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 实验全突破之物质的制备 考点三 常见气体制备的考查知识准备
《物质的制备》 知识清单

《物质的制备》知识清单一、常见气体的制备1、氧气(O₂)(1)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加热 2KCl + 3O₂↑(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空气降温加压,使其液化,然后再升温,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2、氢气(H₂)(1)实验室制法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2)工业制法水煤气法:C + H₂O 高温 CO + H₂天然气制氢:CH₄+ H₂O 高温 CO + 3H₂3、二氧化碳(CO₂)(1)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H₂O + CO₂↑(2)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₃高温 CaO + CO₂↑4、氨气(NH₃)(1)实验室制法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2NH₄Cl + Ca(OH)₂加热CaCl₂+ 2NH₃↑ + 2H₂O(2)工业制法哈伯法:N₂+ 3H₂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₃二、常见金属的制备1、铁(Fe)(1)工业炼铁原料:铁矿石(如赤铁矿 Fe₂O₃、磁铁矿 Fe₃O₄等)、焦炭、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例如,以赤铁矿为例:Fe₂O₃+ 3CO 高温 2Fe +3CO₂2、铜(Cu)(1)湿法炼铜原理:Fe + CuSO₄= FeSO₄+ Cu(2)火法炼铜原料:孔雀石 Cu₂(OH)₂CO₃等含铜矿石。
原理:先将矿石焙烧,使其转化为氧化铜,然后用焦炭还原氧化铜得到铜。
3、铝(Al)(1)电解法原料:氧化铝(Al₂O₃)。
原理:2Al₂O₃通电 4Al + 3O₂↑三、常见酸碱盐的制备1、盐酸(HCl)(1)工业制法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₂+ Cl₂点燃 2HCl2、硫酸(H₂SO₄)(1)工业制法接触法:4FeS₂+ 11O₂高温 2Fe₂O₃+ 8SO₂; 2SO₂+ O₂催化剂加热 2SO₃; SO₃+ H₂O = H₂SO₄3、氢氧化钠(NaOH)(1)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 + 2H₂O 通电 2NaOH + H₂↑ + Cl₂↑4、碳酸钠(Na₂CO₃)(1)侯氏制碱法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煅烧得到碳酸钠。
高二化学制备气体知识点

高二化学制备气体知识点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制备气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
几个方面介绍高二化学中制备气体的相关知识。
一、直接制备气体
1. 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将锌条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 碱金属与水反应制氢气:将钠或钾放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气。
二、间接制备气体
1. 碳酸盐分解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加热碳酸钙或碳酸氢钠
等碳酸盐类物质,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 金属与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气体:将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 金属与水反应制氧气:将过氧化二氧化锰加热,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三、实验条件控制
1. 温度:一些反应制备气体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控制温度有助于在合适的条件下制备气体。
2. 压力:一些气体制备反应需要在高压下进行,调节压力有助于提高气体的产量。
3. 反应物质的量:根据化学计量关系,控制反应物质的摩尔量可以控制气体的产量。
四、应用领域
1. 工业领域:气体制备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氢气可用于氢能源技术、氧气可用于氧化剂等。
2. 医疗领域:一些气体如氧气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用于治疗患者缺氧等情况。
3. 实验室研究:制备气体是实验室中一项基础工作,为进行各种实验提供必要条件。
总之,高二化学中制备气体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实验内容。
通过掌握不同制备方法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我们可以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所需的气体。
这项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化学复习---以气体制备为主线的物质制备实验考点与例题分析PPT课件

NO2 等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 增强气密性,又可控制液
体流速
(2)气体制备装置的创新 ①固体加热制气体装置的创新 如下图 1 所示,该装置用于加热易液化的固体物质,这样 可有效地防止固体熔化时造成液体的倒流,如用草酸晶体受热 分解制取 CO 气体可用此装置。
②“固(液)+液―△ ―→ 气体”装置的创新 上图 2 装置 A 的改进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液的温度 ,图 2 装置 B 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 等; 两容器内气体压强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
反应装 置类型 固、液 加热型 或液、 液加热
型
反应装置图
适用 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时要 垫 石棉网 ;
Cl2 等
②反应物均为液 体时,烧瓶内要加 _碎__瓷__片__
反应装 置类型
固、液 不加热
型
反应装置图
适用 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①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 漏斗下端 插入液面
O2、H2、 _以__下___; CO2、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 SO2、 块__状__固__体__与__液__体__反__应__,且 NO、 气体难溶于水;
净化方法
举例
液化法 利用液化温度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 N2 和 O2
水洗法 利用溶解度不同从 N2 和 NH3 的混合气体中除去NH3
氧化还 通过灼热的 铜丝网 除去某些混合气体中的 O2;通
原法 过灼热的 CuO 除去 H2、CO 等
酸碱法 将 NH3 和 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除去 CO2
沉淀法
[答案] (1)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 (2)水浴加热 Cl2+2OH-===ClO-+Cl-+H2O 避免生成 NaClO3 (3)吸收尾气(Cl2) AC (4)过滤 少量(冷)水洗涤 (5)紫 小于
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之物质的制备考点二气体的净化与尾气吸收知识准备

