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尺寸的修正理论
公路车架确定尺寸标准

公路车架确定尺寸标准
公路车架的尺寸标准通常是根据车架的上管长度(Top Tube Length)来确定的。
上管长度是指车架上管中心到座管中心的距离,通常以厘米或英寸为单位。
一般来说,公路车架的尺寸是根据车手的身高和臂长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路车架尺寸标准:
1. 50 厘米 (19.7 英寸):适合身高在 155-165 厘米 (5 英尺 1 英寸-5 英尺 5 英寸)的车手。
2. 52 厘米 (20.5 英寸):适合身高在 165-175 厘米 (5 英尺 5 英寸-5 英尺 9 英寸)的车手。
3. 54 厘米 (21.3 英寸):适合身高在 175-185 厘米 (5 英尺 9 英寸-6 英尺 1 英寸)的车手。
4. 56 厘米 (22.0 英寸):适合身高在 185-195 厘米 (6 英尺 1 英寸-6 英尺 5 英寸)的车手。
5. 58 厘米 (22.8 英寸):适合身高在 195-205 厘米 (6 英尺 5 英寸-6 英尺 9 英寸)的车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尺寸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车架尺寸选择还应考虑到个人的身体比例、骑行风格和舒适度等因素。
最好的方法是在购买前进行试骑,以确保选择到合适的车架尺寸。
公路车 胎宽 内径

公路车胎宽内径
公路车胎宽内径是公路自行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骑行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胎宽内径是指公路车轮胎的宽度和内轮圈的直径。
胎宽越宽,提供的支撑面积就越大,骑行时的稳定性也会更好;而内径越大,轮胎的弯曲程度就越小,减少了阻力,提高了骑行的效率。
在公路自行车中,胎宽一般在23mm到28mm之间选择。
较窄的胎宽适合在平坦的路面上骑行,能够提供更低的滚动阻力,提高速度。
而较宽的胎宽则更适合在不平整的路面上骑行,能够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增加骑行的舒适性。
除了胎宽,内径也是选择公路车轮胎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常见的公路自行车内径为700c,这个尺寸适合大部分成人骑行者。
内径越大,轮胎弯曲程度越小,减少了阻力,提高了骑行的效率。
但是内径过大也会影响骑行的稳定性,尤其在弯道或高速骑行时。
在选择公路车轮胎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骑行需求和路况来进行选择。
如果你是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竞技骑手,可以选择较窄的胎宽和适当的内径;如果你是享受骑行乐趣和舒适性的休闲骑行者,可以选择较宽的胎宽和内径。
公路车胎宽内径是影响公路自行车骑行性能的重要参数。
合理选择胎宽和内径,可以提高骑行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效率。
在选择时需
要考虑自己的骑行需求和路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公路车轮胎。
公路车夹器调整方法

公路车夹器调整方法公路车夹器的调整对于骑行体验至关重要,以下是50条关于公路车夹器调整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1. 确保公路车夹器的位置适合你的鞋子,可以根据脚的中心点和踏板对齐来调整。
2. 调整夹器的高度,使得脚落在夹器上时,脚掌能稳固地与踏板接触。
3. 检查夹器的角度,确保夹器与踏板的接触点使你的脚在踩踏时保持舒适和稳定。
4. 如果你感到脚部不适,可以适当调整夹器的角度,使得脚部处于更加自然的位置。
5. 定期检查夹器的固定螺丝,确保夹器与踏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6. 如果夹器出现松动,及时进行调整并紧固,以免在骑行中带来安全隐患。
7. 调整夹器的宽度,使得脚的宽度与夹器的宽度相适应,提高骑行时的舒适度。
8. 调整夹器的位置,使得左右脚在踏行时能够保持一致的力量输出。
9. 注意夹器的耐久性,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夹器,以免影响骑行效果。
10. 在调整夹器时,注意保持左右夹器的一致性,使得踩踏平衡和稳定。
11. 确保夹器和脚的对齐位置,避免因为位置不准确而导致脚部不适和不稳定。
12. 调整夹器的位置和宽度,使得脚能够舒适地放置在夹器上,并获得最佳的力量输出。
13. 根据个人的骑行习惯和脚部特点,适当调整夹器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更好的骑行体验。
