新生儿心肺复苏ppt课件

新生儿心肺复苏ppt课件
② 暴露声门:采用一抬一压手法,轻轻抬起镜片,上抬时 需将整个镜片平行朝镜柄方向移动使会厌软骨抬起即可 暴露声门和声带。如未完全暴露,操作者用自己的小指 或由助手的食指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移,有 助于看到声门。在暴露声门时不可上撬镜片顶端来抬起 镜片
4.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
c.方法
③ 插入有金属管芯的气管导管:将管端 置于声门与气管隆凸之间,接近气管 中点
(2)双指法
右手食、中2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 手支撑背部。其优点是不受患儿体型大 小及操作者手大小的限制
5.胸外按压
3、注意事项
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需默契配合,需要胸外按压时, 应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因为通气的损害几乎总 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因此胸外按压和正压通 气的比例应为3:1,即90次/分按压和30次/分呼吸, 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作。因此,每个动作约0.5S, 2S内3次胸外按压加1次正压通气。30S重新评估心 率,如心率仍<60次/分,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 使用肾上腺素
心率<100次/分,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施行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 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 ⑥ 持续气囊面罩正压通气(>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 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通过在空气中敞开端口来 缓解 ⑦ 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式气囊(250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自动充气 式气囊不能用于常压给氧
最新理念
二、取消复苏程序中在开放气道后“看、听、感觉呼吸”评估环节
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查呼吸。会在婴儿 或儿童无反应且不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实施心肺复苏并开始按压,从而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

2024年新生儿心肺复苏知识课件

2024年新生儿心肺复苏知识课件

2024年新生儿心肺复苏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生儿急救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和紧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

2. 学会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提高急救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紧急处理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心肺复苏模型、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急救包、手套、口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展示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紧急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急救。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2)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4. 视频学习:观看新生儿心肺复苏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5. 模拟演练:(1)分组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模拟演练;(2)教师指导并纠正操作错误;(3)学生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操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设计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实践题目,让学生现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2.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2)描述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分析新生儿心肺复苏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

2. 答案:(1)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基本原则:立即行动、评估病情、呼救、CPR、进一步处理;(2)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ABC(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新生儿心肺复苏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确保操作过程中患儿安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第4课-正压通气

第4课-正压通气

T-组合 复苏器
(T-piece)
T-组合复苏器
优点: • 预设压力控制 • 更稳定地提供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 • 可延长供气时间 • 尤其适于早产儿复苏
T-组合复苏器
缺点: • 需要压缩气源才能工作 • 使用过程中不易改变压力
检查T-组合复苏器
• 堵塞面罩或T型管气体 输出端(病人)但不 堵塞T型管帽的开口
气流充气式气囊
优点:
• 根据气源情况,可提供 21% ~100% 的氧 • 容易确定面罩与婴儿面部接触是否紧密 • 能通过面罩常压给氧 • 可以提供呼气末正压
气流充气式气囊
缺点: • 需要压缩气源 • 必须保持面罩与面部接触紧密,才能使
气囊充盈 • 需气源使气囊充盈,没有气源,看起来
像一个没有气的气球 • 通常没有减压阀 • 利用一个流量控制阀门调节压力/充气
漏气,略增加对面罩边缘的压力并向上抬起下颌。面罩最 容易漏气的地方是面颊和鼻梁部,如果单手法达到密闭有 困难,可改用双手法。 • R:摆正体位:可重新摆正头、颈部的位置,使之处于轻度
仰伸位(鼻吸气位)。
• 在完成M和R两步骤后,尝试正压通气并观察胸廓运动。 如仍无胸廓运动,进行以下步骤。
矫正通气步骤(MRSOPA)
经口插入胃管以减轻胃胀气
胃胀气时 • 抬升膈肌,妨碍肺的充分扩张 • 引起胃返流和吸入
插入胃管:物品
• 8F 胃管 • 10-mL 注射器 • 胶带
经口插入胃管:测量长度
插入胃管: 方法
• 经口插入胃管 • 插入后连接注射器,轻轻抽吸 • 取下注射器,保持胃管口开放 • 用胶带把胃管固定在婴儿面颊部 • 每隔1~2分钟抽吸1次。
• 正压通气的指征: 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 心率<100次/分。

