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等艺术教育引入丝绸之路甘肃段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论甘肃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

论甘肃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

论甘肃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文物大省,甘肃全省各地遍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古迹,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甘肃全省有文物遗存接近一百四十万处,其中属于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有接近两万件,甘肃馆藏一级文物也有近两千余件。

如果按照保护级别来进行统计与划分,甘肃全省共计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以及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6处,这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另外,甘肃还有”藏戏”和”花儿”两项非物质历史文化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61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还拥有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文化区一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与古镇等等。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历史文化遗产的论述,进而阐述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为其不断和谐有效地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标签: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发展前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被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来,由于我们的民族是拥有几千年悠久文化历史,近代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由“落后”的全盘否定到发展与保护等辩证认识。

由于现有的发展意识逐渐统一,公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步加强,现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形式较为成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例如: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以及我们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等等。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发展历史文化遗迹为产业的文化产业既可以推广本省文化又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这是以承载历史文化为基调的“双赢”发展结局。

一、目前甘肃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如果以历史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甘肃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为华夏文明源头文化。

这种文化主要是伴随着甘肃境内早期华夏文明源头,从旧石器时代到周秦时期均有文化古迹的存在。

第二类是丝绸之路文化。

在西汉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境内留下了众多丝绸之路文化古迹,这类古迹主要分布在陇山以南地区。

留住丝路记忆,尽显地域芳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留住丝路记忆,尽显地域芳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留住丝路记忆,尽显地域芳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摘要:甘肃是丝绸之路绵延最长的地区之一,在历史演进和民族交融中,陇原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作为地域文化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血脉,既需要代代相传,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深入挖掘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使其在更为深广的层面上与现代社会发展达成一致,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八千年文明尽显古风遗韵,三千里丝路托出魅力甘肃。

甘肃是丝绸之路绵延最长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全省历史遗产、经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观光文化等四类资源丰度排名全国前五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位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

甘肃省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异彩纷呈。

全省境内已发现非遗线索27075条,确立的非遗项目17大类4133项。

其中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国家级名录项目68项、省级393项、市(州)级1911项、县级4575项。

[1]如此蔚为壮观的非遗要获得恒久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的那样“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因此准确把握和深入发掘甘肃非遗的时代价值,并充分发掘其对当代人心灵诉求、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可在更广的层面上与现代社会发展达成一致,更好地促进当代人社会生活的和谐价值观念的重构。

一、历史传承价值非遗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民族和特定区域内民众创造出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厚植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特定时空关系之中,是民族和区域历史的原生态记忆。

甘肃丰富的非遗是陇原大地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活动及其成果,与各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深深蕴含着各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基因,以质朴的方式承袭和展示着不同民族独有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格。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在我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被这个博物馆所展示的丰富文化和独特魅力所折服。

这里汇集了甘肃省区域内的重要文物和历史遗迹,让我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甘肃省博物馆的参观心得体会。

一、丰富多样的展品甘肃省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陶俑和丝绸之路文物。

陶俑展区里展示了形态各异的陶俑,它们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使人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时代。

而丝绸之路文物则展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让人对古代世界贸易的繁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的展览布局甘肃省博物馆的展览布局非常精心,按照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了分类。

这种布局使参观者可以有条理地了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

展览馆内的灯光和装饰也非常考究,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温馨的感觉。

此外,博物馆里还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区,使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展品背后的故事。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不仅可以享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博物馆通过展示文物、介绍历史背景和举办相关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甘肃地区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交融。

此外,博物馆还开展了许多教育活动,吸引着学生和社会各界的人士,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

四、博物馆管理和服务甘肃省博物馆对于参观者的服务非常周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人员热情友好,他们提供专业的讲解和解答参观者的问题。

博物馆内还设有便利的导览系统,方便人们自助参观。

此外,博物馆的管理也非常严格,保护和维护文物的工作做得很好,使参观者可以安心欣赏展品。

总之,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给了我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这个博物馆的丰富展品、精心设计的布局、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以及周到的管理和服务,无不体现了甘肃的独特魅力。

挖掘丝路丰富资源创造文化艺术精品

挖掘丝路丰富资源创造文化艺术精品

挖掘丝路丰富资源创造文化艺术精品作者:田澍来源:《丝绸之路》 2018年第11期由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和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立的敦煌乐舞团承担了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玉华帛彩·国际诗文吟唱会的演出活动。

事实证明,2014年成立这个乐舞团,并且以“敦煌”命名,又能与省内外高校、政府机构合作,深度挖掘地方文化,我觉得,他们把握住了时代风云之气。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镇,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

