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张文喜;梁心怿;叶建平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6(27)8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病因并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49例新生儿高胆患儿采集静脉血和经皮测定黄疸指数.结果新生儿高胆的病因以围生因素和感染因素为主.结论加强抗感染,做好妇幼保健及围生工作,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关键.
【总页数】2页(P869-870)
【作者】张文喜;梁心怿;叶建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台州,318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7
【相关文献】
1.32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J], 张文瓒;吴冬梅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早期干预对策 [J], 彭兴平
3.32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J], 张文瓒;吴冬梅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治疗及护理 [J], Wang Yue-bo
5.退黄中药熏洗配合水疗早期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 [J], 张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些新生儿疾病的首要表现之一,其病因包括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及部分原因不明者。

笔者收集了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20例,并分析其发病的感染因素,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的患儿220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1.60%,男130例,女90例。

入院时日龄为产后6 h~28 d,<7 d 140例;≥7 d 80例。

胎龄<37周16例,≥37周204例。

出生体重<2500 g 12例,≥2500 g 208例。

顺产167例(其中胎吸或产钳助产22例),剖宫产53例。

母乳喂养174例,人工或混合喂养46例。

黄疸出现时间<24 h 21例,24~28 h 104例,>48 h 95例。

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265.5μmol/L 90例,265.6~342.0 μmol/L176例,>342.0 μmol/L54例,最高为452 μmol/L。

1.2 方法全部病例于入院后次日上午8 h前采静脉血标本,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血培养、CMV-IgM及HBV- IgM。

2 结果2.1 2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感染因素117例(53.18%),非感染因素68例(30.90%),原因不明者35例(15.92%)。

感染因素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其中经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58例(占感染组49.57%),CMV感染30例(占感染组25.64%),HBV感染14例(占感染组11.96%),肺炎9例(占感染组7.69%),皮肤感染6例(占感染组5.13%)。

2.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本组资料中,由感染因素引起者为53.18%,感染及相关因素,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

检测PCT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

检测PCT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

讨论
经口滴服喂养的可行性。 3. 胃管喂养的弊端 胃管喂养一直以来是极低出生体重
1. 早期微量喂养的意义 早期微量喂养是指对出生后 24h 内的早产儿给予 < 1ml / ( kg·h) 的量进行喂养[1]。早期 微量喂养并不是为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是
儿早期的喂养方式,但胃管喂养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及副作 用。首先,由于胃管的侵入性操作,容易损伤食管及胃黏膜, 破坏消化道黏膜屏障,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蠕动功能[5]; 其
3 2 4 3 1 0
t 值或 χ 2 值 3. 88 3. 64 3. 82 6. 69 3. 42 6. 34 5. 71 12. 0 9. 129 3. 03 1. 02
P值
< 0. 01 < 0. 05 < 0. 01 < 0. 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1 < 0. 01 < 0. 05 > 0. 05
( 上接第 73 页)
[5]Oberhofer M,Vogelsang H,Russwurm S,et al. Outcome prediction by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3. [2]Mcuruna P,Nedelnikova K ,Gurlich R Physiology and genetics of pro-
calcitonin[J]. Physiol Res,2000,49[Suppl]57 - 65.
对照组( 25 例)
9. 0 ± 2. 4 19. 5 ± 1. 6 12. 48 ± 3. 32 7. 4 ± 1. 6 32. 5 ± 3. 5
11 9 16 13 5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

02
疾病发病机制
疾病概述
定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分类
分为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和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病因和病理生理
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如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 素能力不足等。
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溶血、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等。
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新生儿 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研究பைடு நூலகம்法
收集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每日胆红素上升幅度
足月儿每日胆红素上升幅度大于85μmol/L(5mg/dl),早产儿大于255μmol/L(15mg/dl)可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医生还会根据新生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血常规等综合判断是否为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原则和方法
光照疗法
神经系统的表现
高胆红素血症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 系统,导致反应差、嗜睡、肌肉张 力增高或降低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部分新生儿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 恶心、呕吐、腹泻等。
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大于255μmol/L(15mg/dl)可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

