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合集下载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

基于港城融合发展的港口城市空间优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应巧艳;王波【摘要】文章指出,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相邻城镇已有设施,加强港口与产业互动等,以实现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The city of Taizhou can optimize the space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utilizing the existing facilities of the neighbour cities, reinforc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harbors and cities.【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优化;港城融合;台州【作者】应巧艳;王波【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 318020;台州市规划局,浙江台州318000【正文语种】中文现代海港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水上交通运输枢纽,其功能逐渐转化为集运输、商贸、临港工业、金融、信息等上下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港口所在城市作为其直接腹地,其空间结构布局的确定和演变较直接地受到港区的设定、发展趋势因素的影响。

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方针的提出,对于港口的培育和发展,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等各方面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港口城市如何协调港城关系,在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中实现港城融合,是当前海港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港口对城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于:首先,港口的直接生产经营活动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发展;另外,海洋运输成本低廉,运输量巨大,为城市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使城市周边的制造业、金融业、商业、旅游业等上下游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从而间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第15套广西发展新机遇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1

第15套广西发展新机遇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1

第15套广西发展新机遇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1.XXX旅游先行区的“三同步”政策优势不1.XXX旅游先行区的“三同步”政策优势不包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农业。

该政策优势包括医疗技术、设备和药品。

2.我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纵深推进态势是从上海试点开始,然后向沿海布局,接着推进到腹地,最后拓展到沿边。

3.广西和海南两省区合作面临的问题不包括同质竞争,而包括起点低、政策壁垒和基础薄弱。

4.由自治区扶贫办、自治区财政厅、XXX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决胜脱贫攻坚若干措施》通知是在2020年3月发布的。

5.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三企入百”活动共签约了125个项目。

6.2019年12月,XXX召开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7.2018年,中国-XXX建设的中国-XXX数字平台项目获得国家数字经济试点重大专项资金支持。

8.2018年2月1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

9.在城市品牌影响力方面,城市通过品牌承诺、城市消费、品牌体验和场景创新向受众赋权。

10.2020年前三季度,广西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1463亿元,同比增长了46.18%,创历史新高。

11.2019年9月,财政部、XXX、XXX、XXX、农业部、XXX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12.关于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集聚效果,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正确表述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通道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枢纽经济已形成规模且高速发展,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13.据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与XXX进出口贸易额已达2918.5亿美元,同比增长(A)4.20%。

说明XXX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14.(A),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XXX、XXX印发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

加快港口开发整合港口资源实现台州港跨越式发展

加快港口开发整合港口资源实现台州港跨越式发展

加快港口开发整合港口资源实现台州港跨越式发展
罗琳丽;梁肖华
【期刊名称】《中国港口》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 一、加快开发大港口是提升台州综合竞争力的需要rn(一)开发大港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rn首先是台州自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与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浙江省的前列,成为影响全国的"温台模式".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市已具备较强经济实力.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92.78亿元,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2.9亿美元.市委二届九次会议提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到2006年全市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2012年再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港口的开发是台州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所在,能带动更快的经济增长.
【总页数】3页(P13-14,33)
【作者】罗琳丽;梁肖华
【作者单位】台州市港航管理局;台州市港航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
【相关文献】
1.实现台州港跨越式发展
2.牢记嘱托勇攀高峰加快实现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刍议天津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
3.牢记嘱托勇攀高峰加快实现天津港世
界一流港口建设——刍议天津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4.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推进大港口建设5.加快台州地区港口资源开发的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珍惜机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沿海开发尽早取得突破

珍惜机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沿海开发尽早取得突破

珍惜机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沿海开发尽早取得突破
陆峰
【期刊名称】《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6月22日,省长罗志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精神和省委常委会工作部署,就加快制定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抓紧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等作出安排。

会议还对进一步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作出部署。

【总页数】2页(P7-8)
【作者】陆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抓好“三改一加强”推动出版集团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J],
2.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珍惜机遇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水利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J], 李鹰;
3.抓好“三改一加强”推动出版集团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J],
4.抓好“三改一加强”推动出版集团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J], 无
5.胡家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抓好整改落实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取得新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州大麦屿港:直航让台湾不再遥远(对台直航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台州大麦屿港:直航让台湾不再遥远(对台直航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台州大麦屿港:直航让台湾不再遥远(对台直航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海上日出,波光粼粼,这是一个风轻云闲的日子。

鸣笛启航,乘风破浪,又是一次碧海蓝天的畅游。

直航梦想成真浙江台州玉环,位于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台州与温州两市之间,北承长三角经济圈、南接海西经济区;辖区西南的大麦屿港,相距台湾基隆港仅163海里。

