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完整版

合集下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一)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二)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三)苏轼,唐宋八大家之首,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1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故事在我们生活中,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资源,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节约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小草的节约》。

从前,有一片草地上长着一株小草,它虽然个头不大,但却非常节约。

每天,小草只喝一点点雨水,吸一点点阳光,不浪费一丝一毫。

其他的草都嫌弃它太小,不愿意和它交朋友。

但是,小草却坚持不懈地节约着每一滴水,每一缕阳光,最终,它长成了一株又高又茂盛的大树,成为了草地上的一颗绿宝石。

故事二,《勤俭的阿婆》。

有一位阿婆,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天早晨,她都会早早起床,用最少的水洗脸刷牙,然后把用过的水都留下来浇花。

她还会把家里用剩下的米饭和菜叶留着,第二天炒饭或者做汤。

她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家里节省了不少开支,还培养了家人们的节约意识,让大家明白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故事三,《节约的小学生》。

小明是一位非常懂得节约的小学生。

每次吃完饭,他都会把剩下的食物打包,然后送给附近的乞丐。

他还会把用过的废纸进行分类,然后送到废品回收站。

每次出门,他都会选择骑自行车,而不是让爸爸开车送他。

他的勤俭节约不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还在家里成为了一个好榜样。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节约资源,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节约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小草一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分阳光;像勤俭的阿婆一样,把节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节约的小学生一样,从点滴做起,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蔚然成风。

愿我们都能成为勤俭节约的倡导者,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15则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节约的小故事(必备18篇)

节约的小故事(必备18篇)

节约的小故事(必备18篇)节约的小故事第1篇星期一,妈妈在洗衣服,经过一次一次清洗,衣服终于洗干净了,妈妈准备把清洗过衣服的水给倒掉的时候,我急忙把妈妈给叫住了,说“妈妈,你别把水倒掉,这些水还有别的用处呢。

”“还有什么作用呢?这些水都没用了,还是倒掉吧!”妈妈说。

我说:“这些水可以冲马桶,擦地,洗拖把,水的用处说也说不尽,太多了!”妈妈听了我这些话后,觉得我说地也有道理。

于是妈妈就决定了,把这些水装在另外的桶里,放在卫生间。

我用这些水冲了一下马桶,然后用布沾了一点水,再在马桶的边缘擦了擦,最后再用这些水把它清洗干净,原本脏兮兮的马桶一下子变成了洁白的了。

我找来一块抹布,把窗户擦得窗明几净,我用拖把沾了一点“洗衣水”然后从里到外地拖着,拖好了,我发现地面被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些“洗衣水”发挥了作用。

妈妈要淘米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些淘米水有很大的作处呢,它可以用来浇花,有油渍的碗啊,布啊都可以用它来洗,不用洗洁精了,安全又卫生。

这也是节俭的一种体现啊。

于是我找来一只面盆,把淘米水倒在里面,我用它来浇花,花儿似乎开得更艳了。

节约的小故事第2篇每当在食堂时,看到那不计其数浪费的剩菜,你是否会感到心痛?当你浪费每一粒米时,你是否知道浪费的每一粒米是农民伯伯的一片苦心!在同学们心中,一粒米算不了什么,而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心中,那就是生的希望!在农民伯伯心中,那就是流下的每一滴汗水。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全世界,每6秒就会有一位儿童饿死,有10亿多人在挨饿,非洲南部地区的孩子们甚至连一口水和一粒米都没吃到喝到。

这下你是否能感受到任何一点食物的来之不易!在我国据统计,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贫困山区就有1。

28亿的人口,也就是指1。

28亿左右的人都得挨饿,一年浪费掉的足够能让他们吃3年多。

而大学生浪费的量也不例外,他们倒掉的饭菜占购买总量的三分之一,他们一年倒掉的足以养活1010万人一年的食物!也许,同学们还认为浪费不算什么,甚至还以浪费为荣的话,那请你想想,如果你是农民,你要种多久,才能弥补你所浪费的食物,刮风下雨时,粮食能不能丰收都是大问题,那你可要等5年多,每天都十分艰辛!现在,你是否知道浪费有多么可耻!大家也可能只是嘴上说说要节约粮食,但你是否用行动证明过,我们可以向浪费粮食的人进行阻止讲道理。

关于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精选13篇)

关于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精选13篇)

