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5篇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高二话题作文1000字5篇《瓦尔登湖》作者在这本书中详细的叙述了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对与人相处,与环境融合,与人生的思考。
感受自然,摒弃自己浮躁的内心,享受经历人生过程的乐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书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1“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便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写于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书,与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大背景格格不入。
人人都在用贪婪的眼光打量世界时,毕业于哈佛的梭罗,仅仅带上他自己,去了无人居住的山林深处,瓦尔登湖畔。
在喧嚣时代的世间,寻一方净土。
远离吵闹,悠然过着一个人的日子,一个人的日子,孤独却安静的日子。
他生活在原始自然里,山川湖泊,林木之中,却并没有以最原始的方式生存。
他清楚生活在何处,生活是何目的。
读书,种植,侣鱼虾而友麋鹿。
有思想地生存着,过着大多数人不屑,少数人羡艳的生活。
心灵单纯,生活简单,只需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不必追逐金钱名利,摒弃贪欲,孤独是一种宁静,就像梭罗住进亲手搭建的花费28.125美元的房子,一住就是两年零两个月。
远离外界的喧嚷,过上这样一种“隐居”生活。
但是,这与陶渊明般的隐士的归隐不同,梭罗并不是愤世嫉俗,并不是消极避世。
他只是想去,想去,便去了。
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不论是肉体还是心灵,他都找到了自己的“瓦尔登湖”。
清晨一个人伫立林间,透过树影的阳光洒落在这位思考者身上,每天与壮美之景作伴,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是梭罗的心之所向,是他的瓦尔登湖,是他的栖息之所。
书的第一章“节俭”,也贯穿了全文。
在必需品里过着最简单却最精致的朴素生活。
重要的不是物质,是追求的生活方式。
面对这样一个崇拜时尚和物质享受至上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梭罗发出“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疾呼,在当时那样一个到处充满着战争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世界上,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的那些静谧安详的夏日午后唤起了人们对往日的回忆。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10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10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1没有地方比这湖更接近天堂和上帝了,我想。
天堂本来是以神话开头的,这一畔湖水却让它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梭罗说,他深信,没有人会强行去穿尺寸不适的衣衫的,只有尺寸恰如其分才应是最好的需求。
那么,我说,瓦尔登湖就是美的衣衫,梦的衣衫。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在想什么呢?想的是“多多授人以勇气而非绝望”?想的是“在一个夏季,来播种真诚,真理,朴实,信心”?想的是,“瓦尔登湖最深隐的泉眼在他的哲思之上”?于是瓦尔登湖流出的水成为字里行间不时闪现的灵光,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
忍耐了一个世纪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是从海明威的笔下开始融化的,而世人的混沌卑微的思想确是消融在梭罗的笔迹里。
《吠陀经》里说道,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那么瓦尔登湖晶莹的湖水里反映的必将是那黎明金色的霞光,缓缓照上我苍白却又渴望光亮的脸庞。
余秋雨教授曾在象x塔里扪心自问,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真正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精神与体魄总是矛盾,学识与游戏总是对立,深邃与青春总是无缘,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瓦尔登湖碧波不兴,就将内心浊气涤尽:那个有悟性的智者不垂不钓,就在俯仰之间,将最澄明、最流盼的真理的眼神拥有了满心满怀。
试问世间又有谁能不在心里俯下身子,向那没有什么可容纳的下的湖深深膜拜呢?至少我已为它的灵智所倾倒,多少赞叹,欲说还休。
徐志摩曾说“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
”于是他“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可梭罗却在闲暇之余,不忘着将林间吹入常醒的清风带回世间,他将与山水的心契与领会,与读他故事的人以心换心。
他用心在讲一个故事,作为永久精神栖息的场所,在他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停留与守侯。
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1000字

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1000字真正好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应当只是短暂的欢愉。
阅读也不应当被我们视作逃避现实的方式。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告诉我们的不是逃避"无往不在的枷锁",而是教我们寻找一块可以照视自己心灵的镜子,放下灵魂所有沉重的东西,才能得到精神的升华。
下面是关于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读《瓦尔登湖》有感范文1《瓦尔登湖》带给我的是这种心境,一种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考方式,以及将实物升入精神的思想境界。
《瓦尔登湖》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有的是自然的事实和深沉的思考,但它值得细细思读,理解出自己的哲学体系。
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凝结了作者的感悟与思想,描摹出生活的本味模样。
《瓦尔登湖》记述了梭罗在他两年中的湖边隐居生活。
他描绘了大自然的新奇与美好,延伸了无限的感慨与思考。
他将两年的观察与思考合成一年来写。
自然的规律是恒久不变的。
梭罗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拥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摆脱世俗的羁绊。
