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雨夜致深夜站岗兄弟》罗韦荣
人教版江西赣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西赣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人教版江苏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江苏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人教版山东滨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山东滨州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八十年代文学佳作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神圣的使命》王亚平《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窗口》莫伸《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我们的军长》邓友梅《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湘江一夜》周立波《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足迹》王愿坚《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顶凌下种》成一《汾水》1978年第1期《愿你听到这支歌》李陀《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弦上的梦》宗璞《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伤痕》卢新华《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辣椒》张有德《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取经》贾大山《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满月儿》贾平凹《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最宝贵的》王蒙《作品》1978年第7期《献身》陆文夫《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墓场与鲜花》萧平《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眼镜》刘富道《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姻缘》孔捷生《作品》1978年第8期《抱玉岩》祝兴义《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不称心”的姐夫》关庚寅《鸭绿江》1978年第7期《看守日记》齐平《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芙瑞达》于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十月》1979年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内奸》方之《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李顺大造屋》高晓声《雨花》1979年第7期《彩云归》李栋、王云高《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母国政《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阿扎与哈利》樊天胜《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记忆》张弦《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悠悠寸草心》王蒙《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张洁《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期《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信任》陈忠实《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期《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邓友梅《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因为有了她》孔捷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作品》1979年第2期《重逢》金河《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十月》1979年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包川《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空谷兰》张长《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雕花烟斗》冯骥才《当代》1979年第2期《独特的旋律》周嘉俊《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艾克拜尔·拉吉提《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0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徐怀中《人民文学》1980年第l期《乡场上》何士光《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月食》李国文《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三千万》柯云路《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笨人王老大》锦云、王毅《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新港》1980年第5期《陈奂生上城》高晓声《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灵与肉》张贤亮《朔方》1980年第9期《夏》张抗抗《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南湖月》刘富道《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李斌奎《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张林《当代》1980年第3期《空巢》冰心《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春之声》王蒙《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结婚现场会》马烽《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丹凤眼》陈建功《北京文艺》1980年第8期《红线记》罗旋《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小贩世家》陆文夫《雨花》1980年第1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人民文学》1980年7月12日《镢柄韩宝山》张石山《汾水》1980年第8期《心香》叶文玲《当代》1980年第2期《勿忘草》周克芹《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最后一个军礼》方南江、李荃《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手杖》京夫《延河》1980年第1期《彩色的夜》王群生《红岩》1982年第2期《美与丑》益希卓玛《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海风轻轻吹》吕雷《作品》1980年第12期《卖蟹》王润滋《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蛾眉》刘绍棠《长春》1981年第1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亿《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荼》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拜年》蒋子龙《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八百米深处》孙少山《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明姑娘》航鹰《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哦,香雪》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金河《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何士光《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敬礼!妈妈》宋学武《海燕》1982年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喻杉《芳草》1982年第2期《三角梅》王中才《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李叔德《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火红的云霞》吕雷《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姜天民《青春》1982年第8期《漆黑的羽毛》石言《雨花》1982年第9期《芨芨草》鲍昌《新港》1982年第8期《声音》张炜《山东文学》1982年第5期《母亲与遗像》海波《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老霜的苦闷》矫健《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远处的伐木声》蔡测海《民族文学》1982年第10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楚良《星火》1983年第8期《阵痛》邓刚《鸭绿江》1983年第4期《秋雪湖之恋》石言《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兵车行》唐栋《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簧火》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萌芽》1983年第5期《亲戚之间》林元春《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山花》19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张洁《北京文学》19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王戈《飞天》1983年第9期《沙灶遗风》李抗育《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张贤亮《文汇月刊》19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7期《迫遥之乐》陶正《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除夕夜》达理《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陈继光《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胡辛《百花洲》19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刘舰平《萌芽》1983年第7期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蓝幽幽的峡谷》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花溪》1984年第2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同船过渡》映泉《青年文学》1984年第3期《姐姐》张平《青春》1984年第6期《野狼出没的山谷》王风麟《人民文学》1984年第9期《危楼记事》李国文《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生死之间》苏叔阳《芳草》1984年第8期《一潭清水》张炜《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1984年第11期《白色鸟》何立伟《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惊涛》陈世旭《