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当前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毕业生失业率持续上升。

据统计,201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16.8%,而2019年则达到了16.9%。

这无疑对高校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面对这一现状,深入探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成为了当今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意义1.揭示问题症结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需要深入探究其根源和原因。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是为了找出解决途径和策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研究可以提供许多实用的建议和策略,有助于制定更为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大学教育,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社会发展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价值、发展前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一直高企,那么人才流失及补进将受到影响,这将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并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目的通过深入研究,探讨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失业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等,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发挥他们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内容(1)大学毕业生失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2)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和影响(3)导致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各种原因的深层次研究(4)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关政策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数据分析、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以获取全面有效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

2.研究步骤(1)研究前期调查和准备:研究者将调查国内外有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文献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大学生的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部分地区和行业的 失业率甚至超过了一般水平。
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失业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和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 了负担和压力。
失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 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 用人单位的需求。
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 因,对于解决这一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失业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失业现象进行多角度的 分析和研究。
02
大学生失业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失业率的统计与现状
失业率统计
经济转型升级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不足
当前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研究方法单一、数据来源有限、研究深度不够等。
要点二
未来展望
未来对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完善,通 过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分析,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失业 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 解决方案。同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 数据可供研究和分析,为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提供更 有力的支持。
提倡自谋职业
政府和高校应提倡大学生自谋职业,提供相 关指导和支持,帮助其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道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大学生失业率上升的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 教育体制不完善、就业市场结构失衡、经济 增速放缓以及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等。
解决方案
为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需要从教育体制、 就业政策、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如推进 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促进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现阶段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与对策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分析大学生失业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为政府、高校和学生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02
大学生失业现状
失业率统计
近年来,大学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行业结构调整时期,失业率会进一步升高 。
不同专业、学历和地区的大学生失业率存在差异,某些专业或学历的大学生失业率相对较高。
详细描述
过去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然而,部分高校在教育 体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 求。此外,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于狭窄,缺乏通用性和适应性,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
业难度。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总结词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较为保守和理想化,追求 稳定和高薪的工作岗位,而市场需求则更加 注重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导致大学生难以 适应市场需求。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行 业如制造业、纺织业等逐渐衰退,而新兴产 业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发展迅速。然而 ,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有限,无法完全 吸纳传统产业释放的劳动力,导致部分大学 生面临失业风险。
高校扩招与教育体制问题
总结词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激增,而教育体制未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 下降,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失业大学生群体特征
失业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20-30岁之 间,他们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具备 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VS
失业大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工作 经验等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其就业难易 程度。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Graduation Equals Unemployment?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UnemploymentAmong College GraduatesThe transition from college to the workforce can be a challenging one, and for many graduates, it often seemslike a leap into the abyss of unemployment.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re numerous and complex, ranging from economic factors to individual career choices and market demands. In this essay, we will delve into the reasons why many college graduates find themselves out of work upon graduation.Firstly, let's look at the economic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In many cases, the job market is not alignedwith the skills and expertise that graduates have acquired during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This mismat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nature of the job market, where new industries and occupations are emerging while traditional ones are disappearing. For instance, the riseof auto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demand for certain jobs, while the demand forskilled workers in fields like technology, healthcare, and sustainability is on the rise.Secondly, the issue of over-education also plays a role in the high unemployment rate among graduates. Manystudents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withou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areer goals or the job market. This often leads to them graduating with a degree that is not in demand or does not align with their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As a result, they find themselve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 are overqualified for some jobs and unqualified for others. Individual career choices and decision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Some graduates may be toopicky about their job choices, seeking only positions that offer high salaries, prestigious titles, or specificworking conditions. This can lead them to miss out on opportunities that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their skillsand experience. On the other hand, some graduates may lack the necessary soft skills, such as communication, teamwork,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which are crucial forsuccess in the workplace.Lastly, the job search process itself can be a daunting task for graduates. Navigating the job market, applying for positions, and attending job interviews can be overwhelming,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lack experience or connections.The competition for jobs can be fierce, and graduates may face rejection and disappointment multiple times before finding a suitable position.In conclusion, the reasons for unemployment amongcollege graduates are diverse and complex. While somefactors are beyond the control of graduates, such as economic changes and job market demands, other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better career planning, skill development, and proactive job search strategie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reasons and taking proactive steps to address them, graduates can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finding afulfilling and rewarding career upon graduation.**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大学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过渡阶段,往往充满挑战。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

