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领袖们的俭朴生活

合集下载

老一辈革命家简朴生活的故事阅读理解

老一辈革命家简朴生活的故事阅读理解

老一辈革命家简朴生活的故事阅读理解老一辈革命家们经历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他们不仅热爱祖国,为之奋斗一生,而且生活也十分简朴。

下面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简朴生活的故事。

董必武,被誉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他在上海当巡捕时,每天只吃一顿饭,每餐不过是白米饭混上一点咸菜或蒜泥,再偶尔添点鲜菜,既简单又清淡。

董必武还不涉及过度消费。

他总是完全穿着布鞋,并经常在旧衣服上缝补小洞,以节省版面。

据了解,他的房间里只有一床棚子和一张矮桌,其他一些小物品都被清空。

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更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董必武的全部精力。

另外一个共产党员刘少奇,也是一代革命家。

1949年他担任了国家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妻子及他的子女都住在上海,但他却一年四季都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单间,起居都很简朴。

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只有莱公的稀饭和白薯等素菜。

同时,他极少穿新衣。

妻子特地给他寄来了许多仍未穿着的衣服,但刘少奇却拒绝了,他说:“我用不着这些东西。

”还有一个出色的共产党员恽代英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

很多人都称赞她不仅是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不世绝句的女性。

恽代英的简朴生活也值得我们借鉴。

她在备战抗日战争初期的时,只吃豆腐和泡菜,而且很少吃肉食。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

她往往花费自己一年工资的1 / 3来购买图书和学术期刊,但她却仍然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她更曾写过一首诗:“欺贫爱之习,拒绝奢华污;怡然见浅壁,锄草听松吹。

”总之,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简朴生活教育我们,虽然物质生活条件与现在有许多不同,但节俭自持的优良传统仍然对我们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节省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一方面它保护我们的资产和家庭和谐,另一方面是对我们内心自律、尊重劳动和生产、制度意识、国内外比较知道等因素的训练和强化。

这意味着,人们应该更加深入理解这种精神,特别是那些青年身居高位,获得高薪工作的人们。

这将有助于在我们更好的国家建设事业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彭德怀节俭文章

彭德怀节俭文章

彭德怀节俭文章彭德怀同志一生倡导节俭,以身作则,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尊敬。

他把节俭看作是一种道德和作风,注重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节俭习惯,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彭德怀同志的节俭观念是他从小就养成的。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饱受贫困的煎熬。

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十分困苦,但彭德怀同志从小就懂得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寸布,做事、做人都力求简朴。

他常说:“起家难,守家也难,过家日子,放开了就会乱起来。

”彭德怀同志的节俭习惯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上,也贯穿于领导工作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他每天吃饭都只吃两个馒头,从不浪费一粒粮食。

在艰苦的战斗条件下,他常常将自己的伙食分给战友们吃,体现出他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精神。

彭德怀同志还倡导大家在工作中勤俭节约。

他提倡一切从简,反对铺张浪费。

他常常告诫下属:在办公用品的使用上要精打细算,要珍惜纸张、水墨等资源;在开支上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能乱花钱浪费;在日常工作中,要精简会议时间和场次,不要无谓地增加开支。

彭德怀同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深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彭德怀同志的节俭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物质财富丰富,人们追求舒适和享受已成为主流,但我们不能陷入奢侈和浪费的泥沼中。

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资源做起,都是我们应当践行的节俭之道。

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就是增产,浪费就是落后”的指导思想,坚持勤俭节约,提高物质利用效率,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彭德怀同志倡导的节俭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应当传承和发扬的品质。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国家建设,节俭都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让我们向彭德怀同志学习,秉承其节俭精神,共同追求节约、简朴、富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美德。

他们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勤俭节约,更在社会上树立了榜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生活俭朴,他不喜欢铺张浪费,经常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毛泽东以身作则,倡导全民勤俭节约,鼓励人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我们要提到的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也是美国宪政体制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据记载,他在位期间拒绝了总统工资,只接受了必要的开支,还经常骑着自己的马到处巡视。

他的勤俭节约精神深深影响了美国国民,成为了美国的国民精神之一。

另外,我们还要提到英国的伟大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人民与纳粹德国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他的领导下,英国人民也进行了艰苦的勤俭节约,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丘吉尔本人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经常在公共场合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资源,节约消耗。

