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若a 满足3a a =,则a 的值为( ) A .1 B .0 C .0或1 D .0或1或1-2.已知一次函数y=kx +3(k≠0)的图象经过点A ,且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点A 的坐标可能是( )A .(﹣2,﹣4)B .(1,2)C .(﹣2,4)D .(2,﹣1)3.如图,一艘轮船停在平静的湖面上,则这艘轮船在湖中的倒影是( )A .B .C .D .4.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48.0110⨯,精确到( )A .万位B .百位C .百分位D .个位5.若+1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0C .x ≥﹣1D .任意实数6.下列交通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7.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 8.如图,正方形OACB 的边长是2,反比例函数k y x=图像经过点C ,则k 的值是( )A .2B .2-C .4D .4-9.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 )A .6B .5C .4D .3 10.已知点(,21)P a a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的值为( ) A .1-B .0C .1D .2 11.某种鲸鱼的体重约为1.36×105kg ,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精确到百位B .它精确到0.01C .它精确到千分位D .它精确到千位 12.如果m 是任意实数,则点()P m 4m 1-+,一定不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13.点M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A .(3,4)B .(-3,4)C .(-3,-4)D .(-4,3) 1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151+22=5B .512﹣512=2 C .515122⨯=1 D .515122⨯=3﹣515.到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是( )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线的交点D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二、填空题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5,6P 作PA x ⊥轴,垂足为点A ,则PA 的长为______________.17.若函数y =2x +3﹣m 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18.将一次函数34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19.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以红“帅”(红方“5”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发现红方“马”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数对(2,4)来表示,则红“马”到达B 点后,B 点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PH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H =3,△ABP 的周长为11,则△ABC 的周长为_____.21.将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2.在ABC 中,,AB AC BD =是高,若40ABD ∠=︒,则C ∠的度数为______.23.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B .32y x =-+C .31y x =--D .32y x =--2.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 .227B .3πC .4-D .3273.某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交于正半轴,则这个函数表达式可能是( ) A .2y x =B .1y x =+C .1y x =--D .1y x =-4.在一次800米的长跑比赛中,甲、乙两人所跑的路程s (米)与各自所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像分别为线段OA 和折线OBCD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保持不变B .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C .在起跑后第180秒时,两人不相遇D .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5.如图,CD 是Rt△ABC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沿C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处,则∠A 等于( )A .25°B .30°C .45°D .60°6.如图,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边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若AB=9,BC=6,则△DNB 的周长为( )A .12B .13C .14D .157.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A .3,4,5B .6,8,10C .4,6,8D .5,12,138.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 ,F ,连接AE ,BE ,作直线EF 交AB 于点M ,连接CM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AM =BMB .AE =BEC .EF ⊥ABD .AB =2CM9.如图,在ABC ∆中,90C ∠=︒,2AC =,点D 在BC 上,5AD =,ADC 2B ∠=∠,则BC的长为( )A .51-B .51+C .31-D .31+10.下列四组数,可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 .456cm cm cm 、、B .123cm cm cm 、、C .234cm cm cm 、、D .123cm cm cm 、、11.如图,直线(0)y x b b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直线(0)y kx k =<与直线(0)y x b b =+>交于点C ,点C 在第二象限,过A 、B 两点分别作AD OC ⊥于D ,BE OC ⊥于E ,且8BE BO +=,4=AD ,则ED 的长为( )A .2B .32C .52D .112.给出下列实数:227、2539 1.442π、0.16、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其中无理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3.下列标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 .(﹣3,﹣2) B .(﹣2,﹣3) C .(3,2) D .(3,﹣2) 15.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为1.96cm ,用四舍五人法将1.96精确到0.1的近似值为( )A .2B .1.9C .2.0D .1.90二、填空题16.已知点P (m ﹣2,2m ﹣1)在第二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以它的顶点O 为原点,O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b 的范围是____.18.等边三角形有_____条对称轴.19.计算:8的平方根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y=-2x+3沿y 轴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21.如图,在ABC ∆和EDB ∆中,90C EBD ∠=∠=︒,点E 在AB 上.若ABC EDB ∆∆≌,4AC =,3BC =,则DE =______.22.将一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 23.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恰好得到菱形AECF .若AB=6,则菱形AECF 的面积为__________.24.如图,在ABC ∆中,AC AD BD ==,28B ∠=,则CAD ∠的度数为__________.25.如图,等腰Rt △OAB ,∠AOB =90°,斜边AB 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若A (3,1),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三、解答题26.目前“微信”、“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初二数学小组在校内对“你最认可的四大新生事物”进行了调查,随机调查了m 人(每名学生必选一种且只能从这四种中选择一种)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1)根据图中信息求出m =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_; (2)请你帮助他们将这两个统计图补全;(3)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估算全校2000名学生种,大约有多少人最认可“微信”这一新生事物? 27.计算:(1)23(5)427-+; (2)12426(8)18÷+-.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坐标为()6,0-,点A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 =,点P 是x 轴上位于点B 右侧的一个动点,设点P 的坐标为()0m ,.(1)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当ABP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P 点的坐标;(3)如图2,过点P 作PE AB ⊥交线段AB 于点E ,连接OE ,若点A 关于直线OE 的对称点为A ',当点A '恰好落在直线PE 上时,BE =_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29.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BC ∠=︒,点D 为AC 的中点,点E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且BE CD =,连接DE . (1)如图1,求证2C E ∠=∠(2)如图2,若6AB =、5BE =,ABC ∆的角平分线CG 交BD 于点F ,求BCF ∆的面积.30.如图,有一个长方形花园,对角线AC 是一条小路,现要在AD 边上找一个位置建报亭H ,使报亭H 到小路两端点A 、C 的距离相等.(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图中找出报亭H 的位置(不写作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交代作图结果)(2)如果AD =80m ,CD =40m ,求报亭H 到小路端点A 的距离.31.快车和慢车都从甲地驶向乙地,两车同时出发行在同一条公路上,途中快车休息1小时后加速行驶比慢车提前0.5小时到达目的地,慢车没有体息整个行驶过程中保持匀速不变.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快车行驶的路程为y 1千米,慢车行驶的路程为y 2千米,图中折线OAEC 表示y 1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线段OD 表示y 2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请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快车休息前的速度是 千米/时、慢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2)求图中线段EC 所表示的y 1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线段OD 与线段EC 相交于点F ,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并解释点F 的实际意义.【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题. 【详解】解: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3(2)4y x =-++,整理得:32y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属于简单题,熟悉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2.B解析:B 【解析】 【分析】分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 【详解】A.227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B.3π是无理数,符合题意;C.=-2,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是有理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3.D解析:D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个函数与x轴的交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y=2x与x轴的交点为(0,0),故本选项错误;B.y=x+1与x轴的交点为(-1,0),故本选项错误;C.y=-x-1与x轴的交点为(-1,0),故本选项错误;D.y=x-1与x轴的交点为(1,0),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掌握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分析】A、由于线段OA表示甲所跑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由此可以确定甲的速度是没有变化的;B、甲比乙先到,由此可以确定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快;C、根据图象可以知道起跑后180秒时,两人的路程确定是否相遇;D、根据图象知道起跑后50秒时OB在OA的上面,由此可以确定乙是否在甲的前面.【详解】解:A、∵线段OA表示甲所跑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甲的速度是没有变化的,故不选A;B、∵甲比乙先到,∴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慢,故选B;C、∵起跑后180秒时,两人的路程不相等,∴他们没有相遇,故不选C;D、∵起跑后50秒时OB在OA的上面,∴乙是在甲的前面,故不选D.