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增值税与营业税税负分析

合集下载

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优缺点分析(完整)

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优缺点分析(完整)

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优缺点分析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界限划分1、增值税征税范围①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演进我国从1979 年起引进增值税并在部分城市实施,其间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改革。

一是1983 年增值税改革,为过渡阶段。

征税范围仅限于机器机械、农用机具等,1984 年扩大到12 种产品,1986 年、1987 年、1988 年、1989 年又相继“扩围”。

二是1994 年增值税改革,为规范阶段。

征税范围扩大到一切生产、销售货物和从事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由于当时,我国建筑业商品化程度较低,交通运输业凭证不健全,加之税收征收水平较落后,现代化征管手段匮乏,纳税人纳税意识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无法全面征收增值税,增值税未涉及各交易领域。

三是2009 年增值税改革,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增值税,但征税范围未扩大。

②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a.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包括:I、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II、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b.征税范围的具体规定I、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应当征收增值税,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

(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应当征收增值税。

(3)典当业的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均应征收增值税;(4)集邮商品(如邮票、首日封、邮折等)的生产以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均征收增值税。

II、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行为(1)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i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ii 销售代销货物;iii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iv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v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v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vi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vii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行业预警税负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行业预警税负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行业预警税负率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增值税=本期销项税+进项税转出-本期进项税-上期留底税额+免抵退应退税额+简易征收增值税(2)行业税负率1.农副产业加工 3.5%2.食品饮料 4.5%3.纺织品(化纤) 2.25%4.纺织服装、皮革羽毛 2.91%5.造纸及造纸品业 5%6.建材产品 4.98%7.化工产品 3.35%8.医药制造业 8.5%9.卷烟加工 12.5%10.塑料制品业 3.5%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12.金融制品业 2.2%13.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14.电子通信设备 2.65%1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16.电器机械及器材 3.7%1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商品批发 0.9%19.商业零售 2.5%20.其他 3.5%企业所得税:(1)税负率=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包含预缴)/企业收入总额(2)行业税负率1.租赁业 1.5%2.专用设备制造业 2%3.专用技术服务业 2.5%4.专用机械制造业 2%5.造纸及造纸品业 1%6.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7.饮料制造业 2%8.医药制造业 2.5%9.畜牧业 1.2%10.通用设备制造业 2%1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12.塑料制品业 3%13.食品制造业 1%14.商务服务业 2.5%15.其他制造业——管业 3%16.其他制造业 1.5%17.其他建筑业 1.5%18.其他服务业 4%19.其他采矿业 1%2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品业 1%21.批发业 1%22.农副食品加工业 1%23.农、林、牧、渔服务业 1.1%2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25.零售业 1.5%26.居民服务业 1.2%27.金属制品业——轴瓦 6%28.金属制品业——弹簧 3%29.金属制品业 2%30.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31.建筑材料制造业 3%32.建筑安装业 1.5%33.家具制造业 1.5%34.计算机服务业 2%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36.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37.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38.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3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0.纺织业——袜业 1%41.纺织业 1%4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43.房地产业 4%4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4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46.道路运输业 2%注1: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税负率,如果企业低于这个税负,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税局就会让企业自查,甚至稽查。

最新各行业企业增值税、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

最新各行业企业增值税、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

各行业企业增值税、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各行业企业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1 餐饮业 2.00%2 道路运输业 2.00%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5 房地产业 4.00%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7 纺织业 1.00%8 纺织业--袜业 1.00%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1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1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14 计算机服务业 2.00%15 家具制造业 1.50%16 建筑安装业 1.50%17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18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19 金属制品业 2.00%2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21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22 居民服务业 1.20%23 零售业 1.50%24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25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26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27 批发业 1.00%2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29 其他采矿业 1.00%30 其他服务业 4.00%31 其他建筑业 1.50%32 其他制造业 1.50%33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34 其他制造业--水暧管件 1.00%35 商务服务业 2.50%36 食品制造业 1.00%37 塑料制品业 3.00%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3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40 畜牧业 1.2041 医药制造业 2.50%42 饮料制造业 2.00%4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44 娱乐业 6.00%45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46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47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增值税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即系=(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 序号行业平均税负率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增值税的税负分析及优化策略降低企业成本