通过这些名人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勤俭节约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中,更体现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真正实现勤俭节约的目标,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

我们要向那些勤俭节约的名人学习,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得以体现。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赞美毛主席朴素生活的故事

赞美毛主席朴素生活的故事

赞美毛主席朴素生活的故事1994年,毛泽东诞生100周年,雷洁琼先生在韶山参观毛泽东纪念馆后,留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题词,这是对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的最为崇高的评价。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在物质生活方面从不提出过分的要求。

他老人家总是严于律己,把自己的生活标准降到最低。

在衣着上,毛泽东极为简朴,从不讲究。

1937年1月6日,毛泽东住在寺儿台老百姓的某个窑洞里。

毛泽东对刚烧好土炕的警卫员小吴说:“外面人多地方小,睡不下,今晚你就跟我一起睡吧!”小吴有点不好意思。

毛泽东笑着说:“这么大的人了还害羞?”一句话把小吴逗笑了。

小吴一上土炕就睡得死死的。

毛泽东则脱下大衣,给他盖好,继续在窑洞里,借着微薄的灯光办公。

突然,炕上着火了。

毛泽东唤醒小吴,同他一起把燃着的褥子扑灭。

原来土炕皮薄,下面烧得火太旺了。

小吴心里很难过,感到自己失职了。

毛泽东连忙安慰说:“没有关系……补补就行了。

”这条烧了窟窿的粗布补丁褥子,伴随毛泽东进入延安、转战陕北、赶考北京,最后珍藏在中国某纪念博物馆中。

抗日战争期间,从最高指挥官到每个炊事员,都是每三年发一套棉衣,每两年发一套单衣,每人每月五角零花钱。

为了节约开支,全体上下的棉衣或单衣都是缝了又补、补了又缝,为了支援前线,换装的时候都尽量不领取新的衣服。

有一次,毛泽东穿的旧棉袄到了换装的时候,但是他就是不肯换新的。

警卫员没办法,找到相关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想办法搞了几尺高级布,请被服厂做了件体面暖和的新棉衣。

警卫员知道,当面把新衣服交给毛泽东,他肯定不要。

于是警卫员趁毛泽东休息的时候,把新棉衣放进去,把旧棉衣偷了出来。

他们本来是想把那件旧棉衣拆开洗干净,可是没想到布都全糟了(就是布一捏就碎),一拆便缝不了。

不一会儿,毛泽东发现自己的棉衣被调换了,立即把警卫员叫来,问道:“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解释说是相关工作人员做的。

毛泽东不高兴了:“为什么?我自己已经有棉衣穿嘛!”指着新棉衣说:“这件棉衣太好了,我不要。

彭德怀的勤俭节约事列

彭德怀的勤俭节约事列

彭德怀的勤俭节约事列彭德怀元帅一生叱咤风云、跌荡起伏,颇富传奇色彩。

但他在建国后的工作生活中,也曾演绎过许许多多波澜不惊的故事。

透过这些貌似琐屑平常的陈年往事,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到彭德怀的高尚品德与优良作风,能够深切地感到他的崇高与伟大。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初期,使用的是一辆旧汽车。

不久,有关部门提出要给他换一辆新式轿车,却被他拒绝了:“这辆车还能用,换什么?”警卫员把从别处听来的新车的诸多优点讲给他听,试图使他动心,不料他却说:“世界上好东西多呵,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

”彭德怀家每顿吃剩下的饭菜,他怕浪费,总是不让倒,下顿把剩饭菜热来再吃。

屋子里的家具,只要他认为“挺好”,谁都别再想给他换成新的。

有一次,警卫员提议把他家里的旧窗帘布换一下,彭德怀鼓睁着双眼说:“旧了?老百姓用这样的布做成衣服,还不知穿多少年哩!”1955年5月,彭德怀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德、波、苏三国。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期间,我国大使馆按规定发给彭德怀一定数额的马克,以供他购物之用。