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5.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得出BC=CE,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CE=AE,进而可判断出△BEC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补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沿CD折叠B与E重合,∴BC=CE,∵E为AB中点,△ABC是直角三角形,∴CE=BE=AE,∴△BEC是等边三角形.∴∠B=60°,∴∠A=3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6.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N=AN,即DN+BN=AB=9,可得△DNB的周长.【详解】解:∵D是BC的中点,BC=6,∴BD=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DN=AN,∴△DNB的周长=DN+BN+BD=AN+BN+BD=AB+BD=9+3=1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7.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b、c三个正整数,满足a2+b2=c2,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32+42=5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B、62+82=10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C、42+62≠8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正确;D、52+122=13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8.D解析:D 【解析】 【分析】由作图可知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据此对各项进行分析可得答案. 【详解】解:由作图可知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M =BM ,AE =BE ,EF ⊥AB ,即选项A,B,C 均正确, CM 是AB 边上的中线,AB =2CM 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ADC 2B ∠=∠,可得∠B=∠DAB ,即BD AD ==Rt △AD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1,则1. 【详解】解:∵∠ADC 为三角形ABD 外角 ∴∠ADC=∠B+∠DAB ∵ADC 2B ∠=∠ ∴∠B=∠DAB∴BD AD ==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DC 1===∴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等角对等边,关键抓住ADC 2B ∠=∠这个特殊条件.10.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 、∵52+42≠6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 、12+22≠3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 、∵22+32≠4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12+)2=)2,∴此组数据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11.D解析:D 【解析】 【分析】图中直线y=x+b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可以根据两点的坐标得出OA=OB ,由此可证明△AOD ≌△OBE ,证出OC=AD ,BE=OD ,在Rt △OBE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E 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差可求出DE 的长. 【详解】直线y=x+b(b >0)与x 轴的交点坐标A 为(-b ,0)与y 轴的交点坐标B 为(0,-b ), 所以,OA=OB , 又∵AD ⊥OC ,BE ⊥OC , ∴∠ADO=∠BEO=90°,∵∠DOA+∠DAO=90°,∠DOA+∠DOB=90°, ∴∠DAO=∠DOB , 在△DAO 和△BOE 中,DAO BOE ADO BEO OA OB ∠=∠⎧⎪∠=∠⎨⎪=⎩∴△DAO ≌EOB , ∴OD=BE.AD=OE , ∵AD=4, ∴OE=4, ∵BE+BO=8, ∴B0=8-BE ,在Rt △OBE 中,222BO BE OE =+, ∴222(8)BE BE OE -=+ 解得,BE=3, ∴OD=3, ∴ED=OE-OD=4-3=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D=BE 是解题的关键.1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得答案.【详解】解:−5,实数:227、2π、0.16、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2π、-0.1010010001…(每相邻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共3个.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理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13.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是轴对称图形;B. 不是轴对称图形;C. 是轴对称图形;D. 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 轴对称则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M (﹣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x 轴、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属于基础题目,易于掌握.1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四舍五入法可以将1.96精确到0.1,本题得以解决.【详解】1.96≈2.0(精确到0.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近似值,熟练掌握,即可解题.二、填空题16.<m<2.【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m﹣2,2m﹣1)在第二象限,∴,解不等式①得,m<2,解不等式解析:12<m<2.【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m﹣2,2m﹣1)在第二象限,∴20210mm-<⎧⎨->⎩①②,解不等式①得,m<2,解不等式②得,m>12,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2<m<2,故答案为12<m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7.【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解析:231b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 坐标为(1,3),点B 坐标为(2,0),由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有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然后分别求出点C 坐标和点D 坐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A 作AE ⊥x 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2,∴OB=OA=2,OE=1,∴22213AE -=∴点A 为(13B 为(2,0);当直线y x b =+经过点A (13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13b +=31b =,∴点D 的坐标为(31);当直线y x b =+经过点B (2,0)时,与△ABC 边界只有一个交点,则20b +=,解得:2b =-,∴点C 的坐标为(0,2-);∴直线y x b =+与△OAB 的边界总有两个公共点时,截距b 在线段CD 之间,∴实数b 的范围是:21b -<<;故答案为:21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直线与等边三角形有一个交点是临界点,注意分类讨论. 18.3【解析】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考点:轴对称图形.解析:3【解析】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考点:轴对称图形.19.-2【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即可直接求解.【详解】解:∵(±2)2=8,∴8的平方根是:±2;∵(-2)3=-8,∴-8的立方根是:-2.故答案是:±2,解析:±-2【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即可直接求解.【详解】解:∵(±)2=8,∴8的平方根是:±; ∵(-2)3=-8,∴-8的立方根是:-2.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的概念的运用.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的三次方等于a (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20.y=-2x+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3+2=-2x+5.故答案为y=-2x+5.【点睛】本题解析:y=-2x+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后的解析式.【详解】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2x+3+2=-2x+5.故答案为y=-2x+5.【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形的平移变换和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左移加,右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21.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解析:5【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的长度.【详解】解:在Rt△ACB中,∠C=90°,AC=4,BC=3,由勾股定理得:AB=5,∵△ABC≌△EDB,∴DE=AB=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2.y=2x【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左右平移,x左加右减;上下平移,b上加下减,得出答案.【详解】解: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 解析:y=2x【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左右平移,x左加右减;上下平移,b上加下减,得出答案.【详解】解: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2=2x.故答案为:y=2x.【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左右平移,x左加右减;上下平移,b上加下减”是解此题的关键.23.8【解析】【分析】根据菱形AECF,得∠FCO=∠ECO,再利用∠ECO=∠ECB,可通过折叠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则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解析:【解析】【分析】根据菱形AECF,得∠FCO=∠ECO,再利用∠ECO=∠ECB,可通过折叠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求得BC的长,则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AB=6,∴设BE=x,则AE=6-x,CE=6-x,∵四边形AECF是菱形,∴∠FCO=∠ECO,∵∠ECO=∠ECB,∴∠ECO=∠ECB=∠FCO=30°,2BE=CE,∴CE=2x,∴2x=6-x,解得:x=2,∴CE=AE=4.利用勾股定理得出:∴菱形的面积=AE•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问题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24.68°【解析】【分析】由在△ABC中,AC=AD=BD,∠B=2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DC 的度数,接着求得∠C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解:∵AD=BD,∴∠BAD=∠解析:68°【解析】【分析】由在△ABC中,AC=AD=BD,∠B=28°,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DC的度数,接着求得∠C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解:∵AD=BD,∴∠BAD=∠B=28°,∴∠ADC=∠B+∠BAD=28°+28°=56°,∵AD=AC,∴∠C=∠ADC=56°,∴∠CAD=180°-∠ADC-∠C=180°-56°-56°=68°,故答案为:68°.【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5.(0,)【解析】【分析】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于是得到结论.解析:(0,52)【解析】【分析】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52,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如图所示:∴∠BCO=∠AFO=90°,∵A(3,1),∴OF=3,AF=1,∵∠AOB=90°,∴∠BOC+∠OBC=∠BOC+∠AOF=90°,∴∠BOC=∠AOF,∵OA=OB,∴△BOE≌△AOF(AAS),∴BE=AF=1,OE=OF=3,∴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331k bk b-+=⎧⎨+=⎩,解得:1252k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52,当x=0时,y=52,∴点C的坐标为(0,52),故答案为:(0,5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全等得出点坐标进而求得解析式.