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论土地利用规划学共50页
最新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绪论ppt课件

土地类型划分
土地分类系 : 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三级组成
30
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类型概念
指地球表面各组成要素遵循其地域分布 规律相互作用,并由这些要素共同组成有规律 分布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8
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类型概念
指地球表面各组成要素遵循其地域分布规 律相互作用,并由这些要素共同组成有规律分 布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
土地类型划分
划分原则: 综合性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 、生产性原则
条带结构 、重复式组合 结构 、环状结构 、阶梯 式组合结构 、镶嵌式组 合结构 、树枝状组合结
构
32
土地资源含义
土地资源的含义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中国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可以 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广义的:泛指行政上所 管辖的土地的统称,包 括陆地、海域、空域以 及地下和海底矿藏等
狭义的:仅指人类在陆 地表面从事各项社会生 产和生活活动所使用的 土地
土地类型划分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纬向地带性分布 经向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分布
31
土地类型分类
土地类型概念
指地球表面各组成要素遵循其地域分布 规律相互作用,并由这些要素共同组成有规律 分布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
土地类型划分
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第四章 居民点用地规划 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

土地利用规划学(讲义)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1.土地: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
①土地即土壤;②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③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④土地即地球表面。
2.土地概念的扩展: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①土地即土地资产:土地具有权属和价值。
②土地即土地系统: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③土地即景观:是地表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
3.认识土地概念需把握的几个要点①土地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的深入而变化。
②土地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③土地是重要的资源。
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
④土地与土壤、国土、环境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特定地段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产品和活动场所,而且尚能产生巨大财富和增值价值的经济资产或生产性资本。
二、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性:自然产物,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但人类绝不能创造新的土地。
2、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由地球面积所决定。
3、土地的空间性:三维空间,由此派生出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
4、土地的永续利用性: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周而复始地使用。
5、土地属性的两重性:自然和社会属性。
三、土地功能1、生产(养育)功能:万物土中生,充分体现在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之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
2、承载功能:在非农生产部门,是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
3、仓储功能:表现在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依赖土地而形成的人文景观等,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
四、土地利用(一)土地利用的概念1、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1)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和土地的功能;2)土地利用的实质:土地利用系统2、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 技术问题: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学 王万茂 导论

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 土地的概念 ➢ 土地的功能 ➢ 土地的特性 ➢ 土地利用的概念
(二)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土地垦殖系数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垦殖系数在省际差异明显,最高62.9%(上海)、 49.9%(山东)、最低0.8%(青海)、0.2%(西藏),极差77倍。
(三)林地面积极少,森林复盖率极低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0.6公顷),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
土地利用规划实质上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 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计的过程。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 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促进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 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 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 144亿亩,约占亚洲大陆陆地面积的22.1%,为 世界陆地面积的6.4 %,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 世界第三位。加上我国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 300万平方公里(所谓“海洋国土”),所以 我国国土总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
一、土地的概念
许慎(公元121年,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著《说 文解字》对“土”字的解释为“土者,吐也,即吐生 万物之意。”并以图示,共分为四层:
1
2 3 4
1—植物地上部分;2—表土层 3—植物地下部分;4—底土层
关于“土壤”,许慎写道:“壤者,譲也,即松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一章-段

47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
26
7.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生存与发展 、危机和欲望是人类土地利用的动 力(简单—复杂—多功能)。 •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北退,气候适宜,草原面 积扩大,利于人类的繁殖。 •人类利用和制造工具的能力增强,有效地捕食 和防范其他动物,人类数量不断增长。 •食物需求超过了土地自然生产的承载能力,迫 使人类利用土地进行食物的人工再生产,从而产 生了土地利用。
24
5.土地利用产生的条件
(1)前提——土地和人的结合。 (2)动力——人类生存与发展。 (3)必要条件——土地的资源化和资本化 (4)充分条件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25
6.土地和人的结合
•土地:地球 (46亿年以上)—地壳(32亿年)—岩 石圈、水圈、大气圈和原始生命(24亿年以前的 太古代)—维管植物、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圈(4 亿年前)—土地形成。 •人:猿(约3500~1000万年) —类人猿(约 1400~300万年)—早期猿人(约350~200万 年)—晚期猿人(约180~25万年)—早期智人(约 20~5万年)—晚期智人(约5~1万年)—新石器时 代(1万年左右)。
32
3. 土地利用类型
概念: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 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 地、水域、放牧地(草地)、城镇、工矿、 交通用地等。
33
4. 土地利用方式
(1)概念: 土地利用方式是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 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动力、 地权关系的不同所划分的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 形式。 (2)分类: 单功能土地利用方式;多功能土地利用 方式;复式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规划学-电子版3

