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II )卷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2018·浙江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白莲陆龟蒙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
(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3. (8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句中“遗”意思为_______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4. (11分) (2018八上·温州期中)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 ,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5. (10分)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船舒婷一只小船不知什么缘故倾斜地搁浅在荒凉的礁岸上油漆还没褪尽风帆已经折断既没有绿树垂阴违青草也不肯生长满潮的海面只在离它几米的地方波浪喘息着水鸟焦灼地扑打翅膀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隔着永恒的距离爱情穿过生死的界限世纪的空间交织着万古长新的目光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槛(1)这首诗共三节,试总结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
永州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

永州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 (10分)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8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句中“遗”意思为_______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D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 (11分) (2017九上·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词①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 ,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
②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
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贵阳市十七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贵阳市十七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 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1)D(2)C【解析】【分析】⑴D项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两联都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而非“喜悦之情”。
故选D。
⑵C项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C。
故答案为:⑴D;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手法和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辨析正误。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艾青(二)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新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②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答案】 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D项有误,“《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望岳》的风格不是“沉郁顿挫”而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豪放风格”。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II )卷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 (2019九下·慈溪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巳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2. (10分)(2019·沾化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3. (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________ 、________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_______ 。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4. (11分) (2019八上·防城港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5. (10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①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
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
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
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颔联中“心在坤维外”中的“坤维”有什么象征意义?(2)尾联中一个“传”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赏析。
6. (7分) (2019九下·温岭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①(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________”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2)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7. (10分)(2017·鄂州)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8. (10分)阅读课文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9. (10分)(2015·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10. (7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中敌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 ________”是“中秋”,“________”是“月”。
(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11. (7分) (2019九下·江阴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12. (1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3)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13. (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1-2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14. (4分)古诗文阅读。
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 ,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 ,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②永昼:漫长的白天。
③瑞脑:一种香料。
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⑤纱橱:纱帐。
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
⑦暗香:菊花的幽香。
⑧黄花: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
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_______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_______ 的情感。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_______ 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________ 的形象特点。
15. (10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越中览古》。
(1)【虚景赏析】________(2)【实景赏析】________16. (7分)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的心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 (10分)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⑴~⑵题。
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18.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 (14分) (2018九上·永康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 (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1-2题。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1. (4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句中“遗”意思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