新生儿心肺复苏ppt课件

新生儿心肺复苏ppt课件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3
预防气胸、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或不当操作 导致气胸、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处理窒息等紧急情况
在新生儿心肺复苏过程中,如遇到窒息等紧急情 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新生儿的生 命安全。
恢复循环
通过胸外按压等方式,帮 助新生儿心脏恢复跳动, 维持血液循环。
早期识别与干预
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生儿窒 息、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 ,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肺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新生儿窒息、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禁忌症
对于已经明确死亡或无法逆转的患儿,不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对于存在严重先 天畸形或疾病的患儿,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心肺复苏。此外,在心肺复 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背景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针对新生儿心 跳呼吸骤停采取的紧急抢救措施 ,是新生儿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新生儿心肺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指在新生儿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恢复新生儿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急救措施。
重要性
新生儿心肺复苏是挽救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最大 程度地保护新生儿大脑和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方案。
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与普及
03
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推广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广
大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设立考核标准,包括操作流程 、操作时间、复苏效果等方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肾上腺素
• 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同时进行45~60 秒,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应用药 物肾上腺素。
第4课结束
胸外按压:给氧浓度
• 当开始胸外按压,给氧浓度增加至100% 。 • 然后在脉搏氧饱和度仪的指导下调整氧 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流程图的目标氧饱 和度值。
4-5
胸部按压:
需要两个人
• 一人按压胸部 • 另一人继续正压
通气
胸外按压术的比较
• 拇指法(首选) –不易疲劳 –更好地控制按压深度 • 双指法 –对于小手更加合适 –方便脐静脉给药
胸外按压:拇指法
• 用拇指按压胸骨 • 其他手指支撑背部
胸外按压:拇指法
• 在按压胸骨的过程 中施压,撤去压力 时让胸廓弹回并且
通气
拇指法
胸外按压:双指法
• 用一只手的中指与 食指或无名指的指 尖按压胸骨 • 另一只手托住背部
胸外按压:按压位置

按压位置在胸骨 下三分之一 避开剑突

•胸外按压的解剖标志
•© 2000 AAP/AHA
胸外按压:按压的力度与深度
• 按压胸骨的深度
为胸廓前后径的 三分之一
胸外按压:手法
• 下压的持续时间应 稍短于放松的时间
胸外按压:并发症
• 肝脏受损
• 肋骨骨折
胸外按压:与通气相配合
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比率
• 2010年指南仍推荐复苏时胸外按压和人 工通气的比率为3:1,因为通气的损害 几乎总是首要的原因,没有证据改变当 前应用的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3:1的比 例。 • 如果已知心跳停止是由心脏原因引起, 可考虑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的较高的比 例(15:2)。
胸外按压:与通气相配合
• 一个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1次呼吸,历时 两秒。 • 每分钟呼吸频率30次,按压频率90次, 这相当于每分钟有120个“动作”。
4-18
胸外按压:停止按压
• 研究指出为恢复冠状动脉灌注压, 胸外按压应继续45秒或更长。因此 ,在建立了协调的胸外按压和人工 通气后,要在至少45~60秒后才能 够短时间停下来测定心率。 •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应用有助于压
课程内容: • 胸外按压的指征 • 胸外按压的方法 • 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的配合 • 终止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
• 压迫脊柱上方的心脏
• 增加胸腔内的压力 • 使血液循环至重要器 官,包括大脑
胸外按压: 指征
• 经过30秒有效的正压通气,心率仍低于 60次/分,在进行正压通气的同时,进行 胸外按压。 • 尽管在气囊面罩正压通气时可进行胸外 按压,此时改为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可使通 气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