在水一方,在海连波。

玉环与台湾地缘相近、风俗相似、闽语相通,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加上上万名玉环籍台胞有着难以割舍、血脉相连的手足亲缘,彼此加强密切。

玉环与台湾产业相承、经济相联、民营机制相仿,在吸引台资的投入、承接与利用台湾技术过程中,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经济奇迹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如今,享誉海内外并即将上市的浙江艾迪西公司,便是玉环县域16家台资企业的优秀代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航是一条跨越海峡的通途。

为了促成海上直航,台州市、玉环县两级领导深入进行可行性调研,多次考察直航港口,积极开辟航线,开展联络洽谈,上马查验设施,为赢得直航机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在国家部委、省市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浙台首次海上货运直航、客运直航,先后梦想成真。

实现浙台客货运直航,占得两岸三通的战略先机,大麦屿港所构建的对台交流平台,对于加强浙台经贸合作、发展临港产业和旅游经济、实施沿海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开通定期航班直航是一座桥梁,更是一种机遇。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放大优势,利于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有效的尝试,科学的总结,形成了县委、县政府“推进对台直航常态化,打造港口物流新平台”的战略决策。

有力地推动了“三港一中心”建设,激发了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战略枢纽的热忱。

玉环大麦屿港,航道宽阔,水深条件优良,是中国航海学会推荐的八大避风锚地之一、国家一类口岸,是浙江首批对台小额贸易示范点,也是交通运输部作为单列港区确立的大陆对台直航港之一。

大麦屿港拥有集装箱专用码头、货客滚装多用途码头共13座,可谓基础设施完善。

发展台州港口经济的思考

发展台州港口经济的思考

发展台州港口经济的思考林敏【摘要】@@ 浙江省台州港具备深水港区开发的条件和潜力,沿海滩地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布局与发展的空间广阔,综合运输条件日渐改善.大力发展台州港口经济,不但是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需要,也是台州市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必然选择.【期刊名称】《交通企业管理》【年(卷),期】2010(025)007【总页数】2页(P16-17)【作者】林敏【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港航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浙江省台州港具备深水港区开发的条件和潜力,沿海滩地资源丰富,临港产业布局与发展的空间广阔,综合运输条件日渐改善。

大力发展台州港口经济,不但是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需要,也是台州市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必然选择。

一、港口的优势港口经济就是以优良港口为窗口,以临近区域为中心,以一定的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通过高强度、密集型的开发,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并产生很强的经济能量集聚、扩散和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选型经济模式。

发展港口经济,建设开发港口是前提。

1.经济带动性强港口经济是围绕港口而产生或存在的各种生产服务的经济活动,兼有第二、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复合型和综合性特点。

优良的港口能带动港口的核心产业和依存产业的发展,对于临港产业、外贸进出口和港口关联产业所带来的波及作用将大大超过港口产业本身的经济影响。

据测算,2007年台州市GDP约1722亿元,其中港口业贡献就达到249.40亿元,占台州市GDP的14.48%;台州港口业产出与GDP的比值是1∶7.9,台州港口吞吐量对台州市 GDP的拉动率在24.5%左右;2007年,台州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250163人的就业岗位。

另据天津港统计,该港口每1万吨吞吐量创造的GDP贡献约120万元,对地区就业的贡献为26人。

2.节能、低碳、环保低碳环保是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内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

港口经济在“绿色交通”建设中可以而且应该大有作为,其具有明显的资源节约性、低能耗性等特点。

总经理蔡仲斌在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总经理蔡仲斌在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总经理蔡仲斌在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管理提升活动动员会,一是传达国家国资委和中冶集团管理提升视频会议精神;二是小结我公司管理提升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公司下一步管理提升工作。

一、传达国资委和中冶集团管理提升活动视频会议精神(略)二、我公司前一阶段管理提升工作开展情况2011年底集团公司已深刻认识到管理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12月18日集团公司在2012年工作思路会上提出实施“双精”战略、抓好有效转型的思路。

按照“有效转型、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要求,以有效转型为主线,以“双精战略”实施为措施,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年初集团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对实施“双精战略”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总承包能力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等九个方面工作,做到“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向目标管控模式转变”等三个转型。

下面把今年初以来管理提升工作开展情况概况如下:(一)成立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提升工作计划2月份集团公司出台了十九冶集〔2012〕37号《关于2012年管理创新工作安排的通知》,成立了管理提升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2012年管理提升工作“公司经营转型要有新的突破”等6个重点方向,以及“加强各项管理的基础业务建设”等8个重点课题,列出了2012年管理提升主要工作时间表。