3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3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l 4 2・
中国 高 等 医学 教 育
2 o 1 3 年
第 2期
3 3 6例 新 生儿 高胆 红 素 血 症 的病 因分 析 及 干 预
刘红艳 , 黄爱萍
( 玉环县人 民医院 , 浙 江 玉环 3 1 7 6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 症的病因及 干预措施 。方法: 对2 0 1 l 车 5月至 2 0 1 2年 5月我 院 收治的 3 3 6例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 资料 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 3 3 6 例 高胆 红素血症 患儿 中, 围产
1 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提示新 生儿 高胆红索 血症根据 不同病
因积极干预后预后 良好 。
三、 讨 论
分娩 1 7 6 例。3 3 6 例患儿 中 , 2 4 小时 内出现黄疸 者 3 6 例, 1 - 3
天出现者 2 5 0 例, 3 . 7天出现者 3 8 例, 7 2 8 天 出现者 l 2例。
2 9 4例 , 过期产儿 2例 。按分 娩方 式分 : 剖 宫产 1 6 0例 , 自然
例患 儿除 3 例 因家属拒绝 光疗要 求 自动 出院 , l 例 网黄疽 程 度重 转上级 医院治疗 , 2 僦因光疗效果不佳转院治疗外 , 其余 3 3 0 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后黄疸均明显消退 , 病情控制 出院 , 无
期 因素所致 者 1 3 8 例, 占首要地位 ( 4 1 . 0 7 %) , 感染因素 8 8例( 6. 2 1 9 %) , 母乳性黄疸 6 6 例( 1 9 . 6 4 %) , 新生儿 A B O溶血病 2 8 例( 8 . 3 3 %) , 原 因不明 l 6 例( 4 . 7 6 %) 。结论 : 要 降低新 生儿高胆红 素血症 的发病 率, 做好 围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56例的病因与防治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56例的病因与防治分析
的病 因 复杂 , 床表 现 各异 , 临 重症 可 导 致严 重 后 遗 症 ,
3 1 光疗 主要 通 过光 照使 未 结合 胆红 素经 过 . 光 氧 化及 异 物化 作 用产 生 胆 绿 素 , 无毒 的水溶 性 双 吡 咯 , 经胆 汁 和尿 液排 出。平均 光疗 时 问 为 4 ±2 h 而 8 4, 采 用 间断光 疗法 ]根 据黄 疸 出现 的早 晚 、 , 黄疽 程度 分
弃治 疗 , 例 死亡 均 为人 院时 已发 生胆红 素脑 病 生儿脐 炎 2 例 , 7 1 ; 占 .% 新 5 占 . 乙肝病 毒感
不 明者 3 7例 , 1 . 。 占 04 3 治疗及 结果
红素 来 自衰老 红细胞 降解 产生 的血 红蛋 白。 生儿 期 , 新
尤其 在各种 病理 因素 影 响下 , 细胞 的破 坏增 多 , 酶 红 肝 活性 受到抑 制 , 肝循 环增 加 , 胆红 素 的生成 增加 而 肠 使 引起新 生儿 高胆 红素血 症 。引起 新生 儿高 胆红 素血 症
陕西 医学杂 志 2 0 年 1 09 月第 3 8卷第 1 期
5 5
新 生儿 高胆 红 素 血症 3 例 的病 因与 防治 分析 5 6
延 安 大学 附属 医院儿科 ( 延安 7 6 0 ) 师冬 琳 刘 军 1 0 0 高 春燕
摘 要 目的 : 探讨 新 生儿 高胆 红 素血 症的 病 因与 治疗 。 法 : 3 6例 新 生儿 高胆 红 素血 方 对 5 症进 行 分析 , 总结 其发 生病 因与 防治原 则 。结果 : 生儿 高胆 红素 血症 的主要 病 因前 5位依 次 为 新
中药 等 。
期产儿 2 O例 , 5 6 ; 病 日龄 < 7 l 6例 , 5 . 占 . 发 d9 占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05 预防与预后
预防措施
定期产前检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的高危因素。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 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降低 胆红素水平。
避免宫内感染
孕妇应预防宫内感染,避免病毒和细 菌感染,以降低新生儿出生后发生高 胆红素血症的风险。
肝脾肿大
由于胆红素在肝脏和脾脏中沉 积,导致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可引起核 黄疸,表现为嗜睡、拒奶、肌 张力减低、角弓反张等症状。
诊断标准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220.6μmol/L (12mg/dl),早产儿大于255μmol/L (15mg/dl)。
黄疸出现时间
治疗方案
采取蓝光照射、口服茵栀黄等治疗措施,降低血 清胆红素水平。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包括溶血、感染 、母乳性黄疸等,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同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 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对于新生儿黄疸,应早期识别、早期 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同时,加强围 产期保健和新生儿护理,提高家长的 育儿知识和意识。
胆红素浓度升高。
阻塞性机制
胆道阻塞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反 流入血的胆红素增多,同时影响 肝细胞摄取和转化胆红素的过程, 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
红素均升高。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黄疸
新生儿皮肤、巩膜出现黄染,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持
续约2周。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贫 血、苍白等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的开题报告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题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二、背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失调所导致的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的一种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

