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读后感:厘米与米的故事
关于厘米和米的二年级小作文

关于厘米和米的二年级小作文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因为有了它我们不会庞然无措,不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也因为有了它我们不会再感叹时间是过的多么的慢,人生是有多么的虚无。
梦想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白费了。
读书学习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当你知道你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读书犹如当你再书写关于厘米和米的二年级小作文的时候,你认为人的肌体只需要食物时,那食物就变成了饲料。
走进我的空间,跟我一块来享受这读书学习的滋味吧。
"正如一些人看到了一个提高自信的方法,就误认为很快就能被人喜欢;看见了技术教程,就觉得自己水平可以马上提高。
在知识的获得上付诸努力,没有突破实际的行动,还是什么也得不到。
所以在这一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在每一天技术特定的时间来为自己创造良性循环。
我有执着、勤劳、向上之心,但是否忘了那一颗早已被我遗弃的勇敢之心呢?是否有了那勇敢自己离成功会更进一步呢?是否有了那勇敢自己会更加优秀呢?我好想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梦幻房子,它建在美丽的大海边。
白天、可以聆听大海的声音,时而汹涌澎拜;时而风平浪静。
在书写关于厘米和米的二年级小作文的时候,我还幻想还可以在沙滩上玩耍,捡贝壳、玩沙子、晒太阳……晚上,享受着清凉的海风带给我的凉爽,真是好极了!梦想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只要有梦想在,无论前方怎么样,我都会一直前行。
我相信梦想的光芒正在等着我,所以为了它我要努力。
我要将我心中的梦想实现,让别人知道它不仅仅是一个空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有一次在准备认真书写关于厘米和米的二年级小作文之前,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始认真动手做实验。
第一步;准备实验工具。
这个实验需要两样工具;塑料尺子和一些小纸片,我找来了一张白纸,撕成了无数张小碎纸片,又在文具盒里拿出了塑料尺子。
第二步开始实验。
我先把尺子在头发上用力反复摩擦,然后把尺子放到离小碎纸片大约一厘米的地方,这时纸片们好像很喜欢塑料尺子一样,像潮水一样涌到塑料尺子上。
米和厘米的故事

米和厘米的故事
米和厘米原来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米长的又高又长,而厘米长的又矮又短。
一天聪聪在测量黑板的长度时把米叫去了,米回来后就趾高气昂地对厘米说“:厘米老弟你看我个子多高呀,100个像你那样的小不点儿加起来才和我一样高。
1米=100厘米,我的用处多大呀!” 厘米说:“你不要小看我,我的个子虽然小了点儿,但是我的本领可不比你差,不信我们俩去比一比吧!”
米和厘米来到了二年级教室,米笑着说到:“刚才聪聪就用我测量了黑板的长度,正好是3米。
那你也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去吧。
”厘米不服气地说:“量就量,有什么了不起呀!”厘米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黑板的长度量完。
这时米用嘲笑的口气对厘米说:“怎么样老弟还是我米量起来快吧!”厘米看了一下米,没有理睬他,环视了一下教室,然后对米说:“现在我们来量一量桌子的宽度吧,还是米大哥先量。
”米量了量还不到1米,怎么用米表示呢,米犯难了。
这时厘米也量完了,是45厘米。
厘米笑着对米说:“怎么样?这次米大哥不行了吧!”米很不服气地说:“别看我量不了桌子的宽度,还是我的本领大。
”厘米也毫不示弱:“米大哥你别以为就你行,很多时候还是我最棒!”
他俩的吵声惊动了智慧爷爷,智慧爷爷笑着说:“孩子们,你们是大小不同的两个长度单位。
你们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
你们的家族还有很多成员了呀,在测量更大的长度时要用到千米,比千米大的还有光年。
厘米小弟弟你也别骄傲,在测量更小、更短的物
体的时候你也不行啦,要用到毫米,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呢,比如微米、忽米还有纳米等等。
”听了智慧爷爷的话,米和厘米羞愧的低下了头。
米和厘米的数学故事