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的焦点。

大学毕业生失业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1、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过快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

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的困境。

2、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不匹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然而,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3、就业观念存在偏差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过于追求高薪、稳定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层、艰苦的工作岗位则缺乏热情和动力。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政府层面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引导高校合理设置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高校层面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个人层面大学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技能水平。

同时,大学毕业生应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结论总之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引导;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合作;个人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并提升自身素质。

只有多方面协同发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这4种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这4种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

这4种毕业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第一种情况是专业不对口。

当今社会,不少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需要岗位不匹配,这导致了专业对口率较低。

一些学生因为兴趣所致选择了与市场需求不符的专业,导致了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做好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合的专业,提高专业对口率。

第二种情况是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优先考虑有过实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因此缺乏实践经验也是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面临的障碍。

解决这一问题,毕业生需要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实习机会,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和支持力度,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更多实践机会。

第三种情况是网络招聘信息不准确。

许多毕业生在面对招聘信息时,可能受到了一些不准确的或不完整的信息,这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招聘平台可以加强对招聘信息的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减少毕业生因信息不准确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最后一种情况是求职技能欠缺。

在就业市场上,许多公司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如面试技巧、简历写作等等。

如果毕业生缺乏这些技能,很容易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求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求职技能,提高就业率。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毕业生也需要有正确的心态和应对方法。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求职机会,不要轻易放弃。

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就业中必不可少的。

毕业生面临失业问题,既在于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于自身条件的恶劣,并且会受到网络招聘信息不准确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解决毕业生失业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践经验培养,提高招聘信息的准确性,丰富求职技能培训等,都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失业率。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分析英语作文English: One of the reasons for college graduates being unemployed upon graduation i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kills acquired in school and the demands of the job market. Many students graduate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lack practical skills and experience that are sought after by employers. Additionally,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lso contributes to this issue, as some traditional jobs are replaced by automation or require new skills that many graduates may not possess. Another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vying for a limited number of positions. This can lead to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among college graduate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do not have a strong network or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Lastly, some graduates may hav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about their first job, such as high salary or prestigious positions, which may make it harder for them to secure a job in a competitive market.中文翻译: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所获得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毕业等于失业

毕业等于失业

毕业等于失业观点一:毕业等于失业毕业等于失业是现如今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就业市场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使得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长时间的失业,甚至有些人出现了长时间的半失业状态。

以下是关于毕业等于失业的分析和原因。

其一,求职经验匮乏。

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求职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环境并不了解,致使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比起有经验的职业人士,毕业生往往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其二,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许多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学科和专业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即使顺利毕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加大了毕业生失业的风险。

其三,人员竞争激烈。

随着人口的增加,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越发严峻。

对于一些常见的职业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就业机会十分有限。

即便是一些高学历的大学生,也要面临着与其他毕业生的激烈竞争,甚至在面对一些基础岗位时也会遭遇到挑战。

综上所述,毕业确实意味着失业,这是现实社会中毕业生普遍面对的问题。

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这种压力。

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同时,毕业生也可以自我提升和完善,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实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求职的过程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工作,更是一个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过程。

只有有信心和毅力,相信大家都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生失业原因分析: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

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

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2.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它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等等现象。

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个城市就接收了15个省市10.9%的大学生。

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即使想到这些地方去就业也往往难以落实。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空间狭小、渠道不畅,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3.大城市的吸引力。

根据社会学家芒福德的观点,大城市就像是一个磁体,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才和各种资源汇集到一起,特别是大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其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一些小城镇或西部的城市相比,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毕业生当然会尽可能地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到沿海地区就业。

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中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

另外,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客观影响,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这无疑更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以北京为例,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在其巨大的吸引力感召下,京内外的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在北京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去外地工作则会增加发展风险,因此更愿意在北京工作。

4.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

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我国大学入学率在短短七八年内达到了21%,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按照国际标准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因此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

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要求地方党委、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全力支持、社会共同努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体制,建立责任明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与运行机制,采取各项措施扫除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使大学毕业生尽快地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或者尽快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越是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前去择业的就越多,反之,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越难招到人才。

"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落后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宁可在大城市里做"漂一族",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到欠发达地区工作。

5.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很多体制性阻碍,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而对能够作为初级工人、高中和职专毕业生的需求却有增无减。

这说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量接受了大学教育而没有一技之长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尴尬局面。

此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因致力求全而有部分雷同。

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社会化,实行自主择业,但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招生部门只按照办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基本条件负责招生,这就造成了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大量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

