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试题精选

八年级数学试题精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如图所示,△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l,∠C=∠Cl.试说明△ABC≌△A1B1C1的理由.
(请你将下列说理过程补充完整).
理由:分别过点B,B1作BD⊥CA于D,B1D1⊥C1A1于D1.则∠BDC=∠B1D1C1=90°,
∵△ADM≌△NEM(已证),
∴AD=NE.
∵AD=AB,
∴AB=NE.
在△ABC和△NEC中,
∴△ABC≌△NEC.
∴AC=NC,∠ACB=∠NCE.
∴∠ACN=∠BCE=90°.
∴△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
10.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
请你用含 ( 为正整数)的关系式表示上述各式子的变形规律。
13.(1)FH∥BC;理由见解析;(2)HG=DG;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EF,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AE=∠EAF,∠AFE=90°,CE=EF,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DC=90°,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出EF∥CD,然后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GD=∠AEC,再求出∠CGE=∠AEC,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CG=CE,然后求出CG=EF,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出四边形CEFG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GF∥CE,即FH∥BC;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解答.
∵ 成立,
∴﹣ >0,即n<0,
原式=﹣ .

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2220082008,2ca b a b c k k +=-==++=,且那么的值为( ). A .4 B .14 C .-4 D .14- 2.若方程组312433x y k x y k x y x y +=+⎧<<-⎨+=⎩的解为,,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102x y <-<B .01x y <-<C .31x y -<-<-D .11x y -<-< 3.计算:2399100155555++++++=( ).A .10151- B .10051- C .101514- D .100514-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的四边都相等,等边△AEF 的顶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AE=AB ,则∠C=( ). A .100° B .105° C .110° D .120°5.已知5544332222335566a b c d a b c d ====,,,,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d >>> B .a b d c >>> C .b a c d >>> D .a d b c >>> 6.如果把分数97的分子、分母分别加上正整数913a b 、,结果等于,那么a b +的最小 值是( ).A .26B .28C .30D .3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第4题图)DCB(第15题图)EDCBA7.方程组200820092007200720062008x y x y -=⎧⎨-=⎩的解是 .8.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EF ⊥AB ,OG 为∠COF 的平分线,OH 为∠DOG 的平分线,若∠AOC :∠COG=4:7,则∠GOH= .9.小张和小李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在距A 地5千米处相遇,继续往前走到各地(B 、A )后又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B 地4千米处两人再次相遇,则A 、B 两地的距离是 千米.10.在△ABC 中,∠A 是最小角,∠B 是最大角,且2∠B=5∠A ,若∠B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n °,则m °+n °= .11.已知21()()()04b c b c a b c a a a+-=--≠=,且,则 . 12.设p q ,均为正整数,且7111015p q <<,当q 最小时,pq 的值为 . 以下三、四、五题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三、(本题满分20分)13.在一次抗击雪灾而募捐的演出中,晨光中学有A 、B 、C 、D 四个班的同学参加演出,已知A 、B 两个班共16名演员,B 、C 两个班共20名演员,C 、D 两个班共34名演员,且各班演员的人数正好按A 、B 、C 、D 次序从小到大排列,求各班演员的人数. 四、(本题满分20分)14.已知2211x x y y x y =+=+≠,,且. ⑴ 求证:1x y +=. ⑵ 求55x y +的值.五、(本题满分20分)15.如图,在△ABC 中AC >BC ,E 、D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且∠BAD=∠ABE ,AE=BD .求证:∠BAD=12∠C .G(第8题图)HOFED CB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C 4.A 5.A 6.B 二、填空题: 7、21x y =⎧⎨=⎩ 8、72.5° 9、11 10、175° 11、2 12、68213、解:依题意得:A+B=16,B+C=20,C+D=34∵A <B <C <D ,∴A <8,B >8,B <10,C >10,C <17,D >17 由8<B <10且B 只能取整数得,B=9 ∴C=11,D=23,A=7答:A 、B 、C 、D 各班演员人数分别是7人、9人、11人、23人。

八年级(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试卷试题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试卷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10题;共分)1.下列各曲线中,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 B. C. D.2.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A. (3,5)B. (-2,3)C. (2,7)D. (4,10)3.y=kx+(k-3)的图象不可能是()A. B. C. D.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则k、b的符号是()A. k>0,b>0B. k>0,b<0C. k<0,b>0D. k<0,b<05.如图,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B(2,0),与函数y=2x的图象交于点A,则不等式0<kx+b <2x的解集为()A. 1<x<2B. x>2C. x>0D. 0<x<16.一次函数y=mx+n与正比例函数y=mnx(m、n常数,且m≠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7.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浆洗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与浆洗一遍的时间x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 B.C. D.8.若k<0,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9.小张的爷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星期天爷爷从家里跑步到公园,打了一会太极拳,然后沿原路慢步走到家,下面能反映当天爷爷离家的距离y(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x上,若A1(1,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 n在x轴上,B1、B2、B3…B n在直线y= √330),且△A1B1A2、△A2B2A3…△A n B n A n+1都是等边三角形,从左到右的小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S n.则S n可表示为()A. 22n√3B. 22n−1√3C. 22n−2√3D. 22n−3√3二、填空题(共10题;共分)11.已知直线y=2x+(3﹣a)与x轴的交点在A(2,0)、B(3,0)之间(包括A、B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两点A(0,1),B(2,0),则当x________时,y≤0.13.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A(1,0)和B(0,2)两点,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 ________象限.14.函数y=kx+b(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________.15.如图,在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1与一次函数y=x+k的图像交于点A(−2,5),则关于x的不等式x+k>−2x+1的解集是________.16.如图,A(1,0),B(3,0),M(4,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右移动,且经过点P的直线l:y=−x+b也随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l与线段BM有公共点,则t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7.如图,过A点的一次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A(0,4),B(4√3,0),作点A关于直线y=kx(k>0)的对称点P,△POB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1,在某个盛水容器内,有一个小水杯,小水杯内有部分水,现在匀速持续地向小水杯内注水,注满小水杯后,继续注水,小水杯内水的高度y(cm)和注水时间x(s)之间的关系满足如图2中的图象,则至少需要 ________s能把小水杯注满.20.正方形A1B1C1O和A2B2C2C1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A1,A2在直线y=x+1上,点C1,C2在x轴上.已知A1点的坐标是(0,1),则点B2的坐标为 ________三、解答题(共2题;共22分)2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1平行,且过点(3,2),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2.我县为了倡导居民节约用水,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如图是居民每户每月的水费y(元)与所用的水量x(吨)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当用水量不超过10吨时,每吨水收费多少元?(2)当用水量超过10吨且不超过30吨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某户居民三、四月份水费共82元,四月份用水比三月份多4吨,求这户居民三月份用水多少吨。