考点二气体的净化与尾气吸收
1.常见气体的净化方法和净化装置
(1)常见气体的净化方法:气体的净化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遵循的原则:不损失原来气体,不引入新杂质。
①物理方法。
a.液化法:利用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N2和O2。
b.水洗法:利用溶解度不同从N2和NH3的混合气体中除去NH3。
②化学方法。
a.氧化还原法:通过灼热的铜丝网除去混合气体中的O2;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CO等。
b.酸碱法:将NH3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除去CO2。
c.沉淀法:除去CO2中的H2S可利用CuSO4溶液,H2S+CuSO4===CuS↓+H2SO4。
(2)常见净化装置。
图a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固体中杂质的装置,为防止固体“流动”,两端用石棉或玻璃棉堵住,但要
使气流通畅。
图b所示装置一般盛液体试剂,用于洗液。
图c所示装置一般盛固体试剂,用于气体除杂和定量计算。
(3)常见干燥剂。
2.尾气的处理 (1)转化处理。
对有毒、有害的气体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吸收或点燃变为无毒、无害的气体,再排放到空气中。
实验室中常见有毒气体的处理方法如表所示:
(2)直接排入空气中。
主要是针对无毒、无害气体的处理。
如N 2、O 2、CO 2等。
(3)尾气处理装置。
①吸收型。
②燃烧型。
③贮存型。
高三化学气体制备知识点

高三化学气体制备知识点化学气体制备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种类的气体。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溶液中气体的制备方法1. 密闭法在密闭容器内加入适量的固体或液体,然后通过反应产生气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氨气等。
例如,可以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酸和碳酸盐固体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H2CO3 + CaCO3 → Ca(HCO3)2Ca(HCO3)2 → CaCO3 + H2O + CO2↑2. 需要外界加热或加压的方法有些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不易制备,需要通过加热或加压来实现。
例如,可以通过加热氯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备氯气:2NaCl + H2SO4 → Na2SO4 + 2HCl↑3. 催化剂催化法有些气体的制备需要催化剂的存在来促进反应速度。
例如,可以通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2H2O2 → 2H2O + O2↑(催化剂 MnO2)二、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1. 金属氧化许多金属与氧气反应会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可以通过将铜与氧气充分接触来制备氧化铜:2Cu + O2 → 2CuO2. 非金属氧化物的制备非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与金属氧化物类似。
例如,可以将硫石与氧气反应制备二氧化硫:S + O2 → SO2三、盐类的制备方法1. 酸与金属反应制盐可以通过酸与金属反应制备相应的盐。
例如,可以通过硫酸与铜反应制备硫酸铜:H2SO4 + Cu → CuSO4 + H2↑2. 酸与碱反应制盐酸与碱反应也可以制备盐类。
例如,可以通过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钠:HCl + NaOH → NaCl + H2O四、气体的收集方法1. 上升气体的收集上升气体是指比空气轻的气体,例如氢气、氦气等。
可以使用气球或实验室中的气体收集瓶来收集上升气体,将气体排出时要小心操作,以防止气体泄漏。
2. 气体的干燥有些气体在制备过程中含有水分,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高三气体制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气体制备知识点总结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气体制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气体的制备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气体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高三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点,并探讨各种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氧气制备氧气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之一,常用于各种燃烧过程以及生物呼吸。
在化学实验中,制备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过氧化氢分解法:将过氧化氢溶液(H2O2)加热至适当温度,即可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
2. 氧化金属法:某些金属在加热或燃烧时可以生成氧化物,再通过加热或还原反应得到氧气。
例如,将高岭土(Al2(Si2O5)(OH)4)与过量的酸处理后加热可制得氧气。
3. 高温电解水法:利用电流将水(H2O)电解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其中,氧气从阳极释放。
二、氢气制备氢气在许多行业和科学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燃料电池、合成氨和氢气焊接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活泼金属(如锌、铝)与酸(如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M + 2HCl → MCl2 + H2(M为金属)。
2. 金属与碱反应法:将活泼金属(如钠、钾)与稀碱溶液反应,可以生成氢气。
反应方程式为:2M + 2NaOH + 2H2O → 2M(OH)2 + H2。
3. 电解水法:利用电流将水电解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其中,氢气从阴极释放。
三、氨气制备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造化肥、合成纤维、制冷剂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氨气制备方法:1. 溶液法:将氨水与强碱(如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可以得到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NH4OH + NaOH → NaHCO3 + NH3。
2. 盐与碱反应法:将氯化铵与强碱(如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3. 合成气与氮气反应法: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与过量氮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可以制备氨气。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气体的制取知识整理

