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处理原则

化学灼伤处理原则化学灼伤是指人体接触到或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后引起的损伤。
化学灼伤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立即脱离接触、迅速冲洗、中和酸碱、缓解疼痛、保护伤口等。
1. 立即脱离接触:当发生化学灼伤时,需要尽快脱离与化学物质的接触,避免继续造成损伤。
可以通过迅速将受灼伤部位移出污染区域或将化学物质从皮肤上刷掉等方式进行。
2. 迅速冲洗:在脱离接触后,需要立即将受伤部位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冲洗的时间应持续20分钟以上,不能因为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中断。
冲洗的水流应保持连续,保持一定的水压力。
冲洗的目的是将化学物质稀释、稀释和冲走。
3. 中和酸碱:在化学灼伤中,对于酸碱灼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中和酸碱。
一般情况下,对于酸性灼伤,可以用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NaOH)溶液进行中和。
对于碱性灼伤,可以用酸性物质如硼酸溶液进行中和。
需要根据化学物质的具体性质选择合适的中和剂,并要注意中和过程中会产生剧烈反应,需要保护好自己。
4. 缓解疼痛:化学灼伤常伴随剧烈疼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或局部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同时,也可以冷敷患处,用冷水或冷湿毛巾冷敷,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5. 保护伤口:在化学灼伤后,需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
对于面积较大或严重的化学灼伤,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处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灼伤处理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不要使用中性物质中和酸碱。
虽然中性物质在酸碱中能够中和,但其会产生大量热,加重烧伤。
因此,中和酸碱时应按照酸碱性质选择相应的物质。
2. 注意安全防护。
在处理化学灼伤时,需要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设备。
同时,需要将患者迅速移出污染区域,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3. 避免剧烈冲洗。
尽管冲洗是化学灼伤处理的重要步骤,但应避免用过热或过冷的水进行冲洗,以免造成烫伤或冻伤。
综上所述,化学灼伤处理的原则包括立即脱离接触、迅速冲洗、中和酸碱、缓解疼痛、保护伤口等。
化学灼伤及其分类

化学灼伤及其分类化学灼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化学物质的损伤。
化学灼伤的发生是由于与化学物质的接触,导致组织的破坏和损伤。
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将化学灼伤分为酸性灼伤、碱性灼伤和化学燃烧灼伤三类。
酸性灼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导致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坏死和溃烂。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酸性物质具有腐蚀性,接触后会迅速破坏细胞膜和细胞组织,引起组织坏死。
酸性灼伤的特点是刺痛、发红和溃烂,还可能伴有水肿和疼痛。
碱性灼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碱性物质的侵蚀,导致组织的蛋白质溶解和坏死。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碱性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接触后能迅速破坏脂肪酸和蛋白质,导致组织坏死。
碱性灼伤的特点是刺痛、发红和水肿,还可能伴有溃疡和出血。
化学燃烧灼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可燃性化学物质的燃烧引起的灼伤。
可燃性化学物质包括醇类、醚类等。
这些物质在接触空气时会发生自燃,产生火焰、烟雾和高温,对皮肤和组织造成灼伤。
化学燃烧灼伤的特点是皮肤烧伤和烟雾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生命威胁。
化学灼伤的危害不容忽视。
化学物质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损伤会引起疼痛、感染和瘢痕等并发症。
严重的化学灼伤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处理化学物质时,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化学灼伤的发生。
对于化学灼伤的处理,首先应迅速将受伤部位清洗干净,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组织的损伤。
清洗时应使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坚持冲洗至少15分钟。
不要使用中性化学物质,因为中性化学物质可能与酸碱物质发生反应,增加组织损伤。
清洗后,应及时就医,根据灼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处理化学灼伤时,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方法,不同类型的灼伤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酸性灼伤的处理重点是中和酸性物质,可以使用碱性物质或中性化学物质进行中和。
碱性灼伤的处理重点是中和碱性物质,可以使用酸性物质或中性化学物质进行中和。
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

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化学品烧伤是指皮肤或者眼睛接触到化学品后引起的损伤。