数学八年级上册试题

数学八年级上册试题

数学八年级上册试题
一、试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一腰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两部分,其差为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二、解析。

1. 设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 因为一腰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腰长加上腰长的一半,即(3)/(2)x;另一部分是底边长加上腰长的一半,即(x)/(2)+6。

2. 根据两部分周长的差为2,分两种情况讨论:
- 情况一:(3)/(2)x - ((x)/(2)+6)=2。

- 先对式子进行化简:(3)/(2)x-(x)/(2)-6 = 2。

- 即x - 6=2,解得x = 8。

- 情况二:((x)/(2)+6)-(3)/(2)x = 2。

- 化简式子得:(x)/(2)+6-(3)/(2)x = 2。

- 移项可得:(x)/(2)-(3)/(2)x=2 - 6。

- 合并同类项得:-x=-4,解得x = 4。

3. 检验:
- 当x = 8时,三边长分别为8,8,6。

因为8 + 6>8,8+8>6,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当x = 4时,三边长分别为4,4,6。

因为4+6>4,4 + 4>6,也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

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或4。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3B. 0C. 1D. 2答案:C2. 计算下列哪个表达式的结果是正数?A. -1 + (-2)B. 3 - 5C. 4 × (-2)D. -3 ÷ 2答案:D3. 如果a > b > 0,那么下列哪个不等式是正确的?A. a < bB. a > bC. b > aD. a = b答案:B4.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这个数可以是:A. 0B. 1C. -1D. 2答案:A5. 下列哪个分数是最简分数?A. 6/12B. 8/16C. 5/10D. 7/3答案:D二、填空题(共10分,每题2分)6.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答案:307.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88.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5或-59.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153.9410.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厘米,高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12三、计算题(共30分,每题6分)1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1) (-3) × 2 + 5(2) √(16) - 4答案:(1) -6 + 5 = -1(2) 4 - 4 = 012. 解下列方程:(1) 2x + 5 = 13(2) 3y - 7 = 8答案:(1) 2x = 8,x = 4(2) 3y = 15,y = 513.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值,当x = -2时:(1) 3x^2 - 2x + 1(2) x^3 + 4x - 5答案:(1) 3 × (-2)^2 - 2 × (-2) + 1 = 12 + 4 + 1 = 17(2) (-2)^3 + 4 × (-2) - 5 = -8 - 8 - 5 = -21四、解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14.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30名学生参加了数学竞赛。

八年级数学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17.已知关于 的方程 =2的解是负数,则 的取值范围为▲.
18.已知反比例函数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在其图象上,点 为 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 、 ,且 ,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1) (2)
27.(1)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 ,
∵点D,E的坐标为(0,3)、(6,0),∴
解得 ∴ .…………………………2分
∵点M在AB边上,B(4,2),而四边形OABC是矩形,
∴点M的纵坐标为2.
又∵点M在直线 上,
∴2 = .∴x= 2.∴M(2,2).…………………………4分
(2)∵ (x>0)经过点M(2,2),∴ .∴ .