最重要的是,他乐于探索未知世界——这个世界还包括他的内心。
他鼓励人们纯洁与简单,勇于按照人们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尔登湖的寂静给了作者思考的空间,使作者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无聊的应酬和社交活动等。
他在湖边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实并未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准确地说,梭罗所厌恶的是毫无真诚与热情的社交活动,而且它们常常与豪奢联系在一起。
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
立在清澈的碧蓝色湖水旁,那幢他亲手建造的木屋是他思考的居所。
他凭直觉和自己的意愿,来到这里进行他的生活实验。
整整三百页的纸张,都透露出对“我”这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固定的习惯。
作者在湖边隐居的确——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生活的实验。
并且带领读者同他一道,在情节的发展之中,获得无法言喻的启迪。
限于人生阅历和学识的浅薄,我不敢说这十几万字我都能读透,更何况它囊括了太多的内容。
然而无论如何,每个人结论都会是相同的,只不过理解的程度深浅不一而已。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瓦尔登湖名著读后感1000字篇一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
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
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
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
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 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10篇)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10篇)瓦尔登湖读书心得1000字篇1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大学,十89岁的中文系少女,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是梭罗的单纯与真诚,是他丰饶的内心,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二次读《瓦尔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是作者追问真心的勇气,是坚守初心的执着,是他对生活本质的洞悉,对世界的深情。
《瓦尔登湖》不是一部小说,不能靠曲折动人的情节,来抓住读者的心。
《瓦尔登湖》也不是一本诗集,不能靠凝练的语言与新奇的意象,来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
这,只是一本生活随笔集,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
人们把梭罗称为“自然主义文学的始祖”,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感兴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大自然中的声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状态生活着的人们。
二是因为他对自然的书写,采用的是最质朴的形式,平实而简洁。
作者博览群书,却让人感觉不到掉书袋的卖弄与晦涩。
书中记录的生活是简单而真实的,一个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
书中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最为素朴的,没有一丝粉饰,不带一点夸张。
书中的语言,睿智、真诚、简洁、浅白,同时又时时透着几分幽默。
一个读完大学,喜欢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年轻人,突然做出一个决定,带上一点儿钱,带上一点儿最简单的生活用品,去瓦尔登湖边生活。
在那里,他亲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盏灯,一张小桌,几把椅子,两个煮饭的锅,几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当。
他的新家,位置选得刚刚好。
这里可以让他享受宁静,平日里少有村里人光顾,也听不到邻居的吵闹声;这里又不会让他的生活与世隔绝,旁边的小村离得不远,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去那里的小商店买些所需的东西;一条铁路就在不远处,一天中能听到几次火车的轰鸣声;在这里他能见到那个沉静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见到一两个因好奇而前来造访的村民。
他的新家虽然简朴,却有最美的房间装饰画,那是窗外随时扑入眼底的风景,有时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几行细碎的动物足迹,有时是向晚的余晖洒落在林间的空地上。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7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17篇)《瓦尔登湖》1000字范文篇1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
——梭罗《瓦尔登湖》曾被誉为“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
买这本书许久了,因缺少安逸的心境,总担心一时很难进入那个洁若琉璃的心灵圣地。
正如该书的译者徐迟先生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曾几何时,正是这本归属于心灵的书,让我终日渴望那份恰到好处的孤寂,并且在拥有孤寂时体会到了不知身为何物的微妙感受。
每次深夜捧起它,就像是开始了一次单独放飞心灵的旅程。
“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
”心灵安逸,岁月静美。
而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我们仿佛又在寻找一个有关原始命题的答案,如果找到了答案,也许就能深悟生命的本义。
面对瓦尔登澄净的湖水,梭罗好像懂得孤寂的所有好处,像失明的盲人一下子见到了阳光,贪婪而又不知所措。
他用那些素描般的字句搭建了一所橡木小屋,风从缝隙灌进来,坐在门后,却又像似根本不存在门的阻隔。
鼻尖有泥土和花香的纠缠,嘴角含着青草与树根的苦涩。
而只有心灵,越发清澈。
苍苍群山,葱葱草木,曲曲幽径,腾腾紫雾,或许一种幸福正来自一次心不在焉的眺望。
结束了喧嚣而忙碌的一天,简单吃过晚饭,夜色中会有一丝寂寞涌上心头,适可而止的惆怅里,心情转至平和与宁静,这便是读书的最佳时机。
夜读《瓦尔登湖》,那些温润的字句散发着对大自然真情描述,娓娓道来,语句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脾,诱人深思。
字里行间丝毫看不到作为哲学家的梭罗的晦涩与难懂,反而感到的是清澄见底和优美细致,吟诵之下,让人不禁神往,直到夜深人静,万籁无声。
