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8章-土地供给量预测

合集下载

第八章土地资源配置

第八章土地资源配置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包括: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收益等。
对于具有多宜性的地块,用地类型的改变取决于对几种可
能的农地利用类型边际收益的比较。
2 1




















O1
x1 x2
O2
边际效益驱动下的农地内部流转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第二节 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间配置
一、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
农地收益的效用(U):一定类型的农地收益(第i类收益 用bi表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程度。
农地收益效用函数:U=u(bi),其具有与一般效用函数类似 的性质:
U’=u’(bi)>0
U”=u”(bi)<0
即随着农地收益增加,其总效用在增加,但效用的增加速 度趋于减缓(边际效用递减)。
不同地区间配置实质上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行为寻找合适 的区位来实现落地,或者具体的企业寻找合适的地块建造 厂房的决策。
因此,土地资源的配置不是直接的土地配置,而是土地承 载的反馈,是被承载体在部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
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内涵
三、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般分析框架
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善”是新古典经济学 研究效率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
二、土地资源农村向城市的非农化配置
土地非农化(农地非农化):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 土地需求者通过经济手段或者行政手段,将城市附近农村 土地转变为城市土地,以满足城市土地需求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 “壤者,襄也,即松柔无块而宜于耕之土。”从汉语构词 来讲,在“土”字右边加上“襄”,“襄”者助也,指人 工培育之意。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1 土地的概念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土地利 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土地利用的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演化): 对自然界敬若神明、顶礼膜拜时期 掠夺和占有、征服自然时期(人类中心主义 ) 正在走入人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持续发展时期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2.1 规划的概念
❖ 我国古代早有“早虑则不困,早豫则不穷”(元·马致 远·岳阳楼曲)
❖ “谋定而后能少覆众”(唐书·李光弼传)
❖ 198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对规划解释为:计划、谋 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计划安排。
❖ 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1863~1939)
▪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创始人道库恰耶夫(1846~1903)
▪ 土壤是由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即土壤=f(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 克里斯钦(澳大利亚)
▪ 提出土地综合体的概念,“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以及过去和现 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土地供需预测

土地供需预测

**市土地供需预测一、引言**市地处**省北部,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较低,且有部分不易耕种的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任务较重,同时**市未来十几年内人口持续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一情况下,要保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做到既最大限度保护好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统筹安排好其它各业用地,促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任务相当艰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行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下,针对各部门具体情况,对各部门用地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及布局做出科学的分析,同时对土地供给潜力进行合理的测算,在此基础上,实行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调控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合理安排和调节土地供应,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供需结合。

二、土地供需预测的主要内容土地供需预测包括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三个部分。

土地供给量是指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措施可以为农、林、建等提供的用地面积,其中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农地整理,包括农田整理和村庄整理两个方面;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规划期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行的测算;供需平衡分析则包括数量平衡分析和布局平衡分析两个方面。

土地供需预测的具体内容见下面框图:耕地需求量预测园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牧草地需求量预测养殖水面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内容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城镇建设用地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独立工矿用地预测交通用地预测水利设施用地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内容框图农田整理供给量土地整理供给量村庄整理供给量土地供给量测算土地复垦供给量土地开发供给量土地供给量预测内容框图三、土地供需预测的基本依据(一)政策、法规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8号文)、《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原国家土地局[1997]100号文)以及农业、土地、水、森林、环保、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08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第08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20
一、耕地利用潜力分析
2.从复种指数测算耕地利用潜力 复种指数反映人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程度。我国大 多数耕地面积分布于中温带以南地区,热量条件能够满 足两季作物种植。我国平均复种指数只有152%,较低 的复种指数,意味着较低的耕地利用效率。长江以南完 全可以实行一年两熟制,华北和西南地区也有相当比例 耕地可以实行一年两熟,平均可使复种指数达到180% 左右,而目前仅有130%~150%,如河北仅132%,山西 仅133%,因此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复种指数是 完全可能的。
二、土地复垦潜力
(3)压占地是指采矿、冶炼、燃煤发电、水泥厂等 排放废渣、石、土、煤矸、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 露天矿排土场及生活垃圾等所压占的土地,同时包括废 弃建筑物所压占的土地。这类土地如毒性大、垫土开发 困难,或所在地区坡度较大,一般适宜复垦为林草地。 (4)污染废弃地主要是指因城市、工业、交通、乡 企“三废”排放和污水灌溉而废弃的土地。对于这类土 地,前期一般不宜复垦为以生产人畜食用产品的农用地, 仅适宜种植林木,用于观赏和用材。 (5)自然灾害毁损地是指地震、暴雨、山洪、泥石 流、滑坡、崩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而被损毁的土地。 这类土地主要分布在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对于洪 14 水毁损的土地,当年司直接开发为原农业用地类型。
3
一、土地供给
土地经济供给系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 部分。 土地自然供给与土地经济供给之间的不同点表现为: 土地自然供给量是静态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经济供 给呈动态的,有弹性的,土地供给弹性的大小在不同 的土地利用上差异很大,如用作建筑基地的土地,因 所需之数量不多,而受自然条件(土壤、气候、地形 等)的限制不甚严格,其经济供给弹性就大,矿产地 和某些特种农作物的栽培地,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 严重,其供给弹性就小。

