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勤俭节约,不浪费金钱是发财致富的另一条道路,如何你会赚钱但是不会存钱,在别人的眼里你还是一个穷人。
所以显示得勤俭节约诗多么的重要了。
1.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一个星期天,雷锋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正在晾衣服时,发现自己的旧袜子不见了,他就到处寻找。
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还这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
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得难受?”雷锋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可以啦!”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难看吗?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
”这几句话,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的节约精神。
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奖金,他却把钱存在银行,一年一年过去了,雷锋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可是他自己却舍不得买新袜子。
雷锋是多么节约啊!2.比尔盖茨眼中的一美元拖着两个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走进了候机大厅。
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她也没有找到说好了要赶到这里与她会合的侄子。
她轻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等侄子。
因为刚刚做过肾脏手术,米莎太太要比常人更频繁地去厕所,可总是不见侄子的影子。
她带的许多东西虽然不很值钱,但都很珍贵,因为那是她给远在都市里的亲朋们积攒了多年的礼物。
她只得一边忍耐着,一边焦急地东张西望。
“太太,需要帮忙吗?”一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坐到了她身旁。
“哦,不,暂时不需要。
”米莎打量了年轻人一下。
身着休闲服的年轻人掏出一本书,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
“这个不守时的家伙,等会儿非得训斥训斥他。
”米莎太太开始埋怨起侄子来。
又过了一会儿,米莎太太实在忍受不住生理上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轻人求援道:“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间。
”年轻人非常愉快地点头答应了。
米莎太太很快回来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递给年轻人:“谢谢你帮我照看东西,这是你应得的报酬。
”望着老人一脸的认真,年轻人回一声“谢谢”,接过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里。
这时,米莎太太那位西装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他刚要解释迟到的原因,忽然惊喜地冲着老人身旁的年轻人道:“你好,盖茨先生,你也乘坐这趟班机?”“是的。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一)《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二)《勤俭节约的毛泽东》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三)《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四)《周恩来》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生活中勤俭节约的小事例

勤俭节约,从日常小事做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践行的生活方式。
从关闭不必要的电器到减少食物浪费,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为我们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
以下就是一些勤俭节约的小事例,希望能激发大家的节约意识。
1. 关闭不必要的电器每天下班回家后,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视、电脑或其他电器设备。
然而,当我们离开房间或者不使用这些设备时,很多人却忘记关闭它们。
其实,这些电器在不使用时也会消耗电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个简单的习惯,就是离开房间时检查并关闭所有不需要的电器,这样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为家庭减少电费支出。
2. 减少用水浪费在洗手、刷牙或者洗菜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让水龙头一直开着,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节约用水的小窍门有很多,比如安装节水型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以及在洗手、刷牙时及时关闭水龙头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则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3. 重复使用购物袋购物时,许多商场都会提供塑料袋。
然而,这些塑料袋往往只使用一次就被丢弃,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我们可以自备环保购物袋,每次购物时重复使用,既减少了对塑料的依赖,又降低了垃圾的产生。
4. 选择经济型食材在购买食材时,我们往往会被一些昂贵的进口食品或高档食材所吸引。
然而,选择经济型食材同样可以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而且更加经济实惠。
通过合理搭配食材,我们不仅能够保证饮食的健康,还能节省不少开支。
5. 修补破损物品当衣物出现小破损或者家居用品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第一时间考虑更换新品。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通过修补这些物品,我们可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比如,缝补破洞的衣服、修理坏掉的家居用品等。
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还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6. 减少纸质浪费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文档和电子邮件,而减少纸质文件的打印。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双面打印、利用废纸制作草稿纸等方式来减少纸质浪费。
勤俭节约的故事

勤俭节约的故事勤俭节约的故事篇1雷锋的节俭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俭,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俭便士,英镑自来”,每一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3苏东坡公元1080年,他被贬官来到黄州时,生活窘迫。
为了渡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计划开支办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
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
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
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
可是,当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
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
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勤俭节约的故事篇4卖狗嫁女晋国东部有一个叫吴隐之的大官。
他年轻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一起奋斗,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他做官后,仍然厌恶奢侈,拒绝搬进朝廷准备的衙门。
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之后,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必须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日出嫁,怎样一点筹办的样貌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日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准备。
节俭的名人例子