增值税的税负分析及优化策略降低企业成本

增值税的税负分析及优化策略降低企业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值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方式,对企业的成本和经营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降低企业的负担并提高其竞争力,分析增值税的税负情况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增值税的税负分析及优化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增值税税负分析增值税税负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增值税税额占企业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比例。

从企业角度来看,增值税税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和盈利能力。

1.1 增值税税负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一种是通过增值税负率来计算。

增值税负率是指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与企业销售额(含税)的比例。

例如,某企业在一年内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为100万元,而销售额为1000万元,则增值税税负率为10%。

1.2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增值税税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税率、销售额、代扣代缴税款和适用政策等。

税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增值税税负的程度,税率越高,税负越重。

销售额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应纳增值税额的增加,进而影响税负。

代扣代缴税款和适用政策的合理运用也会对税负产生重要影响。

二、优化策略降低企业成本为了降低增值税的税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竞争力。

2.1 合理规避税负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规避税负,减少增值税的纳税基数,从而降低税负。

合理规避税负的方法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成本、采取合理的减免税措施、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等。

2.2 主动申请退税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主动申请退税以降低税负。

退税是指企业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资金,提高企业的现金流。

2.3 合理使用预缴税款企业可以合理使用预缴税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报预缴税款,避免过多预缴增值税。

预缴税款的合理运用可以减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税负,降低企业的成本。

2.4 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可以减少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增值税的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解读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和趋势

增值税的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解读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和趋势

增值税的税收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解读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的改革,增值税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企业纳税情况和趋势的分析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和趋势进行深入解读。

一、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增值税是指对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按一定比例征收的一种税收。

它以增值作为税基,通过企业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增加的价值来计算纳税金额。

增值税的征收可以刺激企业提高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二、企业增值税征收情况分析通过对企业增值税的征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税收负担、税收遵从度以及税收筹划情况等内容。

首先,对于企业的税收负担来说,可以通过计算企业增值税与企业销售额的比例来评估。

如果这个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税负较重;如果比例较低,则说明企业税负较轻。

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比较,可以得出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情况。

其次,对于税收遵从度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企业增值税与企业应纳增值税之间的比例来评估。

如果这个比例较接近或等于1,说明企业较好地遵守了税法的规定,缴纳了应缴纳的税款;如果比例较低,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逃税或者规避税款的情况。

最后,对于税收筹划的情况,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税收结构和税收政策的变化来评估。

企业会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来降低纳税金额。

例如,通过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调整企业结构,降低应纳税额度。

三、企业增值税趋势分析通过对企业增值税的趋势进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税收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经营的变化情况。

首先,通过对企业增值税缴纳金额的历史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税收额度的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得出的税收变化趋势,政府可以对税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

其次,通过对企业增值税增长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国有企业税负及利润的相关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国有企业税负及利润的相关影响
有 企 业 税 负 及 利 润 的 相 关 影 响 是 具 有 相 当 大 的现 实 意 义 和 理 论 意 义 .
的成本费用当中 。 直 接 影 响企 业 的净 利 润 。 与 此 同 时 . 我 国 相 关 税 法 中 有明确规定 , 企 业 在完 成 对 流转 税计 算 和缴 纳 后 , 还 一 定 要 在 本 期 计 算 的 所 缴 纳 流 转 税 额 基 础之 上 . 计 算 并 缴 纳城 市 维 护 建 设 税 教 育 费 附 加 。
要 想 确保 营业 税 改增 值 税 能 够 为 国有 企业 带 来 技 术 创 新 .企 业 就
下 文 就 将 针 对 相关 内 容 进 行 简 要 分 析 。 以供参考。