三、解答题26.(1)100,35;(2)详见解析;(3)800人.【解析】【分析】(1)由共享单车的人数以及其所占百分比可求得总人数m,用支付宝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其百分比n的值;(2)总人数乘以网购的百分比可求得网购人数,用微信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得其百分比,由此即可补全两个图形;(3)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微信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抽查的总人数m=10÷10%=100,支付宝的人数所占百分比n%=35100100%⨯=35%,所以n=35,故答案为:100,35;(2)网购人数为:100×15%=15人,微信对应的百分比为:40100%40% 100⨯=,补全图形如图所示:(3)估算全校2000名学生种,最认可“微信”这一新生事物的人数为:2000×40%=80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信息相关问题,读懂统计图,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7.(1)6;(2)3. 【解析】【分析】(1)原式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计算,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原式=5﹣2+3=6;(2)原式=3 =3. 【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8.(1)()0,8;(2)()4,0或()6,0或7,03⎛⎫ ⎪⎝⎭;(3)425 【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O 的长,则可得出A 的坐标;(2)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得出点P 的坐标;(3)根据PE AB ⊥,点A '在直线PE 上,得到EAG OPG ,利用点A ,A '关于直线OE 对称点,根据对称性,可证'OPG EAO ,可得'8OP OA ,82AP , 设BE x =,则有6AEx ,根据勾股定理,有:22222BP BE EP AP AE 解之即可.【详解】解:(1)∵点B 坐标为6,0,点A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10AB =, ∴ABO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有: 22221068AO AB BO ,∴点A 的坐标为()0,8;(2)∵ABP △是等腰三角形,当BP AB 时,如图一所示:OP BP BO,∴1064∴P点的坐标是()4,0;=时,如图二所示:当AP ABOP BO∴6∴P点的坐标是()6,0;=时,如图三所示:当AP BP设OP x =,则有6AP x∴根据勾股定理有:222OP AO AP += 即:22286x x解之得:73x = ∴P 点的坐标是7,03; (3)当ABP △是钝角三角形时,点A '不存在;当ABP △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四示:连接'OA ,∵PE AB ⊥,点A '在直线PE 上,∴AEG △和GOP 是直角三角形,EGA OGP ∴EAG OPG ,∵点A ,A '关于直线OE 对称点, 根据对称性,有'8OA OA ,'EAEA ∴'FAO FAO,'FAE FAE ∴'EAG EAO则有:'OPG EAO ∴'AOP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8OP OA , ∴22228882AP AO OP ,设BE x =,则有6AEx ,根据勾股定理,有: 22222BP BE EP AP AE 即:2222688210x x 解之得:425BEx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解方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等知识点,能分类讨论,熟练运用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9.(1)见解析(2)9613 【解析】【分析】(1)连接BD ,依题意得BD=CD ,所以∠C=∠CBD ,可证明∠CBD=2E ∠,进而可得结论; (2)过点F 作FM BC ⊥,FN AC ⊥,根据已知求出CD=5,AC=10,由勾股定理求出BC=8,求出S △BCD =12S △ABC ,再根据BCD BCF CDF S S S ∆∆∆=+,即111222CD FN BC FM =⋅+⋅可求出FM ,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1)连接BD点D 为AC 中点,且90ABC ∠=︒,12BD AC CD AD ∴===, CD BE =,BE BD ∴=,BDE E ∴∠=∠,又BD CD ∴=,C DBC ∴∠=∠,2C DBC BDE E E ∴∠=∠=∠+∠=∠,(2)过点F 作FM BC ⊥,FN AC ⊥.CG 平分ABC ∠,FM FN ∴=,5BE =,5,10CD AD BE AC ∴====,又6AB =∴在Rt ABC ∆中,222AB BC AC +=, 8BC ∴=BD 为ABC ∆中线,11111681222222BCD ABC S S AB BC ∆∆∴==⨯⨯=⨯⨯⨯=, 又BCD BCF CDF S S S ∆∆∆=+, 111222CD FN BC FM ∴=⋅+⋅, 11581222FM FM ∴⨯⨯+⨯⨯=, 2413FM ∴=, 1124968221313BCF S BC FM ∆∴=⋅=⨯⨯=, 【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0.(1)详见解析;(2)报亭到小路端点A 的距离50m .【解析】【分析】(1)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与点H ,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H 点即为所求;(2)根据作图可知:A H =H C ,设AH =xm ,则DH =(80﹣x )m ,HC =xm ,在Rt △DHC 中,222DH CD HC +=,∴222(80)40x x +=﹣, 解得:x =50,答:报亭到小路端点A 的距离50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勾股定理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作法等知识,得出A H =H C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是解题关键.31.(1)300,75,60;(2)y 1=100x ﹣150(3≤x ≤4.5);(3)点F 的坐标为(3.75,225),点F 代表的实际意义是在3.75小时时,快车与慢车行驶的路程相等【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可直接得出甲、乙两地的距离;根据图象可得A 、B 两点坐标,然后利用速度=路程÷时间求解即可;(2)根据快车休息1小时可得点E 坐标,根据快车比慢车提前0.5小时到达目的地可得点C 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3)易得y 2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只要求直线EC 与直线OD 的交点即得点F 坐标,为此只要解由直线EC 与直线OD 的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即可,进而可得点F 的实际意义.【详解】解:(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快车休息前的的速度为:150÷2=75千米/小时,慢车的速度为:150÷2.5=60千米/小时.故答案为:300,75,60;(2)由题意可得,点E 的横坐标为:2+1=3,则点E 的坐标为(3,150),快车从点E 到点C 用的时间为:300÷60﹣0.5=4.5(小时),则点C 的坐标为(4.5,300),设线段EC 所表示的y 1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1=kx +b ,把E 、C 两点代入,得:4.53003150k b k b +=⎧⎨+=⎩,解得:100150k b =⎧⎨=-⎩, 即线段EC 所表示的y 1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1=100x ﹣150(3≤x ≤4.5);(3)y 2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60y x =,设点F 的横坐标为a ,则60a =100a ﹣150,解得:a =3.75,则60a =225,即点F 的坐标为(3.75,225),点F 代表的实际意义是在3.75小时时,快车与慢车行驶的路程相等.【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两个函数的交点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读懂图象信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解析]
[分析]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180-80=100”求出两个底角的度数,再用“100÷2”求出一个底角的度数;
[详解]底角:(180°−80°)÷2=100°÷2=50°
它的底角为50度
故答案为50.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解答.
1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交点坐标为(−1,2),则方程组 的解为____.
[答案] .
[解析]
[分析]
直接根据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求解.
[详解]解:∵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1,2),
∴方程组 的解是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要准确的将一次函数问题的条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要符合实际意义.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乙和丙D. 只有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AS、ASA、HL逐个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甲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夹角与△ABC对应相等,根据SAS可以判断甲三角形与△ABC全等;
乙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及对角与△ABC对应相等,不满足全等判定条件,故乙三角形与△ABC不能判定全等;
丙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夹边与△ABC对应相等,根据ASA可以判定丙三角形与△ABC全等;
所以与△ABC全等的有甲和丙,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并充分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注意对应二字的理解很重要.
6.下列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 与正比例函数 ( 、 为常数,且 )的图象的是()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B .32y x =-+C .31y x =--D .32y x =--2.变量x 、y 有如下的关系,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28y x =B .||y x =C .1y x=D .412x y =3.7的平方根是( ) A .±7B .7C .-7D .±74.如图,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4),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 )A .2,4x y =⎧⎨=⎩B .4,2x y =⎧⎨=⎩C .4,0x y =-⎧⎨=⎩D .3,0x y =⎧⎨=⎩5.下列四个实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0B .9C .23D .126.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 A .3,4,5B .6,8,10C .4,6,8D .5,12,13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 A .31y x =-+ B .32y x =-+ C .31y x =-- D .32y x =-- 8.点P (1,﹣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1,2)B .(﹣1,2)C .(﹣1,﹣2)D .(﹣2,1)9.在△ABC 中,∠C =90°,∠B =60°,下列说法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 .BC 2+AC 2=AB 2 B .2BC =ABC .若△DEF 的边长分别为1,2,3,则△DEF 和△ABC 全等D .若AB 中点为M ,连接CM ,则△BCM 为等边三角形10.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 .15B .13C .58D .38二、填空题11.已知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 2 出现的频数为____. 12.在311,2π,122-,0,0.454454445…,319中,无理数有______个.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为______. 14.若代数式321x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5.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则a 的值_____________. 16.函数y =-3x +2的图像上存在一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3,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17.已知以点C (a ,b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例如:以A (2,3)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3)2=4,则以原点为圆心,过点P (1,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18.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c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19.如图,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CD =4,AB =16,则△ABD 的面积等于_____.