14. 骑行过程中,感觉到不适时,随时可以在停车时调整夹器,以减少不适感。
15. 注意夹器的清洁和维护,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16. 根据骑行的路况和环境,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夹器的角度和位置,以适应不同的骑行需求。
17. 调整夹器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以确保调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8. 在夹器调整后,需要进行短暂的试骑,以感受调整带来的变化,并及时进行修正。
19. 夹器调整过程中,需要简单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能够独立完成调整。
20. 调整夹器时,需要注意不要损坏踏板,避免因调整不当而导致踏板损坏或故障。
21. 在夹器调整之前,可以测量脚的长宽和弯曲角度,以获得更加精准的调整数据。
如何挑选公路自行车的实用技巧

如何挑选公路自行车的实用技巧在社会和人人都提倡环保的今天,骑单车不仅是一个节能减排的好办法,更是健身的好运动。
下面是由分享的挑选公路自行车的要点,希望对你有用。
选购一台用来运动的自行车,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车架的大小是否适合骑乘者的身材。
车架大小的测量,一般是以车架立管的长短作为标准,立管长的车架车身长度也越长;也可以坐在座垫上双脚踏在踏板一上一下放置,在下的腿可以自然垂下摆直,如此的高度可使脚在踩踏时能有余裕空间伸展。
一般公路车的车架尺寸,以量产车架品牌多为每二公分一个尺寸,而高级纯手工车架品牌则为每一公分一个尺寸。
以(大齿盘)中轴心至上管立管接头处中心,可从最小47公分逐渐大至62公分共8或16个尺寸。
我们可以用:跨下长×0.65=车架立管长度上述公式来选择适合自己身高的公路车架尺寸。
挑选公路自行车要点二:龙头把手的尺寸选择自行车除了应注意车架尺寸是否适合身裁以外,另两项必须注意选择的就是龙头与把手的尺寸。
龙头长度的测量一般是以手上臂与下臂成90度,手肘顶住坐垫前缘(坐垫杆应调至坐垫中央位置),此时中指尖距离把手后缘应为三指幅至三指幅半的距离,如果车架的尺寸适合身裁的话,通长所使用的龙头长度多半在11至13公分(每一公分一个尺寸)。
以公路车而言把手宽度的选择则是将把手顶住肩膀,把手的两端应位于上臂与肩膀连接处的手臂中央。
把手的尺寸一般国人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缘42至45公分(每一公分一个尺寸)。
若是经测量的适当尺寸为42公分,建议可采用大一号43公分的把手,如此可以增加平路冲刺或上坡时站立摆车加速的力量,同时又可兼顾姿势的低风阻特性。
登山越野车为了增加骑乘的操控性能把手宽度远宽于公路车,宽度多以56公分及58公分两种尺寸为主,用在下坡赛专用的把手则宽度在63公分以上。
挑选公路自行车要点三:车架材质车架是自行车的灵魂,好的自行车架必须符合重量轻、强度够、刚性高三个条件。
作为自行车运动的车种当然是重量越轻越好,如此才越省力骑得越快;强度够是指车架在高强度的骑乘之下不会有断裂弯曲的安全顾虑;刚性高是指车架要够硬,有时候一台刚性差的车架也许没有安全顾虑,但是骑起来车架力量传导过差,使得骑乘者踩踏起来有车子拖重的感觉,即使是够轻、够强的车架但刚性过差这仍究是一台不合格的运动自行车。
公路车山地车自行车车架与身高尺寸的计算图解

公路车山地车自行车车架与身高尺寸的计算图解车架作为整个车子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你骑行姿势的一:简正确性和舒适性,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车架是至关重要的。
寸车需明以确您所的山地尺可图单的示
i二:公式计算1. 测量大腿长度测量时最好穿骑行服,站于水平硬性地面,
并由一人辅助。
身体直立,两脚间隔约十公分。
用书本或其他类似的东西平置于裆部,并向上施加小于坐车座的适当力度,测量书本顶部至地面的距
2. 测量身长t相同,测量锁1离:姿势与步骤i
t
骨之间V字槽底部至书本上端的距离:a测量臂长3. 水平站立,平伸手臂、掌心向前,测量从虎口到肋骨所在平面的距
s宽测量肩4. 离a度宽的处节关肩量测,臂两松放,立直
以上尺寸每个测量三次,取平s值均:车到你所需要的架尺寸以上根据以数据可得i*0.67-=((i X 0.67cm)山地车架尺寸公路车架尺寸=公路/2+x] - et(=[t+a)把立长度11.0)X 0.394(英寸)
(车架上lengthtop et=effective tube ;=山地;=车x4 x8你所适合的曲柄长度:)”o“的s管有效长度就是第一张图中。
公路车跨高计算

公路车跨高计算在选择一辆新自行车时,自行车的适合度毋庸置疑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自行车太小,你会感到尴尬和无法伸展。