必须科学合理地调整 自身 的营业税 和增 值税 ,将企业 所涵盖的关于科
研 费 用 等无 形 资产 产 生 的税 费 部 分 统 统 扣 除 掉 。 这里 , 企 业 可 以灵 活 地 借 鉴 西 方 国 家 的成 功 案例 , 比如 加 速 折 旧 企业 相 关 设 备 以 及 专 门 用 以 研究 的 装 鼍 , 以此 来 减 少 国有 企 业 的 税 负 , 加 强 自身 的科 技刨 新 。 另外 , 提 高 国 有企 业 的技 术 含 量 , 做 到 真 正 的科 技 创 新 , 高 素 质 水 平 的 科 研 人 员是关键 , 为此 , 国有企业应该积 极建设一支技 能高 、 素 质 高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队伍 。 而对 于 社 会 中 的培 训 机 构 , 应 该 适 当地 降 低相 应 税 收 , 并 予 以 大力 扶持 。 以此 提 升 机 构 的教 学 质 量 。与 此 同 时 , 当 营 业 税 改 增 值 税 后。 国有 企 业 的技 术 开 发 转 让 等 仍 可 继 续 享 受 增 值 税 免 税 , 但 是 提 供 方 不 能 开 具增 值 税 专 用 的发 票 。 接 收 方 更 不 能 实 行 进 项 税额 的 抵 扣 , 如 此

2021年各行业最新企业增值税预警税负率和企业所得税行业税负率指标

2021年各行业最新企业增值税预警税负率和企业所得税行业税负率指标

2021年各行业最新企业增值税预警税负率税负率一般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用税收占收入的进行衡量。

增值税税负率是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税负率就是财务人的血压值,低了要被检查,高了也要被检查!有企业因为税负率过高被要求补税、罚款了.案例分析:没有进项,增值税税负明显偏高,增值税预警税负率明显异常。

分析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1、造成该企业税负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本身企业毛利高,而是因为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的进项抵扣发票导致的。

2、该企业采用自制的白条入账,这些不合规的发票是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所以税务机关让企业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处理,补交企业所得税。

3、企业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一个是不能入账报销,二是会让税务局怀疑企业业务的真实性,如果企业涉嫌虚开发票,不仅是罚款的处罚,还会涉嫌犯罪!•农副产品加工3.5%•食品饮料4.5%•纺织品(化纤)2.25%•纺织服装、皮革羽毛2.91%•造纸及造纸品业5%•建材产品4.98%•化工产品3.35%•医药制造业8.5%•卷烟加工12.5%•塑料制品业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金融制品业2.2%•机械交通运输设备3.7%•电子通信设备2.6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5%•电器机械及器材3.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95% •商业批发0.9%•商业零售2.5%•其他3.5%税务预警!公司税负率过低要被约谈哦。

企业所得税的行业税负率税负率=年度应纳所得税(包含预缴)/企业收入总额1、租赁业 1.5%2、专用设备制造业 2%3、专用技术服务业 2.5%4、专用机械制造业 2%5、造纸及造纸品业 1%6、印刷业和记录传媒媒介的复制印刷 1%7、饮料制造业2%8、医药制造业 2.5%9、畜牧业 1.2%10、通用设备制造业 2%1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2、塑料制品业3%13、食品制造业1%14、商务服务业2.5%15、其他制造业--管业 3%16、其他制造业1.5%17、其他建筑业1.5%18、其他服务业 4%19、其他采矿业1%20、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21、批发业1%22、农副食品加工业1%23、农林牧副渔服务业1.1%24、木材加工及木,竹、腾、粽草制品业1%25、零售业1.5%老板和会计务必做好这7项检查1、税负率的定义税负率一般指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一般用税收占收入的比重来进行衡量。

浅析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

浅析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

浅析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下面将从税率差异、利润计算方式不同以及税收政策调整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税率差异是导致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的税收法律中,增值税和所得税分别以不同的税率进行征收。

目前,中国的增值税税率普遍较高,一般为13%或者17%,而所得税税率则相对较低,一般为25%。

由于税率的不同,企业在计算税负时,增值税的税额较大,因此企业在实际缴纳税款时,增值税收入更大,所得税收入相对较少。

其次,利润计算方式不同也是导致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在征收增值税时,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增值税的,而在征收所得税时,是以利润为基础计算所得税的。

