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

合集下载

纪念白求恩 的笔记

纪念白求恩 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回忆白求恩医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经过;第二部分讲述了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第三部分描绘了白求恩医生因为救治伤员而感染病毒,最终因病去世的悲剧。

二、生字词解释1. 纪念:对已故的人或事物表示怀念和敬意的一种活动。

2. 白求恩:加拿大籍医生,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支援抗日救亡事业,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3. 英勇:勇敢、有胆量。

4. 抗战:抵抗侵略战争。

5. 感染:病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病变。

6. 牺牲: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三、课文赏析1. 文章开篇就提到了白求恩医生的名字,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接着通过对白求恩医生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使读者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

2. 文章通过讲述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在战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伤员治疗,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3. 文章最后提到白求恩医生因救治伤员而感染病毒,最终因病去世的悲剧,使人深感惋惜。

然而,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质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四、课后习题1. 请简述白求恩医生来到中国的经过。

答:白求恩医生是一位加拿大籍医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支援抗日救亡事业。

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2. 请描述白求恩医生在战场上救治伤员的情景。

答:在战场上,白求恩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全心全意为伤员治疗。

他用简陋的设备,顽强地与死神抗争,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他的医术高超,为人谦逊,深受战士们的敬爱。

3. 请谈谈你对白求恩医生的印象。

答:白求恩医生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战火纷飞的战场。

他英勇无畏,医术高超,为无数伤员带来了生的希望。

纪念白求恩课文主旨

纪念白求恩课文主旨

纪念白求恩课文主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概括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同时向人们展示他无私奉献、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医疗事业的贡献。

文章开头介绍了白求恩的背景和来中国的经历,他作为一名加拿大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救治伤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下来,文章通过讲述白求恩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白求恩医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病人极端热情。

他以医疗为职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辞辛苦,不知疲倦。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不考虑个人的安危,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他不仅为伤员提供医疗帮助,还积极组织群众卫生工作,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白求恩医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生,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

他对医学理论和技术有深刻的研究,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他不断探索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为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章中,作者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和品质,并号召全党学习他的精神。

作者认为,白求恩医生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精神将激励人们不断进步、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总之,《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旨在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向人们展示他的无私奉献、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医疗事业的贡献。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白求恩医生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

13.纪念白求恩

13.纪念白求恩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
人。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
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 《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
《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 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来自《点拨》
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 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 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 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 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 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 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 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3.本文的语言概括而有力。 一是恰当运用成语,使语言生动、简洁,感情色彩鲜明,音节 整齐均匀,便于诵读。二是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的使用,增 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论证的鲜明性。三是对比句式和排比句式的 运用增加了说理的雄辩力量。
纪念孙中山先生 毛泽东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 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 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 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主义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 业的继承者。
第二部分(第②段):

《纪念白求恩》解读

《纪念白求恩》解读

《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

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题诠释《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3.文章主旨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4.内容解读本文的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一论点有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1.以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2.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3.以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

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叙事简洁,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这既是表达悼念之情所必要的,又作为展开议论的事实论据。

《纪念白求恩》ppt课件

《纪念白求恩》ppt课件

整体感知
1、白求恩有哪些高贵的精神品质?找出每段中最能表现作 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共产
主义
精神
(从党员 身份来
说)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是公德,是境界---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 ) 2、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是私德,是品行---- 每一个共产党员 )
2、用词准确,使语言周密,有说服力。
①第二段中两个“极端”有什么好处?
(强调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热忱达到了极 点,高度赞扬了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②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这种精神! (“每一个”强调了无一例外。 “一定”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 有。 (遗憾、惋惜)
自结
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启示? (可从写法、句式、用词、精神等方面来谈)
李永强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各段要点。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
的特点。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检 查 预 习 — — 1 、读准字音 墨剑飘雨
派遣(李q永强ilǎiyonngq)iang 殉职( xùn ) 狭隘( 热忱(chén) 纯粹( cuì ) 鄙薄(
点击播放影视歌曲 怀念白求恩
“不远万里,你带来和平的希望;出生入死,你 拯救战争的创伤;生生不息,你走在英雄的路上;永 永远远,你在我们心上。”这首歌表达了对白求恩同 志的怀念,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 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12 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文章在正面阐述的同时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论 证,这样写突出了中心,阐明了白求恩同志为什么值得纪念和 学习,有的放矢地对某些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增强了文章的思 想性和说服力。如第2、3段就批评了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 对人民漠不关心的人、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
2.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本文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在 句式上,本文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 化,富于节奏感。文末的排比句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 重大意义,感情真挚。文中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精神时运用了两个“极端”,形象地表明了白求恩对工作对 同志的态度。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神 品
4.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核心


文章解析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
来中国
国籍、身份
年龄
的目的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
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
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
◆多音字
( dān )承担

( dàn )重担
挑 ( tiāo )挑剔
( tiǎo )挑战
( bó )薄酒
薄 ( báo )薄饼
( bò )薄荷
当 ( dànɡ )当作
( dānɡ )当初
◆形近字
益( yì )精益求精 盎( àng )盎然 隘( ài )狭隘 溢( yì )洋溢
殉( xùn )殉职 徇( xún )徇私 粹( cuì )纯粹 悴( cuì )憔悴