米和厘米的数学故事1. 有一天,小猴子要去摘桃子,它得走过一条长长的小路。
它边走边想:“哎呀,我该用米还是厘米来量这条小路有多远呢?”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得知道有多远一样,我们是用千米、米还是厘米呢?小猴子最终决定用米来量,它一步一步地走,数着一共走了多少米才到了桃树下。
结论: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 小兔子在盖房子,它想知道房子该盖多大。
它纠结着:“是用米来规划房子的大小呢,还是厘米呀?”这就好比我们布置自己的房间,得考虑好空间呀,是用大的尺度还是小的呢?小兔子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用米比较合适,这样它的房子才能宽敞舒适。
结论:选择长度单位会对事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 小熊在做一个木筏,它正苦恼呢:“我该怎么确定木筏的长度呀,用米还是厘米呢?”就像我们做手工,得想好尺寸吧,太大或太小都不行呢!小熊最后决定用米来量,这样他的木筏才能在水上稳稳地漂着。
结论: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让事情顺利进行。
4. 小鸟要筑巢,它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心里琢磨着:“我要用多少厘米的草来搭巢呢?”这就跟我们做细致的活儿一样,得精确到小的长度单位呢!小鸟精心挑选着合适长度的草,终于搭好了一个温暖的巢。
结论:即使是小小的东西,也需要合适的尺度来衡量。
5. 小狐狸在画一幅画,它犹豫着:“我该用米来表现远处的山脉呢,还是用厘米来画小花呢?”这就像我们画画,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单位呀!小狐狸思考再三,用合适的单位完成了漂亮的画作。
结论:根据表现的对象选择长度单位很重要。
6. 大象在河边散步,它看着长长的河流,心想:“这河流得有多少米长呀?”就如同我们惊叹大自然的广阔,得用大的长度单位去衡量呀!大象一边走一边感慨着河流的长度。
结论:面对广阔的景象要用大的长度单位才能体现其规模。
7. 小松鼠在收集松果,它算计着:“每个松果大概有几厘米大呢?”这不就像我们数小物件,得用小的长度单位嘛!小松鼠一个一个地挑选着合适大小的松果。
米和厘米的课堂反思范文5份

米和厘米的课堂反思范文5份米和厘米的课堂反思 1认识厘米是本章第二节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从测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拓展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范围,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学*打好基础。
本节课先学*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直尺引入,但学生并不认识直尺,以寻找直尺上的秘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介绍直尺的时候对厘米的字母符号表示显得仓促而不足,同时没有指出1厘米亿可以写成1cm。
接下来的认识1厘米及寻找1厘米过程讲解比较详细,以及周围寻找那些五的长度是1厘米的过程,语言缺乏精炼,需进一步优化及提升。
但在直尺上寻找2厘米、3厘米及5厘米的过程中,学生讨论很好,但是我引导不够,最好是让学生上台自己指一指,数一数,认一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且相信用学生自己的话去理解、去讲解相信效果会很好。
在最后的用直尺量一量的活动中,学生观察如何正确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中,或许我的提示过多,其实学生的眼睛很亮,可以自己发现,我的过多问题会成为阻碍学生发现的绊脚石,这样不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之后的讨论中由于我过多的提示,学生讨论显得会比较多余。
在最后一道题的测量线段中各有多长,犯了一个最大的忌讳,题号出现错误,幸好被一些眼明手快的学生发现,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值得学*的一位老师,他们很多时候其实是很认真的、很仔细的,反而是我比较大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
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论文 教学之我见——“厘米和米”

