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3.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

主义的国际主义。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只说后一句“国际主义”

就不够突出,“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也不够突出。

再则删掉一个短句,前后都是长句,语句不够活泼。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

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

不行?

答:不行。因为白求恩的医术高明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公

认的,但假如范围删去的话,就变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那白

求恩的医术就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了,这样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采取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强调了五点内容,使赞

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

加有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

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

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

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

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

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

产主义者的精神。

1.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①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

的语句是第⑧⑨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

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②⑦⑩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3.“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被,“之”指代的是白求

恩;“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白求恩对技术精益

求精,且医术高明。

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

人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

5.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

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

先叙后议,60字以内)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C)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鲜明对照。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答:是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

1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D)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

答:设问句。

14.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

答:指代同一内容,即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5.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

叙述的句子有:①②;议论的句子有:③④

16.简要回答这一段叙述句和议论句之间的关系(答案中一定要有“叙述、议论、基础”六个字,全部不得超过25个字)。

答: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

理解分析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那一方面议论的。

人格品质修养

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泠泠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人。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的某句话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泠”改成冷”②莫”改成“漠”;

③“人”改成“仁”

(2)本段的论点可以用第①句来概括。

(3)本段的议论性语句有②⑦⑩

(4)本段中的加粗的字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答双重否定句,增强了语气(5)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6)本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比的双方是“白求恩”和③④⑤⑥句中提到的那些人。

对比使是非更加明显,使论证更加鲜明深刻。

2.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________的人,一个有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全段八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部分分别是[ A ]

A.叙述和议论B.叙述和抒情

C.议论和叙述D.叙述和描写

(3)第八句的四条横线上的词使用正确的是[ C ]

A.纯粹、高尚、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B.纯粹、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

C.高尚、纯粹、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D.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

(4)第七句的“这点”是指[ C ]

A.共产主义B.国际主义

C.毫无自私自利之心D.对技术精益求精

(5)第八句的修辞方法是[ B ]

A.夸张B.排比

C.比喻D.无修辞

(一)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第一层: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2.第⑧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解词:纯粹:形容思想纯正,品德完美。

4.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高尚伟大道德品德纯粹真正

5.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伟大渺小崇高卑劣精细粗糙

6.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表达一种遗憾的心情

7.为第⑧句中的词语选择相应的项目。

①高尚的人

(B) A .指修养方面

②纯粹的人

(C) B .指人格方面

③有道德的人

(A) C.指品质方面

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E) D.指人生意义

⑤有益于人民的人(D) E.指志趣方面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1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据音写字或据字注音。 派qiǎn_____ xùn______职狭隘______ 纯cuì_______ 热忱_______ 鄙薄_______ 晋察冀_____ 实践______ 拈轻怕重____ 贪婪________ 2、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不远万里麻木不人漠不关心撵轻怕重以身殉职 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微不足道忍竣不禁争研斗艳 3、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文章原题为。 二、课内阅读 (一)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3、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4、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5、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6、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7、“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之”指代的是;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教学建议: 《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的。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纪念文章,观点鲜明,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1)课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的事迹及抗战的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跟学生讲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泛泛介绍他的经历,以使学生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这篇文章,态度上会更虔诚,而且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上也会更容易。 (2)课文中有许多政治术语,有些需要做点儿解释,比如“国际主义”,但不要陷入术语的纠缠,不要在课堂上牵扯太多精力;有些则不需要特别解释,如“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列宁主义”等。 (3)这篇文章提供了准确、精密、简明、生动的语言范例,词语运用丰富准确,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有力,且富于变化。有些句子应该特别指出,让学生理解它们在表达思想上的作用;有些可以布置训练,使他们学会模仿运用。 第一课时 一、学情分析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一篇悼念性质的议论文。全文由三个分论点得出中心论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通过中心论点的论证,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不多,对于相关文体知识比如论证方法等难以把握。学习本文要重点引导,同时让学生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的事迹及抗战的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完整练习及答案

<白求恩>专项 一、基础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共4分) 本文作者,(1893-1976)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共5卷)里。 一.填空(共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9分) 热忱.()鄙薄 ...()()() ..()()晋察冀 派遣.()漠.()不关心拈.轻怕重()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形近字的比较(11分) xùn 职狭ài jì实纯cuì八guà阵xùn 私洋yì牢jì憔cuì大guà xún 问 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4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6分) 1.概括文章第一部分(1~3)内容。 2.概括文章第二部分(4)内容。 四.分析原文,回答问题(9分)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 课文内容分析: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军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作用是?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的,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4.写出这段文字表现人物的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白求恩》综合练习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热忱(chén) B.担子(dān)狭隘(yì)纯粹(cùi) C.殉职(xùn)教训(xùn)延安(yán) D.殖民(zhí)鄙薄(bǐ)见异思迁(qiān) 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B.医疗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三、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四、分析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中的“生怕”能否换成“很怕”、“害怕”,为什么?