如果它太大,甚至够到车把都很有挑战性。
尽管骑自行车是一项健康的运动,也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自行车尺寸选择不当,长期骑行伤害了自身。
然而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并不需要车店的专家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自行车尺码。
如果你没有足够了解你想要买的新车,你并不孤单,因为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许多人不愿意在网上购买新车,因为他们无法亲自乘骑测试。
在你购买自行车之前,你需要测量一些身体尺寸数据。
自行车的尺寸是基于一个人的身高和体型,而不是体重。
你会想知道你的身高、跨高、躯干长度和手臂长度——这些基本信息。
在测量这些尺寸之前,一定要脱掉鞋子。
有一个好骑友和软卷尺相助,测量过程更容易。
在这篇速成指南中,我们将指导你如何测量,这样你就可以在网上选购自行车时自信满满。
自行车尺寸的选择原则虽然许多自行车提供你熟悉的尺码,如S、M、L或XL,但也有一些没有。
这些自行车提供的尺寸以英寸或厘米作为一个尺码单位(如18英寸或58厘米)。
车架的尺寸是指车架立管的长度。
这种测量方法有两种。
“C-T”测量从BB五通轴的中心到车架立管末端的长度。
“C-C”测量从BB五通轴的中心到车架上管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
目前还没有收集自行车尺码或骑行者fitting的行业标准,而且大多数品牌测量自行车尺寸的方式略有不同。
相较于男性骑行者,女性和儿童(尤其是年轻女孩)的胳膊更短,腿更长。
这意味着它们在自行车上的适用性略有不同,特别是在公路自行车上。
对于女骑手和儿童来说,简单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在两种自行车尺寸之间徘徊,选择较小的尺寸。
较小的自行车更容易控制,而且车座的高度可以很容易地增加。
不过,每个自行车品牌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测量标准提供一些规格。
要找到尺寸表,可以查看该品牌的网站,了解他们喜欢的标准。
如何测量你的自行车尺寸无论你想要哪种类型的自行车,都要注意选择适合你身体的车架尺寸。
自行车的尺寸调整

自行车的尺寸调整对大多数人来说,自行车尺寸的选择显得十分的神秘。
一些包含了绘图作表,计算机软件辅助,各种测量仪器以及“拇指准则”的选择系统让人困惑不解。
可我认为这一切其实十分简单。
车辆尺寸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比如舒适程度和骑乘性能,加速性和操纵稳定性,高速和休闲的骑感之上。
你的身体在自行车上的位置直接影响到你的骑行。
它影响蹬踏力量的传导效率,也影响到你的骑乘舒适程度。
一个让你感觉更舒服的位置会使你拥有更多能量蹬踏。
那么,你应该如何决定身体所处的位置呢?问你自己吧,“你打算用自行车来干什么?”,你骑行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名场地自行车手根本就不会考虑他是否轻松舒适,在比赛中(整个过程也许不到一分钟),他也许仅仅只需要坐上5—10秒钟。
而一位横穿美洲大陆的长途旅行者也许每天要花上5—12个小时呆在他的坐垫上。
比起选手的高速度,他大概更关心的是能否骑得舒服并享受沿途的风光。
这篇文章仅涉及到传统的公路和山地自行车。
我对斜躺式的自行车一无所知,当然对它的尺寸选择也就无能为力了。
你的身体有3个部位和自行车直接接触,手,臀部,脚。
这3个部位在车上的相对位置就决定了你在车上的舒适程度以及骑行的效率。
有几个数值决定了这些位置的所在:曲柄的长度、五通中心到坐垫的距离、坐垫的角度、坐垫表面的材料、坐垫和车把之间的距离、坐垫和车把到地面的高度。
车把的宽度、以及公路车把的下垂的角度。
我会逐条的讨论这些。
曲柄的长度曲柄的长度决定了你蹬踏所产生的圆周直径。
直径越大,你的膝盖和大腿的肌肉就要加大伸缩幅度才能蹬动曲柄。
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你的大腿肌肉的承受力并不相等。
这一点很好证明:下蹲,并使你的膝盖完全弯曲,然后站直。
这时,你就会花费比只下蹲15厘米然后再站直所消耗的更多的精力,在完全下蹲的情况下,肌肉所用的力量也并不相同。
所以,当你不得不面对仅有两种选择的情况:1、曲柄的长度使你的膝盖在整个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都处于弯曲的状况;2、合适的曲柄长度:使你的膝盖屈伸幅度在20度角左右。
自行车车架角度和尺寸培训资料

自行车车架角度和尺寸有很多朋友都在纠结尺寸,或者是车架大小。