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使得敦煌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域战略意义和深广的文化价值。

一方面,敦煌是一座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

另一方面,敦煌是一个文献宝库,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加强对敦煌文化资源的研究及艺术呈现不仅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从文化多元、包容的角度启示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

因此,敦煌乐舞团的成立非常及时,是从艺术审美、国家战略、学术高度对敦煌艺术进行新的诠释;今年又借助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举行,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西北师范大学领导下,与中共兰州市安宁区委宣传部、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甘肃网等单位策划、举办玉华帛彩·国际诗文吟唱会暨丝绸之路古道遗存安宁段考察活动,意义重大。

首先,敦煌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知名度的国际品牌。

敦煌之所以做得如此之大,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敦煌的学术影响力。

100多年前,西北大漠,丝绸之路,敦煌石窟,籍籍无名的王圆箓不经意间打开的一面墙,发现我国中世纪的一座宝库,吸引了海内外学者,也成就了国际显学——敦煌学。

100多年来,以藏经洞为原点,以敦煌石窟为研究对象,以中华文化为研究主体,敦煌学越来越成为吸引海内外学人关注、体现汉学研究水平、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显学。

甘肃区域艺术资源的经济开发价值与发展措施

甘肃区域艺术资源的经济开发价值与发展措施

块 极 具 潜 在 价 值 的 、 开 发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本 文 对 目前 甘 肃 区 域 艺 术 资 源 的 优 势 、 值 与 分 布 情 况 进 行 了深 入 的 分 析 , 待 价 并
提 出 了关 于 甘 肃 区域 艺 术 资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一 些 具 体 的 针 对 性 措 施 。
服 歌 戏 工 增 加 就 业 机 会 , 挥 出 神 奇 的 经 济 功 效 , 多 行 业 的 运 行 需 要 的 建 筑 、 饰 、 舞 、 剧 、 艺 美 术 以 及 其 他 艺 术 样 式 的 种 类 发 许 繁 多 、 胜 枚 举 。 多 样 化 的 类 别 本 身 已 经 表 现 出 异 彩 纷 呈 的 不 定的 时间 、 金 和开拓 市 场 的机 会 。相对 来 说 , 化 艺术 产 资 文
为文 化 产业 的重 要部 分— — 甘肃 的 区域 艺术 资 源正 是 一 块极
2 文 化 艺 术 资 源 。 甘 肃 有 彩 陶 文 化 、 铜 文 化 、 简 及 . 青 汉
彩 陇 具 潜 在 价 值 的 待 开 发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们 应 当 给 予 足 够 的 关 历 代 碑 刻 艺 术 等 , 陶 遗 存 遍 布 陇 东 、 中 及 河 西 一 些 地 区 。 我 人 类 最 早 的 绘 画 — — 大 地 湾 地 画 就 在 甘 肃 秦 安 县 , 始 黑 山 原 注并把 它 视为 一 项亟 待开 发 的重 点工 作 。 岩 画在嘉 峪关 城 外 ; 有 像 发 源 于 天 水 、 西 、 宁一 带 的伏 还 陇 静 甘 肃 区域 艺 术 资 源 的 优 势 、 值 与分 布 价 更 具 如 果 我 们 进 行 一 个 各 类 产 业 的 横 向 比 较 , 可 以 清 楚 地 羲 文 化 , 是 开 中 华 文 明之 先 河 , 有 历 史 传 奇 色 彩 的 远 古 文 就 这 遗 看到 , 自然 生 态 环 境 的 建 设 、 产 工 业 、 色 农 业 以 及 高 科 技 化 体 系 ; 些 久 远 的 文 化 脉 络 和 大 量 丰 富 的 藏 品 、 存 等 都 构 矿 特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以甘肃为例西北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连接了中亚、西亚和欧洲,被誉为“丝绸之路”。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发掘和开发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甘肃为例,探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开发。

一、甘肃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历史文化遗产甘肃位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甘肃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兰州白塔、张掖丹霞地貌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和文化交流的丰富,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1.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文化的互相了解与融合,还可以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甘肃拥有众多的世界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能够提高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力度,同时通过丝绸之路旅游的推动,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传承与研究。

3. 经济和就业的推动: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三、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开发策略1.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扩大旅游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度。

2. 优化旅游设施与服务:在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景区和旅游资源周边,加大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丝绸之路》及资源共享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丝绸之路》及资源共享

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丝绸之路》及资源共享一、绪论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艺术教案则是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案,对幼儿的艺术启蒙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探讨幼儿园艺术教育教案的设计与资源共享。