教学之我见——“厘米和米”摘要: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体验认识应用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期末复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太理想。
如果追究其原因,我认为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这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同时,有关厘米和米的知识,涉及数数、操作技能和空间观念等很多内容,所以有一定难度。
下面谈一下我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想法。
一、在活中体验——建立表象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作业:“一棵大树高50厘米。
”“小亮的身高150米。
”……我想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心里没有长度的概念所以会出现这样科学性的错误。
正是考虑到这点,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新知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验。
在认识线段时,教材主要想让学生体验线段是直的;所以在认识厘米之前,安排了探索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认识厘米和米时,重点体验1厘米、1米到底有多长。
教师应该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观察、猜测、操作、讨论和交流。
(1)、通过下面几个环节体验线段是直的。
①拉一拉——用捏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把它拉直。
②指一指——同桌互相指拉直的线段,体验线段的特点。
③画一画——先画出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画另一个端点;还可以先画一条线,再在线的两端画两个端点。
④折一折——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然后对折,让学生指出线段,再对折,再指出线段。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精选15篇)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精选15篇)《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1“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一本好书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最近,我读了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书《我要做好孩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聪慧、善良、正直的女孩。
但是她却为“怎样做一个好孩子”而苦恼。
为了做一个好孩子,她做了很多努力。
一次风吹走了试卷,而使两个班都陷入了“闭卷风波”,因饰演猪八戒背媳妇而引起了尚海和自己的摔伤,还和老师家长做了很多“辩论”。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猫和老鼠,你喜欢哪个”“猫这家伙又懒又馋,除了会抓老鼠之外,别的还会干什么?可是它凭什么要欺负老鼠呢?它们在大自然中应该是平等的。
每一个生命,无论它多么弱小总有生存的权利,猫并不比老鼠高贵,老鼠也不应该比猫卑贱!”是啊!就像是班级里的好学生,他们走到哪都有人关注着,下课就有许多同学围着他们转,这就是讨人喜欢的“猫”。
而那些成绩稍微落后一点的学生,却处处被人冷漠,也没几个同学愿意和他们玩,这就是可怜的“老鼠”。
我认为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像是丑小鸭,虽然天生条件不好,但是只要努力了就会变成闪闪发光的白天鹅,为自己华丽的转身。
读完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了怎样才能做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2自从爸爸把《我要做好孩子》这本故事书买回家的第一天,我就被书中可爱的女孩以及她精彩的故事所吸引了,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人人喜爱的好孩子。
《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讲得是主人公金铃想做好孩子的故事,金铃在班上成绩中等,金铃最怕数学,特别是应用题,每次做到应用题的时候就会发晕,比如加分子的时候会把分母也顺便加进去等,所以数学测验都不会太好;英语呢还不错,测试的时候速度很快,只是时不时的把大写字母写成小写,还有就是音标写错,不过她的发音很标准,听力也很棒,所以英语老师还是挺喜欢她的。
金铃的爸爸姓金,叫亦鸣,在本市最著名的一所大学里教书,副教授已经当了五年。
六年级读后感作文:厘米与米的故事_650字

厘米与米的故事_650字厘米与米小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非常调皮,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做事丢三拉四的,同学们都叫他小马虎。
今天,老师上数学课学厘米和米,他总做小动作,课也听得稀里糊涂的,只记得厘米与米是单位,这不,晚上做家庭作业有一道题目:门有2( ),不会填单位了,正抓耳挠腮呢! “单位是米还是厘米呢,厘米大还是米大呢?”小明想得头都大了,”哈哈,米不就是我们吃的米吗,一粒米能有多大,肯定是厘米,我真是太聪明了,”终于做好了作业,小明作业都没有放在书包了,就去睡觉了。
“啊!好香啊,什么东西?”原来妈妈在厨房里做小明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只听到妈妈在喊小明吃饭,小明一边答应着妈妈,一边往门口走,“哎哟,怎么这么疼! ”原来小明撞到墙了,头上鼓了一个很大的包。
小明疼得眼泪直掉,怎么回事,我明明走门口,怎么撞到墙了,小明仔细一瞧,门怎么没有啦,门在哪,怎么找不到门了,四周全是墙,小明出不去了,小明很着急,肚子也饿得咕噜咕噜叫,忽然,小明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在这,我在这,”小明顺着声音仔细找,才发现在一面墙下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洞,原来声音是从这里发出来,难道洞还会说话,这时洞又说话了,“主人,我是门呀,我在这里,你从这里走吧! ”小明一瞧,这门怎么这么小,原来不是很高的吗,这么小连老鼠都过不去,我怎么过去呀?门说: “主人,你忘记了,是你把我变得这么小的呀! ”“我,怎么会呢? ”这时小明忽然想起了做的作业,原来小明将单位写错了,门有2( ),应该是米,结果小明写的是厘米,所以门就变得这么小了,噢!原来是自己没认真听老师讲课,把门变小了,现在连自己都出不去了,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小明做的是梦啊!小明赶忙起床,将作业本上:门有2( ),将厘米改成米了。
从此以后,小明上课再也不做小动作,课。
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

