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 练习一详解

合集下载

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 课后练习题(解析版)

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 课后练习题(解析版)

2020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课后练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斧子有很薄的刃 B.压路机轮子质量很大C.运动员穿的冰鞋装有冰刀 D.螺帽下面一般都有垫片2、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得较宽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3、下列图事例能增大压强的是()A.火车道上的枕木 B.注射器的针头很尖C.重卡轮子很多 D.坦克的履带4、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C.铁轨下铺设枕木 D.穿滑雪板滑雪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带做得较宽 B.刀刃做得很薄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6、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液面齐平.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7、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书包背带做得宽一些B.图钉尖进入墙时要用较大的力按C.骆驼长着宽大的脚掌D.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8、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9、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不同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其中甲的高度小于乙,甲的底面积大于乙,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正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B.甲的密度大,甲的质量小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D.甲的密度小,甲的质量大二、填空题11、滑雪时滑雪者穿的滑雪板是通过来减小压强的.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站立再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______Pa.12、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______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力______,压强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2:1,底面积之比S A:S B=2:3,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_______;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_______.14、运动场上,小宇穿着一双短跑用的钉鞋.为减小质量,鞋底的钉都是采用___________较小的材料制造;若小宇穿着该钉鞋与穿着同样质量的平底鞋相比,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__(后两空选填“大”、“小”或“相等”).15、某同学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若该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 Pa,且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 cm2,则该同学的质量是kg(g取10 N/kg)。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

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压强练习题(含解析)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压强(含解析)一、单选题1.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12Hz B.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4km/hC.一本物理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60pa D.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300W 2.下列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火车钢轨铺在枕木上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3.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物理课本共有68页,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A.34帕 B.68帕C.136帕 D.6.8帕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A.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B.在轴承中加润滑剂C.沙漠中的越野汽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1 / 13D.剪刀有锋利的刃5.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B.乙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C.甲和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D.甲和丁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被压材料有关6.一名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是A.10帕 B.100帕 C.1000帕 D.10000帕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一部分,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为△F甲、△F乙,则它们的关系是()A.△F甲一定大于△F乙B.△F甲可能大于△F乙C.△F甲一定小于△F乙D.△F甲可能小于△F乙8.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北师版物理八下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练习题(含解析)3 / 13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9.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A .增大压强B .减小压强C .增大压力D .减小压力二、填空题10.滑雪运动员在空中滑行的情景。

物理压强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压强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积相同,说明甲增加的体积>乙增加的体积,即甲球体积大.所以选 D.
5.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 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的体积,即 V 甲>V 乙,已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 ρ= m 可知,ρ 甲<ρ 乙;甲液体的密 V
度小,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 p=ρgh 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 p 甲<p 乙; 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 G=mg 可知容器和液体的重力相等,容器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 F 甲=F 乙。
15.如图所示.将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 ρ 甲 >ρ 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 Δh,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与切去部分高度 Δh 的关系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及图知道,ρ 甲>ρ 乙、h 甲>h 乙,由 p=ρgh 知道 p 甲 >p 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 图线的上面,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由于 ρ 甲>ρ 乙,所以△p 甲>△p 乙,即甲的 压强减小的快,但由于甲的高度大于乙的高度,所以,甲的压强不可能比乙先变成零,故 只有 D 正确。
7.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 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钉子陷入的越深,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大,钉陷入的越浅, 说明受到的压强越小,故 A 正确; BD.图中的受力面积大小相等,只是压力大小不同,所以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的大小有关,故 B 错误,D 正确; C.本题是保持受力面积不变,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所以是控制变量 法,故 C 正确.

初二地理压强的计算题及答案

初二地理压强的计算题及答案

初二地理压强的计算题及答案
压强的定义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量单位为帕斯卡(Pa)。

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压强(P)= 压力(F)/ 面积(A)
压强的计算题目
1. 一个力为500 N作用在一个面积为2 平方米的物体上,计算该物体的压强。

2. 如果一个压力为4000 N的力均匀地施加在一个面积为8 平方米的物体上,计算该物体的压强。

3. 如果一个力为100 N的压力作用在一个面积为0.5 平方米的物体上,计算该物体的压强。

4. 一个物体的压强为3000 Pa,面积为5 平方米,计算该物体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计算答案
1. 根据计算公式,物体的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即:
压强(P)= 500 N / 2 平方米 = 250 Pa
2. 根据计算公式,物体的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即:
压强(P)= 4000 N / 8 平方米 = 500 Pa
3. 根据计算公式,物体的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即:
压强(P)= 100 N / 0.5 平方米 = 200 Pa
4. 根据计算公式,物体的压力等于压强乘以面积,即:
压力(F)= 3000 Pa x 5 平方米 = N
以上是初二地理压强的计算题及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压强练习题及讲解及其答案

