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清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清单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1.19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课标1.20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时间定位※知识详解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含义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发源地英国条件政治“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经济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注意:圈地运动是重要途径)②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①手工工场发展使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成熟②英国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供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开始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二、工业革命的进程◆学习聚焦: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主要内容棉纺织业(开始行业)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概况从飞梭开始,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工厂原因人们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而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开始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影响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蒸汽机概况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后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优点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并解决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影响①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②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船、火车先后问世③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工业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并最终也实现了机械化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政府政策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条件①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主要表现电力技术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气”为油气,即石油天然气,因此不能写作“汽”)主要内容电话机美国人贝尔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电话内燃机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使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旧产业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特点①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学习聚焦: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复习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复习提纲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背景/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①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积极发展②根本原因: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③必要条件:市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提供了充裕的国内市场殖民扩张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日不落帝国”)资本——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劳动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原料——圈地运动、殖民扩张、煤铁资源丰富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⑤其他:充裕的农产品、优良港口众多3、兴起:英国(一枝独秀)→欧美→俄、日4、部门:棉纺织业→化工、冶金、采矿、交通运输5、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6、动力变革:(1)动力机器: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新动力/新能源:蒸汽动力/煤炭(3)意义:改良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的一次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纵深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7、交通变革:(1)汽船: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2)火车:1825年英国斯蒂芬森设计蒸汽机车(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8、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发明者身份: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开展范围和规模:从英国开始,并居于主导地位再拓展到其他国家③主要领域:局限于轻工业领域④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9、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机械制造业(机器制造机器)实现了机械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

新型通讯 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各国经济空前繁荣。进入“蒸汽时 代”/“电气时代”
(2)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管理日益科学化;出现垄断组织

(3)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推动欧美各国相继进行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 位;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
(8)国际秩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崛起)重新分割世界和争 夺全球霸权,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战”)
垄断组织
1. 背景: 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2.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3. 评价 (1)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 结合和发展; (2)消极: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 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
文艺复兴 思想前提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资本主义 制度
政治制度 经济推动
破旧 ①英国:1640,1688,1689(《权利法案》不是宪法),保留了封
建残余,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②美国:1775,1776, 1783③法国:曲折。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立新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②美国:总统共和制。1787,三权 分立,分权制衡。③法国:议会共和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
对议会负责。
工业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全面 第二次 而深刻的发展变化。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书本第十~十一课)一、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①殖民掠夺——资金、原料、海外市场②圈地运动——劳动力、国内市场(15C末-19C西欧国家)③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技术条件(3)直接动力: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4)理论基础:近代科学的兴起(5)思想指导: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理论2.过程(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33年飞梭——织布机零部件,不是机器)(2)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发生原因:①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エ业,受旧习惯束缚较少,采用新技术较为容易②英国棉纺织业比较集中,容易进行机器化大生产③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而印度盛产棉花为英国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④棉纺织品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3.一工的特点(1)轻工业为主(2)生产经验总结科技水平不高(3)英国首先发生并长期领先4.工业革命影响(1)改变生产、生活方式: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②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2)改变生活:①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便捷,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生活方式改变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3)改变阶级结构:①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贫富差距拉大②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提供物质基础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改变世界面貌:①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②拉大了亚非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改变了国际格局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推动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过渡(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局稳定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2)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3)市场: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直接因素)(5)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由劳动力增多2.过程(1)电力的广泛运用:①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主要内容分析 核心概念阐释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教材第61页第一段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 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及 其所属殖民地经济和势力范围的总体。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 西方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的意义日益突 出,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范围迅速扩大,亚非拉美被侵略国家原 有经济形态被破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 完毕,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 在经济上联系日益紧密,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构成了世界范围的 经济整体。
主要内容分析
核心概念阐释
3.马克思主义: 教材第63页“学习聚焦”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
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 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 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 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 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 科学体系。
第5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主题阐释:工业改变世界 思想改造未来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伴随 着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显著,资本主义世界政治 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充满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 希望与失望的世界悄然降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危机频发,贫富悬殊加剧, 社会矛盾激化,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适时而 生,这一盏理论的明灯将照亮人: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兴起原因单元知识结构背景政治前提工业革命兴起条件经济原因第一次行业扩展工工业革命业过程革工业革命命地域扩展及主要方式与前提马第二次工业革命克新机器新技术发明思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义诞影响生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知识网络构建:二、重点知识回顾: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标志性发明?3.蒸汽机广泛使用的意义?催生了哪两种主要交通工具?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标志性发明?出现了哪两种交通工具?5.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对比?6.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原因、过程、形成的时间?(课本p61)一、工业革命的背景(一)兴起原因(必要性):手工生产(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兴起条件(表1)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表2)(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机器和新技术发明(表3)(三)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表4)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重点知识回顾: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条件)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4.巴黎公社建立的原因?巴黎公社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巴黎公社的影响?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二、知识网络构建:。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期间,海外 掠得的财富分给政府的部分就有1200多万英镑。
——姚介厚,李鹏程《西欧文明》
殖革民 命扩准张备为了原工什业么始积累、资源、海外市场
材料二:海盗头子瓦尔特•黎利,他无情地 抢劫船只,掠夺城市,夺取大量财富。
材料三:…….殖民主义扩张使得跨国界甚至跨洲际 的贸易成为可 能,商品市场空前扩大,并逐渐演 变为国际市场……
材料二:1816— 1838年报纸增长了活33%变,化
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❷成果更多且更重要
❸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 ❸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
❹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 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
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也比较迅速
❹在一些后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
根据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大家认为第二 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吗?
殖民扩张
资源