第一篇土地利用规划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什么是土地?学术界众说纷纭。
土地的概念应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角度加以界定。
从自然属性角度常视土地为资源,存在着狭义土地和广义土地的概念之别,通常又与平面和立体相交织。
为了弄清楚土地的概念,追根溯源要从“土”字和“地”字谈起。
我国古书《说文解字》(公元121年,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著)中对其早有述释:“土者,吐也,即吐生万物之意”,并以图示。
把“土”字分解为植物地上部分(茎、叶)、表土层、植物地下部分(根)和底土层四个层次(图1-1)。
关于“土壤”,许慎在书中写道:“壤者,让也,即松柔无块而宜于耕之土”。
从汉语构词来讲,“壤”字是在“土”字右旁加上“襄”。
“襄”者助也,指人工培育之意。
“壤”是经人工培育熟化而成的“土”,是“土”的质变。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对土和土壤概念的论述。
现代土壤学专著中常引用原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1863~1939)关于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前苏联土壤发生学创始人道库恰也夫(1846~1903)认为,土壤是由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П=ƒ(k,o,r,p)t [土壤=ƒ (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地是天的对称,是由“土”和“也”两字复合而成。
土地中的“地”则是指地球的地,土地的概念应从其自然属性角度加以界定,存在着狭义土地和广义土地的概念之别,通常又与土地平面和立体层面相交织,形成土地平面观和立体观。
土地不能离开地球。
土地养育了地球上的人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
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
至于海洋、江河、湖泊、池塘等均不列入土地范畴之内。
但“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着水……”。
水流是土地的附属物,“我们也把它作为土地来理解。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土地经济学
3、调节人地关系、人人关系的土地经济制度
土地经济制度是指土地经济关系得以存在和运 行的体制和制度框架,包括土地所有制度、使用 制度和管理制度。反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要 求。
二、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位置的固定性 2、面积有限性 3、质量的差异性或异质性 4、功能永久性
土地经济学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 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经济学
第二节 土地的功能和分类 一、土地的功能 1、承载功能 2、生产功能 3、资源功能 二、土地的分类
土地经济学
三、土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2、土地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 3、土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 4、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 5、房地产经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土地经济学
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和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一)土地的横向范围(空间范围) 1、土地即土壤,是陆地上覆盖土壤的部分。 2、土地是陆地或陆地的表层,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3、土地即地球的陆地及其水面。 4、土地即地球表面,包括地球的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土地:地球表面的物理空间,包括土壤、水体、植被、气候等自然要素。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也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 土地利用:人类对土地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包括农业、工业、居住、交通、娱乐等。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1.2 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设计和安排。
规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旨在实现特定目标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对土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3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但城市化进程加速,非农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土地开发过度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1.4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 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预测土地利用的需求和供给,制定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制定土地利用的总量和强度,制定土地利用的管制措施。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1.5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
第1章导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 利用
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 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 144亿亩,约占亚洲大陆陆地面积的22.1%,为 世界陆地面积的6.4 %,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 世界第三位。加上我国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 300万平方公里(所谓“海洋国土”),所以 我国国土总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
土地定义矩阵
项目
土 地 平 面
狭义土地
广义土地
土 地 资 源
观
土 地 立 体 土 地 平 面
地球上陆地表面(含内陆水 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 域)1.49×108平方公里,占 洋)5.1×108平方公里,其中 29.2% 海洋的面积3.62 ×108,占70.8% 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 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 体垂直剖面(国土、环境一 直剖面(地球表层、国土、环 部分) 境)
(三)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质量是土地的客观属性。地球上没有两块质量相 同的土地,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 差别,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
(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人类祖先使用过的土地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使用 着。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 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4 景观功能 土地是一种环境资源,表现为舒适性和美学 价值。自然保护地和风景旅游地是土地景观 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 总之从空间意义上,地球表面和空间是有限的(空 间土地); 从生态意义上,人类在同一块土地上年复一年地利 用(生态土地)。 土地能够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而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时刻不能离开土地。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土地,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到代内公平,而 且要做到代际公平,这样才能使土地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1—植物地上部分;2—表土层 3—植物地下部分;4—底土层
关于“土壤”,许慎写道:“壤者,譲也,即松