高中压强练习题及讲解及其答案

高中压强练习题及讲解及其答案### 高中压强练习题及讲解#### 练习题一:气体定律题目: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1摩尔的理想气体,初始压强为1大气压,体积为22.4升。

当压强增加到2大气压时,求气体的最终体积。

解答:根据玻意耳定律,即在恒定温度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公式为:\[ PV = \text{常数} \]初始状态下:\[ P_1 = 1 \text{ atm} \]\[ V_1 = 22.4 \text{ L} \]最终状态下:\[ P_2 = 2 \text{ atm} \]\[ V_2 = ? \]将已知数值代入玻意耳定律:\[ P_1V_1 = P_2V_2 \]\[ 1 \times 22.4 = 2 \times V_2 \]\[ V_2 = \frac{22.4}{2} = 11.2 \text{ L} \]答案:最终体积为11.2升。

#### 练习题二:液体压强题目:一个水槽中装有水,水槽底部的面积为0.1平方米。

当水深为2米时,求水槽底部受到的水压。

解答:水压的计算公式为:\[ P = \rho g h \]其中,\( \rho \) 是水的密度,\( g \) 是重力加速度,\( h \) 是水的高度。

水的密度 \( \rho \) 约为 1000 kg/m³,重力加速度 \( g \) 约为9.8 m/s²,水深 \( h \) 为 2 米。

代入公式计算水压:\[ P = 1000 \times 9.8 \times 2 \]\[ P = 19600 \text{ Pa} \]答案:水槽底部受到的水压为19600帕斯卡。

#### 练习题三: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题目:一个气球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体积为500立方厘米。

当气球被带到高山上,压强降低到0.8标准大气压时,气球的体积会如何变化?解答:根据查理定律,即在恒定体积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公式为:\[ \frac{P_1}{T_1} = \frac{P_2}{T_2} \]假设温度不变,则有:\[ \frac{P_1}{P_2} = \frac{V_2}{V_1} \]初始状态下:\[ P_1 = 1 \text{ atm} \]\[ V_1 = 500 \text{ cm}^3 \]最终状态下:\[ P_2 = 0.8 \text{ atm} \]\[ V_2 = ? \]代入公式计算体积变化:\[ \frac{1}{0.8} = \frac{V_2}{500} \]\[ V_2 = \frac{500 \times 1}{0.8} \]\[ V_2 = 625 \text{ cm}^3 \]答案:气球的体积变为625立方厘米。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1)三.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详解5.分析:能容纳得下的一点体积小于或等于1kg水的体积的液体,而质量相同,则密度比水密度大的液体体积比水的小。

所以选盐水,因为P盐水>P水,在m相同时V盐水<V水6.分析:盐水密度变小应该可以很清楚,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讨论,如果从P=P液.gh讨论.P液变小,h变大,就没法讨论出P的变化;而从另一角度P=S/F讨论.S不变,F增加了(因为烧杯规则,它底部收到的压力F=G液而G液增加所以F 增加了)所以P增大了。

提示同学们,讨论时一定要抓住不变量选择公式进行。

7.分析:这是一个估计题,由F=PS,可知P=1.0×105P a,估计出手掌面积即可手掌可以估计为10cm×10cm的正方形。

大气压各个方向都有,所以答案为D。

8.分析:将金属块从空气漫入水的过程,金属块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反过来水则会受到它向下的压力,这样看来水对杯底的压力会增加,但条件是装满水的杯子,它给金属块的浮力等于金属块开水的重力,所以这样一增一减,结果是C正确。

9.分析:对于规则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则它对地的压力F=G物 P=P/S=S/ G物切除后 F'=G'物=P物.g[a3-(9/2)3]=7/8 G物=7/8F S'=a2-(9/2)2=3/4a2=3/4S 所以P'=F'/S'=(7/8G物)/(3/4S)=7/6P答案为B10.分析:这类题注意两点,一是P=F/S=G/S二是将G=mg=Pgsh展开本题中 P B=G A+G B/S B=P A gh A+P B gh B S B/S B …①P B'=G B+S A=P B gh B S B/S A…②由①÷②再将 P A:P B=2:1 S A:S B=1:4 h A:h B=2:3 代入即可得答案D11.分析:计算液体对某个面的压力,先算压强P=Pgh再算压力F=PS其中注意单位换算,所以F=PS=Pghs=1×103kg/m3×10N/kg×0.5m×10﹣4m=1N12.分析:这题两种方法。