二、《丝绸之路》主题教案设计1. 课程背景《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贸易通道,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重要意义,也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

通过选取《丝绸之路》作为艺术教育主题,可以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开拓视野,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学目标通过《丝绸之路》主题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幼儿能够:-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探索丝绸制作的工艺和艺术特色;- 制作丝绸画、剪纸、手工艺品等,并展示个人创作;- 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手工艺。

3.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主题的艺术教育内容可包括:- 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带领幼儿观赏丝绸制品、丝绸画,并了解丝绸的工艺特点;- 组织幼儿进行丝绸画、剪纸、手工艺品等制作活动;- 进行《丝绸之路》文化体验活动,如服饰秀、手工制作、地图绘制等。

4. 教学手段在艺术教育教案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观赏和学习丝绸制品,了解丝绸的生产工艺;- 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直观地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创设丝绸之路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5. 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 观察幼儿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评价幼儿的手工艺作品、丝绸画作品等;- 结合艺术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资源共享为了提高艺术教育教案的质量,资源共享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和共享教育资源:1. 教育评台:利用教育评台,共享《丝绸之路》主题教案的设计思路、教学案例和优秀作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甘肃省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殿堂。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博物馆,并从中获得了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

以下是我对此次参观的心得和感受。

首先,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独特,给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

我进入大门时,就被高大的门楼和悬挂在门前的巨大艺术雕塑所吸引。

这座博物馆采用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特色,建筑物由老虎皮及黄土夯筑而成,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土壤气息。

整个建筑如同一座宏伟的城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进入博物馆后,我被馆内展览的丰富内容所吸引。

甘肃自古就是中国西部的交通要道和文化中心,博物馆通过展示甘肃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向参观者展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我欣赏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陶俑、壁画、古钱币等等。

这些展品无一不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甘肃的千年文明。

博物馆内还有丰富多样的临时展览。

我参观了一次题为“丝路之旅”的展览,展示了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

在展览中,我了解到甘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次展览通过文物、图片和多媒体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播情况,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了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还设有教育活动和互动体验区。

我参与了一个关于丝绸织造技艺的互动活动。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亲手体验了蚕丝制作和丝织的过程。

这次互动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手工艺的丰富和繁复,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重要性。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我不仅仅是欣赏了文物,更是领略到了一种文化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时常感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传递文化、弘扬精神的载体。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对甘肃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多感悟。