在发达国家,大多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病理性的,可能与先天性代谢障碍、遗传性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和诊疗方案,以期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四、研究内容(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定义和分类。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包括遗传性、病理性、药物、感染、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的程度、皮肤黄染、嗜睡、食欲不佳、肝大等症状。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5)针对不同病因和表现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医院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其次,通过分析医院近两年来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总结不同病因和表现的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法。

最终,将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等,得出相应的结论。

六、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探讨不同病因和表现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医疗人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和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提出干预方案。

方法对我院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取静脉抽血测定胆红素浓度。

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感染及溶血等因素为主。

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护理和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尽早发现病因并干预治疗。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病因早期干预[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suggest intervention plan.Methods The bilirubin consistency of the 182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cases in our hospital was measured by vein exsanguination combined with medical record analysis.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included peripartum,infection and hemolysis.Conclusion To reduce the disease incidence of 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health protection in perinatal period and newborn nursing should be enforced,obstetrical department quality should be raised,and close watch on the emerging time and degree of jaundice,detecting its cause and treating it as soon as possible are also important.[Key words]hyperbilirubinemia;newborn;jaundice;etiology;early ntervention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

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产、儿科的密切配合,许多围产儿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却多年高居不下,且有上升趋势。

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有直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如何及早合理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其后遗症是我们儿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将我院儿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1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1)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L。

(2)血胆红素每天上升855 μmol/L。

(3)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早产儿>255 μmol/L。

(4)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或加重。

1.2 一般资料182例患儿中,男98例,女84例,男女之比1.16∶1。

其中足月儿146例,早产儿31例,过期产儿5例,发病日龄<7天167例,7~14天14例,14~28天1例。

1.3 检测方法抽静脉血、肝功能检查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病因(1)围产因素77例(占43.4%):剖宫产44例,窒息13例,其中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早产14例,胎膜早破1例,难产及产伤4例,产妇妊高征1例。

(2)感染因素59例(占32.4%):新生儿败血症19例,肺炎14例,脐炎12例,皮肤感染11例,TORCH 感染3例。

(3)母乳性黄疸21例(占11.5%)。

(4)溶血因素8例(占4.3%):ABO溶血7例,RH溶血1例。

(5)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占0.5%)。

(6)原因不明者16例(占8.8%)。

1.5 结果患儿住院期间全部经过蓝光照射治疗,此外针对病因治疗,分别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药物退黄,肝酶诱导剂增加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严重者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