物理 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物理 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 、B 两点处液体压强p A =p B ,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 )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察液体压强和压力的比较。

突破点是要明确液体压强公式中h 的意义,从而得到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另外在比较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时,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来考虑,上部分压强相等,下部分h 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中,h 表示待测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因此A B h h <,而A B =p p ,所以A B ρρ>。

由于两容器容积相等,根据公式mVρ=,两液体的质量A B m m >,两容器底所受的液体压力等于液体重力,所以A B F F >;A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B 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而两容器中上部分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A B p p >。

故选A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向齐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和压力A F 、B F 的关系是( )A .AB p p <,A B F F = B .A B p p <,A B F F >C .A B p p >,A B F F =D .A B p p >,A B F F <【答案】A 【解析】【分析】甲乙质量相等,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A 的底面积大,根据Fp S=分析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的关系;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和原来的情况相同。

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

知识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解析练习题(含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重点解析(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若你将正在做的这一张试卷展开平铺在桌子中央,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 .100帕B .1帕C .0.1帕D .0.01帕2、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欧姆 C .托里拆利D .牛顿3、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一个“自制气压计”(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装有水的瓶子口,下管口没入水中,通过上管口向瓶内吹气,水沿管上升到P 点),P 点与瓶内水面Q 高度差为3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12g h h ρ+水银B .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1h 会变小,3h 会增大C .乙图中的自制气压计测出当地当时的大气压是3gh ρ水D .将甲图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变高4、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削去,则()A.木块的重力不变B.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不变C.木块对地面的压强减小D.木块的重力和地面受到木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1∶2B.4∶3C.8∶1D.4∶l6、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和重力是同一个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物体受到压力后会发生形变D.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7、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B.甲液体的密度等于乙液体的密度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无法判断8、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举行,如图是滑雪运动员正在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雪橇滑雪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的B.运动员下滑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他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当运动员匀速直线滑行时,雪橇的重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重力的9、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且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比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B.物体静止时,两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一样大C.物体静止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乙对桌面的压力大D.物体在甲容器液体中受到浮力比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小10、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同步复习课程
金题精讲
题一
一个物体重为G,把它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对斜面的压力为F,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题二
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题三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
到的图像。

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
心正方体。

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p甲: p乙为()
A.1:1 B.2:1 C.4:1 D.8:1
题四
如图所示,两长方体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重力10N,B受重力30N,已知A 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3∶2,则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

题五
将高为10cm的圆柱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细绳的一端系于圆
柱体甲上表面的中央,另一端竖直拉着杠杆的A端。

当把质
量为800g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B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 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

把质量为900g的水注入容器M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水对容器M底面的压强为2500Pa,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已知:AO:OB=2:3,容器
O
A

B
M

M 的底面积为60cm 2,不计杠杆的质量,g 取10N/kg ,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 kg/m 3。

第五部分 课后自测
题六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___
.
题七
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 ,压强是p ,如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
A .F 、p
B .
87F 、6
7
p C .87F 、87p D .43F 、2
3p
题八
如图所示,一个不漏气的薄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一根饮料吸管插在袋口边缘,把袋口折几折后用胶带封住,使塑料袋口不漏气。

把两块同种材料的正方形硬纸板相隔一定距离平放在塑料袋上,大、小纸板的厚度相同,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两倍。

(1)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大、小纸板______(填“会”或“不会”)同时被塑料袋“抬”起来。

(2)在大小纸板上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1元硬币,然后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要使这两个硬纸板同时被举高,求这两个硬纸板上硬币的数目之比。

(3)去掉硬币,并将两个硬纸板换成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底面积相同的圆柱体,这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3:2,用嘴慢慢向吸管吹气,要使这两个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同时被举高,求这两个圆柱体的高度之比。

以上练习题答案及详解: 题一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其作用点在重心上;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其方向指向有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

题二 答案:B
【解析】A 、C 、D 项中的现象均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B 项中的现象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