故单独租用一台车,租用乙车合算.………………8分
25.(1)恒温系统在这天保持大棚温度 的时间为10小时.………………2分
(2)∵点 (12,18)在双曲线 上,
∴ ,………………4分
∴ .………………5分
(3)当x=16时, ,
所以当x=16时,大棚内的温度约为 .………………8分
26.(1)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1分
9.10.11.12.13.
14.15.16.17.1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96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1) (2)
20.解方程(每题5分,共10分)
(1) (2)
21.(本题满分8分)
22.(本题满分8分)
(1)这次抽取了名学生的竞赛成绩实行统计,其中:m=,n=;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本卷为数学试题卷,全卷共6页,三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3.不能使用计算器.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每题3分,共36分.1)A.4B.-4C.8D.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B.CD3.某学校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当天,组织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小红所在的学习小组每人视力测试的结果分别为:5.0,4.8,4.5,4.8,4.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4.8,4.74B.4.8,4.5C.5.0,4.5D.4.8,4.84.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A.B.C.D.5.如图,平地上、两点被池塘隔开,测量员在岸边选一点,并分别找到和的中点、,测量得米,则、两点间的距离为()A.30米B.32米C.36米D.48米6.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是的函数的是()A.B.C.D.7.若,且,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4±2-=3==5= 23y x=5y x=6yx=1y x=-A B C AC BC D E16DE=A By xkb<k b<y kx b=+A .B .C .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轴的正半轴于点,则点的坐标是()A .B .C .D .9.下列命题中:①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若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是矩形,则该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真命题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5B .10C .15D .2011.如图,在中,对角线,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A .8B .9C .10D .1212.如图1,将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边在轴上,其余各边均与坐标轴平行,直线沿轴的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该直线被正方形的边所截得的线段长为,平移的时间为(秒),与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中的值为()(0,0)O (1,3)A O OA x BB(3,0)A B C D E ABCD AC BD O 90ADB ∠=︒6BD =4AD =ACABCD AD x :3l y x =-x ABCD m t m t b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某校学生期末美术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堂表现占,平时绘画作业占,期末手工作品占,小花的三项成绩依次为90,85,95,则小花的期末美术成绩为______分.15.已知甲、乙两地相距,,两人沿同一公路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骑摩托车,骑电动车,图中,分别表示,两人离开甲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两人相遇时,是在出发后______小时.16.在矩形中,点,分别是,上的动点,连接,将沿折叠,使点落在点处,连接,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9小题,共98分.17.(8分)计算:(1)(2)18.(10分)如图,每个格子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求四边形的周长;(2)连接,试判断的形状,并求四边形的面积.x 30%50%20%90km A B A B DE OC A B (km)S (h)t B ABCD E F AB AD EF AEF △EF A P BP 2AB =3BC =BP 90ABC ∠=︒ABCD ABCD AC ACD △ABCD19.(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是边的中点,的延长线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1)求证:;(2)连接、,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0.(12分)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某校为了解七、八年级学生对“航空航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七、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此次“航空航天”知识测试采用百分制,并规定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现从七、八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并将数据进行以下整理与分析.①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57 58 65 67 69 69 77 78 79 81838788898994969797100②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数据分成5组:,,,,)③抽取的八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如图2所示.④七、八年级各抽取的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下表所示.年级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七年级81167.9八年级8281106.3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并补全抽取的七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目前该校七年级学生有300人,八年级学生有200人,估计两个年级此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3)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成绩较好?请说明理由.21.(10分)如图是某货站传送货物的平面示意图.为了提高传送过程的安全性,工人师傅欲减小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使其由45°为30°.已知原传送带长为.(1)求新传送带的长度;(2)若需要在货物着地点的左侧留出2m 的通道,试判断和点相距5m (即)的货物是否需要挪走,并说明理由.)ABCD E AD BE CD F ABE DFE △≌△BD AF ABDF 5060x ≤<6070x ≤<7080x ≤<8090x ≤<90100x ≤≤aa =m =AB AC C B 5PB =MNQP 1.4≈ 1.7≈22.(12分)某小型企业获得授权生产甲、乙两种奥运吉祥物,生产每种吉祥物所需材料及所获利润如下表:种材料种材料所获利润(元)每个甲种吉祥物0.30.510每个乙种吉祥物0.60.220该企业现有种材料,种材料,用这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吉祥物共2000个.设生产甲种吉祥物个,生产这两种吉祥物所获总利润为元.(1)求出(元)与(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该企业如何安排甲、乙两种吉祥物的生产数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23.(12分)如图,在矩形中,延长到,使,延长到,使,连接.(1)求证:四边形是菱形;(2)连接,若,,求的长.24.(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为.(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像直接写出:当时,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有一动点,连接,当的面积为5时,求点的坐标.25.(12分)在正方形中,点是线段上的动点,连接,过点作(点在直线的下方),且,连接.A ()2m B ()2m A 2900m B 2850m x y y x x ABCO AO D DO AO =CO E EO CO =AE ED DC CA 、、、AEDC EB 4AE =60AED ∠=︒EB xOy 1y kx b =+x (3,0)A -y B 243y x =(,4)C m 1y kx b =+12y y >x 1y kx b =+P OP OPC △P ABCD E AB DE D DF DE ⊥F DE DF DE =EF(1)【动手操作】在图①中画出线段,;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问题解决】利用(1)题画出的图形,在图②中试说明,,三点在一条直线上;(3)【问题探究】取的中点,连接,利用图③试求的值.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ACDBBADAABCA二、填空题13、14、88.515、1.816、三、解答题17.(8分)(1)解:原式(2)解:原式18.(10分)解:(1),,,,(2),,,,,∴,∴△ACD 是直角三角形,19.(10分)(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AB //CF ,ABE =∠DFE ,E 是边AD 的中点,AE =DEDF EF ADE ∠CDF ∠B C F EF P CP CPBE2≥x 313-4=-+432+===4=AB 3=BC 54322=+=CD 257122=+=AD 251225534+=+++=ABCD C 四边形5=AC 5=CD 25=AD 5022=+CD AC 502=AD 222AD CD AC =+2136225=-=-=ABC ACD ABCD S S S △△四边形 ∴∴∴∠ ∴在△ABE 与△DFE 中,△ABE ≌△DFE (AAS )(2)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由(1)得:△ABE ≌△DFE ,则BE =EFBE = EF ,AE =ED ,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20.(12分)(1)82;30(2)七年级优秀人数人,八年级优秀人数人75+60=135人,答:两个年级此次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总人数为135人.(3)八年级学生的成绩较好.理由:八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较大,而且方差较小,说明平均成绩较高,并且波动较小,所以八年级学生的成绩较好.21.(10分)(1),∴AD =BD ,∴解得:AD =4,在Rt △ACD 中∵∠ACD =30°,∴AC =2AD =8(2)货物MNQP 不需要挪走.理由:在Rt △ABD 中,BD =AD =4(米).在Rt△ACD 中,2.2>2∴货物MNQP 不需要挪走.22.(12分)AE DE ABE FAEB DEF =∠=∠∠=∠⎧⎪⎨⎪⎩∴ ∴75205300=⨯6030200=⨯%︒=∠45ABD ABD Rt 中,△在()222242==AB AD 2.28.258.24343422≈-≈-=∴≈-=-=∴=-=CB PB PC BD CD CB AD AC CD(1)解:根据题意得,,由题意,解得:,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且是整数;(2)由(1),,随的增大而减小,又且是整数,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元),生产甲种吉祥物个,乙种吉祥物个,所获利润最大,最大为元.23.(12分)(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即,∵,,∴四边形是菱形.(2)解:连接,如图:∵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是矩形,∴,,∴.24.(12分)解(1)把,,∴C (3,4)把A (-3,0),C (3,4)代入得,解得∴解析式是()10202000y x x =+-1040000y x ∴=-+()()0.30.620009000.50.22000850x x x x +-≤⎧⎪⎨+-≤⎪⎩10001500x ≤≤∴x 10001500x ≤≤x 1040000y x =-+100k =-< y ∴x 10001500x ≤≤x ∴1000x =y 1010004000030000-⨯+=∴1000100030000ABCO =90AOC ∠︒AO OC ⊥AD EC ⊥DO AO =EO CO =AEDC EB AEDC 60AED ∠=︒30AEO ∠=︒904AOE AE ∠=︒=,122OA AE ==EO ===2CE EO ==ABCO 2BC OA ==90BCE ∠=︒EB ===()x y m C 3442=代入,443m =3m =b kx y +=13034k b k b -+=⎧⎨+=⎩232k b ⎧=⎪⎨⎪=⎩2321+=x y(2)<3(3)设点P ,∵B (0,2),C (3,4),所以或25.(12分)(1)如图,∠ADE =∠CDF(2)证明:如图②,连接C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CD ,∠ADC =,即∠ADE+∠EDC=,∵∠EDF =,即∠EDC+∠CDF=,∴∠ADE=∠CDF ∵DE =DF ,∴△ADE ≌△CDF ,∠DAE=∠DCF=∴∠BCD+∠DCF=,即B ,C ,F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3)连接PB ,PD .在Rt △EDF 和Rt △EBF 中∵P 是斜边EF 的中点,∴x ⎪⎭⎫ ⎝⎛+232,m m 232-⋅=∴m S OPC △2,821-==m m ⎪⎭⎫ ⎝⎛-32,21P ⎪⎭⎫⎝⎛322,82P 90 90 90 90 90 180EF PB PD 21==又∵BC =DC ,PC =PC ,∴△BCP ≌△DCP ∴∠BCP=∠DCP=取BF 的中点P ,连接PG ,则PG ∥EB .∴∠PGF=∠EBF=,∴△PG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PG =x ,则CP =,BE =2x ,∴4521=∠BCD 90x 22222==x x BE CP。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解析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解析