纪念白求恩

9.纪念白求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及对比论证的方法,并体会对比的作用。 3、学习运用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全文主要内容。 2、通过细读课文第二段分析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3、通过口头作文,练习运用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2、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重点:1、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2、理解记叙文中的“叙”和“议”与议论文中的“叙”和“议”有何区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并了解一位外国朋友,请看他是谁?(投影照片)是哪国人?什么人?对,我们所崇敬的这位朋友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同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白求恩? 我们对白求恩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今天我们要学的《纪忘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缅怀白求恩而撰写的一篇悼词。 说是悼词,是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的;从体裁来看,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知道文章有多种表达方式,你们还记得有哪几种吗? 什么叫议论文呢?(投影显示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生自由;师板书: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二、作者简介。(抽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三、整体感知全文。 (一)分清叙议。 今天我们的学习过程分两大步骤:感知一篇,精读一段。 1、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个步骤:感知一篇,也就是要从总

纪念白求恩同步训练

《纪念白求恩》同步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拈.轻怕重()热忱.()晋察冀.() 殉.职()漠.不关心()鄙薄.()纯粹.() 2. 形近字注音、组词 殉()粹()沉() 徇()萃()枕() 询()瘁()忱() 3.根据拼音写汉字(11分) 狭à i()纯cuì()xùn()私 洋yì()憔cuì() xún()问 4.解释词语,不用原文另造新句子 (1)不远万里: (2)拈轻怕重: (3)精益求精: (4)漠不关心: (5)见异思迁: (6)微不足道: 5.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点以外2处)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6.用“.”画出朗读时的重音词,说明理由,并反复朗读体会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 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7.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 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8.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赞扬,也有侧面烘托。 B.选文应分三个层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画线的三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 神感人之深。 10.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文中“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改为同一种称呼好不好?

《纪念白求恩》节选阅读及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⑴。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⑵ 4、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一个句子(不能用课文上的句子)(2分)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5、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2分) 6、选文前两段分别提出分论点,请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7、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对比的语句:(2分) 好处:(1分) 8、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如果把画横线句子⑴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画横线句子⑵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9、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结合选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分)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及答案 纪念白求恩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拈()轻怕重晋察冀() 殉()职鄙()薄纯粹()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 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__________,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接受工作时自己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②这对于一班__________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 ③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__________的共产党员。(不掺杂别的成分) 4.填空题。 ①《纪念白求恩》是_________________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它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默写。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的人。 5.用下面的句式或词语造句。 ①……不是……而是…… ②……只要……就…… ③满腔热忱 二.阅读 (一)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1.“这是什么精神”的“这”指的是: 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中“这种精神”

纪念白求恩1

13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与白求恩,积累相关的词语。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与白求恩,积累相关的词语。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牵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并批注阅读的体会,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语音,积累词语: 派遣(qiǎn)狭隘(ài)满腔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以身殉职(xùn)鄙视(bǐ) 纯粹(cuì)漠不关心(mò)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远,以……为远。 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或捏取东西。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鄙薄:轻视,看不起。 课堂练习:

部编七上语文同步练习:12课《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有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的中心;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本文是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

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阅读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联系;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并理解其作用;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派遣(qiǎn)拈轻怕重(niān)佩服家谕户晓 B.鄙薄(bó) 以身殉职(xùn) 教训见异思迁 C.狭隘(ài) 满腔热忱(chéng) 极端漠不关心 D.纯粹(cuì) 麻木不仁(rén) 殖民精亦求精 【解析】A项,家喻户晓;C项,满腔热忱(chén);D项,精益求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D) A.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纪念白求恩》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 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他对工作极 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最终,因抢 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 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目标牌】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间的关联。(重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难点) 3.理解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重点)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自学径】 一、记文常 [解题目] “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在中国志愿抗战期间,不幸逝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军民学习他的这种 精神。 题目提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与主旨。 [辨文体]议论文 1.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1)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2)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3)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两种。 (1)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有:直 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 错误论点。 4.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具体地说是指: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 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等。 [知作者] 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查背景] 白求恩于1938年到延安工作,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当时抗日战争已经 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 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多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立基础 [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 热忱(chén) bǐ(鄙)薄纯粹(cuì) 晋察冀(jì) xùn(殉)职狭隘(ài) 派qiǎn(遣) 拈(niān)轻怕重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3.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 主义的国际主义。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只说后一句“国际主义” 就不够突出,“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也不够突出。 再则删掉一个短句,前后都是长句,语句不够活泼。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 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 不行? 答:不行。因为白求恩的医术高明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公 认的,但假如范围删去的话,就变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那白 求恩的医术就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了,这样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 准确性、严密性。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采取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强调了五点内容,使赞 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 加有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 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 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 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 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 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 产主义者的精神。 1.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①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 的语句是第⑧⑨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 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②⑦⑩句。(只填写序号即可) 3.“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被,“之”指代的是白求 恩;“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白求恩对技术精益 求精,且医术高明。 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 人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 5.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 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 先叙后议,60字以内) 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C) 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好。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纪念白求恩

