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4单元欣赏《斑鸠调》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4.2.3斑鸠调教案教案1000字

-地域特点:介绍《斑鸠调》的地域特点,如地域文化背景、音乐风格等。
3.艺术性设计:
-使用色彩鲜艳的粉笔或水彩笔,突出板书内容的重点和特点。
-利用板书空间,适当插入与《斑鸠调》相关的图片、图表或示意图,增加视觉吸引力。
-采用简洁的字体和排版,保持板书的整洁和清晰。
2.强调《斑鸠调》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斑鸠调》的音乐元素。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堂检测:
1.请学生回答《斑鸠调》的基本旋律、节奏、音色特点,以及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在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歌曲。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斑鸠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了前面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长、音色等。通过学习《斑鸠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来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同时,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也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演唱和演奏《斑鸠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因此,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音乐器材,如吉他、钢琴、打击乐器等,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演奏练习。同时,教师需要确保所有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斑鸠调》教学设计[1]
![《斑鸠调》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27387169b89680202d825d9.png)
《斑鸠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流行于江西赣南地区的小调,原是额南的一首茶歌,两句体乐段,五声徽调试,歌中贯穿了“56216”乐汇,节奏富有跳跃感,活泼明快,歌词中还夹着“叽哩咕噜”、“咕咕”等模仿斑鸠叫的衬词,全曲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斑鸠调》这首歌曲。
2、通过对《斑鸠调》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合作演唱的方法,感知、体验音乐风格,培养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作品《斑鸠调》,感受江西的风土人情,体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作品并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生动的情绪演唱《斑鸠调》。
【难点】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能够准确演唱乐曲中的音程大跳。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欣赏江西美景图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南方的一处秀美之地,请同学们瞧一瞧!师:同学们如痴如醉的欣赏春景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咕咕师: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斑鸠鸟,他的身形细长,全身覆盖着棕色的羽毛,他的声音浑厚穿透力强,就像大自然中的低声部,时高时低I2 35 35师他的声音还吸引了其他人你听,他们是怎么演唱的!(设计理念:导入部分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美丽、轻松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
)(二) 重难点解决师范唱ii6 5621 6-春天什么叫春天斑鸠叫师:你们能不能模仿一下,用这样的方式回答他们(师问生答)师:斑鸠的声音就是这样子,引起大家的关注连江西的人们也唱起来了,你听他们唱的有什么不同?11656216656师:出了歌词的改变,旋律有没有什么变化呢?生1听到最后一个音生往下降的就像当地人讲话的语气一样生2前面第二小节只有一个6-后面6656师:这个乐句音符变多了,节奏变化了,这在民歌当中称之为加花,你们听听情绪是不是也变化了呢?师生多次练唱下滑音6多次唱谱ii6562i6656填词唱春天马格叫呀哈嘿(设计理念:节奏练习让学生体验出旋律的变化,体验是一种教育对象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它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欣赏《斑鸠调》ppt课件(1)

——江西赣南民歌
1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 度、及情感演唱《斑鸠调》,并能给歌曲 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 二、能力目标:了解江西民歌演奏特点。 •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
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2
你知道这是哪种艺术形式吗?
3
歌曲分析
这首歌是比较著名的江西民歌,在江 西的乡村里可以听到歌曲《斑鸠调》, 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 “灯歌”。
4
5
歌曲风格
乐曲具有浓郁的江西风格。它欢快喜悦, 歌唱性很强。
6
• 斑鸠调合唱
7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西的音乐? • 来给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8谢谢观赏9 Nhomakorabea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斑鸠调4-人教版