当警卫员领到这些马克后,便提出给首长的一个已参加工作的侄女买块手表。

彭德怀想了想,说:“好吧,弄个最便宜的,能看个时辰就行了。

”警卫员素知首长总是难得买东西,结果那些外币又多是一文不少地退了回去。

因此,警卫员决定这次一定要买块贵而且好看些的。

当表买回来给首长看时,他还满意,但一看发票就皱起了眉头,连声说道:“太贵了!太贵了!这合人民币多少?小孩子戴这个,用不着。

”非叫警卫员去换不可。

警卫员一口咬定这是最便宜的,况且很快就要离开该国了,彭德怀这才无奈地嘟哝道:“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你捣了鬼!”其实,买这块表仅花去了所发马克的不到百分之一,余额悉数退还了。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_关于节约的作文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_关于节约的作文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关于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

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

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2、徐特立的《粉笔诗》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

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

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

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

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

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3、冯玉祥夸奖佟麟阁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

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

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

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

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

”冯玉祥吃得很香。

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4、列宁的大衣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

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

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

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

节俭的事例

节俭的事例

节俭的事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

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

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列宁的大衣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

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

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

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

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德国人富裕,但过起日子来却相当节俭,很少见铺张浪费现象。

世界闻名的奔驰汽车公司曾于2000年4月在斯图加特公布年度报告,请了一些记者参加。

招待会在公司的食堂举行,主菜为一块肉和土豆,来客基本上能全吃光,有的客人还用面包蘸着盘内汤汁吃下,自然大方,毫无“面子不好看”的顾虑。

德国家庭正式请客,基本上也是如此。

在穿着上,老人们比较庄重,年轻人则非常随意。

退休老人退休金不低,但坦言自己采购食品时一般只光顾低价商店。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1、周恩来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他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2、毛泽东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3、雷锋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5、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6、日本丰田公司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通宵开灯 , 并且 要求 路灯关掉一半 , 省
下 电 让 工 厂 搞 生 产 。 毛 泽 东 的 烟 瘾 很
习, 阔少是挥 霍 国家资产 的败 家子 ! ” 他 认 为勤 俭节约和反对 浪费是共产党 的优 良传统 , 无论 何时都要坚持 到底 , 极大 改
变了外宴招待上 的浪费之风 。毛泽东 在 公 务往来之 际 , 常常收 到很 多礼品 , 工作 人 员 曾劝 他把 一 些礼 品 留下 来 自己使 用, 但他 总是 嘱咐工 作人 员将 这些名 贵 礼品一~造册 , 上缴国库 , 公私分明。

代领 导集 体 , 在 中 国人 民心 中享有 极
高声望 。他们廉 洁奉公 , 勤俭节约 , 坚持
艰 苦朴素 的生活作风 , 从不贪图享受 , 为
全党 、 全 国人 民做 出了 表 率 。
新 中 国成立初 期 , 在 接待 外宾 安排 上讲究 形式 , 注重排场 , 招待外宾 的国宴
成。
大, 但用过 的烟盒都舍不得扔掉 , 而让警
卫 收集 起来 , 到外 面再买些散烟 装进去 ,
连火柴 盒用完也是重复 利用 。抗美援朝 期间, 一次 工作 人员想 给 毛泽东 翻修房
屋时 , 也 因受到他 的严厉批评而作罢。 毛泽 东 的衣着 简朴 , 衣服 更是 补 了
当时 中央领 导同志经常去 的大城市 都设 有 内部 招待 所 , 对住 招待 所 的人员 所用 的房子 、 汽车都不 收费 。事后 , 周恩 来 指示 工 作 人员 到 这些 城 市 进行 了调 查, 纠正 了这些做法 , 并专 门发布文件强 调在 对 内招 待工作 中 , 要 杜绝 用公 款请 客, 大吃大 喝 , 铺张 浪费 , 生 活特殊 化 的 不 良作 风。有次周恩来 到东北各地考察 时, 也拒绝 了当地领导安排 的高级住 宅 ,
几 条原 则 , 如 十大建 筑所需 材料 全部 用
国产 的 , 不许进 口, 兴建 中要厉 行节 约 , 不 能浪 费 , 一 切量力 而行 等 。为 了节 省 劳动 力开支 , 周恩来 还号 召机 关干部 参 加 建筑义 务劳 动 , 在人 民大会 堂万 人礼 堂在安装 1 5 o 吨钢架 时 , 他还亲临指导完