第12课纪念白求恩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狭隘()殉职()晋察冀()热忱()拈轻怕重()纯粹()趣味()鄙薄()漠不关心()派遣()殖民地()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 率领悼念概述佣护 B 鄙薄热枕延安系统 C 佩服纯粹扼要恳切 D 道谦教训极端实践 3、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1).A.殖民B.不足到C.趣味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2).A.晋察冀B.拥护C.姿本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3).A.精溢求精B.解放C.悲痛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4).A.付责B.医疗C.佩服误: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 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不远万里麻木不人漠不关心撵轻怕重以身殉职 精益求精见异思迁微不足道忍竣不禁争研斗艳 4、选字填空、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A 殉B 询C 荀D 徇()问()私()子()职 (2)A 粹B 翠C 碎D 悴憔()苍()粉()纯() (3)A 侮B 诲C 悔欺()后()教() (4)A 遣B 谴C 遗()责()留派() 5.先解释加粗的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1)不远万里: (2)拈轻怕重: (3)精益求精: (4)漠不关心: (5)见异思迁: (6)微不足道: (7)麻木不仁: 热忱:鄙薄: 不足道:殉职: 6、用成语概括下列句意。 (1)冷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__________ (2)比喻对事物反应迟钝,情绪淡漠。/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__________ (3)微小得不值得一谈。__________ (4)在工作中挑轻的,躲避繁重的。/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__________ (5)好了还力求做得更好。__________ (6)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 (7)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八年级语文上册 3.9 纪念白求恩练习题 语文版(含答案)

3.9 纪念白求恩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狭隘.(yì) 医疗.(liáo) 微.不足道(wēi) B.脱.离(tuō) 极端.(duān) 拈.轻怕重(zhān) C.鄙薄.(báo)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D.实践.(jiàn) 派遣.(qiǎn) 冷冷清.清(qīnɡ) 【解析】选D。A项中的“隘”应读ài;B项中的“拈”应读niān;C项中的“薄”应读b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C.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解析】选D。A项中“询”应为“殉”;B项中“沈”应为“忱”;C项中“意”应为“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案件精益求精 ....的坚定信念,十年来,她经手的300余件案件,无一起错案。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 ....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5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解析】选D。“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不符合语境,应改为“漫不经心”。 4.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3、4段,回答(1)~(5)题。 (1)第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纪念白求恩 (1)

纪念白求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并运用文中成语。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写读书摘记,积累成语。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2.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教学重点 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教学难点 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白求恩》主题曲。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 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二、明确目标(出示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找四个学生轮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 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出示幻灯片) 3.本文除了赞扬白求恩的精神,还有什么目的?(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写一件事,既可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谈你对这件事的认识,谈这件事所反映的问题,帮助别人认识这件事的意义,明白其中的道理。前者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后者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到底用哪种表达方式,要由写文章的目的来决定。《纪念白求恩》一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出示幻灯片)段意: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什么是国际主义?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文中列宁的话。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记叙。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不对。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7)总结: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以《截肢与输血》为例比较。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 纪念白求恩 同步练习含答案

13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xùn)_____职派(qiǎn)_____ (niān)_____轻怕重精(yì) 求精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 能算一个纯悴的共产党员。 ②这对于一班见议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博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位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 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 (1)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悴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

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中心论点,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性。 2.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整体把握内容。 2.对比阅读,合作学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作者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中心论点,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出示配乐诗朗诵: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朱子奇先生写的这首《白求恩纪念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代表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等。 2.背景资料 白求恩,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后因抢救伤员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3.知识链接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派遣.(qiǎn)狭隘.(ài) 以身殉.职(xùn) 拈.轻怕重(niān) 鄙.薄(bǐ) 热忱.(chén) 纯粹.(cuì) 晋察冀.(jì) (2)词语释义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文中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鄙薄:轻视。 (3)词语辨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附答案

12《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派qiǎn(遣) 热chén(忱) xùn职(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务必凭借累积的经验,精益求精 ,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 .... 破。 。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才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 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5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 (解析:D项“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漫不经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删掉“是否”或在“走出”前加“能否”;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 4.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5.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二、课内精读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完成下列问题。 6.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7.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