八年级数学试题及解析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考点:镜面对称.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对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数字.解答:解:∵是从镜子中看,∴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这串数字应为810076,故答案为:810076.点评:考查镜面对称,得到相对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2.(2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DF=DE .(不添加辅助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由已知可证BD=CD,又∠EDC﹦∠F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DF=DE(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理由如下:∵点D是BC的中点,∴BD=CD.在△BDF和△CDE中,∵,∴△BDF≌△CDE(SAS).故答案能够是:DF=DE.点评: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3.(2分)如图,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E=∠B,则AC= 10 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就可求出第三边DF的长,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求得AC的长.解答:解:DF=32﹣DE﹣EF=10cm.∵△ABC≌△DEF,∠E=∠B,∴AC=DF=10cm.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应注重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要根据对应角去找对应边.4.(2分)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5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求出∠BAD=∠EAC,证△BAD≌△EAC,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EAC中,∴△BAD≌△EAC(SAS),∴∠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BAD≌△EAC.5.(2分)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的中垂线,△BCE的周长为14,BC=6,则AB的长为8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已知条件,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给的周长的值即可求出.解答:解:∵DE是AB的中垂线∴AE=BE,∵△BCE的周长为14∴BC+CE+BE=BC+CE+AE=BC+AC=14∵BC=6∴AC=8∴AB=AC=8.故填8.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到相对应线段相等并实行等量代换.6.(2分)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15 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ASA判定△ACD≌△ECD得出AC=EC,AD=ED,再将其代入△DEB的周长中,通过边长之间的转换得到,周长=BD+DE+EB=BD+AD+EB=AB+BE=AC+EB=CE+EB=BC,所以为15cm.解答:解:∵CD平分∠ACB∴∠ACD=∠ECD∵DE⊥BC于E∴∠DEC=∠A=90°∵CD=CD∴△ACD≌△ECD∴AC=EC,AD=ED∵∠A=90°,AB=AC∴∠B=45°∴BE=DE∴△DEB的周长为:DE+BE+BD=AD+BD+BE=AB+BE=AC+BE=EC+BE=BC=15cm.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2分)如图,FD⊥AO于D,FE⊥BO于E,下列条件:①OF是∠AOB的平分线;②DF=EF;③DO=EO;④∠OFD=∠OFE.其中能够证明△DOF≌△EOF的条件的个数有4 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得∠ODF=∠OEF=90°,再加上添加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别实行分析即可.解答:解:∵FD⊥AO于D,FE⊥BO于E,∴∠ODF=∠OEF=90°,①加上条件OF是∠AOB的平分线可利用AAS判定△DOF≌△EOF;②加上条件DF=EF可利用HL判定△DOF≌△EOF;③加上条件DO=EO可利用HL判定△DOF≌△EOF;④加上条件∠OFD=∠OFE可利用AAS判定△DOF≌△EOF;所以其中能够证明△DOF≌△EOF的条件的个数有4个,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2分)如图,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作EC⊥DC,且EC=DC,连接AE,则∠EAC为45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两腰相等的性质推知AC=CB,再根据已知条件“∠ACB=∠DCE=90°”求得∠ACE=90°﹣∠ACD=∠DCB,然后再加上已知条件DC=EC,能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判定△ACE≌△BCD;最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证明结论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CB.∵∠ACB=∠DCE=90°,∴∠ACE=90°﹣∠ACD=∠DCB.在△ACE和△BCD中,,∴△ACE≌△BCD(SAS).∴∠B=∠E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45°,∴∠EAC=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在证明△ACE≌△BCD时,一定要找准相对应的边与角.9.(2分)如图,已知点P为∠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点D在边OA上.爱动脑筋的小刚经过仔细观察后,实行如下操作:在边OB上取一点E,使得PE=PD,这时他发现∠OEP 与∠ODP之间有一定的相等关系,请你写出∠OEP与∠ODP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OEP=∠ODP或∠OEP+∠ODP=18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数量关系是∠OEP=∠ODP或∠OEP+∠ODP=180°,理由是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B于E2,连接PE2,根据SAS证△E2OP≌△DOP,推出E2P=PD,得出此时点E2符合条件,此时∠OE2P=∠ODP;以P为圆心,以PD为半径作弧,交OB于另一点E1,连接PE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PE2E1=∠PE1E2,求出∠OE1P+∠ODP=180°即可.解答:解:∠OEP=∠ODP或∠OEP+∠ODP=180°,理由是:以O为圆心,以OD为半径作弧,交OB于E2,连接PE2,∵在△E2OP和△DOP中,∴△E2OP≌△DOP(SAS),∴E2P=PD,即此时点E2符合条件,此时∠OE2P=∠ODP;以P为圆心,以PD为半径作弧,交OB于另一点E1,连接PE1,则此点E1也符合条件PD=PE1,∵PE2=PE1=PD,∴∠PE2E1=∠PE1E2,∵∠OE1P+∠E2E1P=180°,∵∠OE2P=∠ODP,∴∠OE1P+∠ODP=180°,∴∠OEP与∠ODP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是:∠OEP=∠ODP或∠OEP+∠ODP=180°,故答案为:∠OEP=∠ODP或∠OEP+∠ODP=18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猜想水平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0.(2分)长为20,宽为a的矩形纸片(10<a<20),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停止.