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合集下载

《北京》教案(通用22篇)

《北京》教案(通用22篇)

《北京》教案《北京》教案(通用2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

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

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认识祖国的首都》(2篇)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认识祖国的首都》(2篇)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认识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1、知道首都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2、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北京一些着名景点的图片、中国地图、绘画纸、彩笔教学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大家也有一个大家,它叫中国。

2、培养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小朋友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吗?小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

3、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此环节幼儿自由回答并讲述。

小结:有些小朋友去了好多地方,可是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去过,那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北京吧!4、认识首都北京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幼儿在地图上找出北京的地理位置,(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并做上标记。

5、集体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1)出示天安门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小结:天安门广场是我国最大的广场,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2)出示长城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长城是什么样的?小结: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是骄傲。

出示现代化的建筑图片:北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有大大小小的立交桥、地铁和很多高楼大厦。

6、游戏:我当小导游请小朋友自己当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玩北京。

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认识祖国的首都》(2)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首都——北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到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并能够简单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情况。

2. 学生能够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北京的历史背景、名胜古迹等方面。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了解到北京的历史背景和名胜古迹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024年北京教案集锦7篇

2024年北京教案集锦7篇

2024年北京教案集锦7篇北京教案篇1(约1229字)活动目标:知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萌发爱北京,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自制信封,图片若干,光盘。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引出老师的朋友-爱丽尔,读信件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这位外国朋友叫什么名字?小结:她不是中国人,她的家乡在美国,她听说我们中国首都是个很古老很美丽的城市,就非常的想了解一下。

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她?二、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儿吗?首都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小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北京居住、工作,许多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关我们国家的重要新闻、消息也从北京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每个中国人都热爱首都--北京。

三、观察讲述,了解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天安门广场",认识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具有代表性建筑,并讲述它们的主要特点。

小结: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天安门城楼。

它有高大的红色城墙,顶盖是金黄色的闪闪发光的琉璃瓦。

中间挂着毛主席像。

城楼两边有许多面红旗。

每当重大节日时,我国的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节日。

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

我国的'领导人还在这里接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接待外宾。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而修建的。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那里的藏品记叙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

2、引导幼儿参观展览,初步了解一些北京的著名建筑及名胜古迹(一)自由参观讲述,感受北京的美好。

提问:你知道这是那里吗?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讲解展板内容,为首都的美丽感到自豪。

请个别幼儿讲解,教师总结提升。

四、谈话讨论,激发情感。

1、教师:你还去过北京的什么地方?请幼儿给大家简单介绍。

2、讨论:你喜欢北京、爱北京吗?为什么?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领导人生活、工作的地方。

大班教案:首都北京

大班教案:首都北京

大班教案:首都北京大班教案:首都北京9篇大班教案:首都北京1活动目标: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北京图片、绘画纸、彩笔活动过程: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2、幼儿看图片讨论: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天安门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怎么的?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小结。

3、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

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有名的古迹?建筑?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4、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像?大班教案:首都北京2活动目标:1、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2、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3、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首都北京》。

活动过程: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2、幼儿阅读图书并讨论:(1)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天安门在哪里?它时什么样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为什么?”(2)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作小结。

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相?”教师用照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影。

大班教案:首都北京3活动目标: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北京图片、绘画纸、彩笔活动过程: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2、幼儿看图片讨论: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天安门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怎么的?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小结。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

讲述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位置。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性。

第二章:北京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历史背景。

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文化传承。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安门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第三章:北京的现代发展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现代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北京未来发展的关注。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讲述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现代发展。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的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情况。

第四章:北京的美食文化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培养学生对北京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美食特色和代表菜品。

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美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美食文化。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五章:北京的旅游资源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培养学生对北京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介绍北京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京的旅游资源。

讲解:详细讲述北京旅游资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六章:北京的传统手工艺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传统手工艺。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品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题名称: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首都北京的认识。

教学重点:1.了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基本情况。

2. 掌握北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风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祖国的首都北京的认知有限,辨别和区分重要的特色风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式教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蓝屏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北京欢迎你》的视频,带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独特魅力,激发对首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讲授(15分钟)P1:通过大屏幕地图,要求学生辨别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并将其作为独特的行政区划进行解释。

P2: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详细阐述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的历史意义。

Step 3:展示(15分钟)1.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视频,介绍故宫、天坛、长城等北京的文化景点。

2. 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特色风景,如颐和园、圆明园、圆明园等著名景观,并向学生解释其独特之处。

Step 4:思考(15分钟)1.分小组就学生所掌握的关于北京的知识进行讨论。

2.要求学生就北京的景区进行点评,包括自己最想去的景区和为什么。

3.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北京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了解首都。

Step 5:巩固(10分钟)老师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设计一份旅行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等。

Step 6:总结(5分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并邀请有机会去北京的学生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和情景式教学相结合,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对祖国的首都北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设计旅行方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北京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其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他们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其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到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的地位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5.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用生动的语言,富有童趣的图片,展现了北京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勾画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国家首都形象。

课文先总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后通过描述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和雄伟展示了北京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面貌;接着介绍了北京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街心花园和旅游胜地等,突出了北京的美丽,以及北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以四幅插图展示了我国四个直辖市的各自特色,启发学生搜集有关四个直辖市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去过北京,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天安门升旗仪式,对北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和雄伟,感受北京的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古老而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风貌,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叙述:同学们,我们祖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还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们知道哪些城市是祖国的心脏吗?(生答:北京)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北京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资料(5分钟),同时播放《歌唱祖国》歌曲。

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

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走入北京,看看北京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读,检查互相纠正字音。

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读正确。

重点指导读准:广安门广场、建筑博物馆、登上天安门城楼几个词语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市”、前鼻音“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 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
3.选择
(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 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钢铁工业中心
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1.(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华北
(4)40°N 116°E
2.(1)×(2)×(3)×(4)×(5)×
3.(1)C (2)CD
板书设计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活动与探究
1.查阅学校所在地的相关资料,看看本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哪个?试着分析该城市位置的优越性。

2.说说你所在城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