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3,4),将OA 绕坐标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至OA′,则点A′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21.甲、乙两个厂家生产的办公桌和办公椅的质量、价格一致,每张办公桌800元,每张椅子80元.甲、乙两个厂家推出各自销售的优惠方案,甲厂家:买一张桌子送三张椅子;乙厂家:桌子和椅子全部按原价8折优惠.现某公司要购买3张办公桌和若干张椅子,若购买的椅子数为x 张(x≥9).(1)分别用含x 的式子表示甲、乙两个厂家购买桌椅所需的金额; (2)购买的椅子至少多少张时,到乙厂家购买更划算.22.如图,在ABC ∆中,4AB =,8BC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3CE =,连接AE . (1)求证:ABE ∆是直角三角形; (2)求ACE ∆的面积.23.如图,CA CD =,12∠=∠,BC EC =. (1)求证:AB DE =;(2)当21A ∠=︒,39E ∠=°时,求ACB ∠的度数.2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y =kx +3(k ≠0)交x 轴于点A (4,0),交y 轴正半轴于点B ,过点C (0,2)作y 轴的垂线CD 交AB 于点E ,点P 从E 出发,沿着射线ED 向右运动,设PE =n .(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n的值;(3)若以点P为直角顶点,PB为直角边在直线CD的上方作等腰Rt△BPM,试问随着点P 的运动,点M是否也在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直线上运动,求出该直线的解析式;如果不在直线上运动,请说明理由.25.如图,点D是△ABC内部的一点,BD=CD,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BE=CF.求证:AB=AC.四、压轴题2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的直角顶点O为原点,以OC,OA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0,a),C(b,0)满足a6b80(1)a= ;b= ;直角三角形AOC的面积为.(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P点从C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匀速移动,Q点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匀速移动,点P到达O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的中点D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DOC=∠D CO,点G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轴平分∠GOD.点E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连接接CE交OD于点H,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D,∠OHC,∠A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7.如图,A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3,0),D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不与B ,O 重合,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AE ,使得AE ⊥AD ,且AE =AD ,连接BE 交y 轴于点M .(1)如图,当点D 在线段OB 的延长线上时, ①若D 点的坐标为(﹣5,0),求点E 的坐标. ②求证:M 为BE 的中点. ③探究:若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OMBD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AO ,DO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28.如图①,在ABC ∆中,12AB =cm ,20BC =cm ,过点C 作射线//CD AB .点M 从点B 出发,以3 cm/s 的速度沿BC 匀速移动;点N 从点C 出发,以a cm/s 的速度沿CD 匀速移动.点M 、N 同时出发,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同时停止移动.连接AM 、MN ,设移动时间为t (s).(1)点M 、N 从移动开始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s ; (2)当ABM ∆与MCN ∆全等时,①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相同,求t 的值; ②若点M 、N 的移动速度不同,求a 的值;(3)如图②,当点M 、N 开始移动时,点P 同时从点A 出发,以2 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到达点B 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A 返回.当点M 到达点C 时,点M 、N 、P 同时停止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PBM ∆与MCN ∆全等的情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9.(1)填空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_;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 (2)解答: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左侧,且80EMF ∠=︒,求11C MB ∠的度数; 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④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右侧,且60EMF ∠=︒,求11C MA ∠的度数.(3)探究:把一张四边形的纸片按如图⑤所示的方式折叠,EB ,FB 为折痕,设ABC α∠=︒,EBF β∠=︒,11A BC γ∠=︒,求α,β,γ之间的数量关系.30.(阅读材科)小明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如果具有公共的项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小明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明发现若∠BAC =∠DAE ,AB =AC ,AD =AE ,则△ABD ≌△ACE . (材料理解)(1)在图1中证明小明的发现.(深入探究)(2)如图2,△ABC 和△AED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EC 交于点O ,连接AO ,下列结论:①BD =EC ;②∠BOC =60°;③∠AOE =60°;④EO =CO ,其中正确的有 .(将所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延伸应用)(3)如图3,AB =BC ,∠ABC =∠BDC =60°,试探究∠A 与∠C 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解题. 【详解】解:把直线34y x =-+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3(2)4y x =-++,整理得:32y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平移变换,属于简单题,熟悉直线的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2.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即可确定有几个函数. 【详解】A. 28y x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B. ||y x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C. 1y x=,y 是x 的函数,故正确;D. 412x y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 故选C. 【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3.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乘方运算,可得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详解】)2=7, ∴7.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利用了乘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4.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任何一个一次函数都可以化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两个函数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直接得到答案. 【详解】解:∵直线y 1=k 1x+b 1与y 2=k 2x+b 2的交点坐标为(2,4),∴二元一次方程组1112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4.x y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满足解析式的点就在函数的图象上,在函数的图象上的点,就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5.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D正确;03=,23是有理数,故ABC错误;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定义.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b、c三个正整数,满足a2+b2=c2,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32+42=5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B、62+82=10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C、42+62≠8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正确;D、52+122=13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7.D解析:D【解析】【分析】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上下平移时只需让b的值加减即可.【详解】y=-3x+4的k=-3,b=4,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新直线解析式为:y=-3(x+2)+4=-3x-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变换,属于基础题,关键掌握将直线上下平移时k的值不变,只有b发生变化.8.C解析:C【解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可得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正确地记住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关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详解】A、由勾股定理可知BC2+AC2=AB2,故A正确;B、∵∠C=90︒,∠B=60︒,∴∠A=30︒,∴AB=2BC,故B正确;C、若△DEF的边长分别为1,2DEF和△ABC不一定全等,故C错误;D、∵CM是△ACB的中线,∴CM=BM=CB,∴△BCM是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0.C解析:C【解析】【分析】先求出球的所有个数与红球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共8球在袋中,其中5个红球,故摸到红球的概率为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mn,难度适中.二、填空题11.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解析:3【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频数的定义得出答案.【详解】10个数据:0,1,2,6,2,1,2,3,0,3,其中2出现3次,所以2出现的频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频数,正确把握频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2.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0.454454445…,为无理数,共3个.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2 ,0.454454445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13.(-1,-3)【解析】【分析】让点A的横坐标减4,纵坐标减2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坐标.【详解】点A(2,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点的横坐标为2−3=−1;纵坐标解析:(-1,-3)【解析】【分析】让点A的横坐标减4,纵坐标减2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坐标.【详解】点A(2,1)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点的横坐标为2−3=−1;纵坐标为1−4=−3;即新点的坐标为(-1,-3),故填:(-1,-3).【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上加下减.14.【解析】【分析】代数式有意义,则它的分母2x+1≠0,由此求得x的取值范围.【详解】∵代数式有意义,∴2x+1≠0,解得x≠.故答案为:x≠.【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析:12 x≠-【解析】【分析】代数式321x x -+有意义,则它的分母2x+1≠0,由此求得x 的取值范围. 【详解】 ∵代数式321x x -+有意义, ∴2x+1≠0, 解得x≠12-. 故答案为:x≠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5.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方程变形得:,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解析: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 方程变形得:+122x x a x x -=--, 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2, ∵方程122x x a x x --=--有增根, ∴x=2,即a-2=2,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6.