深夜,当抛弃了一切繁琐与杂念之后,时间就流淌成了我们用来垂钓生活的的那汪湖水。
《瓦尔登湖》让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外,还有另外一种让人无比快乐的简朴生活,这就是内心的超越。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通用11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篇1“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
”这段话是《瓦尔登湖》中文译者开篇写的序词。
寒假读书书目里有很多书,可是我毫不犹豫的挑了这本,一来是我对这本书本身有兴趣,二来是对梭罗这个人感兴趣。
著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时手里捧着的就是《瓦尔登湖》,有人说梭罗是投胎到西方的东方人,说得有多神秘以至于我不得不看个清楚。
不过究其直接原因是因为读者上海子写梭罗的一首小诗的节选。
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手头没有别?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梭罗这人有脑子/不言不语让东窗天亮西窗天黑/其实他哪有窗子/梭罗这人有脑子/不言不语做男人又做女人/其实生下的儿子还是他自己/这人有脑子/以雪代马/渡我过水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这首小诗似乎每句都能让人看懂,却又说不出懂在哪里。
说不懂但是又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四方邻国的云彩”、“像鱼有水”、“鸟有翅”无不让人感到他思绪的自由,意境的广阔。
梭罗正是这样任凭思绪遨游的人啊。
还记得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初中,那时候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一章节便无可救药的被吸引了。
他的文字似乎有种独立于世的清醇香气,散发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书中的景物描写很美很纯粹,让人心驰神往。
想必这个人跟别人很不相同吧。
果然,当老师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时印证了我的猜测,梭罗,真的很不一般。
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
他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他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完成的。
《瓦尔登湖》记录了他于1854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例(6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范例什么书让我一读读了整整两个月,却一直没有放弃;什么书让我觉得作者毫无追求,却又让我领略了生活的美好;什么书让我的心不断的烦躁,却还是耐心阅读,就是这本《瓦尔登湖》。
这本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书,却不是第一本阅读完的书,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过放弃,中间更是穿插读了十来本书,但是最终我挺了过来,怀着一颗恬淡的心,在深深的夜里、淡淡的灯光下,静静的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有生活的真谛、美妙的风光、超脱的智慧,真是一本脱俗之书啊。
就像有句评论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真是这样,虽然我们有时不能看见。
作者梭罗在1845年的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建起了一座木屋,和动物们一起生活,事事自力更生。
在两年后,他回到城里,把自己两年来的记录下来的见闻整理好,参照这些才写出了这本《瓦尔登湖》。
这位40来岁的睿智作家在字字句句之中都透露着崇尚简朴、热爱自然的主题,用清新的话语来向自然致敬。
这是一本书写生活真谛的书。
作者作为一个名人,却选择了出世的生活,摆脱人情世故的羁绊,独居到瓦尔登湖边的树林中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
虽然是独居,但是书中体味的却是真正的生活。
在世俗中,人们很难静下来去细细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应该坚守怎样的道德与原则。
而梭罗静了下来,他用心去感受生活,特别是细致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那到底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呢?梭罗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外,还有一种生活,就是可以让身心更加愉悦的简朴生活。
物质富足的生活带有很大的诱惑性,豪华的别墅、高级的轿车、美丽的衣服、耀眼的珠宝等等,都是人们在孜孜以求的、无限向往的生活。
而梭罗在这样的环境中,却选择了带着一把斧头,去瓦尔登湖建造属于自己的一所小木屋。
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与大自然的交流中,去体味树林与湖水春夏秋冬的变化,去聆听鸟儿美妙的鸣叫,去观察蚂蚁大战、鸟儿飞翔、鱼儿潜游。
这样的生活肯定不能带来物质的富足,却是可以带来精神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题记
轻叩一本名着,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
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读了《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
”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
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
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开始,那些可以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
对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概,抛弃了自尊。
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难道这就是“安逸者”?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
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
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
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
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中共寻那份静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