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

合集下载

方法与进展:基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文本研究

方法与进展:基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文本研究

S p o t r s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p mj e c t s o f G e n e r a l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S p o t r f r o m 2 0 0 1 t o 2 0 1 2 ,w i t h f o u r d i me n s i o n s o f p r o j e c t g u i d e ,p r o j e c t p r o p o s -
l ,r a e s e a r c h f i n d i n g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q ue s t i o n s a n d me t h o d s .I t i s s u p p o s e d t o c o n c l u d e t h e b a s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r e s e a r c h re a a s ,t o d e s c ib r e t h e d y n m i a c t e n d e n c y
成果形式 、 研究问题与方法” 4 个维度展开多角度 、 全方位 的探究 , 意在归纳其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 阐述我 国体育社会科 学研究 的动态趋势 , 推进课 题研究 的发展 。主要观点 : ( 1 ) 就 国家体育 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的地位 与作用 而言 , 应 加强政 策支持 , 使其更好 地为国家体育事业 的宏 观决 策、 规划政策制定 、 运动项 目 发展提供科学有效地 指导; ( 2 ) 就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 内容而论 , 一要紧扣社会主题 , 抓住热点问题 ; 二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 , 注重研究方法运用的合理有效 ; 三要规划好立项课题的结构 , 拓展参与课题研究的部门机构 ; ( 3 ) 应以课题研究为先 导, 激发研究者或研究团队研究 的问题意识与主题意识 , 着力解决体育事业重要 发展 问题 , 推进研究进程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家体育总局 ; 体育哲学 ; 社会科学 ; 课题研究 ; 方法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3SS07090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项目负责人:黎莎(成都体育学院)主要研究人员:邱凌云(成都体育学院)潘华(成都体育学院)崔莉(成都体育学院)张新(成都体育学院)完成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完成时间: 2008年12月28日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成果简介)在纷繁复杂的国外体育体制的现实和理论研究中,至今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中国学人去探讨和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体育体制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俄罗斯目前奉行的体育体制是过渡时期的体育体制,既有市场经济条件的西方体育体制的特点,也保留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体制的某些特点,尤其是普京执政后,这种过渡时期俄罗斯体育体制的特点更加凸现(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

因此,俄罗斯的体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着一种新型的体育体制类型,其结果如何值得关注。

总结俄罗斯体育体制的转型实践对深化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本课题从体育史学的高度着眼,分析了俄罗斯体育体制的转型及其对我国体育体制发展的影响,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一项工作,将填补体育史学领域的一块空白。

其次,俄罗斯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更具特殊的典型意义。

因为中国与俄罗斯曾经历了相似的发展道路,有过相同的意识形态,给自己提出过相似的任务,几乎同时走上向市场过渡的道路,但由于过渡的战略和目标选择不同,却取得了迥然不同的结果。

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对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从前苏联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去探究俄罗斯体育体制转型的逻辑起点:苏联中央体育管理机构的进行过多大9次的改组演化,1918—1991年,前苏联中央体育管理机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1918—1923年、1923—1930年、1930—1948年、1948—1991年,每个阶段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央体育管理机构,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课题名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课题负责人:薛继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是我们课题组所承担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从2011年9月申请课题至今经过二年多时间的探索,已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人民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身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是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

社会有需求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分工的变化,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起更多人的重视。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社会体育重要支撑条件之一,是我国体育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上看,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精神文明、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微观看,是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基层健身站(点)百姓健身的传播者、引领者和饯行者,是群众体育的中坚和灵魂。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途。

回顾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虽然在队伍规模、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体制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因,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建设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保证,是实现我国群众体育大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可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0年-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10年-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2011
高亮 高松山 高小军 葛青 郭春玲 郭修金 韩会君 韩建国 郝光安 胡庆山 冀运希 瞿巍 兰润生 雷敏 雷选沛 李晨峰 李敦厚 李洪斌 李江 李静波 李秀梅 李远乐 林小美 林晓华 刘梅英 刘琦 刘亚云 刘一民 刘志敏 陆小聪 栾开封 罗建英 罗旭 马鸿韬 马瑞 马卫平 马艳红 孟伟 彭道海 平杰 施秋桂 石振国
阿布拉·玉素甫
常成 陈明 陈宁 陈品 陈晓 仇军 褚波 崔立新 邓星华 丁怀民 董传升 董玉萍 杜平 冯骏杰 冯文明 符明秋 高军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周文军 周莹 朱佳滨 朱菊芳 朱文英 祝振军 庄永达 陈洪 李豪杰 李圣鑫 李先燕 刘洪涛 刘俊一 刘亮 刘远祥 陆虹 邱雪 邰峰 汪流 吴香芝 赵彬彬 种莉莉 朱洪军 负责人 阿英嘎 李桂华 裴洋 韦迪 殷宝林 朱玲 蔡家东 钟秉枢 常利华 陈飞飞 陈亮 陈友华 谌晓安 戴国斌 戴晓敏 邓卫权 邓运龙 董进霞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651SS11059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培养的探索研究课题负责人:吴艳红课题组成员:潘小非王平肖洪杨彪二〇一三年八月三十日目录摘要 (1)一、前言 (2)1.课题的提出 (2)2.研究现状 (2)3.研究目的 (6)4.研究方法 (7)二、对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认识 (8)1.对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识 (8)2.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识 (13)3.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关系辨识 (17)三、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及指导工作比较(以四川省为例) (19)1.总量对比 (19)2.人员基本特征对比 (21)3.指导工作对比 (24)四、两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比较(以四川省为例) (31)1.两类培训机构与主管部门 (32)2.两类培训对象分析 (33)3.两类培训经费来源 (34)4.两类培训内容、形式和学时 (35)5.两类培训考核 (37)6.两类培训师资情况 (38)7.两类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38)8.再培训(继续教育) (39)五、对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培养存在的问题反思 (39)1.公益粗放与职业错位: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标准的思考 (39)2.理性与盲目:关于有效培训的教育学思考 (42)3.大政府、小社会:如何减轻培训主管部门不堪承受之重 (44)4.理论脱离实际:社会体育指导领域科研明显滞后于实践需要 (45)六、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培养体系 (46)1.根据社会需求,建立精细、动态的培养分类标准 (46)2.构建与分类相适应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培训形式 (47)3.提倡参与式培训,创新培训教学模式 (48)4.整合资源,建设适应动态需求的培训师资人才库和研究团队 (49)5.理顺两类培训管理机构职能,建立“政府主导、协会承办(主管)、社会参与”的培训管理长效机制 (49)6.改革学历教育、强化岗位培训,加快高等体育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步伐 (50)参考文献 (52)附件:社会体育指导员问卷 (55)培训机构与教师问卷 (59)摘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