或【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求出点P的纵坐标,然后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x的值,即可得解.【详解】解:∵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3,∴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3,解析:1,33⎛⎫⎪⎝⎭或533⎛⎫⎪⎝⎭,【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求出点P的纵坐标,然后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x的值,即可得解.【详解】解:∵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3,∴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3,∴点P的纵坐标为3或﹣3,当y=3时,﹣3x+2=3,解得,x=﹣13;当y=﹣3时,﹣3x+2=﹣3,解得x=53;∴点P的坐标为(﹣13,3)或(53,﹣3).故答案为(﹣13,3)或(53,﹣3).【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17.x2+y2=1【解析】因为原点为圆心,过点P(1,0)的圆即是以(0,0)半径为1的圆,则标准方程为: (x-0)2+(y-0)2=1,即x2+y2=1,故答案为: x2+y2=1.解析:x2+y2=1【解析】因为原点为圆心,过点P(1,0)的圆即是以(0,0)半径为1的圆,则标准方程为:(x-0)2+(y-0)2=1,即x2+y2=1,故答案为: x2+y2=1.18.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4×4=8cm2.故答案为:8.解析:8【解析】【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阴影=12×4×4=8cm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作DH⊥AB于H,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C=4,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详解】作DH⊥AB于H,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H=DC=4,解析:【解析】【分析】作DH⊥AB于H,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C=4,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详解】作DH⊥AB于H,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DH=DC=4,∴△ABD的面积=12×16×4=32.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4,3).【解析】试题分析:解:如图,过点A作AB⊥x轴于B,过点A′作A′B′⊥x轴于B′,∵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至OA′,∴OA=OA′,∠AOA′=90°,∵∠A′解析:(﹣4,3).【解析】试题分析:解:如图,过点A作AB⊥x轴于B,过点A′作A′B′⊥x轴于B′,∵OA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至OA′,∴OA=OA′,∠AOA′=90°,∵∠A′OB′+∠AOB=90°,∠AOB+∠OAB=90°,∴∠OAB=∠A′OB′,在△AOB和△OA′B′中,,∴△AOB≌△OA′B′(AAS),∴OB′=AB=4,A′B′=OB=3,∴点A′的坐标为(﹣4,3).故答案为(﹣4,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三、解答题21.(1)甲厂家所需金额为: 1680+80x;乙厂家所需金额为: 1920+64x;(2)16张.【解析】【分析】(1)根据甲乙两厂家的优惠方式,可表示出购买桌椅所需的金额;(2)令甲厂家的花费大于乙厂家的花费,解出不等式,求解即可确定答案.【详解】解:(1)根据甲、乙两个厂家推出各自销售的优惠方案:甲厂家所需金额为:3×800+80(x﹣9)=1680+80x;乙厂家所需金额为:(3×800+80x)×0.8=1920+64x;(2)由题意,得:1680+80x>1920+64x,解得:x>15.答:购买的椅子至少16张时,到乙厂家购买更划算.【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2.(1)详见解析;(2)18 5.【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AE=CE=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2)作AH⊥BC,由1122AB AE BE AH•=•可得高AH,再求面积.【详解】(1)因为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所以AE=CE=3因为BC=BE+CE所以BE=BC-CE=8-3=5因为32+42=52所以AB2+AE2=BE2所以ABE∆是直角三角形;(2)作AH⊥BC由(1)可知1122AB AE BE AH •=• 所以435AH ⨯=所以AH=125所以ACE ∆的面积=11121832255EC AH •=⨯⨯= 【点睛】 考核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勾股定理逆定理.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勾股定理逆定理是关键.23.(1)详见解析;(2)12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由“SAS ”证明ABC DEC ∆≅∆即可得解;(2)由ABC DEC ∆≅∆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12∠=∠∴12ACE ACE ∠+∠=∠+∠∴ACB DCE ∠=∠在ABC ∆与DEC ∆中CA CD ACB DCE BC EC =⎧⎪∠=∠⎨⎪=⎩∴ABC DEC ∆≅∆(SAS )∴AB DE =;(2)∵ABC DEC ∆≅∆,39E ∠=°∴39B ∠=︒∵21A ∠=︒∴1801803921120ACB B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1)y =﹣34x +3;(2)n =56或8343;(3)在直线上,理由见解析 【解析】【分析】(1)将点A 的坐标代入直线AB :y =kx +3并解得:k =﹣34,即可求解;(2)分AP=BP、AP=AB、AB=BP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3)证明△MHP≌△PCB(AAS),求出点M(n+73,n+103),即可求解.【详解】(1)将点A的坐标代入直线AB:y=kx+3并解得:k=﹣34,故AB的表达式为:y=﹣34x+3;(2)当y=2时,x=43,故点E(43,2),则点P(n+43,2),而点A、B坐标分别为:(4,0)、(0,3),则AP2=(43+n﹣4)2+4;BP2=(n+43)2+1,AB2=25,当AP=BP时,(43+n﹣4)2+4=(n+43)2+1,解得:n=56;当AP=AB时,同理可得:n=8213(不合题意值已舍去);当AB=BP时,同理可得:n=﹣43+26;故n=56或83+21或﹣43+26;(3)在直线上,理由:如图,过点M作MD⊥CD于点H,∵∠BPC+∠PBC=90°,∠BPC+∠MPH=90°,∴∠CPB=∠MPH,BP=PM,∠MHP=∠PCB=90°∴△MHP≌△PCB(AAS),则CP=MH=n+43,BC=1=PH,故点M(n+73,n+103),n+73+1= n+103,故点M在直线y=x+1上.【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与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5.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欲证明AB=AC,只要证明∠ABC=∠ACB即可,根据“HL”证明Rt△BDE≌Rt△CD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EBD=∠FC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DBC=∠DCB,从而可证∠ABC=∠ACB.【详解】∵DE⊥AB,DF⊥AC,∴∠BED=∠CFD=90°.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EBD=∠FCD,∵BD=CD,∴∠DBC=∠DCB,∴∠DBC+∠EBD=∠DCB+∠FCD,即∠ABC=∠ACB,∴AB=A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四、压轴题t=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3)26.(1)6;8;24;(2)存在 2.4∠GOD+∠ACE=∠OHC,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非负性即可求出a,b即可得出结论,即可求出△ABC的面积;(2)先表示出OQ,OP,利用那个面积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OAC=∠AOD,进而判断出OG∥AC,即可判断出∠FHC=∠ACE,同理∠FHO=∠GO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 解:(1)∵a6b80∴a-6=0,b-8=0,∴a=6,b=8,∴A(0,6),C(8,0);∴S △ABC=6×8÷2=24, 故答案为(0,6),(8,0); 6;8;24(2) ∵114222ODQ D S OQ x t t ∆=⋅=⋅⋅= 11(82)312322ODP D S OP y t t ∆=⋅=⋅-⋅=- 由2123t t =-时, 2.4t =∴存在 2.4t =时,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3) )∴2∠GOA+∠ACE=∠OHC ,理由如下:∵x 轴⊥y 轴,∴∠AOC=∠DOC+∠AOD=90°∴∠OAC+∠ACO=90°又∵∠DOC=∠DCO∴∠OAC=∠AOD∵y 轴平分∠GOD∴∠GOA=∠AOD∴∠GOA=∠OAC∴OG ∥AC ,如图,过点H 作HF ∥OG 交x 轴于F ,∴HF ∥AC∴∠FHC=∠ACE同理∠FHO=∠GOD ,∵OG ∥FH ,∴∠GOD=∠FHO ,∴∠GOD+∠ACE=∠FHO+∠FHC即∠GOD+∠ACE=∠OHC ,∴2∠GOA+∠ACE=∠OHC .∴∠GOD+∠ACE=∠OHC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性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27.(1)①E (3,﹣2)②见解析;③12OM BD =,理由见解析;(2)OD+OA =2AM 或OA ﹣OD =2AM【解析】【分析】(1)①过点E 作EH ⊥y 轴于H .证明△DOA ≌△AHE (AAS )可得结论.②证明△BOM≌△EHM(AAS)可得结论.③是定值,证明△BOM≌△EHM可得结论.(2)根据点D在点B左侧和右侧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即可分别求出结论.【详解】解:(1)①过点E作EH⊥y轴于H.∵A(0,3),B(﹣3,0),D(﹣5,0),∴OA=OB=3,OD=5,∵∠AOD=∠AHE=∠DAE=90°,∴∠DAO+∠EAH=90°,∠EAH+∠AEH=90°,∴∠DAO=∠AEH,∴△DOA≌△AHE(AAS),∴AH=OD=5,EH=OA=3,∴OH=AH﹣OA=2,∴E(3,﹣2).②∵EH⊥y轴,∴∠EHO=∠BOH=90°,∵∠BMO=∠EMH,OB=EH=3,∴△BOM≌△EHM(AAS),∴BM=EM.③结论:OMBD=12.理由:∵△DOA≌△AHE,∴OD=AH,∵OA=OB,∴BD=OH,∵△BOM≌△EHM,∴OM=MH,∴OM=12OH=12BD.(2)结论:OA+OD=2AM或OA﹣OD=2AM.理由:当点D在点B左侧时,∵△BOM≌△EHM,△DOA≌△AHE∴OM=MH,OD=AH∴OH=2OM,OD-OB=AH-OA∴BD=OH∴BD=2OM,∴OD﹣OA=2(AM﹣AO),∴OD+OA=2AM.当点D在点B右侧时,过点E作EH⊥y轴于点H∵∠AOD=∠AHE=∠DAE=90°,∴∠DAO+∠EAH=90°,∠EAH+∠AEH=90°,∴∠DAO=∠AEH,∵AD=AE∴△DOA≌△AHE(AAS),∴EH=AO=3=OB,OD=AH∴∠EHO=∠BOH=90°,∵∠BMO=∠EMH,OB=EH=3,∴△BOM≌△EHM(AAS),∴OM=MH∴OA+OD= OA+AH=OH=OM+MH=2MH=2(AM+AH)=2(AM+OD)整理可得OA﹣OD=2AM.综上:OA+OD=2AM或OA﹣OD=2AM.【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8.(1)203;(2)①t=83;②a=185;(3)t=6.4或t=103【解析】【分析】(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得答案;(2)①由题意得:BM=CN=3t,则只可以是△CMN≌△BAM,AB=CM,由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②由题意得:CN≠BM,则只可以是△CMN≌△BMA,AB=CN=12,CM=BM,进而可得3t=10,求解即可;(3)分情况讨论,当△CMN≌△BPM时,BP=CM,若此时P由A向B运动,则12-2t=20-3t,但t=8不符合实际,舍去,若此时P由B向A运动,则2t-12=20-3t,求得t=6.4;当△CMN≌△BMP时,则BP=CN,CM=BM,可得3t=10,t=103,再将t=103代入分别求得AP,BP的长及a的值验证即可.【详解】解:(1)20÷3=203,故答案为:203;(2)∵CD∥AB,∴∠B=∠DCB,∵△CNM与△ABM全等,∴△CMN≌△BAM或△CMN≌△BMA,①由题意得:BM=CN=3t,∴△CMN≌△BAM∴AB=CM,∴12=20-3t,解得:t=83;②由题意得:CN≠BM,∴△CMN≌△BMA,∴AB=CN=12,CM=BM,∴CM=BM=12 BC,∴3t=10,解得:t=10 3∵CN=at,∴103a=12解得:a=185;(3)存在∵CD∥AB,∴∠B=∠DCB,∵△CNM与△PBM全等,∴△CMN≌△BPM或△CMN≌△BMP,当△CMN≌△BPM时,则BP=CM,若此时P由A向B运动,则BP=12-2t,CM=20-3t,∵BP=CM,∴12-2t=20-3t,解得:t=8 (舍去)若此时P由B向A运动,则BP=2t-12,CM=20-3t,∵BP=CM,∴2t-12=20-3t,解得:t=6.4,当△CMN≌△BMP时,则BP=CN,CM=BM,∴CM=BM=12 BC∴3t=10,解得:t=10 3当t=103时,点P的路程为AP=2t=203,此时BP=AB-AP=12-203=163,则CN=BP=16 3即at=163,∵t=103,∴a=1.6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t 的值有:t =6.4或t =10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用方程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常用的手段.29.90︒,45︒;20︒,30︒;2a γβ+=,2a γβ-=.