各分子公司和机关部门根据十九冶集〔2012〕37号精神,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报送了管理提升计划安排和课题。

从报送资料的及时性和课题质量来看,武汉分公司、南京分公司、成都有限、工安、电装、机装、医院、市场营销部、项目管理部等单位组织得力,领导到位,给予肯定。

(二)对标升级找差距,促进对标单位有效转型根据国资委和中冶集团“对标先进标杆企业,找差距,定措施,追赶标杆,超越标杆”精神,一季度集团公司管理创新办先后组织勘察设计分公司、成都钢构和防城港钢构到宝冶技术和宝冶钢构进行对标学习。

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与港口开发战略

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与港口开发战略

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与港口开发战略
叶兴良
【期刊名称】《水运管理》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一、大麦屿港开发对相关地区及台温经济发展的影响rn(一)对相关地区经济的影响rn1.对浙中南、浙西地区的辐射作用rn浙中南、浙西地区是浙江省二次发达的内陆型经济区域.它东连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通闽赣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叶兴良
【作者单位】台州港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港口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为例 [J], 闫国庆;袁道君;吴桥
2.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港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J], ;
3.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台州港海门港区进口废旧金属港口环境整治工作先进个人的通知 [J], ;
4.转变内河港口发展方式发挥集装箱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J], 汪辉东
5.实施点轴开发战略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茂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讨 [J], 莫熙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台州港位于长三角南翼,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较高,民营经济发达,是我国能源、医化、制造业基地。

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占浙江岸线总长近1/3,其中台州湾头门港区和乐清湾大麦屿港区是不可多得的深水港区。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海门港为中心,大麦屿、健跳港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2004年完成吞吐量2721万吨,集装箱4.5万标准箱。

港口是我市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建设、对外贸易和城市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港口开发建设,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战略目标。

作为新组建的台州港务集团来说,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做“走在前列”标兵,加快港口跨越式发展,实现大港口开发建设新突破,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港口开发的战略意义港口与城市关系密切,江泽民同志曾精辟论述“港为城用,港以城兴”。

港口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的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港口是城市经济的保障。

随着港口功能由原来的海陆转运节点逐步转移到工业功能,港口对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要。

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把本地区市场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

交通部有研究表明,沿海城市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系数高达0.98。

以天津港为例,每万吨货物吞吐量创造26个就业岗位,创造GDP120万元。

集装箱经济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贡献更大,是原油的4位,煤炭的2倍。

与此比较,我市港口经济社会效益更好,2004年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4万吨,货值达7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港口是工业经济的助推器。

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为建立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市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逐步发展形成了华能玉环电厂、三门核电、浙江医化基地、沿海船舶制造等一批重要的能源、医化以及机械电子等产业。

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的形成,以及京唐、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崛起,也充分印证了港口对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经济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体。

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各种运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装卸、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尤其是海门港,港区就是市场,港口经济占海洋经济总量重头。

港口是城市现代物流发展基础。

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各种运输方式枢纽,使港口所在城市成为港口腹地区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地。

依托集装箱码头和临港加工区,利用港口集散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物流链,借助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建设物流园区,建立配送功能,容易架构国际物流中心。

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那么港口是城市联结世界的主要门户,通向国际的窗口,对我市构建“两个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

二、港口开发的现实基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台州港是我省沿海重要港口,有较好的腹地经济依托和临港经济基础,随着集疏运条件和口岸环境的改善,台州大港口开发条件日益成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港口开发日益被重视。

市委二届、三届都把“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列为一大战略目标。

2004年11月市委蔡书记在台州港调研时指出,台州大港口要破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今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港口开发建设领导小组。

这些都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港口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社会经济实体尤其是台州民营大企业,对港口开发前景逐步看好。

大麦屿港区股份制开发建设,显示了民营资本参与港口开发的积极性。

台州丰厚的民间资本,将为台州大港口开发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

——港口腹地经济快速发展。

台州经济快速发展,外贸经济活跃。

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9亿元,自营出口额38亿美元。

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将保持年均12.5%增长速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

腹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充分的货源,预计到2010年,台州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TEU,外贸集装箱超过10万TEU。

——港口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实施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台州港务集团,是我市大港口开发重要举措。

以海门港国有港口资产为主体组建的港务集团,将承担政府在港口开发基础设施中的部分职能,以及港口市场开发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为己任的载体。

三、港口开发的历史机遇台州港新一轮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正在寻求全球化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尤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日益成为承接转移的阵地。

台州提出的“工业立市”和打造“先进制造基地”战略正迎合了全球化趋势。

台州在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将给台州临港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给港口发展带来充足货源。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龙头,正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已逐步成为外商云集的国际大都市。