当n=3时,a的值为12或15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可知当10<a<20时,第一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长为a,宽为20﹣a,第二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0﹣a,第二次操作以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分别为20﹣a,2a﹣20.然后分别从20﹣a>2a﹣20与20﹣a<2a﹣20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10<a<20时,第一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长为a,宽为20﹣a,所以第二次操作时剪下正方形的边长为20﹣a,第二次操作以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分别为20﹣a,2a﹣20.此时,分两种情况:①如果20﹣a>2a﹣20,即a<,那么第三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a﹣20.则2a﹣20=(20﹣a)﹣(2a﹣20),解得a=12;②如果20﹣a<2a﹣20,即a>,那么第三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0﹣a.则20﹣a=(2a﹣20)﹣(20﹣a),解得a=15.∴当n=3时,a的值为12或15.故答案为:12或15.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矩形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二、选择:(每题3分,共27分)11.(3分)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看各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即可.解答:解:A、有两条对称轴,符合题意;B、C、都只有一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D、有六条,对称轴,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12.(3分)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能够说明△EDC≌△ABC,得ED=AB,所以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由已知能够得到∠ABC=∠BDE,又CD=BC,∠ACB=∠DCE,由此根据角边角即可判定△EDC≌△ABC.解答:解:∵BF⊥AB,DE⊥BD∴∠ABC=∠BDE又∵CD=BC,∠ACB=∠DCE∴△EDC≌△ABC(ASA)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根据垂直定义得到的条件,以及隐含的对顶角相等,观察图形,找着隐含条件是十分重要的.13.(3分)如图所示,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BD于E,CF⊥BD 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有()A.3对B.5对C.6对D. 7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题目的意思,能够推出△ABE≌△CDF,△AOE≌△COF,△ABO≌△CDO,△BCO≌△DOA,△ABC≌△CDA,△ABD≌△CDB,△ADE≌△CBF.再分别实行证明.解答:解:①△ABE≌△CDF∵AB∥CD,AD∥BC∴AB=CD,∠ABE=∠CDF∵AE⊥BD于E,CF⊥BD于E∴∠AEB=∠CFD∴△ABE≌△CDF;②△AOE≌△COF∵AB∥CD,AD∥BC,AC为ABCD对角线∴OA=OC,∠EOA=∠FOC∵∠AEO=∠CFO∴△AOE≌△COF;③△ABO≌△CDO∵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OD=OB,∠AOB=∠COD,OA=OC∴△ABO≌△CDO;④△BOC≌△DOA∵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OD=OB,∠BOC=∠DOA,OC=OA∴△BOC≌△DOA;⑤△ABC≌△CDA∵AB∥CD,AD∥BC∴BC=AD,DC=AB,∠ABC=∠CDA∴△ABC≌△CDA;⑥△ABD≌△CDB∵AB∥CD,AD∥BC∴∠BAD=∠BCD,AB=CD,AD=BC∴△ABD≌△CDA;⑦△ADE≌△CBF∵AD=BC,DE=BF,AE=CF∴△DEC≌△BF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HL.同时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比较容易.14.(3分)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BCD B.△BGC≌△AFC C.△DCG≌△ECF D.△ADB≌△CE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根据角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证明∠BCD=∠A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BCE≌△ACD;由△BCE≌△ACD可得到∠DBC=∠CAE,再加上条件AC=BC,∠ACB=∠ACD=60°,可证出△BGC≌△AFC,再根据△BCD≌△ACE,可得∠CDB=∠CEA,再加上条件CE=CD,∠ACD=∠DCE=60°,又可证出△DCG≌△ECF,利用排除法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AC,CE=CD,∠BCA=∠ECD=60°,∴∠BCA+∠ACD=∠ECD+∠ACD,即∠BCD=∠ACE,∴在△BCD和△ACE中,∴△BCD≌△ACE(SAS),故A成立,∴∠DBC=∠CAE,∵∠BCA=∠ECD=60°,∴∠ACD=60°,在△BGC和△AFC中,∴△BGC≌△AFC,故B成立,∵△BCD≌△ACE,∴∠CDB=∠CEA,在△DCG和△ECF中,∴△DCG≌△ECF,故C成立,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可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5.(3分)如图,∠MON内有一点P,P点关于OM的轴对称点是G,P点关于ON的轴对称点是H,GH分别交OM、ON于A、B点,若GH的长为10cm,求△PAB的周长为()A.5cm B.10cm C.20cm D. 15cm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先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PA=AG,PB=BH,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P点关于OM的轴对称点是G,P点关于ON的轴对称点是H,∴PA=AG,PB=BH,∴△PAB的周长=AP+PB+AB=AG+AB+BH=GH=10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熟知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3分)下列各条件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A.已知两直角边B.已知两锐角C.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D.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ASA,AAS,SSS,HL)判断即可.解答:解:A、∵两直角边和直角对应相等,∴根据SAS能推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只能作出唯一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如教师用的含30度角的三角板和学生使用的含30度的三角板符合两锐角相等,但是不能化成唯一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ASA或AAS可以推出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即只能作出唯一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HL定理即可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只能作出唯一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7.(3分)如图,以∠AOB的顶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 于点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C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E,过点E作射线OE,连接C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射线OE是∠AOB的平分线B.