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该学的东西很多,老师都会教给我们很多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希望你喜欢。
第一课:《画》课文原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第二课:《四季》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
夏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金蝉唱起了歌儿——知了,知了给世界带来欢笑。
秋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落叶唱起了歌儿——刷刷,刷刷,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北风唱起了歌儿——呼呼,呼呼,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小小竹排画中游xiǎoxiǎozhúpáihuàzhōnɡyóu 小竹排,顺水流,xiǎozhúpái,shùnshuǐliú,鸟儿唱,鱼儿游niǎoerchànɡyúeryóu。
两岸树木密,liǎnɡànshùmùmì,禾苗绿油油。
hémiáolǜyóuyóu。
江南鱼米乡,jiānɡnányúmǐxiānɡ,小小竹排画中游xiǎoxiǎozhúpáihuàzhōnɡyóu 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第五课:《爷爷和小树》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小树不冷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课文赏析和拓展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和赏析。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并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挂图等形式加强记忆。
4. 句子理解:讲解课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寓意。
5. 赏析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色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画,展示并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画》2. 生字词:略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画。
3. 课后拓展: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1. 略2. 示例:课文中的画,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山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让人陶醉。
3.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绘画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朗读和赏析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选择合适的教具和学具,如生字词卡片、挂图等,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全方位地感知生字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教学导案1教学目的⑴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⑵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⑶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⑷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画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诵。
课前准备⑴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⑵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规范第一课时切入举偶⑴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相互出谜语,相互猜,老师也参与其中)教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板书课习题)(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习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⑵(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习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习题,让学生感受美,观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观赏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观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
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
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舞。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生字的正确书写。
2.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
二、课文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教师的发音和语气。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生字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教师解释生字的意思,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画是谁画的?3.教师继续提问:小毛的画中都有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
三、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画为什么特别?3.教师继续提问:小毛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事物可以画在画里?2.学生自由发挥,用课文中的生字造句。
3.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画一幅画。
六、课后作业1.书写生字,巩固记忆。
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大自然,完成一幅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生字学习、课文理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课文《画》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朗读示范。
对话示例:教师:“小明,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吗?我们听听你的声音。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精品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为通过描绘一系列自然景物,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以此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等方式,感受和描绘自然景物,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逐句解析课文,解释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b. 分析课文描绘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自然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详细讲解和表达方式的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进行描述和表达。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画》2. 生字词及其解释3. 自然景物描绘的表达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喜欢的自然景物,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蓝蓝的天空。
天空湛蓝如洗,飘着朵朵洁白的云彩,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课件ppt

我会认 yuǎn
远方
远
远处
造句:周末,爸爸要去远方出差。
yǒu
有时
有
没有
造句:月亮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
6画
走之旁
辶
偏旁学习
读写要领 记住偏旁
共三笔,上面是点, 下面部分是两笔,最 后一笔是捺不是横。
“辶”多与走路或路 有关。
示例字
还远近
6画
sè
红色
色
白色
造句:这件红色的连衣裙真漂亮。
jìn
亲近
画
(远)看山有(色) ,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6画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学完这篇课文,我掌握了反义词识字的 方法,如“远——近”“来——去”,并了 解了一种新的古诗——谜语诗。诗中描绘的 景色可以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 示。
近
近处
造句:我在小路近处发现一丛美丽的花。
6画
斜刀头
偏旁学习
读写要领 记住偏旁
第一笔是撇,第二 笔是横撇。
通常在字的上部, 看上去是倾斜的。
示例字
色
6画
tīnɡ
听
好听 听到
造句:爸爸唱歌真好听。
wú
无色
无
无法
造句:水是无色的。
6画
shēnɡ
声
笑声 歌声
造句:妹妹的笑声真好听。
qù
去
离去 回去
造句:妈妈在村头望着我们离去。
字词听写
6画
再见
6画
偏旁归类 “远、近、还”是走之旁。
换偏旁
爸——色 天——无
运用反义词 编句子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PT课件《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

lái
来
远 有无
色 近听
声
去来
连一连
远
色
听
声
shēnɡ tīnɡ yuǎn sè
hái(还是)
还
huán(归还)
他还(√hái huán)没有把《格林童话》归还 (hái h√uán)给图书管理员。
诗词学习
认真听朗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中都有哪些景 物?
huà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tiān tiān qǐ de zǎo péi wǒ qù xué xiào
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从这首儿歌里你学到了什么? 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讲,不做小动
作;下课后不乱跑,努力做个好学生。
拓展延伸 如何整理书包?
zhěnɡ lǐ shū bāo
整理书包
xiǎo shū bāo zhēn shén qí zhuānɡ le shū běn zhuānɡ wén jù
duō
多
shǎo
少
huánɡ niú
黄牛
zhī
只
māo
猫
biān
边
yā
鸭
pínɡ ɡuǒ
苹果
xìnɡ
杏
táo
桃
多 少黄牛只 猫
你
边 鸭 苹果杏桃
真 棒
shǎo(多少)
少
shào(少年)
zhī(一只)
只
zhǐ(只要)
课文学习
认真听朗读,找一找,文中共有几对反义词? 大小多少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创作的⼀⾸五⾔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然景物,赞叹的却是⼀幅画。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画》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画》原⽂ 画 (⾼⿍) 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注释: (1)⾊:颜⾊,也有景⾊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 远看⾼⼭⾊彩明亮,⾛近⼀听⽔却没有声⾳。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艳, ⼈⾛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学⼀年级语⽂《画》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过程与⽅法: 1、通过⾃由读、同桌互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学过的识字⽅法识记本课⽣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机勃勃的景象,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个⽣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教学难点: 能⽤⾃⼰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朗读法、想象法、⾃主识字法等教学⽅法。
通过想象画⾯并联系⽣活实际,使学⽣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由地学⽂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对课⽂内容的感知。
2、⾃主识字,交流识记⽅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解读中⿎励学⽣展开想象,充分联系⽣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猜谜导⼊ 1、教师请学⽣猜字谜:空⼭之中⼀亩⽥。
(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猜谜语: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导读:《画》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
)
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
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