简析未来土地需求预测及供给

简析未来土地需求预测及供给

简析未来土地需求预测及供给科学协调土地的供求关系,加强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以某市为例,就加强土地资源供求平衡关系的措施进行论述分析。

一、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1、用地需求量不断增长。

某市近几年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和交通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据相关统计,2008年至2013年供地总面积2209公顷,年均增长29.9%,可以看出,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将会面临用地需求的大幅增长。

2、供地率显著提高。

该市积极筹划存量建设挖潜,尽可能将项目引导到已经转用的地块上来,供地率有所提高。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三年内全市的供地率分别为90.34%、80.62%、66.41%,市区经营性用地基本不存在闲置情况情况,工业用地闲置明显下降,节约集约用地取得明显成效二、未来土地需求预测及供给分析1、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将继续增长。

人口将随城镇化率提高而稳定增长.当前某市总人口为85.5万人。

预计到2020年,总人口达到总98万人,城镇人口达78万,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0%。

2、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将减大幅减小。

当前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均匀、分散。

根据某市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将在现有镇(街道)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形成中心村、新市镇两个职能等级且相对集中的新型农村村庄布局形态。

预计至2020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口为20万人。

结合规划各农村居民点,按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测算,并考虑农村其它部分建设用地,测算后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5067顷,可以说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提高,该市农村居民点也将较快集聚。

3、土地供给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必须进一步挖掘耕地补充潜力,以实现地方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保量目标。

(1)农用地整理。

通过对废弃的零星园地整理来增加耕地面积。

(2)农居点整理。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均农居点用地指标偏高;二是农居点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村庄住宅间隙过大,零星分布一些农田,利用率低。