△COD是等腰三角形C.C、D两点关于OE所在直线对称D.O、E两点关于CD所在直线对称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连接CE、DE,根据作图得到OC=OD、CE=DE,利用SSS证得△EOC≌△EOD从而证明得到射线OE平分∠AOB,判断A正确;根据作图得到OC=OD,判断B正确;根据作图得到OC=OD,由A得到射线OE平分∠AOB,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判断C正确;根据作图不能得出CD平分OE,判断D错误.解答:解:A、连接CE、DE,根据作图得到OC=OD、CE=DE.∵在△EOC与△EOD中,,∴△EOC≌△EOD(SSS),∴∠AOE=∠BOE,即射线OE是∠AOB的平分线,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作图得到OC=OD,∴△COD是等腰三角形,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作图得到OC=OD,又∵射线OE平分∠AOB,∴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C、D两点关于OE所在直线对称,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作图不能得出CD平分OE,∴CD不是OE的平分线,∴O、E两点关于CD所在直线不对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性质,从作图语句中提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8.(3分)如图,AD平分∠BAC,EG⊥AD于H,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A.∠α=(∠β+∠γ)B.∠α=(∠β﹣∠γ)C.∠G=(∠β+∠γ)D.∠G=∠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由于∠α是△BEC的外角,可以得到∠α=∠β+∠G ①,而∠γ是△CFG的外角,可以得到∠γ=∠CFG+∠G ②,而∠AFE和∠CFG是对顶角,由∠AD平分∠BAC,EG⊥AD于H可以推出∠α=∠AFE,然后利用①②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α是△BEC的外角,∴∠α=∠β+∠G ①,∵∠γ是△CFG的外角,∴∠γ=∠CFG+∠G ②∵AD平分∠BAC,EG⊥AD于H,AH公共边,∴△AEH≌△AFH,∴AE=AF,∴∠α=∠AFE,而∠AFE=∠CFG,∴∠AFE=∠CFG=∠α,∴∠γ=∠α+∠G ③,①﹣③得∠α﹣∠γ=∠β﹣∠α,∴2∠α=∠β+∠γ,即∠α=(∠β+∠γ).故选A.点评:此题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综合性比较强.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19.(3分)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A.50 B.62 C.65 D.6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由AE⊥AB,EF⊥FH,BG⊥AG,可以得到∠EAF=∠ABG,而AE=AB,∠EFA=∠AGB,由此可以证明△EFA≌△ABG,所以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然后利用面积的割补法和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相关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三、作图(4+6=10分):20.(4分)现有三个村庄甲、乙、丙,现要新建一个水泵站P,使它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应建在何处?(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痕迹)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以及其性质得出,连接各点作出任意两边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交点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P点即为所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熟练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21.(6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cm和2cm,一个内角为40°.(1)请你借助图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2)你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又与(1)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的三角形?若能,请你在下图画这样的三角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几个?分别画出草图,并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明数据.(画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并把符合条件的图形用黑色笔画出来)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即可;(2)利用已知条件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即可;(3)利用已知条件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即可.解答:解:(1)如图(1)所示:(2)如图(2)所示:(3)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利用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得出是解题关键.三、解答:(共43分)22.(6分)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可以为①②③;结论:④.(均填写序号)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命题与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此题可以分成三种情况:情况一:题设:①②③;结论:④,可以利用SAS定理证明△ABC≌△DEF;情况二:题设:①③④;结论:②,可以利用AAS证明△ABC≌△DEF;情况三:题设:②③④;结论:①,可以利用ASA证明△ABC≌△DE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结论.解答:情况一:题设:①②③;结论:④.证明:∵BF=EC,∴BF+CF=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1=∠2;情况二:题设:①③④;结论:②.证明:在△ABC和△DEF中,∵,∴△ABC≌△DEF(AAS),∴BC=EF,∴BC﹣FC=EF﹣FC,即BF=EC;情况三:题设:②③④;结论:①.证明:∵BF=EC,∴BF+CF=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ASA),∴AB=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才能正确解答.23.(6分)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根据AB=AC,可得∠ABC=∠ACB,再由垂直,可得90°的角,在△BCE和△BCD 中,利用内角和为180°,可分别求∠BCE和∠DBC,利用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可得FB=FC,再易证△ABF≌△ACF,从而证出AF平分∠BAC.解答:证明:∵AB=AC(已知),∴∠ABC=∠ACB(等边对等角).∵BD、CE分别是高,∴BD⊥AC,CE⊥AB(高的定义).∴∠CEB=∠BDC=90°.∴∠ECB=90°﹣∠ABC,∠DBC=90°﹣∠ACB.∴∠ECB=∠DBC(等量代换).∴FB=FC(等角对等边),在△ABF和△ACF中,,∴△ABF≌△ACF(SSS),∴∠BAF=∠CA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F平分∠BA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量减等量差相等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6分)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 于E,l1与l2相交于点O.△ADE的周长为6cm.