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告家长书
预防秋冬季流行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预防秋冬季流行病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秋冬季流行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精选篇1尊敬的家长:您好!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初秋时,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放大干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同时由于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
__小学温馨提醒您:秋冬季加强传染病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病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
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39℃以上)、畏寒、头疼、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学生如患病当立即就医,与班级内同学进行隔离,防止相互传染。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
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头痛。
如果后期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5~7天,即可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急,同时有发热、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除上述一般症状外,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唾液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
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学生如患病当立即就医,与班级内同学进行隔离,防止相互传染,需要停课不少于14天。
水痘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
年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天后才出诊。
偶可出现前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
皮疹有以下特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
皮疹发展迅速,开始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瘙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4篇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们: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我们特此致信,与您分享关于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并希望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小科普(一)呼吸道传染病1.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可能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2.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主要的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
3.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声嘶、发绀(发绀[fā gàn]又称紫绀,是指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可使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呕吐等。
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潜伏期约7-14天。
接种百日咳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百日咳。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
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
5.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为高热(部分病例高热可达39-40°C),伴畏寒、寒战、乏力、全身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为主,常有咽痛、咳嗽。
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容易造成传播流行。
6.肺结核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咳嗽、咳痰超过2周,出现咯血或痰里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淋巴肿大、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
五篇2024年学校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秋风送爽,书页轻扬。
夏秋更替之际,天气变化不定,是许多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为了确保孩子健康、顺利地度过新学期,远离传染病的侵扰,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积极关注,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一)常见类型1.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多数发病后1至3天即可康复。
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3.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为2至10天,平均3至5天。
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至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少数重症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4.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主要侵犯1至7岁小儿。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至6日,重者可至2周。
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二)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1.卫生用水:日常饮料以白开水和淡茶水为宜,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刷牙、漱口。
2.规范洗手:饭前便后及加工制作食物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彻底清洁双手,防止病菌经手口传播。
3.注意饮食:剩菜剩饭要及时放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要加热。
五篇2024年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加之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免疫力较差,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因此,为了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将几种常见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一、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一)流行性感冒1.主要症状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2.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3.预防措施①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②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③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④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⑤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⑥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二)水痘1.主要症状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瘆”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
斑疹、丘瘆、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瘆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
得过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
2.传播途径水痘患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瘆液中,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2024年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三篇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加上秋季气候干燥,孩子抵抗力弱不适应气候的变化,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等。
同时,学校又是人群密集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传播。
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请家长查收以下关于秋季疾病预防的安全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防范,一起守护孩子健康!一、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好发于秋季。
潜伏期3~10天。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预防措施:1.经常开窗通风。
2.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3.注意劳逸结合。
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4.进行饮食调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5.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空气飞沫方式传播。
它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 可达39℃-40℃ ),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接触患者1~7天发病。
预防建议:1.流感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隔离至体温正常后48小时才能复课。
2.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4.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流行季节前(9-12月)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
三、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高峰期为11-12月和次年3月。
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五篇

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近期天气逐渐转凉,入秋后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时节,而学校又属于人群密集场所,人员接触密切,容易造成传染病的高发频发,一旦暴发,危害性极大。
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家校合作1.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对于晨午检或在校期间发现体温在37.3℃及以上,或有呕吐、咽痛、腹泻、出疹、眼睛红等症状的学生,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确认。
2.做好孩子健康监测。
在家注意观察孩子,如发现发热、出疹、头痛、乏力、咽痛、腮腺肿痛、眼睛红等现象,不要带病到校,并及时带孩子就诊。
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
3.及时告知学校。
孩子如因病缺勤,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孩子的身体状况,便于学校做好相关防病工作,不得隐瞒不报或谎报。
4.做好居家隔离康复工作。
患病学生居家隔离,康复后持有效的病愈返校证明方可复课。
患儿居家期间不能与健康儿童接触以免传染他人,同时注意休息及合理饮食,根据医嘱用药或对症处理。
染,如二孩家庭要做好健康儿童和患儿之间的隔离措施。
二、日常做好科学防护工作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居室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合理饮食。
多饮白开水,拒绝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拒绝“三无食品”;要注意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3.规律作息。
家长应指导孩子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体育锻炼,每天保证2—4小时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4.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远离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秋冬传染病防控致家长一封信范文(通用17篇)

秋冬传染病防控致家长一封信范文(通用17篇)秋冬传染病防控致家长一封信范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各类传染病都开始活跃,孩子们的抵抗力远不如大人,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类病毒的侵害,被传染的概率也逐渐上升,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在此为家长们准备了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请家长们查收。
秋冬季腹泻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还可能会引起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
还可能会影响到呼吸道,出现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1、讲究饮食卫生,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
2、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孩子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
3、多让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较多的食物,比如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强孩子抵抗力的食物,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
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
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
预防措施:1、注意孩子的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
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
预防措施: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秋冬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6篇)

秋冬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秋冬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书信吧,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
书信要怎么写才能发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冬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冬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朋友:你们好!秋、冬季气温多变,细菌容易滋生,当前已进入新冠肺炎、流感、水痘、腮腺炎、结核病和诺如病毒等各种传染病高发期。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及秋冬季各类传染病对师生造成影响,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现就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温馨提示:甄别疾病的类型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以上,传染途径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遮掩口鼻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若出现流感症状,应尽量停课或停止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同时应及时就医。
4、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及措施,10月正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建议尽可能接种流感疫苗。
2、水痘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
2、居室注意开窗通风,污染物及用具煮沸或暴晒消毒。
3、患了水痘应注意休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使用抗病毒药物或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剪短指甲,勤换衣服。
3、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
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15字防病口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秋冬季节传染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冬季节,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每年的秋冬季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痘、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学校又是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传染病的高发频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
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我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秋冬季流行哪些常见传染病?
1、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风疹: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二、学生预防注意事项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
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餐前便后要洗手。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
3. 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
勤洗手、勤剪指甲。
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 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
5. 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
6.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每天保证2-4小时的户外活动。
二、家长预防注意事项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
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
5.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请尽量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
xx小学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