节俭的名人例子
1.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忠诚和节俭著称,常常精打细算,为士兵们着想,号称“关云长”。
2.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勤俭节约,关注民生,经常助人为乐。
他曾经说:“节俭可以重用,浪费必定灭亡。
”
3. 齐白石:中国近代艺术大师,他一生深知艺术家的生存不易,节约資源,创作材料多以自然取材,以物征形,形尽意达。
4. 钱钟书:知名文学家、教授,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俭朴的生活方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著称,强调人应当保持勤俭持家的精神。
5. 贝聿铭:中国著名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不但致力于文化保护和传承,更注重简洁精致、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提出“不浪费时间,不浪费材料”的口号。
勤俭的事例

勤俭的事例
1.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世界无产阶级导师,他一生勤俭节约。
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这件旧大衣上还留有三弹孔的痕迹。
在他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逝世。
2.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周总理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经常穿一件深蓝色的衣服,一条缝了又缝的裤子,还有一双穿了又穿的皮鞋。
3.雷锋的袜子。
雷锋同志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补丁摞补丁,放在现在早该扔掉了,可他却舍不得丢掉,别人劝他换双新的,他却说:“这袜子还能穿,再说我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哪有时间再买一双?”。
有关勤俭劳作的事例

有关勤俭劳作的事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勤俭劳作的事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通过辛勤努力和节俭精神,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以智慧和勤俭著称。
他提倡节俭生活,认为这是保持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他自己的生活也很简朴,以身作则,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2.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皇帝。
他非常注重节俭,倡导勤俭持家、勤政爱民的思想。
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初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3. 雷锋:雷锋是中国现代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以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他生活简朴,乐于助人,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4. 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长期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勤俭朴实的品质也备受赞誉。
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节俭精神,不仅在个人生活中取得了成功,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勤俭劳作,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2024年勤俭节约勤俭节约的事例(13篇)

2024年节省节约节省节约的事例(13篇)节省节约节省节约的事例篇一我校有好多同学,一下课,就跑到水龙头跟前,把水龙头翻开,就拿水泼别人。
走的时候也不把水龙头关上,就飞快地跑。
我曾经也干过这样一件“傻”事。
每个礼拜,我和姐姐都要玩水,我们把水龙头翻开,水表里的红色三角就转起来了。
水龙头开得越大,红三角转的速度越快,付的水费也就越多。
一天,我和姐姐又要玩水了,姐姐一翻开水龙头,水表里的红三角又转起来了。
姐姐看了,自言自语道:“要是水流出来,水表不走那该有多好啊!”这句话正巧被在旁的我听见了,我想了想,就说:“姐姐,我们只要把水龙头开得小一点,水表就不会走了。
”“真的吗?”姐姐惊讶的问。
“不信你自己试试看。
”姐姐试了试,果然,和我说的一样。
姐姐又快乐又惊奇地问:“谁告诉你的?”“谁也没有告诉我。
”“昨天,我洗完脸,没有把水龙头关紧。
水一滴一滴地流出来,可水表一点也没走。
”我神秘地对她说。
“好,好,好!那我们快积水。
”可是她一想,便皱起眉头,姐姐说:“这样太慢了!”“不要紧,我们只要从早上开始一直积到中午,不是就有许多水了?”她立即迎上去说:“这叫积少成多。
”说完,我俩发出卑微的会心的笑声。
这个“机密”终于被爸爸发现了。
我们争先恐后的把这个“机密”告诉爸爸,以为爸爸会表扬我们。
谁知道,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吗?这是偷水!”“啊?我和姐姐呆住了。
我们都成了小偷了,这么严重呀!”爸爸又说:“假设人人都像你们一样,谁给国家交水费呀!你们不是偷了国家的水吗?在说,浪费水也是不应该的!”听了爸爸这番发人深思的话,我和姐姐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
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昂起头,指着那盆水说:“爸爸,我们把这盆水交工吧!”“这倒不必了,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做了。
”爸爸严肃地对我们说。
我们响亮的答复:“是!”同学们,假设你们也是这样的话,就请赶快改正吧!水是生命之,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省节约节省节约的事例篇二听老一辈讲,节省节约是我家的传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一)
《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二)
《勤俭节约的毛泽东》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三)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关于勤俭节约的事例(四)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