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八下第1单元欣赏《流水》word教案3
第一单元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小组教师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课题第一单元 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教学难点: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方法及措施: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新课导入导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视频片段1.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2.老师播放《流水》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它的历史有多久?3.师生共同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以及引申的意义。
课堂发展一、欣赏古琴曲《流水》1.出示听琴图,提示学生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2.播放古琴曲《流水》录音,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经历了梁芹多年无数古琴艺术家的传承,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体会,音乐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你有哪些感受?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
二、音乐故事《广陵散》1.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
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
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三、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单元 流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流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流水》这首乐曲,感受其优美、轻柔的音乐情绪,理解“流水”作为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知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培养其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理解“流水”这一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到“流水”这一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流水》这首乐曲的音频文件,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乐器演奏《流水》的音频,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和节奏。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背景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师生共同欣赏,感受古筝优美的音乐形象。
2. 请学生回忆欣赏曲目的音乐形象,引出古筝这一乐器。
(二)新授教学1. 介绍古筝的基本知识:了解古筝的构造、音区、演奏时手指的特点及用力方法等。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详细介绍古筝构造及演奏技巧的基础知识。
2. 学习演奏古筝的坐姿及指法,了解轻、柔、稳的基本演奏技巧要求。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学习。
3. 欣赏《流水》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 学习第一部分旋律弹奏,初步掌握基本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各种不同节奏型卡片,学生用笔在纸上击拍打出各种不同节奏型,当教师出示配有表情、节奏、力度提示的《流水》谱例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
(四)表演教学学生学会第一部分旋律后,尝试加上手腕在弦上的移动(撑、挑)来表现乐曲优美意境的轮音,并用吟音弦组合奏法在弦上作上下吟动,模拟“潺潺流水”之声,创造优美的意境。
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提倡创编。
高中音乐教案《流水》

《流水》教案
(一)课题《流水》
(二)年级高中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个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钢琴
(六)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流水》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初步了解人文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教学法以及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古琴曲的风格特征以及《流水》的演奏技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流水》的主题,能够区别古琴与古筝的音色。
(七)教学重点:通过听、看、讨论、探究等活动,体验古代音乐的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难点:区别古琴和古筝的音色特点,熟悉《流水》的主题旋律以及演奏技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多媒体欣赏《梅花三弄》——你们知道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这个乐器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多媒体播放古琴曲《流水》——这首歌曲的演奏的音乐
画面怎样?
2、深入了解
(1)发声练习-------用“yi”作音阶式的发声练习。
(2)降调学唱《流水》的音乐旋律——自主学习模唱随后老师利用钢琴教唱(强调音乐情绪)。
(3)了解古琴曲《流水》的特有的演奏技法。
(4)从《流水》的音乐特点和古琴演奏风格上引出我国古代音乐的风格。
3、整体感受
从音乐背景入手介绍《流水》的故事内容,帮助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
4、音乐活动
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利用对比教学法感受古琴的乐
器音色。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老师升华——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十)板书设计
流水
古朴、婉转
泛音演奏手法。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 神州古韵《流水》教案 花城版

流水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文人音乐和古琴的相关知识,感受体验古琴音色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了解乐曲所表现的事物以及隐喻的思想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3重点难点欣赏古琴曲《流水》感受体验乐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古琴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弹古琴图片和教师讲述中导入活动2【活动】学习古琴文化、演奏技法1.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构造。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流水》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教学设计《流水》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流水》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二、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三、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
’伯牙所念,子期心明。
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
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佛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二、唱歌。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三、教师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流水-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流水-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唱出《流水》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3.能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旋律唱法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旋律唱法和音乐表演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旋律唱法和音乐表演技巧的连贯运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1. 歌曲的学习和理解(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歌曲《流水》的学习和表演。
(2)播放《流水》这首歌曲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并配合歌曲的节奏熟悉歌曲的节拍、曲调。
(3)请学生跟随歌曲的曲调一起唱歌,并注重歌词的发音、感情的抒发。
(4)让学生自由谈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自己有哪些情感令他们感动?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感受生活,分享美好。
2. 旋律唱法和音乐表演技巧(1)通过动态图像,示范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呼吸技巧等。
(2)向学生讲解唱法经验、音乐表演技巧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
3. 练习和模仿(1)老师分组,让学生逐个轮流发挥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能力。
(2)老师引领学生一起模仿正式的音乐会表演,同时同学们互相欣赏、鼓励。
4. 总结回顾(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和表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检查自己所掌握的技能。
(2)老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歌曲的意义、旋律唱法和音乐表演技巧的掌握。
总结《流水》这首歌曲传达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限灵性,这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意义: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生命,了解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追求完美和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和创造,让音乐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益友。
欣赏《流水》示范教案

欣赏《流水》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琴及相关知识;2.了解乐曲《流水》相关故事,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琴及相关知识;2.了解乐曲《流水》相关故事,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分享:关于友情的故事。
师:相信大家都有很好的朋友,有没有记忆特别深刻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呢?学生分享。
师:今天我们来听听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分享引出本节课乐曲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二、新课1. 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思考: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受?2. 故事介绍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
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 神州古韵《流水》教案 花城版

流水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文人音乐和古琴的相关知识,感受体验古琴音色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了解乐曲所表现的事物以及隐喻的思想内涵。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3重点难点欣赏古琴曲《流水》感受体验乐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古琴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弹古琴图片和教师讲述中导入活动2【活动】学习古琴文化、演奏技法1.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水》教案
教学目标:
一、、在欣赏《流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对比、欣赏和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要素给音乐带来的影响,初步认识三段体。
三、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与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教学重点:
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导入)“与其向权贵屈膝,不如挥锤打铁。
”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弹出了一曲绝响。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二、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流水》。
1、学生欣赏;谈感受。
古琴曲《流水》诞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曲之一。
其传谱属于明代朱权所编《神奇秘谱》(1425年)又经四川道士张孔山增加了表现湍急水流的一段,形成现在的乐谱。
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的美国“航空号”宇宙飞船,所携带的喷金唱片,录入了《流水》。
全曲共九段,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第二、第三段为“起”部,第四、第五段为“承”部,第六、第七段为“转”部,第八、第九段为“合”部。
第一段为引子,简单的曲调引出后面的主题。
第二段为主题,用泛音手法,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间淙淙欢快而出。
第三段为高八度重复主题,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实音)演奏,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曲调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如歌,似山泉汇成江河,稳健扎实地一泻千里。
第六、七两段即张孔山以流佛手法增加的两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变化的对比,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回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八段又出现泛音上下起伏式的级进,如经过刚才的起伏,又趋平静。
第八、九段再现如歌的旋律,沿着自信、积极又充满激情,重新出现以滚佛手法演奏的流水形象前后呼应贯穿首尾,似水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河。
尾声又以泛音奏出主题主调的片断,简洁轻盈地由动入静,结束全曲。
《流水》以生动的形象,描写壮丽的山川、抒发宽广的胸怀和坚定不移的志向。
2、再次欣赏:古琴曲——《流水》。
3、学生欣赏;谈感受。
4、谈谈听后的感受。
(老师从音乐的情绪、速度、节奏去引导。
)
5、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自选乐器去创编;自创舞蹈律动去吻合音乐。
(教师指导)以小组为单位,推鉴学生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