(1)求BC的长;(2)分别连结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1)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AE=CE,再根据AD+DE+AE=BD+DE+CE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A=OC=OB,再由∵△OBC的周长为16cm求出OC的长,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1)∵DF、EG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AD=BD,AE=CE,∴AD+DE+AE=BD+DE+CE=BC,∵△ADE的周长为6cm,即AD+DE+AE=6cm,∴BC=6cm;(2)∵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交BC于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E,∴OA=OC=OB,∵△OBC的周长为16cm,即OC+OB+BC=16,∴OC+OB=16﹣6=10,∴OC=5,∴OA=OC=OB=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25.(6分)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1)求证:AD=AG;(2)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BE垂直于AC,CF垂直于AB,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对顶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BHF与三角形CHE相似,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G,BD=AC,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G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AD=AG,(2)利用全等得出∠ADB=∠GAC,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得到∠ADB=∠AED+∠DAE,又∠GAC=∠GAD+∠DAE,利用等量代换可得出∠AED=∠GAD=90°,即AG与AD垂直.解答:(1)证明:∵BE⊥AC,CF⊥AB,∴∠HFB=∠HEC=90°,又∵∠BHF=∠CHE,∴∠ABD=∠ACG,在△ABD和△GCA中,∴△ABD≌△GCA(SAS),∴AD=G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位置关系是AD⊥GA,理由为:∵△ABD≌△GCA,∴∠ADB=∠GAC,又∵∠ADB=∠AED+∠DAE,∠GAC=∠GAD+∠DAE,∴∠AED=∠GAD=90°,∴AD⊥GA.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11分)(1)如图1,图2,图3,在△ABC中,分别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BE,CD相交于点O.①如图1,试说明:△ABE≌△ADC;②探究:如图1,∠BOC=120;如图2,∠BOC=90°;如图3,∠BOC=72°;(2)如图4,AB,AD是以AB为边向△ABC外所作正n边形的一组邻边;AC,AE是以AC为边向△ABC外所作正n边形的一组邻边,BE,CD的延长相交于点O,试猜想:图4中∠BOC=.(用含n的式子表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DAC≌△BAE,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就可以求出∠BOC的值,在图2中,连结BD,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证明△DAC≌△BAE,根据三角形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求出∠BOC的值,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出当作n边形的时候就可以求出图4∠BOC的值.解答:①证明:如图1,∵△ABD和△AEC是等边三角,∴AD=AB,AE=AC,∠DAB=∠EAC=∠ABD=∠ADB=60°,∴∠DAB+∠BAC=∠EAC+∠BAC,即∠DAC=∠BAE.在△DAC和△BAE中,,∴△DAC≌△BAE(SAS).②解:∵△DAC≌△BAE,∴∠CDA=∠EBA.∵∠BOC=∠BDO+∠OBD,∴∠BOC=∠BDA+∠ABE+∠OBD,∴∠BOC=∠BDA+∠ADC+∠OBA,∴∠BOC=∠BDA+∠OBD=60°+60°=120°=.如图2,连结BD,∵四边形ABFD和四边形ACGE是正方形,∴AB=AD,AE=AC,∠BAD=∠CAE=90°,∠BDA=∠DBA=45°,∴∠BAD+∠DAE=∠CAE+∠DAE,即∠BAE=∠CAD.在△DAC和△BAE中,,∴△DAC≌△BAE(SAS),∴∠CDA=∠EBA.∵∠BOC=∠BDO+∠DBO,∴∠BOC=∠BDA+∠ADO+∠DBO,∴∠BOC=∠BDA+∠ABE+∠DBO,∴∠BOC=∠BDA+∠DBA=45°+45°=90°=;如图3,连结BD,,∵五边形ABHFD和五边形ACIGO是正五边形,∴AB=AD,AE=AC,∠BAD=∠EAC=108°,∴∠BAD+∠DAE=∠EAC+∠DAE,∠ABD=∠ADB=36°∴∠BAE=∠DAC在△BAE和△DAC中,,∴△BAE≌△DAC(SAS),∴∠ABE=∠ADC.∵∠BOC=∠OBD+∠BDO,∴∠BOC=∠ADB+∠ADC+∠OBD,∴∠BOC=∠ADB+∠ABE+∠OBD,∴∠BOC=∠ADB+∠ABD=72°=.(2)以此类推,当作正n边形时,∠BOC=.故答案为:120°,90°,7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27.(8分已知Rt△ABC中,AC=BC,∠C=90°,D为AB边的中点,∠EDF=90°,∠EDF 绕D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CB(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EDF绕D点旋转到DE⊥AC于E时(如图1),易证S△DEF+S△CEF=S△ABC;(2)当∠EDF绕D点旋转到DE和AC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S△DEF、S△CEF、S△ABC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考点: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综合题.分析:先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显然△AED,△DEF,△ECF,△BDF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全等,则S△DEF+S△CEF=S△ABC;(2)图2成立;图3不成立.图2证明:过点D作DM⊥AC,DN⊥BC,则∠DME=∠DNF=∠MDN=90°,又∵∠C=90°,∴DM∥BC,DN∥AC,∵D为AB边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知:DN=AC,MD=BC,∵AC=BC,∴MD=ND,∵∠EDF=90°,∴∠MDE+∠EDN=90°,∠NDF+∠EDN=90°,∴∠MDE=∠NDF,在△DME与△DNF中,∵,∴△DME≌△DNF(ASA),∴S△DME=S△DNF,∴S四边形DMCN=S四边形DECF=S△DEF+S△CEF,由以上可知S四边形DMCN=S△ABC,∴S△DEF+S△CEF=S△ABC.图3不成立,连接DC,证明:△DEC≌△DBF(ASA,∠DCE=∠DBF=135°)∴S△DEF=S五边形DBFEC,=S△CFE+S△DBC,=S△CFE+,∴S△DEF﹣S△CFE=.故S△DEF、S△CEF、S△ABC的关系是:S△DEF﹣S△CEF=S△ABC.点评:利用作出的辅助线将不规则的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穴市四科联赛五校联考
八年级数学试题
命题人:实验三中 吕永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已知有理数a 、b 、c 、d 满足a 5+1=b 5-32=c 5+243=d 5-1024,那么( ) A. d>b>a>c
B. c>a>b>d
C. b>d>a>c
D. a>c>b>d
2、已知x 、y 、z 满足
x z z y x +=-=532,则z
y y x 25+-的值为( ) A. 1
B.
31 C. 31- D. 2
1 3、已知2012
201220122013
20132013,201120112011201220122012,201020102010201120112011+⨯-⨯=
+⨯-⨯=+⨯-⨯=c b a ,则abc 的值为( )
A. -3
B. -1
C. 3
D. 1
4、某公司总共有50间办公室,新上任的管理员拿50把钥匙去开门,他知道每把钥匙只能打开其中一扇门,但不知哪扇门与哪把钥匙配套,他最多要试( )次才能打开这50扇关闭的门。