化学品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品的性质和浓度,以及接触时间和范围。
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化学品烧伤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的标准格式文本: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之前,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可能,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2. 即将冲洗受伤部位:将受伤部位迅速冲洗至少15分钟。
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皮肤,或者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
这有助于稀释和冲走化学品,减少其对组织的伤害。
3. 移除污染物:如果可能,将污染物迅速从皮肤或者眼睛上去除。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磨擦或者揉搓,以免进一步损伤。
4. 切勿使用中性化学物质:不要尝试使用中性化学物质来中和酸或者碱的烧伤。
这可能导致剧烈的化学反应,增加伤害。
5. 避免破损的皮肤:如果皮肤已经破损,避免直接涂抹药膏或者其他物质。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覆盖受伤部位,以防止感染。
6. 寻求医疗匡助:化学品烧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和组织损伤。
即使烧伤表面看起来较小,也应该寻求医疗匡助。
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者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
7. 保存化学品容器:如果可能,保存化学品容器以供医生参考。
容器上的标签和化学成份信息对于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8. 监测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密切观察受伤者的症状。
如果浮现呼吸难点、意识丧失、剧烈疼痛或者其他严重症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
9. 不要使用家庭药品:避免使用家庭药品或者自行处理化学品烧伤。
错误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加剧伤害或者导致并发症。
10. 提供安慰和支持:化学品烧伤可能对受伤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急救过程中,提供安慰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镇静和安抚,让受伤者知道他们得到了适当的匡助。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急情况中,请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尽快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匡助和指导。
化学灼伤定义

化学灼伤定义
化学物质在人的皮肤上或眼睛上能与组织夺去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水份,破坏了皮肤的生机,称为化学灼伤。
凡是化学物质直接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甚至伴有化学性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化学灼伤。
化工生产中,化学灼伤常常伴生产中的事故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露等造成的。
化学灼伤程度与化学物资的性质、接触时间、接触部位等有关。
化学灼伤与热力烧伤有许多相同的改变,但化学灼伤又有化学致伤物所造成的特殊病理变化:(1)皮肤组织接触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导致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局部形成灼伤焦痂;(2)脂肪组织不断溶解、破坏、损伤不断向深层扩展,组织再生极为困难;(3)破坏组织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局部充血;(4)破坏与麻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出现皮肤感觉麻木或痛觉过敏等;(5)许多化学致伤物质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沥青灼伤后出现的“光敏现象”;(6)破坏酶系统或产生毒性物质,如锌灼伤后产生的锌蛋白可能引起“金属铸造热”样反应。
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危险化学品灼伤

意外伤害急救常识——危险化学品灼伤
各种化学物品的溶液或粉尘不慎进入眼内、沾染皮肤,可导致眼灼伤、皮肤烧伤。
常见的酸性烧伤有硫酸、硝酸、盐酸烧伤等;常见的碱类烧伤有苛性碱、氨、石灰及电石烧伤等。
应急要点
【眼灼伤】
1、立即冲洗。
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就地取清水,如自来水、蒸馏水等冲洗眼睛。
且必须分秒必争,立即进行。
冲洗时,不要溅及未受伤的眼睛。
2、覆盖伤眼。
冲洗后,用清洁敷料覆盖保护眼伤眼,迅速前往医院。
3、伤眼勿揉。
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不要用手揉伤眼。
4、及时就医。
自己冲洗后,仍需及时就医。
【皮肤灼伤】
1、立即清洗。
迅速将沾染在皮肤上的危险化学品用大量清水清洗干净,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并注意不要沾染正常皮肤。
2、及时就医。
自己冲洗后,仍需及时就医。
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

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
标题: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