动减 薪 、 降低 生活标 准 , 他 对 伙房 师 傅
说: “ 我实行 三不 , 即不吃 肉 、 不吃 蛋 、 吃 粮不超过定量 ! ” 他说 到做 到 , 严格按照这
个标 准吃饭 。毛泽东 以身作 则 , 形 成 了
廉政勤俭的作 风。
周 恩来 勤俭 为 国
开 国领袖们 的俭朴 生活
易露 出补 丁 。_ T作 人员 在 他 会 见外 宾
1 3 闻 H I S T O R Y i 政 府 法 制 文 摘 版
车 。毛泽东 到全 国各地 视察 时 , 也从 来
不吃请 , 不搞 特殊 化 。为 了减 轻地方 负 担, 他甚至不用地方宾 馆的东西 , 牙刷等 洗漱用 品都 自己带 , 有 时连行军床 、 窗帘
也带上 。这是因为 当时地方群 众都十分
见外 宾等场合才穿 。他的一双袜子穿 了 多年 , 导 致袜筒 经常 滑落 在脚踝 上且 容
早 在战争年代 , 毛泽东 外出办事 , 多
靠 骑 马或步行 。即使新 中 国成立后 , 他
又 补。他在 1 9 4 9 年接 见 民主人士时 , 还
是 穿着带 补 丁的衣 服 , 只在 开 国大典 时 才 定做 了新制 服 , 但 他只有 在开 会和接
也 多是坐国产小车 , 从 不 坐 豪 华 外 国
丰 盛异 常 , 浪 费现象 十分 突出 。毛泽 东 为 此批评 指 出 : “ 接 待外 宾的宴 会 , 大讲 排场 , 吃掉 的还 没有扔掉 的多 , 白白浪 费 了 国家 的金 钱 和物 资 。这是 阔少 的恶
直没有答应 , 认为要勤俭 建国 , 利 用中
南 海 旧有 的房 屋 , 照样 可 以开 会 办公 。
来 特意 给外交 部领导 写信 强调节 俭 , 要
求 东楼应 停止 装饰 , 西楼 只修 补破 漏之
时, 常 常用 “ 小心 , 家丑 不可 外 扬 ” 的暗
语, 提醒他坐 下时要收腿 , 以免让人看见
袜子上的补丁。
处, 一 切家 具 , 不许 购买 。1 9 5 6 年, 国务 院一些部委领导 曾提议修建~座气 派的 办 公大楼 , 并且已经选址规划 , 但周恩来
里总还掺点小豆 、 红薯或 芋头 , 唯一 的补 品就 是 “ 红烧 肉 ” 。毛 泽东 一 生只 用 竹
筷、 木 筷吃饭夹菜 , 坚决反对使用任何 高
级精 美 的餐 具 。三年经 济 困难时期 , 毛 泽东 除 了粮 食有 定量 以外 , 也 跟市 民们

样凭 票购 物 , 不搞 特殊 。他 还 自己主
政 咐 法 制 文 摘 版l H I S T O R Y旧 闻
崇 拜毛泽 东 , 他 用过 的东西 便都 收藏起 来, 所 以他 外出考察时直接 自带行李 , 以 免造 成对地方上的浪费。 在饮食 方 面 , 毛泽 东也 是多喜 欢 吃
粗粮 。他平 常多 爱吃湖 南红糙 米 , 米饭
在他任 国务 院总理 期间 , 更 是坚 持反 对 各 地大 兴土 木 , 而是 节约 财力用 于经 济 建 设 。为迎 接新 中国成 立十周 年 , 北 京 在 兴建 “ 十大建 筑” 时, 周 恩来也 规定 了
毛泽 东 的清廉
毛 泽东 生 活 十分 俭 朴 , 力求节约。 如他在 北京 所住 院子里 的路 灯 , 从来 不
口海 岱
毛泽东 、 周恩来 、 刘少奇 、 朱德 , 为新
中 国的主要缔 造 者 , 也是 党和 国家 的第

新 中国成立初期 , 百废待兴 , 但 国家 财 力有 限 , 故 身 为“ 总管 家” 的周 恩来对
政 府 兴 建或 扩 建各 类 楼 堂馆 所 控 制较
严 。1 9 5 o 年, 外交部大楼准备修缮 , 周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