6.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更新滞后。

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很多家长认为,大学毕业生干具体工作就不算体面就业等。

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许多大学毕业生宁肯“漂”在大城市,也不愿到地方、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

就高不就低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失业的种类和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经济学模型;对策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了一个普遍而现实的问题。

这是否说明,造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太多呢?但是从与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与我国的比较来看,这一结论显然不成立。

那么,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供求不平衡导致的失业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本季度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数据是由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广东、海南、四川、重庆、贵州、甘肃、云南、陕西、青海、宁夏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沈阳、哈尔滨、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广州、深圳、西安10个副省级城市,以及合肥、南昌、南宁、贵阳、兰州5个省会城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提供。

由图1可以看出,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人才市场上总供给是总需求的两倍以上,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由图2可以看出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部分专业,同样供给大于需求,有些专业如财会,供求比达到3.02:1.如此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至失业。

从这里可以看出,供求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图1图2显示的共同特征为:在全国部分人才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是大于需求的。

下面我们结合图3就因供求不平衡所造成的失业进行分析。

在劳动力市场上,实际工资的高低决定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而劳动力有效供给数量又影响着工资的高低。

如图3,在工资为w1时,劳动力有效供给量为Q1,供求平衡,平衡点为E。

当由于某种原因(如大学扩招等)劳动力有效供给量突然增加,使供给曲线从S1移动到S2,而需求曲线未变,新的供求平衡为E2,此时的有效劳动力供给量为Q2,工资降为W2。

而实际上,一方面企业短期内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有效职位;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不可能大幅度下降,也就是新的平衡并没有形成,实际的平衡点存在于Q1Q2之间,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将有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是无效的,他们也就构成了失业者。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存在着滞后性。

冷热门专业在大学的交替出现所造成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就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滞后性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出热门专业的职位求职者远大于岗位数,而冷门专业岗位却少人问津。

现在我们结合下图分析冷热门专业的交替是如何造成失业的如图4,假设某一冷门专业的劳动力在某年的供给量为Q1,供求平衡点为E,由于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为了得到这一专业的人才愿意支付高于劳动者实际期望W0的工资——`W2,受这一因素影响,第二年(或下个就业期),这一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劳动力供给量迅速升至Q2,供给大于需求,这时企业便可以以较低的工资W3雇佣到这个专业的人才。

如果W3与大学毕业生的预期工资相差很大,那么他们可能不会选择就业,继续寻找或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样就构成一个失业群体Q2Q3。

如此循环劳动力市场逐渐接近平衡。

如图5,在劳动力市场上,某年具有某冷门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为Q1,供求平衡点为E,小于企业需求量,这时企业会以W2的工资雇佣此类毕业生,而在W2的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供给量为Q3,即在随后的毕业生里希望具有此专业背景的人数上升,冷门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而Q3点劳动力的供给量大于企业需求量,工资降为W0,来不及转行又不愿意接受此工资标准的毕业生就成了失业者,失业数量为Q2Q3,工资的降低,也使此专业毕业生的供给量下降,热门变冷门,如此循环,供给量与工资波动偏离幅度越来越大,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如图4,某冷门专业的供给量为Q1,供求平衡点为E,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企业愿意支付W2的工资,而在W2,劳动力的愿意供给为Q2,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这一冷门专业,冷门变热门;而在Q2企业所支付的工资会降为W1,不愿接受此工资标准的求职者会放弃就业,沦为失业者,失业的数量为Q2Q3。

W1工资下的劳动力供给减至Q1,热门变冷门,如此循环,当某专业出现拥挤的时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合理等方面。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很高。

这样的产业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的供给与需求错位,市场上对普通素质劳动力需求旺盛,而对大学生的需求严重不足。

西部的一个岗位问津者寥寥,而东部同样的一个岗位求职者趋之若鹜;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广大的基层招不到合适的人。

表面上看大学生失业似乎是供大于求了,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我国许多行业人才短缺,比如仅护士行业人才缺口达142万人。

同时各类高级技工,科研人员方面的人才尤其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捷发展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网)。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政府应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2.政府劳动人事教育部门应加强劳动就业的宏观规划与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各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并做出适当的预测。

3. 学校应建立与用人单位的良性沟通机制,让双方之间信息更加流通;学生在报专业时应以自己兴趣爱好为基础,并根据历年情况理性的选择自己的专业二、教育资源稀缺性导致的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而形成的失业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条规律:在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