【解析】【分析】(1)①如图①知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得 ()1112EMF BMC C MC ∠=∠+∠可求出解. ②由图②知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得()1112EBF ABC C BC ∠=∠+∠可求出解.(2)①由图③折叠知11,CMF FMC BME EMB ∠=∠∠=∠,可推出11()BMC EMF EMF C MB ∠-∠-∠=∠,即可求出解.②由图④中折叠知11,CMF C MF ABE A BE ∠=∠∠=∠,可推出()112906090A MC ︒︒︒-+∠=,即可求出解.(3)如图⑤-1、⑤-2中分别由折叠可知,a ββγ-=-、a ββγ-=+,即可求得 2a γβ+=、2a γβ-=.【详解】解:(1)①如图①中,1112EMC BMC ∠=∠,1112C MF C MC ∠=∠, ()1111111800229EMF EMC C MF BMC C MC ︒︒∴∠=∠+∠=∠⨯=+∠=, 故答案为90︒. ②如图②中,111111,22EBA ABC C BF C BC ∠=∠∠=∠, ()111111904522EBF EBC C BF ABC C BC ︒︒∴∠=∠+∠=∠+∠=⨯=, 故答案为45︒.(2)①如图③中由折叠可知,11,CMF FMC BME EMB ∠=∠∠=∠,1111C MF EMB EMF C MB ∠+∠-∠=∠,11CMF BME EMF C MB ∴∠+∠-∠=∠,11()BMC EMF EMF C MB ∴∠-∠-∠=∠,111808020C MB ︒︒︒∴-=∠=;②如图④中根据折叠可知,11,CMF C MF ABE A BE ∠=∠∠=∠,112290CMF ABE A MC ︒∠+∠+∠=,112()90CMF ABE A MC ︒∴∠+∠+∠=,()1129090EMF AMC ︒︒∴-∠+∠=, ()112906090AMC ︒︒︒∴-+∠=, 1130A MC ︒∴∠=;(3)如图⑤-1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如图⑤-2中,由折叠可知,a ββγ-=+,2a γβ∴-=.【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换中折叠属全等变换,图形的角度及边长不变及一些角度的计算问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本题是代数、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典型题目.30.(1)证明见解析;(2)①②③;(3)∠A +∠C =180°.【解析】【分析】(1)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出∠BAD=∠CAE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CE ,再利用对顶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出∠BOC=60°,再判断出△BCF ≌△ACO ,得出∠AOC=120°,进而得出∠AOE=60°,再判断出BF <CF ,进而判断出∠OBC >30°,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BDP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D=BP ,∠DBP=60°,进而判断出△ABD ≌△CBP (SAS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BAC=∠DAE,∴∠BAC+∠CAD=∠DAE+∠CAD,∴∠BAD=∠CAE,在△ABD和△ACE中,AB ACBAD CAEAD AE⎧⎪∠∠⎨⎪⎩===,∴△ABD≌△ACE;(2)如图2,∵△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D=∠CAE,在△ABD和△ACE中,AB ACBAD CAEAD AE⎧⎪∠∠⎨⎪⎩===,∴△ABD≌△ACE,∴BD=CE,①正确,∠ADB=∠AEC,记AD与CE的交点为G,∵∠AGE=∠DGO,∴180°-∠ADB-∠DGO=180°-∠AEC-∠AGE,∴∠DOE=∠DAE=60°,∴∠BOC=60°,②正确,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OCF是等边三角形,∴CF=OC,∠OFC=∠OCF=60°=∠ACB,∴∠BCF=∠ACO,∵AB=AC,∴△BCF≌△ACO(SAS),∴∠AOC=∠BFC=180°-∠OFC=120°,∴∠AOE=180°-∠AOC=60°,③正确,连接AF,要使OC=OE,则有OC=12 CE,∵BD=CE,∴CF=OF=12 BD,∴OF=BF+OD,∴BF<CF,∴∠OBC>∠BCF,∵∠OBC+∠BCF=∠OFC=60°,∴∠OBC>30°,而没办法判断∠OBC大于30度,所以,④不一定正确,即: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3)如图3,延长DC至P,使DP=DB,∵∠BDC=60°,∴△BDP是等边三角形,∴BD=BP,∠DBP=60°,∵∠BAC=60°=∠DBP,∴∠ABD=∠CBP,∵AB=CB,∴△ABD≌△CBP(SAS),∴∠BCP=∠A,∵∠BCD+∠BCP=180°,∴∠A+∠BCD=18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3)求四边形 的面积.
24.甲、乙两公司为“2019东台西溪·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各制作6400个相同的纪念牌,已知甲公司的人数比乙公司人数少20%,乙公司比甲公司人均少做20个,甲、乙两公司各有多少人?
25.已知:如图, 的平分线与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 ,垂足分别为 .
A. 且 B. 且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含有a的x的值.
[详解]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1)得:
x+a-2a=2(x-1),
解得:x=2-a,
∵方程的解不小于0,
∴2-a≥0,
解得:a≤2,
∵分式方程分母不为0,
∴2-a≠1,
解得:a≠1,
A. B.1C. 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F=∠B=∠A=90°,BE=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FH=AE,GF=AG,得到AH=BE=EF,设AE=x,则AH=BE=EF=4-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将△CBE沿CE翻折至△CFE,
∴∠F=∠B=∠A=90°,BE=EF,
16.如图,小明把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 、点 都与点 重合,折痕分别为 ,此时测得 ,则 的度数为________°.
17.已知点 ,点 是直线 上的一个动点,当以 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是3时,点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18.如图,已知等边 的边长是6,点 在 上,且 = 4.延长 到 ,使 ,连接 .点 分别是 的中点,连接 ,则 的长为__________.
A.(-2,3)B.(2,-3)C.(2,3)D.(-2,-3)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0 B.1.010010001C.πD.2.已知a>0,b<0,那么点P(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如图,已知△ABC的3条边和3个角,则能判断和△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则点D的坐标为()A.(﹣1,3) B.(1,3) C.(3,1) D.(3,﹣1)5.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①y=﹣2x+1;②y=6﹣x;③y;④y=(1)x.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A.30 B.45 C.50 D.857.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半圆O匀速运动到点B,再以相同的速度沿直径BA回到点A停止,线段OP的长度d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8.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a,HG=b,则斜边BD的长是()A.a+b B.a﹣b C.D.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2,1)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PE⊥AC,连接DE.记△ADE的周长为L1,四边形BDEC的周长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是()A.L l=L2B.L1>L2C.L2>L1D.无法确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分填空题和解答题.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已知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则(x+y)2018的值为.12.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4.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添一个即可)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16.如图,五边形ABCDE中有一等边三角形ACD.若AB=DE,BC=AE,∠E=115°,则∠BAE的度数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n,4),若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n的取值范围为.1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0,BE=2,则AB2﹣AC2的值为.三.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96分)19.求x的值:(1)(x+1)2=64(2)8x3+27=0.20.已知点P(﹣m,﹣2m+1)是第二象限的点,求m的取值范围.21.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求证:BD=CE.22.如图,在Rt△ABC中,∠ACB=90°.(1)用直尺和圆规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2)当∠CAB为度时,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2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24.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5.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使得点D落在点H的位置上,点C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G处,连接EG.(1)△GEF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若CD=4,GD=8,求HF的长度.26.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且部分对应关系如表所示.x(kg) …30 40 50 …y(元) … 4 6 8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当行李费2≤y≤7(元)时,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27.甲骑电动车、乙骑摩托车都从M地出发,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前往N地,甲先出发一段时间后乙再出发,甲、乙两人到达N地后均停止骑行.已知M、N两地相距km,设甲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点A的坐标,并说明点A的实际意义;(3)根据题目信息补全函数图象.(须标明相关数据)28.如图,一次函数y 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动点P从A点开始沿折线AO ﹣OB﹣BA运动,点P在AO,OB,BA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2(长度单位/秒);动点E从O点开始以(长度单位/秒)的速度沿线段OB运动.设P、E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 当点P沿折线AO﹣OB﹣BA运动一周时,动点E和P同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OA,交AB于点F.(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BO=30°;(3)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E重合?(4)当t=时,PE=PF.答案与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0 B.1.010010001C.πD.[答案]C[解析]A.0是整数,属于有理数;B.1.010010001是有限小数,即分数,属于有理数;C.π是无理数;D.是分数,属于有理数;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已知a>0,b<0,那么点P(a,b)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a>0,b<0,∴点P(a,b)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直角坐标系中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在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在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记住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3.如图,已知△ABC的3条边和3个角,则能判断和△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答案]B[解析]如图:在△ABC和△DEF中,,∴△ABC≌△EFD(SAS);在△ABC和△MNK中,,∴△ABC≌△MNK(AAS).∴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乙或丙.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则点D的坐标为()A.(﹣1,3) B.(1,3) C.(3,1) D.(3,﹣1)[答案]A[解析]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C的坐标为(3,3),∴点D的纵坐标为3,点D的横坐标为3﹣4=﹣1,∴点D的坐标为(﹣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图形明确正方形的边长与点的坐标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①y=﹣2x+1;②y=6﹣x;③y;④y=(1)x.