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4)知识点全梳理

多年的历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与后来的
《
》 、《 》 、《
》 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
十二 _____(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_____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
亡)、七十____ (记人臣言行事迹)、十___(大事年表)、八 ____(记
各种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
乃使其从者衣褐
• C.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赵强而燕弱
• C(A项分别为“通过”和“趁机”; B项分别为“竟”和“于是、就”。 C项都副词“只不过”;D项表假设“如果”和表并列。)
• 3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一词多义
• 于:①君幸于赵王 •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 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于:①君幸于赵王 (介词,被) •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 词,同)
• A.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访)
•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唯独) D.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复)
• A(B.任命或授予官职;C.难道;D.答复、回复。)
• 2 下列句中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 B.今君乃亡赵走燕
• 遗(wèi)赵王书 臣语(yù)曰 肉袒(tǎn) 曲(qū)在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秦始皇本纪》
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秦始皇本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列传》
4、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滑稽列传》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4、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 义?
“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交代了两个事实, 作了一个暗示。
两个事实是: ⑴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 ⑵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是一个大智大勇、敢说敢为、不顾 生死的人。
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 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均(比较、权衡)之(代词,这)二策,宁许以(连词,表 目的,来)负(使动用法,使…担负,承担)秦曲。”王曰: “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实在,如果)无人,臣愿奉 (通“捧”,双手捧着)璧往使。城入赵而(连词,表承接,
就)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动词,表敬意,请允许我)完 (使动用法,使…完整)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 西(名作状,向西)入秦。
⒆于是舍人相与(共同、一起)谏(规劝)曰:“臣所以 (…的原因)去亲戚(父母兄弟)而事(侍奉)君者(引出
原因),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即使)庸人(普通人)尚羞 (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羞耻)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 肖(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坚决)止之,曰:“公 之视廉将军孰与(与…相比哪一个(谁)更)秦王?”曰:“不 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 臣。相如虽(虽然)驽(愚驽、无能),独(难道)畏廉将 军哉?顾(只不过)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武力)于 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 为此者,以先(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梳理:《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

一词多义
于
归璧于赵 而君幸于赵王 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
到 被 在 和,跟,同
一词多义
书
使人遗赵王书
书信
拜送书于庭
国书
秦御史前书曰
写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奏本
无从致书以观
书籍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书法
一词多义
立
赵立奉璧来 立即 相如因持璧却立 站立
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 不如因而厚遇之 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 观点3.面子问题。论据材料:什么面子该争,国 家的面子,国家的尊严一定争,渑池会蔺相如针锋相 对,争得好;什么面子不该争,为了大局,个人的面 手可以不要,因此身为相国蔺相如对廉颇一忍再忍, 蔺相如是非分明。
立意角度
• ①用任人才不能论资排辈 ——从蔺相如被破格提 拔
• ②要提倡顾全大局 ——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启示 • ③知错认错真丈夫 ——赞廉颇“负荆请罪” • ④时势造英雄 ——蔺相如“完璧归赵”新解 • ⑤大智出大勇 ——秦王蔺相如强弱辨 • 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举荐贤才,功
名词作状语
奉璧西入秦 间至赵矣
卒廷见相如 而相如廷叱之
怒发上冲冠
向西 从小路 在朝廷上
向上
实词积累之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乃前曰 于是相如前进缻
臣乃敢上璧 舍相如广成传舍
衣褐,怀其璧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 左右欲刃相如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上前
上前 献上 安置住宿 穿/怀里藏着 弹 上前 用刀杀 祝寿
L/O/G/O
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梳理
实词积累之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睨:斜视
辞谢:婉言道歉
固:坚决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 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 “有司”,此指专管国家疆域图的官吏。
案:通 “按”,审察,查看 从此以往:从这里到那里
特:只,只是 诈:诡计
舍:安置住宿
九宾: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古代最隆重的礼仪。
相如使秦,面对虎视眈眈的强秦既要不失礼节又要不失美玉,为 此与强秦展开了多个回合的较量。
•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 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 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 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 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 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 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 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 而腐刑既摧残人的身体更摧残精神,司马 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可后来他 想到了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 人总有一死,但“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腐刑。
“士可杀不可辱”是古代名士信奉的做人原 则,受刑后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居则 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 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但是司马迁 为了那部他还没有完成的《史记》却忍辱 负重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我国历史上 首部纪传体通史。
何以知之:宾语前置 于:被 束:捆绑
窃计:私下打算
乃亡赵走燕:却从赵国逃跑到燕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一、通假字1.可予不 (“”通“”)2.拜送书于庭(“”通“”)3.召有司案图 (“”通“”,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二、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②..①及左右①古义: 今义:指美貌女子②古义: 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7.臣所以..②而事君者..①去亲戚①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 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9.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 今义:连词,表结果10.不忍..为之下古义: 今义:不忍心三、一词多义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负决负约不偿城()肉袒负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相如奉璧奏秦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奉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3. 4.⎧⎪⎨⎪⎩⎧⎪⎪⎨⎪⎪ ⎩而君幸于赵王()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5.⎧⎪⎪⎪⎨⎪ ⎪⎪⎩臣愿奉璧往使()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使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6.⎧⎪⎪⎨⎪⎪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请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 ( )(2)左右欲刃.相如 ( )(3)乃使其从者衣.褐 ( )2.名词作状语(1)间.至赵矣(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卒廷.见相如 (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秦王恐其破.璧 ( )(2)宁许以负.秦曲 ( )(3)毕.礼而归之 (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大王必欲急.臣 ( )(2)完.璧归赵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4单篇梳理基础积累课文1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