海外市场


手工工场
技术

发 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家热心对 技术的改进
稳定的环境 充足的劳动力 国内、国外市场 自然科学知识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材料一:“圈地运动在乡村社会
制度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必须
寻求某种副业的家庭数量急剧增 加了……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小
农实际上被迫转入劳乡村—动工—业里力。德+”特国内市场
生产组织形式 重大变革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大企业
(中小企业为主)
(垄断组织)
(工业革命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

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

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

”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2.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

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B.电力的广泛运用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3.第一国际在其存在的十二年中,广泛团结了各国的无产者,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第一国际中,通常说“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这是因为()A.马克思亲自领导了巴黎公社B.马克思亲自制定了第一国际的主要文件C.马克思直接领导了第一国际的活动D.第一国际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4.“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这说明()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5.《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6.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7.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5.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6.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垄断企业主D.金融资本家
18.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上半期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19世纪20年代
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
1841—1846年
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囗税
1846年
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
1849年
终止了从17世纪6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15.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王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进行B.机器使用的推广
D.风能
4.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A.德国社会制度比英国先进
B.英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C.德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D.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12.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体现出马克思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谷物条例鼓励与外国竞争
B.工业垄断地位逐步遭受冲击
C.贸易自由化政策最终确立
D.自由贸易得到主要国家认同
19.为了证明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一位外国人考察了乔治四世(1820年即位)统治下的英国,以下属于“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的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宣言的起草者是
A.列宁、斯大林
B.圣西门、傅立叶
C.马克思、恩格斯
D.毛泽东、邓小平
11.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由此可以推断
工厂制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大企业组织
A.A
B.B
C.C
D.D
17.根据下图某书的目录信息判断,“一个重新形成的上流集团”的主要新生力量是(注: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
A.土地贵族B.工业资产阶级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
C.电梯
D.奔驰汽车
20.巴黎公社的报纸几乎每天都要刊登人民群众关于各种问题的来信,有些报纸还开辟了读者专栏。公社委员也经常到工人俱乐部等群众团体中去汇报工作,解释公社的各项政策。这表明,巴黎公社
A.罗斯福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产生世界影响
C.罗斯福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设想D.罗斯福试图探索相对公平的有效途径
14.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①生产日益集中 ②生产力发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垄断组织产生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开展,其中诞生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最明显பைடு நூலகம்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德国和美国
C.俄国和日本
D.英国和德国
3.历史上先后被开发利用的能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蒸汽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
A.核能
B.电能
C.石油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
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
D.社会主义蔚然成风
8.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
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
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
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C.电气时代的到来D.经济危机的发生
16.下表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高利贷者政治地位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
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A.第①段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7.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这种说法反映了
A.具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B.主张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3.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两次任期(1901—1909年)内,多次攻击“犯罪的巨富”,认为他们的财富是由垄断或用诡诈的方法欺骗公众得来的,主张对富人征收所得税及遗产税,大部分用来调剂财富上的不平等。由此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