引言概述:
化学品烧伤是指皮肤或黏膜受到化学物质侵蚀或灼伤所引起的损伤。
化学品烧伤的处理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减轻病情并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化学品烧伤的急救措施,帮助大家在面对化学品烧伤时能够正确处理。
一、立即冲洗
1.1 用大量清水冲洗
1.2 不要使用其它物质冲洗
1.3 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
二、迅速脱衣
2.1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化学品
2.2 脱掉受伤部位的衣物
2.3 注意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受伤部位
三、及时就医
3.1 尽快前往医院急救
3.2 告知医生受伤的化学品种类
3.3 遵从医生的治疗建议,不要擅自处理
四、保持伤口清洁
4.1 不要用任何药膏或药水涂抹伤口
4.2 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4.3 定期更换纱布,保持伤口干燥
五、避免感染
5.1 避免接触化学品
5.2 避免感染源
5.3 定期复查伤口,注意伤口愈合情况
结语:
化学品烧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伤害,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减轻病情和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掌握本文介绍的化学品烧伤急救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如果遇到化学品烧伤,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尽快就医。
祝愿大家健康平安!。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指分子、细胞或皮肤组织由于受化学品的刺激或腐蚀部分或全部的遭到破坏。
皮肤组织变性的程度根据其灼伤的程度而定。
化学灼伤的机理:
1-哪些化学反应物会导致化学灼伤?腐蚀性和刺激性是危险化学品的两大特性,在与眼睛或皮肤接触之后会引起化学灼伤。
其中由于毒性和腐蚀作用,化学品具有双重的危害性。
(见氢氟酸)
2-机理腐蚀性物质和刺激性物质能引起皮肤或眼睛的化学灼伤。
反应
化学侵蚀产品================>人体
化学灼伤
这种灼伤是由6种腐蚀性化学反应造成的:酸性反应,碱性反应,氧化,还原,钙或镁的螯合作用及溶剂化学反应。
3-化学灼伤的3个阶段化学灼伤的机理分3个阶段:
-接触:灼伤的起因
-渗透
-反应形成灼伤
由于灼伤取决于产品的固有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接触和反应之间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有效地防止灼伤发生。
4-影响严重灼伤的因素-化学品的固有性质;
-浓度;
-接触时间的长短;
-腐蚀性产品的温度
最后,为了有效地避免化学品飞溅的危害,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除去表面上的化学物质避免进一步渗入。
2-停止会生成多价产物的6种腐蚀性化学反应。
3-阻止腐蚀性物质向皮肤组织内部渗入。
化学灼伤及其分类

化学灼伤及其分类
化学灼伤是指皮肤或眼睛接触化学品后引起的损伤。
化学灼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学品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和接触部位。
根据严重程度,化学灼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一度化学灼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轻微脱屑,通常不会留下永久性伤疤。
2. 二度化学灼伤:表现为疼痛、水疱和红肿,可能会出现溃烂和糜烂。
二度化学灼伤可能导致永久性伤疤。
3. 三度化学灼伤:最严重的化学灼伤程度,表现为深度组织损伤,可能会导致皮肤坏死、组织坏死和神经损伤。
三度化学灼伤需要即时的医疗干预,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治疗。
此外,化学灼伤还可以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化学物质灼伤包括酸性灼伤、碱性灼伤和化学溅入眼灼伤。
酸性灼伤通常会导致组织坏死和凝固,而碱性灼伤则会引起组织腐蚀和液化。
化学溅入眼灼伤会导致眼睛疼痛、红肿、视力模糊和角膜损伤。
对于任何程度的化学灼伤,应立即清洗受灼伤部位,并就医进行处理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故原因 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因进行甲醇罐惰性气体保护设施建 设,委托湖北省宜都市昌业锅炉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进行储罐的 二氧化碳管道安装工作(据调查该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已过期)。 2008年7月30日,该安装公司在处于生产状况下的甲醇罐区违 规将精甲醇c储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 配管,管道另一端则延伸至罐外下部,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 与大气直接连通,致使空气进入罐内,与甲醇蒸汽形成爆炸性 混合气体。8月2日上午,因气温较高,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通 过配管外泄,使罐内、管道及管口区域充斥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于精甲醇c罐旁边又在违规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据初步调查, 动火作业未办理动火证),引起管口区域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 并通过连通管道引发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罐底部被冲开, 大量甲醇外泄、燃烧,使附近地势较底处储罐先后被烈火加热, 罐内甲醇剧烈汽化,又使5个储罐(4个精甲醇储罐,1个杂醇 油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 此次事故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 而且发生在奥运会前期,教训十分深刻,暴露出危险化学品生 产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近年危险化学品事故选介