总的来说,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体验。

这座博物馆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更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教育活动向人们展示了甘肃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延 续 传承 艺术教 育
我 省 各 高 校 中 ,基 本 上 绝 大 多数 高 校 都 设
依托 “ 一 带 一 路 ”构 想 和 甘 肃 建 设 文 化 大
有 艺 术 学 院 , 笔 者 的 前 期 调 研 结 果 发 现 , 目前 省 主 题 思 路 的 崛 起 与 拓 展 , 结 合 我 省 华 夏 文 明
教 、伊斯兰 教 、道教 等 多种 宗教 文化 ;丰 富 的 资源 尚未成为高等艺术教学形成特色 的创新 点。 民间文化 艺术 和非物 质文 化遗产 等等 ,都 是 中
目前 的 问题 是 , 艺 术 国 际 化 、 多 元 化 和 数
华 民族 极 其 珍 贵 的 文 化 资 源 。但 是 ,长 久 以 字化对 高校 艺术 教育 的发展 方 向产 生 了很 大 的 来 ,这些 重要 的历 史文化 遗产 ,本应 该 是 中国 影 响 ,高校 艺术教 育 “ 同质 化 ”现象 严重 , 由
纳 , 以及 体 系化 和 文脉 化 的提 升 。 艺 术 教 育特 色 化 办 学探 索 新 的 拓 展 点 。 如 果 听
第 二 ,保 证 本 土 艺 术 资源 的 系 统 性 和 延 续 之任 之 ,整体 上缺 乏重视 ,本 省高 等艺术 教 育
性。
体系 的 忽视会 带来严 重 的连锁 反应 ,导致 恶 性
艺 术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相 融 合 , 既 能 够 更 好 地 继 承
甚 至隐性 的存在 ( 比 如 拉 稍 寺 、 金 塔 寺 和 仇 池 和 发 展 传 统 文 化 艺 术 资 源 , 也 能 够 有 效 地 促 进
等 遗 迹 ) , 目前 没 有 得 到 更 为 系 统 的整 合 归 艺术 专业教 学体 系 的提 升和 完善 ,为 地方 高校
能在新 的历 史时 期 ,让这 些重要 的历 史文化 遗 社 会发展 中的重要 作用 ,特别 是在 地 呢 ? 的高等 艺术教 育 中 ,应加 强研 究保 护和 利用 本
而且在 调研 中也 不难 发现 ,这些 资源 目前 都是 土 传 统 文 化 艺 术 资源 ,将 其 独 特 的 文 化 形 态 与 点状 分布 ( 并没 有形 成应 有 的规 模和 体系 ),
中 国 包 装2 0 1 7 . 5 I 61
教 学 研 究
资源何 其丰 富 ,基 本每 个地 、州 、市 、县都 有 根据 艺术 的 自律 性和 历 史 的客 观 ,我们根 本 尚 相 关 资源 的分布 :榆林 窟 、拉稍寺 、 天梯 山等 未 做 到 积 极 意 义 上 的 保 持 原 貌 。而 且 事 实 上 , 丰 富的石窟 文化 ;大 地湾 、马家 窑 、半 山、齐 我 们现 下可 以做 的更应 该是 梳理 、拯救 和有 效 家 、辛店等 彩 陶文化 和青铜 文化 ;仇 池古 国等 传 承 。 陇东 南各种 历 史文化 ; 民族 生态 文化 ;藏传 佛 第三 ,丝绸之路甘肃段宝贵的古代文化艺术
统 性课 程设置 和相 关人才 培养 ,特 别是对 于丝 问题 和 顾 虑 : 绸 之路 甘肃段 古代 文 明部 分 的课程 匹配严 重匮
乏 , 并缺 乏系 统 性 、常 态 化 和 延 续 性 。 第 一 ,甘 肃 是 华 夏 文 明 的 重 要 发 祥 地 , 同 时 又 是 各 种 文 化 交 汇 融 合 的 重 要 通 道 。其 美 术
文 化 艺 术 发 展 史 上浓 墨 重 彩 的 一 笔 , 但 却 一 直 此 出 现 了专 业 设 置 重 复 、 教 学 论 证 不 严 谨 、 课 没 有 得 到 系 统 的 梳 理 , 也 没 有 成 为 中 国 文 化 史 程安 排模 式化 、缺 少 办学 差异等 现 象 ,极 大地 上 的 必 要 补 充 , 更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与 关 制 约 了高校艺 术教 育 民族 化 、特色化 的发展 。 注 。我 们 本 土 的 高 等 艺 术 教 育 体 系 ,为 什 么 不 因此 ,我 们应 当重视 本土 传 统文化 艺术 资源在
术教 育 ,因地制 宜地 选择 战略路 径 ,是甘 肃 高等 艺术教 育发展 的 关键 所在 。 本 文将 以 丝绸之 路 甘 肃段 历 史 文化 遗存 如 何积 极 传 承 为线 索 ,结合 目前我 国高等 艺术教 育 的观念 转 变和理 论 建树 ,希 望 能从 较 为 客观 的 角度 还 原 、记 录 并探 究 丝绸 之路 甘 肃段 历 史 文化遗 存 的现 状及 导 向,以期 对甘 肃省 高等 艺术 教 育提 出新的 责任和 思路 。
教 学 研 究
甘 肃 省 高 等艺 术教 育 引入 丝 绸之路 甘肃段历 史文化 艺 术资源 的必要性 及途径 探讨
一 文/ 兰忖 l 财 经 大 学 曹 雅妮 朱秋 霞
摘要 :丝绸 之路 经济 带甘 肃段 历 史文化 资源 的提 取和 吸 纳 能将 甘 肃厚 重 的历 史文 化 资源 向 包括 艺 术 教 育在 内的 文化 产业 转 变 ,促 进甘 肃段 高等 艺术教 育 的 细节化 、本 土化 和针 对性 发展 ,加 快甘 肃 文 化 强省 的建 设 ,促进 甘 肃经 济 文化 转型 。如 何 在推 动 丝 绸之路 经 济带 建设 背景 下发 展 甘 肃本 省 高等 艺
我 省 高校在 艺术类 本科专 业课 程设置 上 ,普遍 传 承创新 区 工程建 设 ,推介 和深入 延续我 省高
丝 绸 之 路 甘 肃 段 传 统 文 化 资源 ” 缺 乏对 于丝绸 之路 甘肃段 古代 文化 艺术 资源 的 等 艺 术 教 育 “
摄 入 ,更没有 针对 相关 古代历 史文化 遗存 的系 课程 纳入 和人 才培养 , 目前主要存 在 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