《斑鸠调》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歌唱《斑鸠调》二.教学目的:1 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江西赣南的音乐艺术作品,能够对地方民歌产生兴趣从而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祖国。
2 聆听并学唱《斑鸠调》体会赣南民歌特点。
3 了解赣南民歌是客家民歌的支脉,分析歌曲情绪,速度,节奏以及歌词的衬词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准确学唱《斑鸠调》的旋律和歌词,尽量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分两部分进行对唱和合唱。
用舞蹈动作加强感受歌曲的地方特点。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教师和本班的舞蹈特长学生一起表演《茉莉花》,教师独唱,学生舞蹈。
(目的:让学生对地方民歌产生兴趣。
)教师问:这是哪个地方什么形式的歌曲?学生:江苏地方民歌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介绍另一个地方民歌,我们一起到江西赣南去看看。
在江西赣南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有一种传统“灯歌”歌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称《斑鸠调》这节课就教同学们演唱这首歌。
2 完整聆听歌曲《斑鸠调》。
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第一段用点来打节拍,第二段加上拍手,第三段再加上教师跳段扇子舞。
使学生在聆听过程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3 教师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回答,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的。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快。
歌曲的节奏:灵动跳跃的。
4 什么样的土壤孕育出如此美好的音乐呢?了解江西赣南的风土人情:江西赣南是一个风景优美,气候温暖,典型的鱼米之乡。
江西的经济以采茶业为主,从而促进采茶歌曲的发展。
《斑鸠调》就是江西赣南地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茶歌。
5 看歌谱:(1)朗诵歌词,引导学生发现歌词特点:衬词的应用和地方方言的应用。
“嘛个”是什么意思?哪里的方言?(是什么的意思,是客家方言)教师讲解:由于赣南地区气候温暖,经济文化的重大改变使北方客家人南迁,所以赣南民歌是客家民歌的一个支脉。
(2)学唱歌曲简谱:教师放慢速度带唱,然后用钢琴带唱3到5遍,学生基本会唱即可。
6 发声练习:(1)气息练习:要求学生坐直,保持气息通畅.发”呜”的音,用钢琴走旋律练气息。
6《斑鸠调》(教案)

6《斑鸠调》(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斑鸠调》产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斑鸠调》的背景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播放《斑鸠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向学生介绍《斑鸠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斑鸠调》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音频播放、讲解和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音乐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音乐元素应用于《斑鸠调》。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旋律练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斑鸠调》的旋律。
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3.2 教学内容:教授《斑鸠调》的旋律,并进行示范。
分组让学生进行旋律练习,互相指导和纠正。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节奏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斑鸠调》的节奏。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4.2 教学内容:教授《斑鸠调》的节奏,并进行示范。
分组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互相指导和纠正。
4.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旋律和节奏结合起来,完整演奏《斑鸠调》。
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斑鸠调》。
让每个小组分别练习,并将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进行演奏。
5.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练习、合并演奏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音乐欣赏与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让学生深入理解《斑鸠调》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6.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版本的《斑鸠调》,比较它们的差异。
分析《斑鸠调》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探讨《斑鸠调》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6.3 教学方法:采用音频播放、讲解和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完整版)《斑鸠调》教案.docx

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具准备及手段一、教学。
二、情境。
1、入。
《斑鸠调》共 1课时课型新授第 1课时1、指学生用富有性的声音、愉快活的情演唱歌曲《斑》。
2、通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江西音知,激学生江西的之情。
3、使学生了解“灯歌” 种歌舞形式,并能随模一“灯歌会”。
1、学唱歌曲《斑》。
2、感受、体江西民歌——“灯歌”的音格及特点。
件、琴、扇子。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环节及预设师生活动:我在正在什么季?:春天的景色是怎的?(待学生完之后,件出示春天景色的画面):春天到来的心情是怎的?:同学知道有关春天的成?来一?(春暖花开、春光无限、春光明媚、春暖花开、花香):得真好,春天有花香、有,在我一起来看看,个春天里有些什么声音呢?2、范唱歌曲《斑》。
:歌曲中有什么物的叫声呢?生:斑、蛤蟆:首歌曲情怎?生:快、活的⋯⋯:演唱首歌曲的演唱者声音有什么特点呢?我再来听听看?3、复听歌曲《斑》(明亮、清澈):下面就我也用明亮、清澈的声音来学学首歌曲吧!三、学唱江西民歌。
1、教分句教唱《斑》:同学看看首歌的歌有什么特点?:括号里面的叫什么?:歌曲中都有哪些?:你得他都有什么作用?:我常用的都有哪些?(啊、哎、吧、啦、得等)2、再次教唱歌曲,注意有地方的理。
3、跟琴听唱。
下滑音的解和演唱理。
4、学生唱唱《斑》。
(教听,学生演唱点)5、解决演唱点。
:同学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生:答式演唱6、生答式完整演唱歌曲《斑》。
7、学生答式完整演唱歌曲《斑》。
(分唱、男女唱):同学唱得真棒,是一首郁的地方特色歌曲,那你知道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生:⋯⋯(学生介江西人文、景色)四、感受江西民歌。
听江西歌曲——《斑》。
(件播放歌曲):听完歌曲,你眼前勾画出一幅怎的画面?生:⋯⋯五、体、升。
:江西民歌形式多种多,同学想想看,我今天学唱的《斑》适合在什么合演唱呢?生:富有的气氛的。
六、堂小。
:江西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歌、更孕育了勤淳朴的人民。
《斑鸠调》教案