班固 范晔
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北海牧羊十九年而 1.以典型环境和的民族气 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3.人物语言个性化
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以及他在政治、文学、
1.顺序井然
科学领域内的才能与成就,塑造了一位博学多
2.详略得当
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
9.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睨(斜着眼看) ②舍(安置住宿) ③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第9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 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 径道亡,归璧于赵。
④决(必定) ⑤负(违背) ⑥衣(穿) ⑦褐(粗布衣服) ⑧怀(怀藏,怀揣) ⑨亡(逃跑)
10.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译文:_秦__王__怕__他__撞__碎__了__和__氏__璧__,__于__是__婉__言__道__歉__坚__决__请__求__,__召__唤__有__司__察__ _看__地__图__,__指__点__着__说__从__这__里__到__那__里__的__十__五__座__城__邑__都___给__赵__国__。__(得___分__点__:__辞__、 _谢__、__固__、__案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蔺__相__如__估__计__秦__王___只__是__以__欺__诈__的__手__段__假__装__把__城__邑__给__赵___国__,__实__际__ _上__得__不__到__。__(得__分__点__:__度__、__特__、__佯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段)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 柱。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渑池之会 (第14至第16段)
开端(14自然段):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5自然段):
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 结果(16、17自然段): 秦小胜赵 →位居 将右
四、将相交欢(第17至第21段)
开端:廉颇恃功(17) 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 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 国急私仇
负荆请罪
相 如 引 车 蔽 匿
四.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
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 完璧归赵 缪贤 ——蔺
介绍
渑池之会 秦王、群臣——蔺
斗争
将相交欢 廉 ——蔺
冲突
有智谋
大智大勇
国家为重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写作特点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 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 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 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 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 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 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处。对待不同的 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 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廉 颇 者 , 赵 之 良 将 也
蔺 相 如 者 , 缪 贤 舍 人
2、3-13段,完璧归赵;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瑟
请击缶
缶
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相 如 功 大 , 拜 为 上 卿
4、17-21段,将相交欢。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人教课标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说教法和学法
• • • • ㈠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诵读。读方式多样, 效果各异。我将采用集体朗诵和分角色朗读两种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不宜在单课时内通读全文,否则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根据内容特点, 我将以故事为单位,引导学生朗诵。 集体朗诵相对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读,了解故事 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对话,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务内心感受。㈡问答法(或问题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 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这种策略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最应该体现。而问题的设计或提问 的技巧将直接影响引导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个误区:以为高浓缩、高难度的设问等于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等 于有效的引导。结果在课堂上,屡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究其原因,一是违反循序渐进的原 则,问题跳跃性大,致使学生出现思维“断层”;二是忽略学生个体认识和能力差异,热情地提问 反而出现了“能者扬之,困者抑之”的后果;即使对于能者,在连珠炮式的追问下也十分尴尬。 因此,我认为问答式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⒈与内容或结构同步。体现为引导学生简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每个学生奠定深入学习的 基础。 ⒉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发挥个体差异的积极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适量提问,鼓励尊重。对同一个学生,最多连续提问三次,之后询问其是否愿意继续,尊重学生 的选择,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层层深入,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 有收获。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有效引导中,成就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当然任何一节课教师都无法预设所有的问题和答案。实际课堂中,随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 往往很多问题是随时生成的,而无论怎样,上述原则都适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⑴ 可予不:(不,通“否”。
)
⑵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
⑶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
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
⑸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
⑹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
⑺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⑻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⑼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é,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
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6.徒
① 徒见欺(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7.于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
(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