A. 1250
B. 900
C. 2500
D. 1225
5、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的长都为整数,且a ≤b <c ,如果b=8,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 )
A. 21
B. 28
C. 49
D. 54
二、填空(每题5分,共25分)
6、已知m 、n 、p 都为整数,且|m -n|3+|p -m|5=1,则|p -m|+|m -n|+2|n -p|=____
7、已知a 、b 、c 为整数,且a+b=2006,c -a=2005,若a<b ,则a+b+c 的最大值为______。

8、如图所示,∠A+∠B+∠C+∠D+∠E+∠F+∠G=n ·90°,则n=________
8题图
9、10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
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数,并把自己想好的数如实地告 诉他两旁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将他两旁的两个人告诉 他的数平均数报出来,若报出来的数如图所示,则报3 的人心里想的数为_____。

10、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48,
E 、
F 分 别在BC 、CD 上,并且BE=FD=2,则△AEF 的面积为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1、已知⎩⎨
⎧=-+-+-=---+-2000
)(2001)(2000)(19990)(2001)(2000)1999
2
2
2
x z z y y x z x z y y x (,试求z-y 的值。

A
B
C
D
F
G 1
2 3 4
5
6
7
8
9 10 9题图 B C D
F
12、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驻军某部(位于距玉树县城结古镇91km
处的上拉秀镇)接到上级命令,须火速前往结古镇求援,已知该部有120名官兵,且步行的速
度为每小时10km,现仅有一辆时速为80km卡车,可乘坐40人,请你设计一个乘车兼步行方案,使该部120人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往重灾区结古镇求援,其中中途换车(上、下车)的时间均忽
略不计,最快多少时间可以赶到?(可用分数表示)
13、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有公共顶点A,将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

(1)当E点旋转到DA的延长线时(如图3),则S△ABE和S△ADG的关系为 ___________ (2)当E点旋转到CB的延长线时(如图4),则S△ABE和S△ADG的关系如何?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3 图414、某个体户计划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紧俏商品,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有两种销售方案,方案1:月初出售,可获利20%,并可用本利再投资其他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方案2:月末出售,可获利35%,但需付900元存储费。

(1)若该个体户投资2.5万元,选择哪种销售方案获利较多?
(2)若该个体户投入a万元,当a为何值时,两种销售方案的利润一样多?
(3)若该个体户投入a万元,试根据a的值比较两种销售方案的利润。

1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0的等腰三角形,M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N是CA延长线上的一点,且∠MDN=600,试探究BM、MN、C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答案
一、选择题
1—5:A B D D B 二、填空题
6、3
7、5013
8、6
9、-2 10、22 三、解答题:
11、由(1)得2x-y-z=0,从而x-y=z-x (3)
将(3)代入(2)得(19992+20012)(x-y)+20002(y-z)=2000,因2z y x +=
,故2
y
z y x -=-,代入上式得:,2000)(2000)(2
2001199922
2=---+y z y z 所以2
22
2000
22001199920002⨯-+⨯=
-y z =2000 12、要使所用时间最短,卡车只能一直不停地往返载人行进,设未乘车的人也一直不停地向目的地行进,最后使120人同时到达结古镇,由于每车只能乘坐40人,因此将120人分成三组,安排乘车和步行如图所示:
其中图中箭头路线是汽车往返路线 易知AE=CF=DB ,AC=CD=EF=FB.
设AE=CF=DB=x(km),AC=CD=EF=FB=y(km) 由题意知:第一组乘车AE+步行EB=全程AB , 汽车AE+EC 所用时间与步行AC 所用时间相等。

∴⎪⎩

⎨⎧=-+=+1080)(912y y x x y x
解得⎩⎨
⎧==14
63y x
故全部由上拉秀镇赶到玉树县城所用最短时间为
)80
473101428063h (=⨯+ 13、(1)相等
(2)过点G 作△ADG 中AD 边上的高,交AD 延长线于点Q ,如图1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EFG 中,内角都是直角,
∴∠EAB+∠EAQ=90°,∠EAQ+∠GAQ=90°, ∴∠EAB=∠GAQ ∵在正方形AEFG 中,AE=AG
在Rt △AEP 和Rt △AGQ 中,∠ABE=∠AQG=90°, ∴△ABE ≌△AQG ,∴BE=QG , ∵正方形ABCD 中,AB=AD ,∴QG AD S BE AB S ADG ABE ⨯==⨯=
2
1
21△△ 14、(1)方案1利润为2.5×(1+20%)×(1+10%)-2.5=0.8(万元)
方案2利润为2.5×35%-0.09=0.785(万元)
(2)方案1利润为a ×(1+20%)×(1+10%)-a=0.32(万元) 方案2利润为a ×35%-0.09=0.35a-0.09(万元) 即a=3时,两种销售方案的利润一样多 (3)令0.32a>0.35a-0.09,解得a<3, 当a<3时,方案1利润较多; 当a=3时,两种方案利润一样多; 当a>3时,方案2利润较多 15、CN=MN+BM
证明:在CN 上截取点E,使CE=BM ,连接DE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B=∠ABC=60°
又∵△BDC 为等腰三角形,且∠BDC=120° ∴BD=DC ,∠DBC=∠=BCD=30°
∴∠ABD=∠ABC+∠DBC=∠ACB+∠BCD=∠ECD=90° 在△MBD 与△ECD 中,
⎪⎩

⎨⎧=∠=∠=EC BM ECD MBD DC
BD ∴△MBD ≌△ECD (SAS )
∴MD=DE ,∠MDB=∠EDC
又∠MDN=60°,∠BDC=120° ∴∠EDN=∠BDC-(∠BDN+∠EDC)
=∠BDC-(∠BDN+∠MDB)
=∠BDC-∠MDN=120°-60°=60°
∴∠MDN=∠EDN 在△MND 与△END 中
⎪⎩

⎨⎧=∠=∠=DE MD EDN MBN ND
ND ∴△MND ≌△END (SAS ) ∴MN=NE
∴CN=NE+CE=MN+B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