我市积极接轨大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充分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参与产业分工协作,逐步成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基地和协作基地,港口应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实现海上“接轨大上海”,扩大港口规模。

——洋山港开发带来的机遇。

上海洋山港规划建设世界上规划最大、功能最强的集装箱港口,建成后是东南亚最大国际航运中心。

它的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东南沿各港口布局和功能的改变。

抓住这一机遇,距洋山港180海里的海门港区和215海里的大麦屿港区,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成为上海洋山港重要喂给港。

洋山港强大辐射必将给台州港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大交通建设带来的机遇。

我市综合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台金高速公路、台金铁路、台州大道、甬台温铁路、乐清湾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给大麦屿深水港区和台州湾头门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增强辐射能力,扩大腹地范围。

四、港口开发的总体构想集团作为台州港口开发新生力量,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发大港口”的定位,按照“立足海门港区,放眼大港口”思路,以接轨洋山港为契机,以“走在前列”和“两个社会”建设为指导,以“开发大港口,建设现代物流”为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在人才、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整合海门老港区资源,积极参与大麦屿港区和头门港区的开发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吞吐量500万吨,集装箱25万标准箱,集团公司逐步成为开发大港口的排头兵和地区性码头经营公司,为台州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海门港区:针对港区水深不足,发展空间要素瓶颈制约,码头结构性矛盾突出,吞吐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积极实施老港区改造工程以及集装箱码头东扩工程,进一步巩固、整合港口资源,增加码头设备布置,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码头通过能力,使码头吞吐能力基本满足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大麦屿港区:按照大港口开发破题要求,发挥其深水优势,建设规模化集装箱港区,近期重点抓好2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改造投运,以及5万吨级深水码头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外贸水-水中转大型码头,使其成为台州对台贸易重要口岸。

头门港区:头门港区作为海门港区发展的延伸,是未来开发转移的重心,积极做好头门港区开发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适时参与深水泊位开发,把头门-海门建成台州中心城区的港口物流中心。

五、港口开发的对策(一)创新开发体制建立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大港口开发。

世界著名的鹿特丹港、汉堡港、香港等港口城市港城一体化,我国天津港、宁波港、嘉兴港等区港一体化,均取得了成功实践。

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我市多年来港口发展中体制不顺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发展。

台州各港区可建立港区管理委员会,与所在地乡镇合署,机构升格,明确开发职责,对港区开发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引资和推介。

创新投融资机制,实行港区财税、规费等封闭运行,以推动港口大投入和滚动发展的需要,促进港口开发。

此外,台州港对外应统一名称,统一冠以“台州港XXX港区”,港区内统一路牌标志,形成港口文化和品牌。

(二)建立政策支持港口建设投资大、回报期长,社会综合效益好。

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拉动港口超常开发。

在港口建设上,通过设立港口建设专项基金、优先安排国家专项贷款,以及在用地价格和税收上优惠等支持政策,加大港口开发建设投入。

对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贴息。

在新建项目经营过程中,给予税收优惠;重要航线开拓,给予一定的亏损补贴。

此外,港口集疏运在市内的过桥过道费应减半或免收费,降低港口运输成本,形成大通关良好环境。

加强岸线管理,调控港口开发建设,是确保岸线按照开发规律合理使用的必然要求。

目前台州市正处于港口快速发展期,岸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政府应加强对港口岸线宏观调控,相关部门应加强岸线资源监管,防止乱批、乱建,尤其是对于可供成片开发的岸线和土地资源更需要通盘考虑。

在积极鼓励企业或自然人参与港口开发的同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防止深水浅用等浪费现象。

港口后方土地资源,应着重加强管理,出台相应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防范港口开发后方场地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构建港口发展新平台目前,我市码头总量不足,全港共有泊位87个,吞吐能力1176万吨,2004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2721万吨。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87个泊位中,47%是货主码头,万吨级泊位只有2个,千吨级泊位32个,千吨级以上泊位仅点总数的38%。

基础设施落后以及航道水深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随着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船舶大型化的进程加快,现有港口泊位将越来越来不适应新的水运形势,建设大吨位码头已迫在眉睫。

海门港区应及时组织航道疏浚,老港区应加快改造步伐,加大码头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大码头通过能力,缓解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

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后方场地不足已经严重阻碍集装箱发展,需要在市区规划建设一个以港口为枢纽、以内外贸集装箱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既为集装箱发展拓展空间,也为台州物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大麦屿港区开发是近期台州港实现突破的重点。

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水深和航道优势,建设规模化的集装箱港区。

要重视港口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加快启动建设沿海高速公路、乐清湾跨海大桥和甬台温铁路,同步申报一类开放口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