2006年3月13日,永和 区某企业厂区内的废 水处理槽里面的液碱 泵因输出管道被堵塞 而发生故障。当班的 废水处理员在没有佩 带护目镜的情况下, 用螺丝刀撬开堵塞物, 管内浓度为50%的液 碱突然在残留的压力 作用下喷出来,溅入 其双眼,造成双眼重 度烧伤。
案例二、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1.事故经过 2008年8月2日,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储罐发生爆炸 燃烧事故,事故造成在现场的施工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其 中1人严重烧伤),6个储罐被摧毁。事故发生后,省安监局分 管负责人立即率有关有关处室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事 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初步调查分析,此次事故 是一起因严重违规违章施工作业引发的责任事故。为防范类似 事故发生,现将事故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要求通报如下: 2008年8月2日上午10时2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储罐区一精甲醇储罐发生爆炸燃烧,引发该罐区内其他5个 储罐相继发生爆炸燃烧。该储罐区共有8个储罐,其中粗甲醇储 罐2个(各为1000立方米)、精甲醇储罐5个(3个为1000立方 米、2个为250立方米)、杂醇油储罐1个250立方米,事故造成 5个精甲醇储罐和杂醇油储罐爆炸燃烧(爆炸燃烧的精甲醇约 240吨、杂醇油约30吨)。2个粗甲醇储罐未发生爆炸、泄漏。 事故发生后,黔西南州、兴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开展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蔓延。据当地环保部 门监测,事故未对环境造成影响,但该事故发生在奥运前夕, 影响十分恶劣。
(1)施工单位缺乏化工安全的基本知识,施工中严重违规 违章作业。施工人员在未对储罐进行必要的安全处置的情况下, 违规将精甲醇c罐顶部备用短接打开与二氧化碳管道进行连接配 管,造成罐体内部通过管道与大气直接连通。同时又严重违规 违章在罐旁进行电焊等动火作业,没有严格履行安全操作规程 和动火作业审批程序,最终引发事故。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施工作业管理不到 位,在施工单位资质已过期的情况下,企业仍委托其进行施工 作业;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 生产、施工交叉作业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危险区域内的施 工作业现场无任何安全措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施工单位 的违规违章行为熟视无睹,未及时制止、纠正;对外来施工单 位的培训教育不到位,施工人员不清楚作业场所危害的基本安 全知识。 (3)地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虽然经 过百日安全督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混乱、 严重违规违章等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地方安监部门应加 强监管,将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案例一:南京化工厂烧了6小时事故中两工人被灼伤
某日清晨6点半,记者接到当地居民报料,迅速驱车赶往现场。汽车过了南京市长江二桥,就能看见整 个天空灰蒙蒙一片,天空中飘着黑黑的浓烟,来到六合区长芦街道辖区的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一股刺 鼻的味道传来,头顶上黑烟滚滚,虽已天亮,但此处就如黑夜一般。大批消防车、警车在路面上呼啸疾 驰,这次消防还动用了化学品火灾抢险用的泡沫消防车。记者无需问路,循着黑烟所在,记者很快找到 了着火的南京源港精细化工公司。 站在马路边,距离起火工厂内部约300米处,一股巨大的黑烟柱,在风力的作用下,朝着天空飘去。 工厂内部停着数辆消防车,消防人员正使用水枪,朝着起火的分离塔喷水。
表 8-1 灼伤物质名称 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 碳酸钠、碳酸钾、氧化钙
常见化学灼伤急救处理方法 急救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 2%醋酸溶液洗涤中和,也可用 2%以上的 硼酸水湿敷。氧化钙灼伤时,可用植物油洗涤。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高氯酸、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用净水 磷酸、醋酸、蚁酸、草酸、苦味酸 碱金属、氰化物、氰氢酸 溴 冲洗。 用大量水冲洗后,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再用 5%硫化铵溶液冲洗。 用水冲洗后,再以 10%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然后涂碳酸氢钠糊剂或 用 1 体积(25%)+1 体积松节油+10 体积乙醇(95%)的混合液处理。 铬酸 氢氟酸 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然后用 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 1%硫酸钠溶液洗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直至伤口表面发红,再用 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 再涂以甘油与氧化镁(2:1)悬浮剂,或调上如意金黄散,然后用消 毒纱布包扎。 如有磷颗粒附着在皮肤上,应将局部浸入水中,用刷子清除,不可将 磷 创面暴露在空气中或用油脂涂抹。 再用 1%-2%硫酸铜溶液冲洗数分钟, 然后以 5%碳酸氢钠溶液洗去残留的硫酸铜,最后用生理盐水湿敷, 用绷带扎好。 苯酚 用大量水冲洗, 或用 4 体积乙醇(7%)与 1 体积氯化铁(1/3mol/L)混合 液洗涤,再用 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氯化锌、硝酸银 三氯化砷 焦油、沥青(热烫伤) 用水冲洗,再用 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涂油膏即磺胺粉。 用水冲洗,再用 2.5%氯化铵溶液湿敷,然后涂上 2%二巯基丙醇软膏。 以棉花沾乙醚或二甲苯,消除粘在皮肤上的焦油或沥青,然后涂上羊 毛脂。