特别是几位想买DH车架的朋友,这个是很头疼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整理一下DH车架几何名称和相对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借用Scott官网的图,这个图的标注很全面。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在这幅图里: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A,Head Tube Angle,车架头管角度。
B,Headtube Lengh,车架头管长度(对双肩叉应该买何种插肩有帮助)C,Toptube Length(Horizontal),车架上管长度,或者说头管上端到座管的水平长度。
E,Seat Tube Angle,座管角度。
F,Seat Tube Length,座管长度。
H,ChainStay Length,链条驱动长度,或者说后轴距,五通到后轮距离都行。
I,BB Drop,BB与轴线的距离。
J,BB Hight, BB离地高度。
K,Stand Over Hight,站立高度,应该是车架上管最低点的离地距离,也有厂家将上管中点的离地距离作为SOH。
L,WheelBase,轮距或轴距。
M,Reach,头管上端到BB的水平距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N,Stack,头管上端到五通的垂直距离。
对于车架大小来说,很多人看的比较多的就是SX,S,M,L之类的统称,然而各个厂家对这几个尺码相对应的几何却完全不一样,相信很多人深有体会(比如捷安特和美利达)。
那么这个时候,TTH,SOH,STL,Reach这四个值,会对衡量车架的大小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对于在同一种车型中,选择你喜欢的车架,那么就需要看HTA,CSL,BB Hight,WB。
比如,现在你想选择一款AM或者DH车架,然而在众多车架厂商的产品中选花了眼。
那么,根据这几个几何值,可以简单的作比较。
HTA,头管角度。
角度越小,前叉越趋于水平,这时候对地面冲击更敏感,人体感觉的震动更小,更适合下坡偏多的骑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车尺寸的修正理论原帖地址:/bbs/forumTopicRead.asp?id=2019这篇文章看后收获不小,翻译出来供大家参考,有什么翻译不当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另外,看文章应该本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自己做取舍,其实本文就有一些地方我认为并不妥当,比如选择的次序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原文出处:/frame-sizing.html导读+ 本文中提到的车架选择,是针对传统钻石型车架,对于现在流行的压缩型车架,大家做一下换算同样可以应用这套方法。
+ 导读和括号内的部分是我为了方便理解加上的注释。
到底什么尺寸适合你?在80年代以前,这还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
你只需要跨过自行车的横梁(上管)站好,然后测量裆部到上管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大概是1~2英寸(2.5~5厘米,1英寸=2.54厘米)的话,那么这个车架就是适合你的。
这种选择标准相当的宽松,所以对于某个用户到底选择21寸的车还是23寸的车并不会造成特别的困扰,基本上差不多就行了。
(这种选择方法是与自行车制造商的设计方法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时期的设计方法。
)一般来讲,这一时期的自行车产品的尺寸间隔是2英寸,(比如一个厂家生产21寸的车,那么下一个尺寸的车就是23寸)。
不同尺寸自行车的区别仅仅在于上管的高度不同,较大尺寸的自行车拥有较长的立管和头管,而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这样设计的缺点显而易见。
具个例子,比如25寸的车子和19寸的车子虽然上管高度差很多,但是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一个高个子买了一辆25寸的车子,那么他长长的上身却要卷曲在一个相当短的上管长度内,当然不舒服了。
反之,对于买19寸的小个子,这种固定的上管长度也可能过于拉伸上身了。
总之,固定的上管长度使大部分人都很不舒服。
当然也有厂商考虑到这个问题,给大尺寸车配备较长的把立,给小尺寸车安装较短的把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很显然,这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尺寸的车架由于上管固定,架子的角度都不相同,所以同样型号的车,骑不同的尺寸,骑行感觉差异很大。