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①y=﹣2x+1,k=﹣2<0;②y=6﹣x,k=﹣1<0;③y,k0;④y=(1)x,k=(1)<0.所以四函数都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当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6.如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x的值是()A.30 B.45 C.50 D.85[答案]A[解析]∠A=180°﹣105°﹣45°=30°,∵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A=30°,即x=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绕半圆O匀速运动到点B,再以相同的速度沿直径BA回到点A停止,线段OP的长度d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①当P点半圆O匀速运动时,OP长度始终等于半径不变,对应的函数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段线段,排除A答案;②当P点在OB段运动时,OP长度越来越小,当P点与O点重合时OP=0,排除C答案;③当P点在OA段运动时,OP长度越来越大,B答案符合.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这类问题要考虑动点在不同的时间段所产生的函数意义,分情况讨论,动中找静是通用方法.8.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设CE=a,HG=b,则斜边BD的长是()A.a+b B.a﹣b C.D.[答案]C[解析]设CD=x,则DE=a﹣x,∵HG=b,∴AH=CD=AG﹣HG=DE﹣HG=a﹣x﹣b=x,∴x,∴BC=DE=a,∴BD2=BC2+CD2=()2+()2,∴B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2,1)[答案]C[解析]∵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A′(1,2),∵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点A″的坐标是:(1,﹣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以及平移变换,正确掌握相关平移规律是解题关键.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PE⊥AC,连接DE.记△ADE的周长为L1,四边形BDEC的周长为L2,则L1与L2的大小关系是()A.L l=L2B.L1>L2C.L2>L1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等边三角形各内角为60°,∴∠B=∠C=60°,∵∠BPD=∠CPE=30°,∴在Rt△BDP和Rt△CEP中,∴BP=2BD,CP=2CE,∴BD+CE BC,∴AD+AE=AB+AC BC BC,∴BD+CE+BC BC,L1BC+DE,L2BC+DE,即得L1=L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特殊角的正弦函数值,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各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L1BC+DE,L2BC+DE是解题的关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分填空题和解答题.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规定的区域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已知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则(x+y)2018的值为.[答案]1[解析]∵点A(x,1)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x=﹣2,y=1,故(x+y)2018=(﹣2+1)2018=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2.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答案]y=3x+2[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3x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3x+2.故答案为:y=3x+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答案]2.5[解析]∵∠ACB=90°,AC=3,BC=4,由勾股定理得:AB5,∵CD是△ABC中线,∴CD AB5=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推出CD AB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添一个即可)[答案]AB=CD[解析]∵AB∥DC,∴∠ABD=∠CDB,又BD=BD,①若添加AB=CD,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②若添加AD∥BC,利用ASA可证两三角形全等.(答案不唯一)故填AB=CD等(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一个底角为.[解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它的一个底角为(180°﹣80°)÷2=50°.故填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五边形ABCDE中有一等边三角形ACD.若AB=DE,BC=AE,∠E=115°,则∠BAE的度数是°.[答案]125[解析]∵正三角形ACD,∴AC=AD,∠ACD=∠ADC=∠CAD=60°,在△ABC与△AED中,∴△ABC≌△AED(SSS),∴∠B=∠E=115°,∠ACB=∠EAD,∠BAC=∠ADE,∴∠ACB+∠BAC=∠BAC+∠DAE=180°﹣115°=65°,∴∠BAE=∠BAC+∠DAE+∠CAD=65°+60°=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C与△AED全等.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n,4),若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n的取值范围为.[解析]∵直线y=2x与线段AB有公共点,∴2n≥4,∴n≥2故答案为:n≥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0,BE=2,则AB2﹣AC2的值为.[答案]20[解析]∵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ADC=∠ADE=90°,DE=CD CE,∵BC=10,BE=2∴CE=8,∴CD=DE=4,BD=6,在Rt△ABD中,AB2=AD2+BD2,在Rt△ACD中,AC2=AD2+CD2,∴AB2﹣AC2=BD2﹣CD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10小题)19.求x的值:(1)(x+1)2=64(2)8x3+27=0.[解析](1)x+1=±8(2)8x3=﹣27x3x[点睛]本题考查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0.已知点P(﹣m,﹣2m+1)是第二象限的点,求m的取值范围.[解析]∵点P(﹣m,﹣2m+1)在第二象限,∴,解不等式①得,m>0,解不等式②得,m,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m.故m的取值范围为:0<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能力.21.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AB,AC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ACE,使∠BAD=∠CAE=90°.求证:BD=CE.[解答]证明:∵△ABD和△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AC=AE,∵AB=AC,∴AD=AE,在△ADB和△ACE中,∵,∴△ADB≌△ACE,∴BD=CE.[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SAS所需要的三个条件.22.如图,在Rt△ABC中,∠ACB=90°.(1)用直尺和圆规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P(保留作图的痕迹,不写作法);(2)当∠CAB为60度时,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解析](1)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2)当∠CAB=60°时,P A=PB,∵∠C=90°,∠CAB=60°,∴∠B=30°,∵AP平分∠CAB,∴∠P AB=30°,∴∠P AB=∠B=30°,∴P A=PB.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和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解答]证明:作AF⊥BC于F,∵AB=AC(已知),∴BF=CF(三线合一),又∵AD=AE(已知),∴DF=EF(三线合一),∴BF﹣DF=CF﹣EF,即BD=CE(等式的性质).[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中用到了等量减等量差相等得到答案.24.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证明:∵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AED=∠CFD=90°,∵D为AC的中点,∴AD=DC,在Rt△ADE和Rt△CDF中,,∴Rt△ADE≌Rt△CDF,∴∠A=∠C,∴BA=BC,∵AB=AC,∴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使得点D落在点H的位置上,点C恰好落在边AD上的点G处,连接EG.(1)△GEF是等腰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2)若CD=4,GD=8,求HF的长度.[解析](1)∵长方形纸片ABCD,∴AD∥BC,∴∠GFE=∠FEC,∵∠FEC=∠GEF,∴∠GFE=∠GEF,∴△GEF是等腰三角形.(2)∵∠C=∠H=90°,HF=DF,GD=8,设HF长为x,则GF长为(8﹣x),在Rt△FGH中,x2+42=(8﹣x)2,解得x=3,∴HF的长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翻折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当行李质量超过规定时,需付的行李费y(元)是行李质量x(kg)的一次函数,且部分对应关系如表所示.x(kg) …30 40 50 …y(元) … 4 6 8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质量;(3)当行李费2≤y≤7(元)时,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解析](1)∵y是x的一次函数,∴设y=kx+b(k≠0)将x=30,y=4;x=40,y=6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函数表达式为y=0.2x﹣2,(2)将y=0代入y=0.2x﹣2,得0=0.2x﹣2,∴x=10,(3)把y=2代入解析式,可得:x=20,把y=7代入解析式,可得:x=45,所以可携带行李的质量x(kg)的取值范围是20≤x≤45,故答案为:20≤x≤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27.甲骑电动车、乙骑摩托车都从M地出发,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前往N地,甲先出发一段时间后乙再出发,甲、乙两人到达N地后均停止骑行.已知M、N两地相距km,设甲行驶的时间为x(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点A的坐标,并说明点A的实际意义;(3)根据题目信息补全函数图象.(须标明相关数据)[解析](1)设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B(,0),C(,)在直线BC上,,得,即线段BC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20x;(2)设甲的速度为m km/h,乙的速度为n km/h,,得,∴点A的纵坐标是:3010,即点A的坐标为(,10),点A的实际意义是当甲骑电动车行驶h时,距离M地为10km;(3)由(2)可知,甲的速度为30km/h,乙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则乙从M地到达N地用的时间为:小时,∵,∴乙在图象中的时,停止运动,甲到达N地用的时间为:小时,补全的函数图象如右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8.如图,一次函数y x+3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动点P从A点开始沿折线AO ﹣OB﹣BA运动,点P在AO,OB,BA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2(长度单位/秒);动点E从O点开始以(长度单位/秒)的速度沿线段OB运动.设P、E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 当点P沿折线AO﹣OB﹣BA运动一周时,动点E和P同时停止运动.过点E作EF∥OA,交AB于点F.(1)求线段AB的长;(2)求证∠ABO=30°;(3)当t为何值时,点P与点E重合?(4)当t=或时,PE=PF.[解析](1)令y=0,得A(3,0),令x=0,求得B(0,3),∴OA=3,OB=3,∵∠AOB=90°,∴AB6,(2)证明:取AB的中点C,连接OC,∵∠AOB=90°,C为AB的中点,∴OC=BC=CA=3,∵OA=3,∴OC=CA=OA,∴△OAC是等边三角形,∴∠OAB=60°,∵∠AOB=90°,∴∠ABO=30°;(3)由题意得t(t﹣3),解得:t所以当t时,点P与点E重合;(4)取EF的中点H,过点H作PP′∥y轴,此时,P(P′)E=P(P′)F,①当点P在线段OA时,EH=OP,∵∠OBA=30°,设:EF=m,则FB=2m,BE m,即EF BE,EH EF BE•(3t)OP=OA﹣AP=3﹣t,解得:t,②当点P(点P′)在线段AB时,作P′O′⊥OB于点O′,此时点P′运动的时间为t,其中在AO、OB运动时间均为3,则在AB上运动的时间为t﹣6,则BP′=2(t﹣6),同理O′P′B′P′=t﹣6,由①得:EH(3t)=O′P′=t﹣6,同理可得:t,故答案是:或.[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运用等知识点,难度不大.。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期末测试题(Word 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数,可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456cm cm cm 、、 B .123cm cm cm 、、 C .234cm cm cm 、、 D .123cm cm cm 、、2.