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河流湖泊生态治理理论及案例共21页文档
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

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要提高江河湖泊的保护功能,就需要从现实出发,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因此,本论文着重于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由于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周围多为城镇,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水污染,导致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被及时排放到了水体中。
水污染、富营养化、水环境恶化,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河湖生态修复类型分析(一)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依法对自然生态系统、濒危系统及其衍生系统及其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特别保护和治理的地区。
从总体上讲,可以划分为两类:地方性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6处,市级自然保护区773处,其中市级自然保护区420处,县级保护区912处。
它占据了大约百分之十六的土地。
该区域的人口密度较小,生态条件较好,物种较多,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
而对于高密度的城镇,要把生态环境与教育、生产、旅游相融合,才能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二)水利风景区水利风景区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对风景名胜区、水工程、水库河道、枢纽工程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截至今天,全国已建成全国水利风景区659个,其中包括省级和市级风景区。
大部分河流湖泊水源地,依靠水库、河流等大项目,经常更换水源,水质良好,并且具有稳定的生态系统。
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整治,特别要重视对密集区水体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
(三)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是在城镇和周围的城市中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其中以湿地作为主体。
全国现有的国家级湿地公园50个,其中180个是典型的。
由于我国的环境和环境因素,我国的湿地公园大都位于城镇和近郊,由于其自身的发展,其污染排放也比较严重。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课件

ecological remediation
PPT学习交流
第五组 1
水利部索丽生副部长讲话
PPT学习交流
2
1
河流生态修复的 定义与原则
2
城市内河流污染 原因
4
5
多学科交叉应用
河流生态修复的 国内外成功案例
PPT学习交流
3
河流生态修复技 术
6
研究展望
3
背景
•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 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 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目 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 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 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在我国,只有不到11% 人饮用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水,而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 含氟、含砷、工业污染、传染病的水。2亿人饮用自来水,7000 人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 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PPT学习交流
23
调水引流 A
修复方法
截污治污 B
河湖清淤 C
PPT学习交流
24
第一步
调水入流
• 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之间 通过调水引流实现水生态修 复。该工程将水从芝加哥输 送到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行 水资源管理实验,以解决关 键的不确定性问题,统一考 虑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水需求; 设计和实施适应性调水引流 管理方案,以促进生态可持 续的水管理。
趋势:化学修复技术具有费用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缺点,故高效、廉价、安全的药剂的研制(如絮凝剂的 研制和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是化学修复技术现在以及将 来的发展方向。
河湖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及案例分享