2010年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推荐5篇]

2010年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推荐5篇]

2010年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推荐5篇]第一篇:2010年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2010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1.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体育在我国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究;体育在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研究;体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中国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育与国家软实力;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互动关系研究;体育与城市发展;体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体育与国际政治;体育对外交往研究;中华体育文化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研究。

2.体育发展战略、法制建设与体育改革体育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研究;深化体育改革的方向与实施路径;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研究;体育权利均等化研究;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研究;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以及体育发展中其它重要关系的研究;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体育法》修改相关问题研究;制定《职业体育条例》相关问题研究;体育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体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研究;我国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定位与发展研究;体育协会实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3.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研究;《全民健身条例》实施的监督机制研究;国家和地方编制《全民健身计划》的配套研究;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长效化与机制化研究;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中外社区体育比较研究;我国公民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群众体育组织研究;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管理系统的研究;青少年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青少年体质增强工程纲要研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建设的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研究;全国体育大会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武术运动国际推广与普及研究;健身气功对外宣传与推广模式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设计论证(活页)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设计论证(活页)
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1.研究目的(选题的理论意义和预期应用价值)。
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核心内容,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
4.假想性结论与建议。
5.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4.课题负责人的相关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
5.以上各项目可添加附页填写,申请也可根据理论专著、论文、译著等不同内容需要自行设计活页形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数字化时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1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创新体育 科研方式和方法,提高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 效率和精度。
2
结合数字化时代特点,拓展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的领域和深度,推动体育学术研究的创新发展 。
3
加强数字化时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促进体育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
际影响力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1. 在进行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时,需要具备跨学科 的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全面深入地探讨体育与社 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3.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研究 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 整体水平。
02
体育哲学基本理论
体育的本质与功能
本质
体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身体活动来提高身体健康、增 强体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评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体育 资源的利用效率,找出资源利用中的瓶颈和改进方向。
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从政策、市场、技术等多个角度,提出优化体育资源配置 的策略和建议,包括资源整合、共享、创新等方向。
体育资源开发与保护
分析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探讨合理 开发利用体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03
体育社会学研究
体育与社会的关系
体育的社会地位
探讨体育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价值 和意义,以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
社会变迁与体育
分析社会变迁对体育形式、内容和功 能的影响,以及体育对社会变迁的反 作用。
体育与社会分层
研究不同社会群体对体育的参与、支 持和态度,以及体育在社会分层中的 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1.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在我国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究;体育在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研究;体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中国体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育与国家软实力;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互动关系研究;体育与城市发展;体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体育与国际政治;体育对外交往研究;中华体育文化研究;体育礼仪文化研究。

2.体育发展战略、法制建设与体育改革
体育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研究;深化体育改革的方向与实施路径;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研究;体育权利均等化研究;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研究;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以及体育发展中其它重要关系的研究;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体育法》修改相关问题研究;制定《职业体育条例》相关问题研究;体育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体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研究;我国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定位与发展研究;体育协会实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3.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制度研究;《全民健身条例》实施的监督机制研究;国家和地方编制《全民健身计划》的配套研究;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长效化与机制化研究;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中外社区体育比较研究;我国公民体质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群众体育组织研究;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工作管理系统的研究;青少年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青少年体质增强工程纲要研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建设的研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相关研究;全国体育大会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武术运动国际推广与普及研究;健身气功对外宣传与推广模式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4.竞技体育
我国竞技体育内部各门类均衡发展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评价体系研究;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提高的对策研究;我国集体球类项目竞技水平提高的对策研究;以全运会为龙头的体育竞赛体系改革与完善研究;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申办办法研究;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研究;重大赛事中各种不端行为的预防及对策研究;反兴奋剂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运行机制研究;“体教结合”研究。

5.体育产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研究;体育投融资理论研究;体育市场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研究;发展体育产业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体育旅游产业研究;我国民族体育品牌发展的研究;体育服务质量认证体系研究;体育场地、设施、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问题研究;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体育彩票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保险研究。

6.其它
具有原创性的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专著;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编译与研究;中外体育史研究;国外体育体制、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研究;世界各国体育发展动态的研究。

注意事项:
1.以上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请人可在此基础上自行拟定研究题目。

2.申报人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标题,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

3.申报的选题应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注意基础理论研究、对宏观问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

4.鼓励针对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