12纪念白求恩

12纪念白求恩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 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 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 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 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 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 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 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 求恩的意义。
诺尔曼· 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 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
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
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 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 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 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
国籍、身份
年龄
来中国的目的
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 工作地点 去世的原因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 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 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这个“只”和“仅”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只”和“仅”表达了作者遗憾的心 情,流露出作者面对这个精神高尚者 的死亡的沉痛的感情。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 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 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 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 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课堂小结
写作特点 • 1.对比论证,鲜明有力。 • 2.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 • 3.语言凝练,准确流畅。 首先是成语运用。 其次是流畅的句式。 再次是准确而灵活的遣词造句。

《纪念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 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 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 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 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 简洁,说服力强。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需正音的词语: 需正音的词语:
派遣( ) 以身殉职( 派遣(pài) 以身殉职(xùn) ) 狭隘( ) 热忱( 狭隘(ài) 热忱(chén) ) 拈轻怕重( 拈轻怕重(niān) ) 纯粹(cuì) 鄙薄(bó) 纯粹( ) 鄙薄( ) 晋察冀( ) 晋察冀(jì)
第三部分
1、 作 者 回 忆 了 同 白 求 恩 同 志 的 交 往, 写 了 哪 些 内 容? 按 怎 样 的 顺 序 写 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 后写出两人的会面 和 通 信。
2、“ 只 见 过 一 面” 的 “ 只” 字 流 露 出 怎 样 的 心 情?“ 后 来 他 给 我 来 过 许 多 信” 说 明 了 什 么?
4、 白 求 恩 同 志 共 产 主 义 精 神 具 体 表 现 在 第 三 个 方 面 是: 对 技 术 精 益 求 精 的 精 神。 这 一 部 分 运 用 了 什 么 论 证 方 法? 为 什 么 这 一 部 分 内 容 写 得 少?
运 用 了 正 反 对 比 论 证 法。 白 求 恩 大 夫 是 个 杰 出 的 医 生, 他 医 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 了 解 的 事, 所 以 作 者 只 用 一 句 话 作 了 概 括, 而 不 做 过 多 的 论 述。
医生—以医疗为职业 医生 以医疗为职业 医术—很高明 医术 很高明
夹叙夹议 以议为主
感谢观看
再见
凳子制作室
2011.3.9 21:57 :
ICP证桂 证桂A2-201103049 证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3.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删掉“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只说后一句“国际主义”就不够突出,“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也不够突出。

再则删掉一个短句,前后都是长句,语句不够活泼。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删掉“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行不行?答:不行。

因为白求恩的医术高明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公认的,但假如范围删去的话,就变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那白求恩的医术就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了,这样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排比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答:采取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强调了五点内容,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①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⑧⑨句。

(只填写序号即可)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②⑦⑩句。

(只填写序号即可)3.“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被,“之”指代的是白求恩;“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且医术高明。

4.第二段文字中,作者将白求恩同志与那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使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突出,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敬佩。

5.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白求恩这种精神的人是很多的。

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5.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是(C)A.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6.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7.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8.选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好。

这样可以使行文简洁、明了。

B.好。

因为称呼只不过是人的代号,只要大家明白就行。

C.不好。

同一种称呼会使行文显得呆板。

D.不好。

因为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白求恩,所以用词自然要讲究变化。

9.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鲜明对照。

这种正反对照的论证方法叫正反对比论证。

10.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原句好,原句用双重否定,语意更强烈,给人印象更鲜明、更深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答:是为了帮助中国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

1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D)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答:设问句。

14.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答:指代同一内容,即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这种精神指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15.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

叙述的句子有:①②;议论的句子有:③④16.简要回答这一段叙述句和议论句之间的关系(答案中一定要有“叙述、议论、基础”六个字,全部不得超过25个字)。

答: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分析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这五个“人”中,“高尚”、“纯粹”、“有道德”各是从那一方面议论的。

人格品质修养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泠泠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人。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本段的某句话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泠”改成冷”②莫”改成“漠”;③“人”改成“仁”(2)本段的论点可以用第①句来概括。

(3)本段的议论性语句有②⑦⑩(4)本段中的加粗的字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答双重否定句,增强了语气(5)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6)本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

对比的双方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比的双方是“白求恩”和③④⑤⑥句中提到的那些人。

对比使是非更加明显,使论证更加鲜明深刻。

2.①我和白求恩同志见过一面。

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全段八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从表达方式看,这两部分分别是[ A ]A.叙述和议论B.叙述和抒情C.议论和叙述D.叙述和描写(3)第八句的四条横线上的词使用正确的是[ C ]A.纯粹、高尚、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B.纯粹、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C.高尚、纯粹、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D.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道德(4)第七句的“这点”是指[ C ]A.共产主义B.国际主义C.毫无自私自利之心D.对技术精益求精(5)第八句的修辞方法是[ B ]A.夸张B.排比C.比喻D.无修辞(一)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这段话共八句,可分为两层,请用“//”画出,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第一层: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2.第⑧句“……但只要有这点精神,……”“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解词:纯粹:形容思想纯正,品德完美。

4.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高尚伟大道德品德纯粹真正5.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伟大渺小崇高卑劣精细粗糙6.在“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表达一种遗憾的心情7.为第⑧句中的词语选择相应的项目。

①高尚的人(B) A .指修养方面②纯粹的人(C) B .指人格方面③有道德的人(A) C.指品质方面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E) D.指人生意义⑤有益于人民的人(D) E.指志趣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