第八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规划大纲的编制

第八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规划大纲的编制

三、组织方法
“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 众参与”十六字方针
组织——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技术——专家领衔 论证——公众参与
四、修编工作程序
“四查清、四对照”
前期研究
通不过
确认
通过
规划大纲编制
通不过
批准
通过
规划成果编制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专题研究
五、指导思想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耕地保护来自4、违法用地数量及处理情况
1)工作基础
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执法检查等基础
2)工作内容
行政辖区内违法批地、用地的数量及其处理 情况
3)工作重点
对存在问题的,要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意 见
(三)有关核查工作的七张表格
1.1997年-2004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核查表 2.存量建设用地核查表 3.低效用地核查表 4.低效用地评价指标表(参考) 5.耕地核查表 6.基本农田核查表 7.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违法用地核查表
3、基本任务
(1)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和土 地供给能力;
(2)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战略以及完善自上而 下的规划指标控制;
(3)分区用途管制;
(4)实施政策机制;
4、调研专题
(1)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2)耕地保护目标与对策; (3)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 (4)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问题及对策; (5)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策; (6)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 (7)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 (8)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规划目标以及主要用地指标、用地布局调 整的实现程度,违反规划和调整、修改规划的情况,规划项目和 实施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第二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概念
精选ppt
1
一、与土地利用相关概念
(一)土地利用类型:是按用途、经营
特点、自然与社会的功能和覆盖特征等 综合划分的土地利用种类。如按土地利 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可分八个一级类和四 十六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 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精选ppt
2
(二)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
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 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劳力、地 权关系的不同所划分的各种不同的 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用方式是比 土地利用大类描述或规定更为详细 的土地利用种类。
精选ppt
3
(三)土地类型:根据一定的
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级别的土地单 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精选ppt
19
在我国由于许多城市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先于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 在制定后者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它们之 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安排。为了保护耕 地,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新的《土 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城市总体 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与农业区划的关系
精选ppt
精选ppt
10
(十)土地使用:指具有某
法权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土地利 用过程。土地利用与土地使用含 义基本相同,不过前者着重从经 营的角度来讲,后者从法权的角 度来说的。
精选ppt
11
(十一)土地利用决策:在
土地利用系统中,在某些相互排 斥的因素或目标,对土地利用方 案的确定。
精选ppt
12
(十二)土地利用区划:是
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提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时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通常需 要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制定调整和 修改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报批和公 布等程序。同时,需要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调整和修改后 的规划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性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和检查是 保证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 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规划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实施效果。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01
02
03
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由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包括前期准备 、调查研究、拟定方案、 协调平衡、审批等阶段。
审批
土地利用规划需经同级人 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方 可实施,并报上级政府备 案。
修改
土地利用规划经批准后不 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 查批准。
规划的分解和落实
将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 解到各个地区和部门,明确责任 分工,确保规划的实施有明确的 责任主体。同时,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和时间表,确保规划能够 得到有效落实。
规划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土 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实际情 况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 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2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
案例二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
案例三
3
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案例四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
案例五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案例六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土地供给量预测
� � �
第一节 土地供给概念 第二节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第三节 不同用地利用的潜力分析
第一节 土地供给概念
土地供给分为土地自然供给和土地经济供给。 土地自然供给系指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 总量,具有固定不变和无弹性的特点,如全球土地自然供给量 为1.49亿平方公里(陆地为土地)或 5.1亿平方公里(全球表面 为土地); 我国土地自然供给量为960万平方公里 大卫·李嘉图指出,土地面积是土地的最基本和永恒的财富 。 土地经济供给系指土地自然供给中的人类实际利用部分, 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而有所扩张,具有弹性的特点。




三、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 、林、村等综合整治,以提高 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 施。 土地整理可分为农地整理和 村庄整理。 根据资料表明,农地整理是可 增加耕地面积2.5%—3.5%,据 此推算全国可增加耕地面积为 308.68万—431.44万公顷,村 庄整理包括村庄的集中,缩并 和搬迁。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村庄整 理可增加耕地面积2%—3%。 1997-2005年,国家 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 259个,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近2万个,全国累计补充耕 地227.6万公顷(341 4万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项目 指标名称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 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义务量 整理复垦开发重大工程计划补充耕地规模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效率指标 工矿废弃地复垦率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 指标属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第三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土 地 供 需 平 衡 分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开发系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 济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 地利用深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发展的 需要。 狭义土地开发仅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 广义土地开发系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利用和 对已利用土地追加投资和劳动,实施土地集 约利用(包含城市土地开发利用)。
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有:
(1)土地自然供给量 各种土地自然供给量,占土地 经济供给的基础和前提; (2)知识和技能 人类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原来不能利用的土地变为可以利用; (3)交通运输条件 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原来 不便利用的土地可以利用,降低了成本; (4)土地利用集约度 随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 经济供给随之增加; (5)现代科技发展 化纤业发展代替了部分棉布,直 接影响棉田的经济供给。
提高土地经济供给的主要途径:
(1)开垦土地 (2)土地集约利用 (3)土地政策与制度 (4)调节消费需求 (5)发展新型工业 (6)土地生产能力的保持
土地经济供给量的分析,一方面取决于规划区域本 身的土地资源总量,以及由气候条件影响所形成的的 土地利用结构;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土地资源集约利 用水平,也就是对已利用土地的内涵挖潜来决定。 可以通过老城区改造、废旧工矿用地的复垦、农 村居民点的整治,以及农用地整治来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
二、土地复垦潜力 土地复垦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 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 动。 据1996年调查资料,全国待复垦土地共计 280万公顷,其 中露天采矿场、排土场、塌陷区破坏土地 100万公顷,占35%; 煤矿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占土地80万公顷,占 30%。到2011年初,全国累计复垦土地100多万公顷,土地复垦 率为8%,2009年复垦率达到了12%。 截止2011年,全国每年损毁土地数百万亩,1亿亩荒地等待 复垦。
目前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基本农田保护 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等规划目标,使得土地利用指标 控制是其最重要的特点。 最新一轮规划,国土资源部采用了约束性指标和预 期性指标来控制和指导各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项目 指标名称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面积 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总量指标 牧草地面积 建设用地总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指标属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