若分式12x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3.下列各点中在第四象限的是( )A .()2,3--B .()2,3-C .()3,2-D .()3,24.如图,已知∠ABC=∠DCB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A .∠A=∠DB .AB=DC C .∠ACB=∠DBCD .AC=BD5.如图,直线y mx n =+与y kx b =+的图像交于点(3,-1),则不等式组,0mx n kx b mx n +≥+⎧⎨+≤⎩的解集是( )A .3x ≤B .nx m≥-C .3nx m-≤≤ D .以上都不对6.如图,在ABC 中,,904C AC ︒∠==cm ,3BC =cm ,点D 、E 分别在AC 、BC上,现将DCE 沿DE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连接AC ',则AC '长度的最小值 ( )A .不存在B .等于 1cmC .等于 2 cmD .等于 2.5 cm 7.点P(2,-3)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2,1),则k 的值( ) A .﹣2B .﹣12C .2D .12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B .﹣1C .0D .210.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最适合普查(全面调查)的是( ) A .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B .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 C .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 D .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二、填空题11.下表给出的是关于某个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 及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部分对应值, x … ﹣2 ﹣1 0 … y…m2n…则m +n 的值为_____.12.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13.计算222mm m+--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4.点()11,12A 与点()11,12B -关于_________对称.(填“x 轴”或“y 轴”) 15.已知x =a 时,多项式x 2+6x+k 2的值为﹣9,则x =﹣a 时,该多项式的值为_____. 16.已知点M(-1,a)和点N(-2,b)是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的两点,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在△ABF和△DCE中,点E,F在BC上,BE=CF,∠B=∠C,添加下列条件仍无法证明△ABF≌△DCE的是( )A.∠AFB=∠DEC B.AB=DCC.∠A=∠D D.AF=DEAB的长为半径2.如图,在△ABC中,AC>BC,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画弧,两弧交于点D,E,经过点D,E作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B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N=NC B.AN=BNBC D.BN平分∠ABCC.MN=12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4.如图,△OAB的顶点O(0,0),顶点A,B分别在第一、四象限,且AB⊥x轴.若AB=6,OA=OB=5,则点A的坐标是( )A.(5,4) B.(3,4)C.(5,3) D.(4,3)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的平方根是1B.4的算术平方根是2C.√2是2的平方根D.-√3是√(−3)2的平方根6.甲、乙两位同学放学后走路回家,他们走过的路程s(km)与所用的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 min,甲比乙的速度慢B.经过20 min,甲、乙都走了1.6 kmC.甲的平均速度为0.08 km/minD.经过30 min,甲比乙走过的路程少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1=ax+b(a≠0)与y2=mx+n(m≠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y1随x的增大而增大B.b<nC.当x<2时,y1>y2D.关于x,y的方程组{ax−y=−b,mx−y=−n的解为{x=2,y=38.△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2+√2a−b−3+|c-3√2|=0,则△ABC 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以点P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P A1A2A3,正方形P A4A5A6,…,按此规律作下去,所作正方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其中正方形P 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P(-3,0),A1(-2,1),A2(-1,0),A3(-2,-1),则顶点A100的坐标为( )A.(31,34) B.(31,-34)C.(32,35) D.(32,0)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E的周长最小时,点P的位置在( )A.A点处B.D点处C.AD的中点处D.△ABC三条高的交点处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数 学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1.
±
=_______,64的立方根是 _______。
2.近似数
3.106精确到_______位;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0368≈ ______(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3.一组数据:4、3、5、3、6,它们的众数为______ ,中位数为______。
4
︱= , 比较大小: 30 __________ 49。
5.点P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 , 点P (2,-3)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
6.正比例函数y=-x 的图像的经过 象限,y 随着x 的增大而 。
7. 若菱形的对角线分别长为6㎝,8㎝,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cm 2
,菱形的边长为 ㎝。
8.已知一次函数y=(2m -4)x+(5-n ),当m , n 时,此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9.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交AD 于E ,若5=AB ,8=BC ,则=AE ,
=DE .
10. 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点F 、G 分别为BD 、CE 的中点,若FG =6,则DE+BC=______,BC= .
11.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1个即可) 。
(1)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图象经过点(1,-2)
12.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 =35°,则∠CBD = 。
13. 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1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5cm ,在边CD 上适当选定一点E ,沿直线AE 把△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边BC 上一点F 处,且△ABF 的面积是30cm 2。
则BC = _______cm
2
A
B
C
D
F
E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在
7
22
,0)2(,14.3,22,3π-,-3001.0,0.020020002……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17.若一组数据3,4,-2,6,-11,则这组数的平均数 ( ) A.3; B. 0; C.-2; D.4.4
18.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对角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边平行且相等 19.一次函数y=2x - 1的大致图象可能如图 ( )
20.若x 、y 为实数,且,322+-+-=
x x y 则x y 的值为 ( )
A 、6
B 、8
C 、9
D 、12
21.如图,在ABC △中,点E D F ,,分别在边AB 、BC 、CA 上,且DE CA ∥,DF BA ∥.
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 A、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90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矩形
C、如果AD 平分B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菱形
D、如果AD BC ⊥且AB AC =,那么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
_ E _ D
_ A _ C
_ B
B .
A .
C .
D
..
C
D A
B E F
G
A
E
D
第9题 第10题 第12题 第14题
3
22.点P(2,2),点A 在x 轴上,O 为坐标原点,如果△APO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这样的点A 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除填空题、选择题外,需写出必要的说理过程) 23.(本题满分10分)
(1)求右式中x 的值:4x 2
=64 (2)计算:()32
32742---+
24.(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AC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且BF=CE , ①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②当∠A=900
时,试判断四边形AFDE 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25. (本题满分10分)
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像经过点(-2,-4),且与正比例函数x y 2
1
=
的图像相交于点(4,a )
,求(1)a 的值;(2)k 、b 的值;(3)画出这两个函数图像,并求出它们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O
x
y
4
26. (本题满分8分)
某校八年级(1)班48名学生参加2009年镇江市数学期中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众数是 分 (2) 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分
(3) 该班小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2分,说说小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上还是中下水平?为什么?
27.(本题满分10分)
甲乙两人同时登山,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y (米)与登山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登山的速度是每分钟 米,乙在A 处提速时距地面的高度a 为 米.
(2) 若乙提速后,乙的速度是甲登山速度的3倍,请分别写出甲登山过程及乙在AB 段登山时距地面的高度y (米)与登山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登山多长时间时,乙追上了甲?
5
八年级数学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2,4;
2、千分位,3.7×10-5
; 3、3 ,4 ; 4、12-,< ;5、(-2,-3),3 ;
6、二、四,减小;
7、24 ,5;
8、≠2 ,=5;
9、5,3 10、12,8 ; 11、x y -=-1 (答案不唯一) 12、20°; 13、50°或80°; 14、 13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5、C ; 16、B ; 17、B ; 18、C ; 19、 B ; 20、C ; 21、D ; 22、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 23、(1)162
=x (2分) ∴ 4±=x (5分)
(2)原式=8+4+3 =15 (5分) (第一步每对1个,给1分) 24、(1)运用“HL ”证△BDF ≌△CDE , (3分) 得∠B=∠C ,(4分)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5分) (2)四边形AFDE 是正方形 (6分) 先证四边形AFDE 是矩形 (8分 ) 再证四边形AFDE 是正方形 (10分)
25、(1)将点(4,a )代入正比例函数,得a=2 (2分)
(2)将点(4,2)、(-2,-4)分别代入y=kx+b (代入正确,4分)
解得k=1,b=-2 (6分)
(3)图象正确 (8分)
直线y=x-2 交y 轴于点(0,-2) (9分) 得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
(10分)
26、(1)85分、88分 (3分) (2) 85.5分 (6分) (2)说明小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班中游偏下水平. (7分)
因为全班成绩的中位数是85.5分,82分低于全班成绩的中位数。
(8分)
27、(1)10 ,30 (2分) (2)t=(450 -30 )÷30 +2 = 16 (分) (3分)
因为 图象过点 (2,30)、(16,450)
乙在AB 段登山时的函数关系式为 y=30x-30 (5分) 因为 图象过点 (0,150)、(30,450)
甲登山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150 (8分)
(3) y=30x-30
联列方程组
y=10x+150
解得 x =9 ∴登山 9分钟时,乙追上了甲. (10分)
亲爱的同学:恭喜你,你已经完成了这份试卷。
抓紧时间认真检查,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