而由于中国目前采用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规定有一定的差异,在利润的计算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可能存在很多合法的调整项目,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处理方法,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基数,从而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而在增值税方面,由于征收基础是营业收入,不受企业会计核算调整的影响,因此增值税的税额往往更高。

最后,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是导致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之一、税收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税负水平。

在税收政策调整时,往往会对增值税和所得税同时进行调整,但调整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不同,从而导致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

例如,政府可能在一些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上调,而在所得税税率上降低,或者相反,这就会导致增值税收入和所得税收入的差异。

总的来说,企业增值税收入与所得税收入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包括税率差异、利润计算方式不同以及税收政策调整。

这些原因导致了企业在缴纳税款时,增值税收入较多,所得税收入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税收制度的健康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减少税率差异,统一利润计算方式,以及优化企业的税收政策调整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收合规性,减少税收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增值税与营业税税负分析
摘要:在我国,营业税与增值税虽然具有不同的征收范围,但二者同属于流转税范畴,对于社会具有相同的作用。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2008年将生产型增值税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后,增值税的税负进一步降低,从理论上讲营业税与增值税应具有相同的税负,但在实际中到底是怎样一种状况呢?文章即是在此背景下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增值税税负和营业税税负的对比,分析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现实中的运行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上市公司税负
1增值税税负与营业税税负计算指标介绍
文章计算税种税负所使用的方法为:用企业缴纳该税种的税额与主营业务之比来表示税种税负,此种方法主要从企业角度来计算增值税税负,如魏陆(2010),杨震(2005)。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各税种的实际税负率。

增值税本身属于价外税,上市公司年报一般不提供年度发生的增值税税额的财务数据,我们只能通过教育附加费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流转税的计税关系,得出流转税总额,再扣除营业税和消费税后得到增值税税额。

增值税的计算为:增值税税额=教育附加/相应费率-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负率=增值税额/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找到,则:营业税税负率=营业税/主营业务收入。

2我国上市公司营业税税负率与增值税税负率统
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增值税税负率逐年下降,从2002年最高点0.058下降到2008年的0.048,下降幅度达到17%;而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营业税税负率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低点0.032上升到2008年高点0.035,上涨幅度为9%,二者差距逐渐变小。

如果上市公司平均营业税税负率与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率相比,二者在相差逐渐减小,在2008年时营业税税负率超过了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率。

3统计结果分析
从统计结果上可以看出,截至2008年时,增值税税负率仍高于营业税税负率;但如果以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率作为代表(因为制造业缴纳的最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其准确度更高一些),在2007年时增值税的税负率已基本与营业税税负率
持平,在2008年进行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税负率进一步降低,而同时营业税税负率已超过增值税税负率。

缴纳营业税的企业主要处于第三产业(不包括批发零售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营业税税负高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不相符。

4结论及建议
第三产业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促进其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①对营业税进行改革,降低营业税税率。

现行的营业税税率分别为5%、3%、20%(娱乐业),根据上文中的统计,将营业税率将为3.35%才与制造业的增值税率一致。

由于营业税属于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且为地方政府税收重要来源,其改革必然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所以对营业税的改革需要认真对待,在准确测算的基础上,降低营业税法定税率,进而降低第三产业税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②增值税扩围。

增值税具有中性特点,不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由于这一特点,增值税制度被很多国家采用,但增值税中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抵扣链条的连续性,从而可以保证增值税的负担会落到最终消费品上。

然而,我国迄今为止的增值税,却没有在所有产业对所有生产、流通环节实现完全的抵扣链与返还链,其原因之一是营业税的存在,所以扩大增值税范围,将征收营业税的产业改征增值税既可以降低第三产业税收负担,又可以使增值税制度实现中性原则。

参考文献:
[1] 魏陆.十二五期间货物劳务税制改革研究[J].税务研究, 201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