一句话,问题的根源在于车架尺寸并没有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按比例缩放的车架这一问题直到日本人开始重视美国的自行车市场,才得到改变,并且确立了按比例缩放车架的现代自行车设计制造方法。
这就意味着小架子的上管比较短,而大架子的上管比较长。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尤其是对身材比例正常的广大人群。
车架尺寸的划分合理了,但是面对自行车尺寸的选择却比以前更加不知所措了,原因在于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
其中一个原因是车架的尺寸划分的更加细致了,从原来2英寸一个尺寸等级细化到2~3厘米一个尺寸等级,这使得原来差不多就行的观念不再能被接受了。
测量架子的尺寸一般来说,当我们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架子的尺寸时,通常指的是立管的长度,但这个立管长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抛开各个厂家使用计量单位(英寸或厘米)的差别不谈,真正的问题在于到底立管的端点指的是哪里?∙老的标准指的是从五通中心到立管的最上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T,center-to-top)∙有些厂商觉得C-T不够精确,他们测量的是五通中心到上管中心和立管中心线交点的距离。
(也就是C-C,center-to-center)∙有些车架的立管超出上管的部分过多,所以厂家测量的是C-C加上正常立管超出上管的长度。
∙还有些厂家也生产立管超出上管的部分很多的车架,但是他们的测量方法不象上面那么麻烦,他们仅仅测量C-T的长度。
∙对于压缩车架(上管倾斜),厂家测量的是立管中心线和头管水平延长线的距离。
∙(还有一些其他测量方法)…...(是不是有点看晕了?)车架的尺寸标准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状态的混乱。
我知道有一种车架,厂家更改了测量标准,所以可能有两个一摸一样的架子,但是一个架子的尺寸却比另一个大2cm!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量一下车架的尺寸。
(虽然车架大小的量法千奇百怪,但一般大厂在网站上会给出图例说明,简单明了。
比较麻烦的是有些小厂和来路不明的架子,没有图例,你根本不知道附带的数据是根据什么标准测量,所以在看数据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架子的尺寸是怎么测量的。
)上管的长度-比立管长度更为重要的参数当大家谈论车架的尺寸时,通常指的是立管的长度。
回忆一下前面讲到的,在80年以前立管的长度是唯一的变量,这样衡量是合理的,但是在现代比例化车架出现之后,这样还合理吗?我认为上管的长度是衡量车架尺寸更为重要的参数。
因为真正决定骑车人骑行姿态的是上管的长度。
为什么不能用过大的车架呢?因为骑手必须保证你跨立于车架上时,裆部到上管有足够的距离。
(谁也不想把弟弟疙到)反过来,为什么不能用过小的车架呢?“那会使座垫和手把太低(这点不难理解,因为小车架立管比较短)”,N(n>10)年前这还是一种比较好的反对理由,因为那个时代高品质并且规格丰富的长座管和把立都是比较少见的产品。
所有这一切在山地车开始量产以后获得了改变。
由于山地车的出现,250mm和300mm的座管,以及尺寸齐全的各种把立产品在市场上变得唾手可得。
现在有一些测量系统可以根据顾客的身体参数计算推荐合适尺寸的车架。
这类系统中最有名气的可能就是新英格兰自行车学院(New England Cycling Academy)的FitKit系统了。
我自己就使用这个系统,但是我并不盲目的绝对遵从这个系统。
FitKit会推荐一个立管高度和一组对应于不同把立长度的上管长度。
比如,FitKit给一个被测者推荐了58cm的立管高度,66cm的上管把立长度和(wrenchscience把这个长度定义为overall reach=有效上管长度从c-c +把立长度c-c,个人认为比较贴切,翻译成中文就是水平伸展长度)。
那么任何加和等于66cm上管把立组合都能保证被测者获得相同(静态)骑行姿态。
可是事实上,只有一两种组合才是真正符合要求的,因为其他一些极端组合会使车子难以控制。
实际应用测量系统中,并不存在上面提到的多组合困扰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个应用测量系统的例子,比如,测量系统推荐了58cm立管长度的车架,这时对应车架的上管长度是固定,我只需用水平伸展长度减去所选车架上管长度就得到了需要的把立长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提到的方法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这种方法的顺序是首先确定立管长度,然后根据立管长度做进一步选择。
(换句话说,立管长度是整个过程的起点。