化学实验复习(4)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整理涉及气体的实验题一般所设计的问题围绕在以下四个方面:气体的发生气体的净化气体的收集(或主体性质实验)尾气的处理(对于有毒气体)一.中学化学中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1、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H2:O2:NO:C2H4:CO2:Cl2:H2S:NO2:NH3:SO2:2、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固-液加热型和液-液加热型Cl C H思考1:右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铁架台、铁夹省略),哪些气体利用该制气装置快速制取______(试剂为实验室常见试剂)。
思考2:实验室能否用以下仪器组装启普发生器的替代装置?(注意:启普发生器的三个要点,一是把固体固定在一定高空,二是有一个出气口,三是有一个出液口)二.净化与干燥装置(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2)装置基本类型:思考3:试判断下列气体净化时应使用的试剂和装置?1、CO (CO 2)2、CO 2(H 2O )3、Cl 2(HCl)4、CO 2(HCl)5、NO (H 2O )6、N 2(O 2)三.气体的收集(1) 十大气体的溶解性H2、O2、NO、C2H4、CO2、Cl2、H2S、NO2、NH3、SO2(2)收集方法依据凡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收集;M(气体)>M(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M(气体)<M(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3)一些特殊气体的收集方法NO、C2H4:只能用排水法NO2 :只能用排空气法(4)其它特殊的收集方法例1、今有下列气体:H2、Cl2、CH4、HCl、NH3、NO、H2S、SO2,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填写下列空白:①当烧瓶干燥时,从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从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
②当烧瓶中充满水时,可用来测量等气体的体积。
③当烧瓶中装入洗液,用于洗气时,气体应从口进入烧瓶。
④医院中给病人输氧时,需控制气流速率,借助上述装置可以判断气流速率,如何操作?四.尾气的处理Cl2、H2S、CO2CO H2NO五.气体实验中的防倒吸装置六.排水量气法及装置1.注意第一套装置的组成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读数时应该注意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气体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常用方法1.加热法:保证只有一个口----出气口2.液差法:保证只有一个口---注液口八.其它的气体实验中常涉及的问题1.安全环保方面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以免在某些实验中发生爆炸(常见的是有H2或者CO参与的且需加热的实验.)2.除杂方面(1)在气体反应流程中:若A(g)+B→C(g),则生成的气体C中应该混有未充分反应的A气体,所以必须考虑把C中的杂质A加以除去(2)除杂包括前除杂与后除杂,后除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氧所或二氧化碳等造成影响。
高考化学实验常考知识点全突破(全国):专题05 气体的制备(解析版)