斑鸠调一、展示一幅瀑布画面朗诵《望庐山瀑布水》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依据课标中的音乐是人文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念。
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播放歌曲1、《江西是个好地方》2、《请茶歌》3、《斑鸠调》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模仿动物叫声和动作。
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斑鸠调》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提前感受歌曲的难点,为解决演唱难点奠定基础。
2、请学生自由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3、教师伴奏学生完整唱一遍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演唱第一段。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注意倾听,发现学生的演唱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难点。
4、出示难点旋律1)、范唱难点旋律2)、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高低用手指画出旋律线3)、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4)、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5)、教师伴奏难点部分5、跟伴奏音乐演唱分组对唱男女声对唱。
完整演唱歌曲,运用各种形式的对唱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四、拓展1、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介绍“灯歌”赣南采茶戏录像片段及赣南采茶戏曲牌新唱《斑鸠调》2、师示范舞蹈动作,请男女各一位同学学做矮子步、扇子花放《斑鸠调》舞蹈录相观看典型的舞蹈动作。
学做舞蹈动作。
跟音乐做舞蹈动作3、引出“灯歌”知识点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男女生面对面,边歌边舞。
男生提问并做矮子步,女生回答做扇子花。
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
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师小结演唱《江西是个好地方》离开教室总结与提升,在音乐声中结束,将情感升华,深化主题,体现课堂的情感目标。
斑鸠调欣赏教案

《斑鸠调》欣赏教案年级:初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民歌《斑鸠调》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在欣赏中,以听觉为先导,以动觉为切入口,使学生在欣赏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3、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调动学生分析、联想、创作的热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教学过程:(一)欣赏民歌《斑鸠调》,初步感受歌曲中春天的意境。
在富有跳跃感的歌声中寻找春天的气息。
(二)作品分析1、体裁形式通过复习民歌体裁:号子、山歌、小调。
分析《斑鸠调》是江西地区流行的小调,五声徵调式。
2、歌词分析歌词创作上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词性,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
如:拟人:桃花笑动词:叫、听、飞、开、采、插等象声词:叽哩咕噜、咕咕、哥咯啯啯衬词:呀哈咳、里格、咧、哟哈咳等3、节奏分析①歌曲将各种不同的音符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为了使歌曲增加跳跃感,旋律中多处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组合的节奏。
×××××××|×××××|××××××××|×××××|②用击掌、拍腿、拍肩的简易律动、击拍歌典中不同的节奏,感受一下歌曲中欢快的节奏效果。
十六分音符组合群要拍得均匀、平衡。
a.×××××××|×××××|××××××××|×××××|0↑↑0 0↑↑前半拍击掌,后半拍拍腿。
(如此反复)b.×××××××|×××××|××××××××|×××××|(三)复听《斑鸠调》,进一步感受迷人的春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鸠调》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欣赏,认识并了解我国赣南等地区的音乐艺术作品,能够对当地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准确学唱斑鸠调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并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们先来举行一个唱唱我喜欢的民歌的小型民歌交流音乐会好吗?前些阶段,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唱一唱你喜欢的民歌,你们都去做了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赣南地区的民歌,你们想听一听吗?
二、学唱歌曲《斑鸠调》
1、初听歌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表现的是怎样的音乐形象?
教师:这首歌是赣南客家民歌《斑鸠调》,原名《上山调》是流行于赣南的客家民歌,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
2、再次聆听,想一想:
1)它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
2)是重唱还是齐唱?
3)这首歌可以分为几段?
4)它属于什么调式?
3、学唱歌曲,填词演唱2至3遍,学生随着琴声试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思考
师:这一活泼的《斑鸠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这样的一幅荡漾着无限生机的春天,使我们心中充满欢欣喜悦。
师:在这两首民歌中有哪些衬词?这些衬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四、小结下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