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关于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精选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而有时候写作文需要用到作文素材。

小编整理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快来围观吧。

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篇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篇2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篇3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21篇)

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21篇)

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21篇)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是整理的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21篇),欢迎阅览!勤俭节约的故事篇1雷锋的节俭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3苏东坡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

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

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

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

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

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

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

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4卖狗嫁女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勤俭节约一直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家风。

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勤俭节约的家风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故事一,爷爷的一碗稀饭。

小时候,我常常听爸爸讲述关于爷爷的故事。

爷爷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的人,他生活非常简朴,从不浪费。

有一次,我爸爸生病了,爷爷亲自下厨给爸爸熬了一碗稀饭。

当时家里并不富裕,爷爷只煮了一小碗米饭,然后用水煮成了稀饭。

爸爸吃完后,感动地说,“这一碗稀饭,比什么都珍贵。

”爷爷的勤俭节约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爸爸,也影响了我,让我们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故事二,奶奶的织布机。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奶奶总是会拿出那台旧织布机,给我们织一些新衣服。

奶奶的手艺非常好,织出来的衣服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结实耐穿。

奶奶总是说,“这样一来,既能省钱,又能练织布技能,何乐而不为呢?”奶奶的勤俭节约精神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每一寸布料,珍惜每一分钱,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乐趣。

故事三,父亲的精打细算。

爸爸是一个非常会理财的人,他总是能够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记得有一次,我生日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我一直想要的书,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是却是我最喜欢的礼物。

爸爸说,“孩子,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爸爸的话让我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珍惜父母的辛劳。

这些家风故事告诉我们,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加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珍惜每一分资源,精打细算,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

勤俭节约家风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着节约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1)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

旁边一位印度的保安见此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到口袋里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钱,给保安作为酬谢。

为了一元而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

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这枚硬币,他就会在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钱,他便可以用之消费。

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可以浪费。

(2)雷锋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的时候,一次他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踢了一脚就走开了。

书记却把钉子拾起来,装进衣袋。

几天后,雷锋要到一家工厂去送信,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小雷,把它送到工厂去吧。

咱们国家底子薄,要搞建设就得艰苦奋斗呀。

”雷锋听了,顿时明白了。

后来他到了部队,用旧木板钉了一个“节约箱”,把捡到的破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装进去。

许多次,雷锋就是从这个“节约箱”里找到了要用的材料
(3)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

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

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

他的一双旧拖
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一):周恩来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务必是国货务必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好处。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二):邓小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刻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取。

这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三):毛主席勤俭节约的小故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衲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邓小平喝绿豆稀饭。

说实话,光靠他们这些节俭省不下几个铜板。

国家再穷,领导人穿衣吃饭的花消还是足够的。

伟人节俭,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人大手大脚,浪费铺张,社会势必盛行奢靡之风。

邓小平曾这样严厉告诫:这天的问题复杂得很,仅靠几个章程、几个法令、几个办法办事是不行的;节约也要有用心性,如果没有地方的用心性,就不可能节约,就要发生浪费。

他的批评直指要害,节约不能靠命令主义,搞形式主义,而要从上到下用心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四):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五):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之后在朋友的帮忙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一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一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六):卖狗嫁女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这天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这天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这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七):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期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理解你的推荐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八):赵匡胤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就应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九):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必须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之后,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一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必须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先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雷锋的节约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一):日本丰田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二):勤俭节约小故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三):我的勤俭节约故事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

正如萨迪所说:谁在平日里节衣缩食,在穷,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把勤俭节约这四个不引人注目的字牢记在心中。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

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

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此刻还在滴水。

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向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

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但是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

我认真地对妈妈说。

明白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还有一次,我的小外甥女来我家玩,正巧妈妈做好饭了。

我一会儿就吃完了,就坐在旁边等她吃完。

她看我吃完就着急了,随便扒了几口就起身想要进房间玩,我连忙开口:妞妞,你快点把饭全吃完,不能浪费的。

但是她摇摇头,就是不吃。

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于是我和妞妞说:你明白吗?这些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流了这么多汗水,才换来了我们的粮食。

我们可不能随便浪费。

妞妞似乎听懂了,埋下头默默地把那些饭全吃完了。

是啊,我们必须要从点滴做起,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减少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快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都成为勤俭节约的小天使。

并且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这样世界便会因我们而完美!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十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这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

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

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

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

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

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