痊愈者114例(62.6%),好转62例(34.1%),发生胆红素脑病2例(1.1%),自动出院3例(1.6%),死亡1例(0.5%)。

2 讨论新生儿黄疸原因很多,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红细胞破坏增多、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排泄缺陷和肠肝循环的特殊性[1]。

本组显示,围产因素占第一位,其次是感染、母乳性黄疸、溶血等。

新生儿窒息缺氧,使机体氧耗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使血红蛋白饱和曲线右移,氧亲和力下降,使组织缺氧,致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各种酶活性下降,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引起黄疸。

早产儿由于缺少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再加上低蛋白血症、低血糖、易感染、缺氧等因素,均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剖宫产儿在手术中麻醉药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使新生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同时剖宫产儿本身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影响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增加,此外,麻醉药使新生儿肠蠕动减弱,减少胎便排出,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2]。

再者,剖宫产儿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早吸吮,水分和乳汁供应不足,尤其热量摄入不足,使得红细胞破坏增多,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

以及肠道摄入少,影响肠道菌群的建立,阻碍了胆红素的排泄,促使黄疸加重。

文献上还多次报道,剖宫产由于使用了较大剂量催产和静脉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溶液致使黄疸加重。

因为催产素有抗利尿作用,可引起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浓度及红细胞渗透性水肿,从而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和破坏加速,使胆红素产生增加[2]。

因此,早期干预应在围产因素上积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分娩时尽量有儿科医师参与,积极配合,应适度掌握剖宫产指征及催产素剂量和非电解质溶液的输入。

以尽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目的。

感染因素: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和肺炎,感染时可致溶血和抑制肝酶活性,使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

目前,TORCH感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组统计有4例。

早期干预:预防为主,避免羊水早破和产程延长,做好脐部和皮肤护理,对母亲有感染征象者生后应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尽量减少一切感染机会。

母乳性黄疸(BMJ):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以及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

其原因尚未明确。

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论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

其中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增加和(或)活性增强,是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增加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中位结合胆红素增加。

引起黄疸。

周晓光[3]等学者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β-葡萄糖醛酸苯酶主要来自母乳,并与母乳性黄疸呈相关性。

干预方法[4]:尽早开奶,增加母乳次数,实行按需哺乳,刺激肠蠕动,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对于重症患儿停母乳改配方奶加光疗,待胆红素浓度下降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应视为病理性黄疸,虽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学者测定脑干听觉诱发反应,发现胆红素浓度过高者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故同样应引起重视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母婴血型不合所致,胆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胎儿红细胞抗体,此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导致黄疸,溶血多发生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出血症如颅内出血等是因为出血多,则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而致黄疸。

干预:发现早期黄疸首先考虑溶血因素,查母婴血型,尽早蓝光治疗,必要时静脉输丙种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此外,尚有16例原因不明的黄疸,可能与摄入少、能量供给不足、肠蠕动缓慢等因素有关。

我院检查条件相对有限而无法明确也有一定影响,亦应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要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明确病因,尽早给予干预治疗,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特别是高危儿,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

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普及新法接生,推行心肺复苏,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早产、难产、窒息及产程中感染。

加强新生儿护理,密切观察高危因素、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不同的胎龄和体重其胆红素峰值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胎龄、日龄、体重和高危因素而制定不同的干预指征。

若出生后24 h内血胆红素>102.6 μmol/L,48 h内>153.9 μmol/L,72 h内>205.6 μmol/L已属病理性黄疸,不需等待220.6 μmol/L,均应给予光疗,早产儿即为高危儿,如又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胆红素达102.6 μmol/L即予以光疗。

【参考文献】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7.2 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4:201-203.3 周晓光.β-葡萄糖醛酸苷酸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59.4 杨凤琼.影响正常新生儿黄疸的产科因素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