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导语】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今天我整理抽屉的时候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有卷尺长2米、皮尺长150厘米、还有好几把长度不同的直尺,有的长30厘米、有的长20厘米、有的长18厘米、还有15厘米的。
我把它们换算成新学的分米和毫米。
2米=20分米=200厘米=20000毫米;150厘米=15分米=1500毫米=1米50厘米;30厘米=3分米=300毫米;20厘米=2分米=200毫米;18厘米=180毫米;15厘米=150毫米。
通过以上换算我加深了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认识。
【篇二】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今天,我在家闲得没事做,就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长度单位的米、厘米的测量与应用。
于是我就找来爸爸的卷尺和妈妈的米尺,亲自动手把茶几、电视柜、衣柜、床铺量了一遍。
测量结果记录如下:茶几长150厘米,等于1米50厘米,宽1米,等于100厘米;电视柜长2米,等于200厘米,宽1米,等于100厘米,衣柜长2米50厘米、宽80厘米,高2米。
床铺长2米,宽1米80厘米。
我量好了这些数据,掌握了测量方法,心里非常高兴。
【篇三】小学二年级关于厘米和米的数学日记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今天妈妈就在家出题目来考考我了。
题目一:笔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我回答:“用厘米。
”题目二:书桌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我说:“用米。
”题目三:那50厘米+50厘米=?米我立即回答:“100厘米=1米。
”妈妈笑了,继续出了一题:一根绳子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段长3厘米,原来绳子长几厘米?我想了想,回答:“3×4=12(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作文读后感:厘米与米的故事
厘米与米小明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非常调皮,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做事丢三拉四的,同学们都叫他小马虎。
今天,老师上数学课学厘米和米,他总做小动作,课也听得稀里糊涂的,只记得厘米与米是单位,这不,晚上做家庭作业有一道题目:门有2( ),不会填单位了,正抓耳挠腮呢! “单位是米还是厘米呢,厘米大还是米大呢?”小明想得头都大了,”哈哈,米不就是我们吃的米吗,一粒米能有多大,肯定是厘米,我真是太聪明了,”终于做好了作业,小明作业都没有放在书包了,就去睡觉了。
“啊!好香啊,什么东西?”原来妈妈在厨房里做小明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只听到妈妈在喊小明吃饭,小明一边答应着妈妈,一边往门口走,“哎哟,怎么这么疼! ”原来小明撞到墙了,头上鼓了一个很大的包。
小明疼得眼泪直掉,怎么回事,我明明走门口,怎么撞到墙了,小明仔细一瞧,门怎么没有啦,门在哪,怎么找不到门了,四周全是墙,小明出不去了,小明很着急,肚子也饿得咕噜咕噜叫,忽然,小明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在耳边
响起,“我在这,我在这,”小明顺着声音仔细找,才发现在一面墙下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洞,原来声音是从这里发出来,难道洞还会说话,这时洞又说话了,“主人,我是门呀,我在这里,你从这里走吧! ”小明一瞧,这门怎么这么小,原来不是很高的吗,这么小连老鼠都过不去,我怎么过去呀?门说: “主人,你忘记了,是你把我变得这么小的
呀! ” “我,怎么会呢? ”这时小明忽然想起了做的作业,原来小明将单位写错了,门有2( ),应该是米,结果小明写的是厘米,所以门就变得这么小了,噢!原来是自己没认真听老师讲课,把门变小了,现在连自己都出不去了,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小明做的是梦啊!小明赶忙起床,将作业本上:门有2( ),将厘米改成米了。
从此以后,小明上课再也不做小动作,课听得可认真了!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