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7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考复习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考复习语⽂测试题及答案测试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段,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的⾼考复习语⽂测试题,请考⽣认真练习。

⾼考复习语⽂测试题⼀⼀、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壁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答案 (1)唯昭质其犹未亏 (2)引以为流觞曲⽔(3)泣孤⾈之嫠妇 (4)城阙辅三秦 (5)居庙堂之⾼则忧其民 (6)⼭⽓⽇⼣佳⼆、语⾔⽂字运⽤(15分)2.阅读下⾯的⽂字,完成后⾯的题⽬。

(4分)①世界⽂学________(cuǐ càn)的星空中⼜⼀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世界⼏乎是排⼭倒海般的缅怀。

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读完全书的⼈恐怕只是凤⽑鳞⾓。

④⽽纪念⼀个作家最好的⽅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们更加意识到⾃⼰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

(1)根据括号内的拼⾳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中有⼀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分)答:(3)材料中有⼀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2分)序号:________修改:答案 (1)璀璨 (2)“鳞”应改为“麟” (3)④ “通过”和“让”删去其⼀。

解析 (1)“璀璨”⼀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45分钟选择题限时训练7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45分钟选择题限时训练7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5分钟选择题限时训练(7)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奥斯威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大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实验。

D.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B.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D.我并非没有未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惨遭疯狂的迫害和打击。

3.下列各项中,语句表达不得体的是()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的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B.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天气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C.我从小在乡里长大,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嫁到你们家,辱没了你家的儿子。

得到您那么多的彩礼,却不能胜任您的差遣。

D.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写得非常不错,很有见地,也很新颖,也很有文采。

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了斧正。

2022版新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试题--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试题--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检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周《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得“”。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1)适莽苍者三月聚粮(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易错字词:莽苍、蜉蝣、渺、沧海、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 ”,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屈原《离骚》一诗中“, ”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

(3)苏轼《赤壁赋》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 ”两句,通过蛟龙和寡妇的反应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答案(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易错字:邃、壑、嫠。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在《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是“, ”。

(2)屈原在《离骚》中说到自己经常感叹流泪,是因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举世皆浊,可屈原就是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选择“”。

(3)当形容一个人被任命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名句是:“, 。

”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哀民生之多艰宁溘死以流亡兮(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易错字:术、溘、兮、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7(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7(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7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李贺桐凤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0啼寒素气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

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气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

@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

@杳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恨血:《压子》中说:“芸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千言表。

2.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初月光细弦岂上,影针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颌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颌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消。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借泉物暗离愁思。

4.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诮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题7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课时综合复习题7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 (2011·淄博质量检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贾岛①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解析word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解析word版)

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答案】1.A2.(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

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

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

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第七章 微专题(七)语言文字运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第七章  微专题(七)语言文字运用 Word版含解析

(七)语言文字运用第一组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喜,淡雅古朴,已经到了________的地步。

②作大幅画亦然,须________,放手得开,团结得住,能复杂而不复杂,能简单而不简单,能空虚而不空虚,便是佳构。

③在这部电视剧中,他将角色从青年时代演到耄耋之年,无论是化妆、造型,还是动作、气质都达到了________的境地。

A.出神入化目无全牛炉火纯青B.目无全牛炉火纯青出神入化C.炉火纯青目无全牛出神入化D.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目无全牛答案 C解析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

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案 D解析A项“导致”与“主要原因”杂糅。

B项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

C项缺少介词,在“和”前或后补上“与”。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春节刚过,啤酒巨头青啤、燕京“淮海战役”便拉开了帷幕。

其实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这两家啤酒厂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

A.青岛啤酒的水质比燕京啤酒好,燕京啤酒的装备水平比青岛啤酒好B.燕京啤酒的水质没有青岛啤酒的水质好,装备水平比青岛啤酒好C.燕京啤酒的水质没有青岛啤酒的水质好,青岛啤酒的装备水平没有燕京啤酒好D.青岛啤酒的水质比燕京啤酒好,装备水平没有燕京啤酒好答案 A解析句子衔接题的另一种解题方法是根据语脉判定选项。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七 诗歌鉴赏第05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练习(原卷版)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练(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________,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赏心悦目
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往
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赏心悦目
C[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

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

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赏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

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D[原文的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

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

不能并提。

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

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

]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

]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龙,传说中的一种蛇身、有鳞、有角、有爪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是皇权的象征,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

C.市,是中国古代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多由官府指定位置并负责管理,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

D.年号是古代皇帝登基时的称号,古代皇帝一般一人一年号;“元年”原指帝王即位之年,后亦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D[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有多个年号,只是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①________________,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②________________?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

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③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答案①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②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或“教师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③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6.下面是嗓子疼痛原因的鱼骨图。

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内容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嗓子疼既可能是由上火、天气干燥、细菌感染的咽喉炎引起,又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嘶哑和干涩所导致,也有可能与睡眠不足、喝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还有可能与说话、唱歌等用嗓不当相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