– 风及表层扰动、直接曝气等,对藻类生长影响不显著。上下层水体交换对抑制藻 类生长显著,表层扰动及均衡缓流、环流扰动等对抑制藻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 pH、溶解氧,水的色度、透明度、浑浊度等指标,会随着主要藻种的类型和藻
2020细/9/胞26 密度指标等发生变化浮。岛式生物处理系统推广应用
17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水资源系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恶化、生态系 统退化的严峻局面。
水汽-降雨-径流-河流-湖泊的循环关联关系 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方面
水体生态系统
因为自然和 人为多种因 素作用导致 生态链中一 个或多个环 节损坏而破 坏
我国河湖污染现状
2012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 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 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自来水厂的过滤装 置易被藻类“水华 ”填塞,漂浮在水 面上的“水华”影 响景观,并有难闻 的臭味。
湖库蓝藻水华
滇池
太湖
澳门大水塘水库水华
珠海大镜山水库水华
广东省多宝水库富营养化 广东省鹤地水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 成因及影响因素
– 营养盐(无机氮磷)含量升高,超过地表水(湖库)水质Ⅱ标准。导致无机氮磷 升高的原因包含:面源污染物(一般在汛期发生)、点源污染物(含污水处理厂 出水,春季容易发生)、内源污染物(在厌氧、高温和高pH值条件下易发生)。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城市河涌污染严重
大量家庭作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逐渐成为最大污染源、面源污染尤 其是垃圾量大收集管理难度大、乡村转为城市粗放环境管理、流动人 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环境卫生及污染控制监管还不到位
[PPT]生态河道治理保护讲义讲稿
![[PPT]生态河道治理保护讲义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aa5514bb4cf7ec4bfed06f.png)
水 体系,强调公众参与的必 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的 治、处理技术,水土 与污水处理系
利 要性,重视洪水环境效益 执法与公众监督体系
保持技术,地下水回 统的投资
补技术等
景 建立安全、舒适,亲水的 建立水利与城建、市政、 水安全评估与保障技 增加创建安全
观 环境,关注民众生活质量 环卫、园林等部门协调运 术,工程装饰技术, 、舒适、秀美
河道治理保护的思考
二
13
国外典型河流的治理-莱茵河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
国、法国、卢森堡、荷兰 等9个欧洲国家,是世界上 人与河流关系处理得最成 功的一条河。然而,莱茵 河并不是一直就这样好, 曾经也号称“欧洲下水道 ”、“欧洲公共厕所”。 现在的成功,全因为莱茵 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 作。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 国际委员会 (ICPR)管理, 委员会主席轮流由各成员 国的部长担任。
河流治理的五个阶段
原
初
始
级
水
水
利
利
阶
阶
段
段
工
资
生
程
源
态
水
水
水
利
利
利
阶
阶
阶
段
段
段
6
河流治理保护的演进
河流治理开发的阶段划分
阶段划分
河流治理保护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 原始水利用和低级防御阶段
治河技术体系特征 壅堵或疏导,被动治水
相应水利 发展阶段
原始水利阶段
第二阶段 河流初级开发与治理阶段
简单开发利用,开始主动治水
水 的提高,强调价值观念的 作机制,推动爱护河湖水 施工与运行的减震、 水边景观环境
利 调整,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域的全民教育活动
中国山水工程—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我国山水工程—我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我国山水工程是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山水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非常成功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个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以展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经验。
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修复三江平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湿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黑土地湿地。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三江平原的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三江平原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三江平原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湿地植被逐渐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了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二、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湖泊干涸、水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包括草原恢复、退耕还林、湖泊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成为了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三、南水北调工程生态修复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通过调水方式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质改善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得到了提高,成为了我国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总结回顾我国山水工程的生态修复工程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与湖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利用再生水或其他清洁水源补充河道生态 用水,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03
水生态保护措施
水资源管理政策
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包括用水总量控制、水权分配、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确保水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推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鼓励节水型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 浪费。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
生物多样性下降
由于水质的恶化,水生生物的生 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 性明显下降,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
02
水生态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
01
02
03
04
底质改良
通过改善底质环境,提高水体 的自净能力。
水质净化
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等手段 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曝气复氧
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改善水体的缺氧状况。
经验教训总结
从国内外案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都表明,水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长期坚持 、持续投入,并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同时,加强跨区域合作、提高公众参与度也是关键因素。
经验教训与改进方向
长期坚持与持续投入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和努力 。
跨部门跨区域合作
统面临的问题。
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03
针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措施,恢复水生
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04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案例分析
国内外成功案例
太湖治理
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成功改善了太湖 的水质,恢复了湖泊生态系统。
洱海保护
实施了严格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项 目,使洱海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显 著改善。
河流与湖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生态护坡
利用植被护坡、土壤生物护坡等手段 ,加固和稳定河岸,同时改善水质。
生态补水
利用清洁水源补充河流湖泊的水量, 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
03
水生态保护措施
水资源管理政策
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01
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
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
加强水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水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和保
护意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 对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促进社会参与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企业 、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水生态 修复与保护工作。
THANK YOU
政策法规完善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完善水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水生态行为的惩处力 度。
建立流域管理机构
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河流与湖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统 筹规划和管理。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推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生态保护和 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参与与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意识
河流与湖泊水生态修复与保 护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 河流与湖泊水生态现状 • 水生态修复技术 • 水生态保护措施 •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案例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河流与湖泊水生态现 状
当前水生态问题
水质恶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河流与 湖泊的水质受到严重威胁,导致水体 浑浊、异味、富营养化等问题。
成功案例二:某湖泊生态保护项目
总结词
该湖泊生态保护项目通过限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监测、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保护了湖泊的生态环境。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三篇)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水质恶化、水体污染、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障碍,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急需。
二、目标设定1. 提高河道水质。
通过科学治理手段,使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达到可供居民生活和生态系统运行的要求。
2. 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3. 优化河道景观。
通过美化河道环境,提高沿河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建立有效的河道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且有效的河道管理机制,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期维持。
三、主要措施1. 加强水环境治理。
加强河道污染源治理,采取有效的排污控制措施,减少直排废水的数量和污染物排放浓度;加大水污染治理投入,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加强河道岸线的修复,增加截污带、绿化带等生态景观。
2. 生态修复和保护。
恢复河道的原生态系统,修复河流湿地、滩涂等自然环境;增加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培育和保护河道生物资源,增加鱼类、鸟类等动物种群的数量和品种。
3. 促进社会公众参与。
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道治理工作,组织开展河道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参与意识;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河道管理主体、责任和权限;建立健全河道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河道生态环境状况;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四、实施方案1. 建立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治理职责和工作目标。
2. 制定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时间表。
3.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