柔无块而宜于耕之土。”与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 (1863—1939)关于“土壤”的定义之间有着惊人的 相似,威氏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 的疏松表层。”
总之从空间意义上,地球表面和空间是有限的(空 间土地);
从生态意义上,人类在同一块土地上年复一年地利 用(生态土地)。
土地能够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而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时刻不能离开土地。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土地,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到代内公平,而 且要做到代际公平,这样才能使土地持续利用。
不动产(房、地)价格 陆地空间价格 陆地地下权价格
陆地、海洋立体价格 陆地、海洋空间权价格 陆地、海洋地下权价格
二、土地的功能
马克思历来把土地看作广义的劳动手段,从这个意 义上讲,任何产业都不能离开土地。
土地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1 养育功能
万物土中生,土地养育了人类,土地直接参与农 产品的形成,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生产资料。 土地的养育功能充分体现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之中,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农畜产品。
(三)土地沃度的Biblioteka 异性质量是土地的客观属性。地球上没有两块质量相 同的土地,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 差别,是形成土地级差地租的重要条件。
(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人类祖先使用过的土地至今仍在周而复始地使用 着。土地在其合理利用过程中,其肥力不仅不会减退 而且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三维(长、宽、高)空间, 位置不可移动(不动产),土地只能在其所处空间因 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六)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既是生产力要素,又是生产关系客体;既 是物质,又是资本,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利用反 映着一定的土地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关系的性质。
综上所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研究土地,土 地科学是多学科的研究范畴。
❖ 从景观学角度来看,土地即景观, 是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载体。
❖ 管理学家则认为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 土地又是具有巨大价值的社会财富。
项目
土
地
土 地
资
平 面
观
源土
地
立
体
观
土
地 平
土面 地观 资 产土
地 立 体 观
土地定义矩阵
狭义土地
广义土地
地球上陆地表面(含内陆水 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
2 承载功能
土地是非农业部门如建筑业等的地基、场所和操 作基础,是一切建筑物的载体,为人类提供居住、 休息、娱乐和第二、三产业的场所。居民点用地、 交通和水利用地为土地承载功能的具体体现。
3 仓储功能
土地是矿产资源如铜、铁、石油、煤等的仓储场 所。
4 景观功能 土地是一种环境资源,表现为舒适性和美学 价值。自然保护地和风景旅游地是土地景观 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
•掠夺和占有、征服自然时期(人类中心主义 )
–第一,认识整个地球的主人,对于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而无所 顾忌,第二,认为自然本身是无价值的,只要人类需要,就 可以任意开发自然。第三,消费和占有世界资源的程度是衡 量个人或民族自我价值的尺度。
•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 (工业革命18世纪)
• 正在走入人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持续发展
时期
– 走出或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即 经济价值之外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等),把人与自然视为一 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 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但这并非主张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消极无为,不是叫人们“存天理、灭人欲”,少吃少喝少消费, 而是让人们在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爱护环境和保 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能动地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 服务。
四、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化,但什 么是土地利用呢
• 对自然界敬若神明、顶礼膜拜时期
– 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 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他的关系 完全像动物同他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于他 的权力。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土地概念的认识众说纷纭,见 仁见智,存在着从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生 态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和从资源和资产角度对土地加以
界定。现将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介绍于后:
❖ 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沙 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地是天的对称, 是“土”和“也”两字复合而成。
❖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经济学 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们协助而自然存在的 一切劳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上包括水)
三、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土地是自然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地球的存
在已有46亿年,人类却只有300万年历史,人类是地球 上的后来者,人类劳动无法创造土地。
(二)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土地总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是有限的。地球 表面积为5.1×108平方公里,是其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 投影面积。
土地利用规划学
第一篇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第二节 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第五节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利用
➢ 土地的概念 ➢ 土地的功能 ➢ 土地的特性 ➢ 土地利用的概念
一、土地的概念
❖ 地学家认为,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 体,以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 法学家认为作为权利客体的土地,属于物与财 产的范畴,它必须能为人们所利用和控制,必 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人力难以达到和利用 的陆地,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
❖ 从生态系统论观点来看,土地系统 系由耕地、林地、牧地、水地、市 地、工矿地、旅游地和特种地等子 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与此同时,土 地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要素。
域)1.49×108平方公里,占 洋)5.1×108平方公里,其中
29.2%
海洋的面积3.62 ×108,占70.8%
地球上陆地表面上下组成立 整个地球表面上下组成立体垂
体垂直剖面(国土、环境一 直剖面(地球表层、国土、环
部分)
境)
陆地资产价格 陆地所有权价格 陆地使用权价格 地役权价格
陆地、海洋资产价格 陆地、海洋使用权价格 陆地、海洋所有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