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9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9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今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合坟》(《厚土》之一)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减去十岁》谌容《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李贯通《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庞泽云《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李晓《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刘恒《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周大新《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于德才《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张廷竹《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杨显惠《长城》1985年第6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湛容《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1~1982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江浙成、温小钰《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熙《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3一1984)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丛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他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8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4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朱晓平《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周梅森《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王小鹰《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莫言《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乔良《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宋清海《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从维熙《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霍达(回族)《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花城》1985年第3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地质之光》徐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人妖之间》刘宾雁《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刘宾雁《十月》1980年第6期《大雁情》黄宗英《十月》1979年第1期《美丽的眼睛》黄宗英《上海文艺》1978年第6期《船长》柯岩《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特邀代表》柯岩《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中年颂》理由《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扬眉剑出鞘》理由《新体育》1978年第6期《热流》张楔《当代》1980年第4期《励精图治》程树榛《当代》1980年第2期《命运》杨匡满、郭宝臣《当代》1979年第2期《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从悬崖到坦途》雷锋《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6期《彭大将军回故乡》翟禹钟、何立库、罗海鸥、江立仁《中国青年》1979年第3期《铁托同志》刘白羽《人民文学》1980年第4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诗刊》1979年第1期《线》祖慰、节流《长江文艺》1980年第12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人民日报》1978年3月1日《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韩少华《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日《笼鹰志》李玲修《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正气歌》张书绅《鸭绿江》1979年第5期《赤子之心》杨笑影《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5期《无声的浩歌》任斌武《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历史之章》金河《鸭绿江》1979年第10期《划破夜幕的陨星》王晨、张天来《光明日报》1980年7月21、22日《爱情的凯歌》艾蒲、向明、郭光豹《解放军报》1979年4月12日《写在她远行的路上》马继红、王宗仁《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从青工到副教授》杨世远、孙兴盛、史祥鸾《中国青年》1979年第5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姑娘》鲁光《当代》1981年第5期《三门李轶闻》乔迈《春风》1981年第6期《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延国《泉城》1981年第8期《共产党人》陈祖芬《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一片叶子》刘真《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橘》黄宗英《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还是那双眼睛》孟晓云、丛林中《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希望在人间》理由《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蓝军司令"》江永红、钱钢《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癌症≠死亡》柯岩《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形天舞干戚》徐迟《人民文学》1982年第5期《艰难的起飞》刘宾雁《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播鲁迅精神之火》何启治、刘茵《当代》1981年第5期《大洋的此岸和彼岸》蒋巍(执笔)、贾宏图《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审丑者》祖慰《人民文学》1982年第8期《啊,龙!》李君旭《当代》1982年第3期《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肖复兴《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足球教练的婚姻》李玲修《人生》1982年第3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李秀海、袁厚春《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12期《继母》韩少华《当代》1982年第6期《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戴晴《文汇月刊》1981年第5期《爱的暖流》牟祟光、桑恒昌《山东文学》1981年第9期《生命的近似值》黄尧、朱运宽《边疆文艺》1981年第11期《她心中有个明亮的世界》向义光、张飚《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路的呼喊》风章《雨花》1981年第2期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昆仑》1984年第4期《访苏心潮》王蒙《十月》1984年第6期《小木屋》黄宗英《文汇月刊》1983年第5期《在这片国土上》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关东奇人传》刘宾雁《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快乐学院》祖慰《十月》1983年第5期《"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徐志耕、程童一、陶正明《解放军文艺》1983年2第期《希望在燃烧》乔迈《当代》1984年第3期《开拓者》那家伦《民族文学》1984年第2期《热血男儿》李士非《花城》1984年第6期《催人复苏的事业》陈祖芬《人民日报》1983年1月3日《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5期《生当作人杰》肖复兴《北方文学》1984年第1期《原野在呼唤》王兆军《报告文学》1984年第6期《中国的回声》陈冠柏、周荣新《江南》1984年复刊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贾鲁生、王光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2期《南方大厦》理由《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玛丽·若瑟的选择》林亚光《报告文学》1984年第10期《长河精英》岳非丘、邹越滨《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奔涌的潮头》江永红、钱钢《昆仑》1984年第3期《东方佛雕》苏晓康《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在大时代的弯弓上》蒋巍《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胡杨泪》孟晓云《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她在丛中笑》贾宏图《报告文学》1983年第7期《塞外传奇》孟驰北、张列《当代》1983年第4期《冰海沉船》吴民民《萌芽》1984年第10期《南通虎》周嘉俊《文汇月刊》1984年第11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5期《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唐山大地震》钱钢《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3期《多思的年华》孟晓云《十月》1986年第5期《万家忧乐》霍达《当代》1986年第6期《理论狂人》陈祖芬《人民文学》1986年8月第7期《没有上银幕的故事》刘宾雁《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中国的小皇帝》涵逸《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报告文学》1986年第4期《阴阳大裂变》苏晓康《中国作家》1986年第5期《转型人》祖慰《花城》1986年第6期《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在人的另一世界》胡平、张胜友《文汇月刊》1985年第12期《魂系中华》赵军《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7日《蒙山沂水》彭雁华、彭雁平《人民文学》1986年第4期《人生环行道》蒋巍《文汇月刊》1985年第11期《中国男子汉》鲁光《中国作家》1985年第1期《当年他们多年轻》何晓鲁《昆仑》1985年第5期《法兮归来》凤章《啄木鸟》1986年第2期《知识的罪与罚》郭慎娟《报告文学》1985年第11期《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罗达成《北方文学》1986年第4期《市长张铁民》和谷《延河》1985年第5期、6期。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四川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