专题05 气体的制备1.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思路2.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C 2H 4C 2H 5OH ――→浓硫酸170 ℃CH 2===CH 2↑+H 2O3.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制备原理的特点发生装置制备气体固体+固体――→△气体O 2、NH 3、CH 4等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制备气体:Cl 2、C 2H 4等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H 2、CO 2等例1.(2023·江苏卷第3题)实验室制取Cl 2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A .制取Cl 2B .除去Cl 2中的HClC .收集Cl 2D .吸收尾气中的Cl 2【答案】BC【解析】实验室制取氯气使用的是浓盐酸和MnO 2反应,不能使用稀盐酸,A 错误;除去Cl 2中的HCl 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注意长口进入便于充分吸收,B 正确;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注意长进短出,C 正确;对氯气的尾气处理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吸收效果不好,D 错误。
故选BC 。
1.(2022·山东卷)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
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气体液体固体粉末A 2CO 饱和23Na CO 溶液3CaCO B 2Cl 2FeCl 溶液FeC HCl()32Cu NO 溶液CuD 3NH 2H OAgCl【答案】A【解析】通入CO 2气体依次发生反应CO 2+Na 2CO 3+H 2O=2NaHCO 3、CaCO 3+H 2O+CO 2=Ca(HCO 3)2,由于在相同温度下NaHCO 3的溶解度小于Na 2CO 3,最终瓶中仍有白色晶体析出,不会得到澄清溶液,A 项选;通入Cl 2,发生反应Cl 2+2FeCl 2=2FeCl 3、2FeCl 3+Fe=3FeCl 2,最终Fe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B 项不选;通入HCl ,NO 3-在酸性条件下会表现强氧化性,发生离子反应:3Cu+8H ++2NO 3-=3Cu 2++2NO ↑+4H 2O ,最终Cu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C 项不选;AgCl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 +(aq)+Cl -(aq),通入NH 3后,Ag +与NH 3结合成[Ag(NH 3)2]+,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gCl 消失得到澄清溶液,D 项不选;答案选A选项实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常见气体制备的考查
1.Cl2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实验室制Cl2时,能否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
提示:不能;因为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2)实验室制得Cl2中混有哪些杂质气体?如何除去?
提示:Cl2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用浓硫酸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3)尾气吸收时,能否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多余的Cl2
提示:不能;因为溶液中Ca(OH)2的浓度小,吸收不完全。
(4)如何确定集气瓶中的Cl2已收集满?
提示:集气瓶中充满了黄绿色气体。
2.SO2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方案一
方案二
常考问题:
(1)能否用Na2SO3和稀硫酸制取SO2?
提示:不能;原因是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且SO2能与水发生反应,故用Na2SO3与较浓的H2SO4或浓H2SO4制备。
(2)B装置的作用是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你能写出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吗?
提示:验证SO2具有还原性;B装置中的紫红色褪去或颜色变浅;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C装置的作用是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提示:验证SO2的氧化性;溶液中产生黄色浑浊。
(4)装置E中铜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
提示:增大铜与浓H2SO4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5)用方法二制取SO2时,如何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提示:将铜丝抽出,反应停止;将铜丝伸入浓H2SO4中,反应发生,产生SO2。
3.NH3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实验室制氨气时,能否用NH4HCO3代替NH4Cl?
提示:不能;因为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会使制得的氨气中混有杂质气体。
(2)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氨气)。
(3)试管口堵一棉花团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支撑固定导管的作用,且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提高氨气的纯度。
(4)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试管中的氨气已收集满?
提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说明NH3已收集满;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NH3已收集满。
4.H2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实验室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能否用稀硝酸代替稀硫酸?
提示:不能;因为锌粒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H2,而是生成NO。
(2)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到液面以下?
提示:防止产生的H2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到液面以下。
(3)广口瓶中的导气管为什么进气管短,出气管长?
提示: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4)用装置A制取气体有何优点?化学中还能用该装置制取哪些气体?
提示:用该装置制取气体时能通过弹簧夹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即打开弹簧夹,稀H2SO4注入试管中与Zn粒反应产生H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的压强,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中,当锌粒与稀H2SO4不再接触时反应自动停止。
化学中还可以用此装置制取CO2气体(大理石与稀盐酸)。
(5)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广口瓶中已收集满H2?
提示:用向下排空气法从导管a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靠近酒精灯的火焰,若听到“噗”的一声,证明广口瓶中已收集满H2。
5.O2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装置A的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提示: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炸裂。
(2)用装置A制取气体对反应物有何要求?化学中利用该装置还能制取哪些气体?
提示:用装置A制取气体要求反应物的状态必须是固体,化学中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氨气。
(3)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是O2?
提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a的管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收集的气体是O2。
6.NO2的实验室制备系统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
提示: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试管A上部空间充满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如何控制试管A内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提示:通过抽动的铜丝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抽出铜丝,使铜丝与浓硝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3)能否将B装置中的进气管与出气管调换?
提示:不能,原因是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4)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吸收多余的NO2气体,以防污染环境。
2NO2+2NaOH===NaNO3+NaNO2+H2O。
7.NO(CO2)的制取与性质验证
实验装置:
常考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利用装置A生成的CO2气体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NO与O2反应生成NO2,对NO的观察造成干扰。
(2)为达到实验装置A的目的,应如何操作?
提示:打开K,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石灰水变浑浊时,关闭活塞K。
(3)利用装置E、F如何验证E中的无色气体是NO?
提示:将注射器F中的空气推入E中,或将E中的无色气体吸入到注射器中,若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说明E中的无色气体是NO。
(4)装置D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吸收多余的氮的氧化物,并兼有防倒吸的功能。
(5)实验室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能否用稀H2SO4代替盐酸?
提示:不能;因为CaCO3与稀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H2SO4与CaCO3的进一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