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修辞方法是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手法和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倒装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比喻例子:1.“柳絮飞舞,像无数只小天使在空中飞翔。

”2.“他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教室。

”3.“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发出迷人的光芒。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非人事物具有人的感情、意识和行动能力,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1.“大海张开了它的大口,吞噬着凡人的勇气。

”2.“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3.“树叶在风中跳舞,好像在讲述一个秘密。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程度上的过分描述,通过夸张表达出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笔触效果。

例子:1.“我等了一万年终于等到了你。

”2.“他跑得飞快,速度比光还快!”3.“这个蜡烛可以照亮整个城市。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在句中使用并列词语或句子,使修辞效果更突出,让受众容易记住和领会。

例子:1.“人生长江上,百舸争流。

”2.“既要帮助别人,也要帮助自己,既要珍惜时间,也要珍惜精力。

”3.“亲情,友情,爱情,三者如诗如画,真挚而又美好。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平衡、协调的方式呈现词语、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使修辞效果更加鲜明。

例子:1.“蓝天白云,海阔天空。

”2.“月明星稀,风月如画。

”3.“镜中花水中月,人间美丽无边际。

”六、倒装倒装是把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宾语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中的其中一部分,倒装常用于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等。

例子:1.“站起来,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鼓掌。

”2.“多么美丽的花啊,我不禁为之驻足。

”3.“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所列的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还有象征、双音法等其他修辞方法。

通过应用这些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作为语文界不可或缺的修辞手段,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几种修辞手段在中国古代就有所运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初步接触到这些修辞手段,需要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现能力,以便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

比喻是一种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修辞手段。

比喻能够让文章更具有形象感,能够让抽象的事物通过比喻变得更加具象。

比如:“他的目光如炬”,这句话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将“目光”和“炬火”联系在一起,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人们的目光非常锐利,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人的性格特点。

拟人是另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段,它是为了让非生命体具有人的特点和行为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

拟人这种修辞手段特别适用于语文作文中,通过给物体、动物或自然现象等一些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点来丰富文章表现形式。

如“风婆婆笑逐颜开,树姑娘舞蹈轻盈”,这些对风和树的拟人,使得整个句子变得生动形象,更具有动人之美。

排比是一种将同类词、短语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并重复使用的修辞手段。

它能够使整个句子或段落变得强调,表现出一种情感力度,让文章更加有感染力。

例如“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父母”就是一个排比句式。

这种句式的紧凑简练,让读者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

夸张则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过分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段,能够让文章更加夸张生动。

例如“我跑得比一只兔子还要快”就是一个夸张的描述。

虽然这个描述有些夸张,但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表现,让读者对叙述的主题更加深入的了解。

作为文学创作上的重要表现形式,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都能够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修辞手段的含义。

然后,通过给孩子布置一些较简单的作文,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段,从而让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技巧: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技巧: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一林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阅读理解训练题)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

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

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

(完整版)小学语文八种修辞手法归纳一览表一、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种修辞形式。

在小学语文研究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包括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和描写。

下面将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以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二、详细解析1. 夸张夸张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意地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数量或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天气真热,能把人烤焦了。

”夸张的手法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极端的温度。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明喻与被喻之间的相似之处,以象征、隐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例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脉搏,温暖又欢快。

”比喻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笑声的美好。

3. 拟人拟人是将人的特点、行为、感觉、思想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类的表现形式。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实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大地饥肠辘辘,渴望一场甘霖的洗礼。

”拟人使得大地有了渴望和饥肠辘辘的人性化特点。

4. 对比对比是通过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对比,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通过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他黑得像炭,她白得像雪。

”通过对比黑与白,强调了两个人的肤色之间的鲜明对比。

5. 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并列的内容以相同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修辞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让文句更加连贯,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早晨,阳光照亮了大地,照亮了花朵,照亮了我们。

”排比使得阳光的照耀行为更加强调和生动。

6. 设问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达到修辞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往往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可以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例如:“你们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吗?”通过设问,引起了读者对于世界形成的思考。

7. 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需要对其进行回答,通过反问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事实。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比喻: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将“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或情感。

例如,描述“风儿轻轻地唱着歌”。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思考”。

4. 对比:将两个相对立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突出它们的特点。

例如,“他虽然年纪小,但志向却很高”。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我等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6. 疑问: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引起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7. 反问:用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常常用于强调或表达一种确定的态度。

例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应该为和平而努力吗?”
8. 借代:用一种事物来代指另一种事物,例如用“皇冠”代指“权力”。

9. 象征: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用“白鸽”来象征和平。

10.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

例如,“我去图书馆”(省略了主语“我”和动词“去”之间的“了”)。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例如:
1、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白发三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第三类】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4、夸张
1、定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第一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二类】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文章中心,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文学的(句子)感染力。
进一步增强联想;创造文章的氛围。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2、拟人
1、定义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延伸:
【第三种】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