)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点过时的方法。
在我看来,更好的顺序是首先选择理想的上管长度,然后找到合适长度的把立,不必特别担心立管的长度,只要这个长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十分可惜的是,作者Sheldon brown并没有给出合理范围的定量数字,可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应用。
作者之所以提出新的选择流程,应该是由于座管长度的可调范围比较大。
仔细想想,也就是垫环和座管高度的调节,所以保守的估计,容差为+-2cm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立管的角度当我们把上管的长度作为比较车架的标准的时候,必须保证这个比较的前提条件成立:两个车架的立管角度是一样的。
因为很明显对于一个车架,立管角度的改变必然导致上管长度的改变。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两个车架A和B:A架上管长58cm,立管角度72度;B架上管长57cm,立管角度73度,其他方面两个架子参数一致。
这两个架子的上管长度虽然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把A的座垫从座垫导轨上向前移动大约1cm,那么这两个车架的使用者就会拥有一样的骑行姿态。
虽然立管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标准,但是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常常被购买者忽略。
因为对于某种型号的批量产品来说,制造商已经这一尺寸选择好。
(当然现在厂家也会使立管角度随着上管长度做微小调整,但是一个立管长度还是固定的对应着一个立管的角度,所以用户仍然没有办法把立管角度作为选择的一个变量。
)通过座垫在导轨上前后移动可以精细调整座垫的合适位置,但如果偏差较大超出了座垫的调整范围,还可以利用特制的座管和座管附件来对骑姿态做一个较大的调整。
座垫的前后位置座垫相对于五通的位置是一个影响骑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自行车上对骑行者身体重量的支撑来自来自3个位置:1.座垫对臀部的支撑2.脚踏对脚底的支撑3.手把对手掌的支撑其中,臀部和脚底应该承担身体的全部重量。
而手掌不承担身体重量,这个支撑点(严格来说叫接触点)主要用来控制自行车的方向的。
许多骑行者就是因为骑行姿态的错误造成手部承担了太多的重量而导致手臂手腕疼痛。
手掌,手腕,肩膀和颈部的疼痛常常是由于手把调整不当造成的。
这里座垫位置貌似对于这几个部位的疼痛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作个试验:1.站在一个空地上,压低上身并前顷,摆出骑车的姿势;(这个没有问题)2.靠墙站好,试着摆上面的姿势。
你会发现靠墙没法摆出骑车姿势,如果你强行摆这种pose,结果只有一种,你会向前摔倒。
(^_^)这是因为如果你的上身前顷,而臀部不能后移抵消上身的重量,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因为无法平衡,重心靠前而摔倒。
骑车的时候也是一样,大部分身体重量都应该由脚踏承担,但是如果你的座垫太靠前,由于重心前移,你的腿不再能单独支撑你的上身,因此你的一部分身体重量就会前压到手把上。
施加到脚踏上力量的大小关系到骑手的骑行姿态。
很显然自行车运动员会施加更多的力量到脚踏上。
对于自行车运动员,通常推荐“KOPS”的骑行姿态(这点大家参考以前的一篇文章“The Myth of "K.O.P.S."”,论坛上有对应的译文),相应的立管角度范围是73°~75°。
立管角度根据车手的身体特征会有些变化,大腿较长(通常大个子)的运动员的立管角度小些,大腿脚短(通常小个子)的运动员立管角度大些。
对于休闲的骑行者,并不追求速度,不会拼命的发力踩脚踏,应该采用更为放松的姿态。
这时自行车应该做这样的调整,把座垫后移,与此相应手把也应该向后移并且相应的抬高一些,这样骑行者上身就比较舒展,不会象比赛方式那么弯曲,因而更加舒适了。
最极端的要数铁三和计时赛运动员,他们车子立管的角度非常大,有些人用的甚至是90°的车架。
这种类型的车子一般使用休息把(aero type handlebars),并要求运动员的手臂承担更多上身的重量。
手把的高度现在一些车架选择系统(根据输入用户的身体参数计算出该用户应该选择的车架参数),比如FitKit(商业上运作的比较成功,当然是在国外,国内还没听说那个经销商用这套系统),通常可以给出关于如何调整座垫,手把的宽度和自锁等等的建议。
但是手把高度这一重要参数却没有给出。
为什么呢?因为手把高度这一参数不是由骑行者的身体尺寸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骑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