题三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当V 甲=1.0cm 3时,m 甲=8.0g ,此时S 甲=1.0cm 2;当V 乙=1.0cm 3时,m 乙=1.0g ,此时S 乙=1.0cm 2;则m 甲:m 乙=8.0g:1.0g=8:1、S 甲:S 乙=1.0cm 2:1.0cm 2=1:1,由此可计算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p 甲: p 乙=(F 甲/S 甲):(F 乙/S 乙)=(G 甲/S 甲):(G 乙/S 乙)= G 甲S 乙:G 乙S 甲= m 甲g S 乙:m 乙g S 甲= m 甲S 乙:m 乙S 甲=(8×1):(1×1)=8:1。

题四
答案:1:6
【解析】由题意知:p A =
A
A S G =A S N
10、p B =B B A S G G =B S N 10
所以S A ∶S B =
A p 10∶B
p 40
,将p A ∶p B =3∶2代入得:S A ∶S B =1:6 解题时应注意:在求物体B 对地面压强时,B 对地面的压力与A 、B 两物体的重力
之和。

题五
答案:5.6×103
【解析】本题综合考察了密度、压强、浮力和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识。

解题的方法主要是
利用杠
杆的两次平衡方程。

设圆柱体甲底面积为S ,当把质量为800g 的圆柱体乙悬挂在杠杆的
B
端并处于圆柱形容器M 中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 F 2l 2)可
列 式得:(G 甲-F 支1)·OA=G 乙·OB ① [F 支1是地面对圆柱体甲的支持力,F 支1与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力(F 压1)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二者大小相等(即F 压1= F 支1)];此时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200Pa ,即F 压1=3200Pa·S ②,将②代入①中得:(G 甲-3200Pa·S )·OA= G 乙·OB ③;把质量为900g 的水注入容器M 中,水未溢出,水静止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圆柱体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此时乙物体对杠杆B 端的拉力为:G 乙-F
浮,参照①②③式可得出:
(G 甲-5000Pa·S )·OA=(G 乙-F 浮)·OB ④;圆柱体乙在M 中的浮
沉情况无论如何,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都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与圆柱体乙受到的浮力之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对圆柱体乙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圆柱体乙对液体一个竖直向下的反作用力),即F 压=G 水+F 浮,整理得:p 水·S M =m 水g +F 浮,可解得:F 浮=p
水·
S M -m 水g =2500Pa×6×10-3m 2
-0.9kg×10N/kg=6N ,将F 浮代入④中得:(G 甲-5000Pa·S )·OA=(G 乙-6N )·OB ⑤,G 乙=m 乙g =0.8kg×10N/kg=8N ,由③/⑤得:G 甲=5600Pa·S ;h 甲=10cm=0.1m ,则圆柱体甲的密度为:ρ甲=
甲甲V m =甲
甲gSh G =甲gSh S ·Pa 5600=m 1.0N/kg 10Pa
5600 =5.6×103kg/m 3。

题六
答案:⑴形变程度
⑵当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乙和丁
⑷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由图乙、丙可知,海绵所受的压力一定的,而受力面积不同,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就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可以得出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保证受力面积的大小一定而压力的大小不同,所以应是比较图乙和图丁;(4)综合分析上述两个结果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受力面积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题七 答案:B
【解析】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会变为了原来的
87,底面积变为了原来的4
3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 '=S 'F '=S F
4
38
7
=6
7p 。

本题应选B 。

题八 答案:(1)会 (2)4:1 (3)2:3 【解析】(1)根据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边长的两倍,可知大纸板的面积是小纸板的面积的4倍,当两纸板对塑料袋的压强相同时即可;(2)要使两个硬纸板同时被“抬”起来,需两个纸板对塑料袋的压强相等,即p 1=p 2,根据大纸板的边长是小纸板的边长的两倍,可得大纸板的面积是小纸板的面积的4倍,即S 1=4S 2;利用压强公式变形F =pS 得F 1=4F 2,即大纸板上的压力为小纸板上压力的4倍,(G 币1+G 1)=4(G 币2+G 2),由于G 1=4G 2所以G 币1=4G 币2,即大纸板与小纸板上的硬币个数之比是4:1;(3)要使两个圆柱体同时举高,必须满足p 1=p 2,根据p =
S
F
即S 1=S 2所以F 1=F 2;G 1=G 2,则m 1=m 2,已知ρ1:ρ2=3:2,则V 1:V 2=2:3,所以:h 1:h 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