3.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施工作业的安全 监管,对施工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作业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作业 人员不清楚作业现场危害以及存在严重违规违章行为的施工作业要立 即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进行处罚。 (2)、督促、监督企业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的管理,确保企业 对外来施工单位的教育培训到位;危险区域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到 位;交叉作业的统一管理到位;动火、入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 险作业的票证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 落实到位。对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责令停止建设,并给予处罚。 (3)、各地要立即将本通报转发辖区内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和 各级监管部门,督促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组织企业立即开展全面 的自查自纠,对自查自纠工作不落实、走过场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 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4)、各级安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确 保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落 实到位,确保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5)、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员工安全 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应急能力。 (6)、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选择有资质的施 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工作,严格外来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返回
威力惊人 半吨重的钢块炸飞500米
在警戒线外,看到记者赶来,四名男子搬起路边的一块铁片,吃力地朝一处隐蔽的地方抬去。在隐 藏好后,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这是爆炸时,从工厂里面飞出来的, 这块铁片呈卷曲状,还有多处崭新 的断痕。记者搬了搬,根本无法撼动,估计重量起码在100公斤以上。
事故影响 两名工人被灼伤
第一节 灼伤及其防护
三、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化学灼伤常常是伴随生产中的事故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露等造成 的,与安全管理、操作、工艺和设备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发生化学灼 伤,必须采取综合性管理和技术措施,防患于未然。 1.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2.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 (1) 物料输送实现机械化、管道化。 (2) 储槽、储罐等容器采用安全溢流装置。 (3) 改革危险物质的使用和处理方法,如用蒸汽溶解氢氧化钠代替机械粉碎,用片 状物代替块状物。 (4) 保持工作场所与通道有足够的活动余量。 (5) 使用液面控制装置或仪表,实行自动控制。 (6) 装设各种型式的安全联锁装置,如保证未卸压前不能打开设备的联锁装置等。 3.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 4.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在处理有灼伤危险的物质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和防护用具,如眼镜、面罩、手套、毛巾、 工作帽等。
第八章 职业危害防护技术
第一节、灼伤及其防护 班级:石化1232班 姓名:王靖2年,全世界发生严重化
学事故约为200起/年,而1985年-1989年则增 加到300起/年;从1985年开始,每年我国发 生化学事故约500起,其中火灾或由于其他事 故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约占60%;近年以来, 仅公安消防部队平均每年参与处置的化学事 故就多达近千起。化学事故的发生,严重影 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影响了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一节 灼伤及其防护
一、灼伤及其分类 定义:机体受热源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并进一步导致病理和生理改变的过程成为灼伤按发生原因 的不同分为化学灼伤、热力灼伤和复合性灼伤。 1、化学灼伤 凡由于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所造成的损伤,均属于化学灼 伤。 2、热力灼伤 由于接触炙热物体、火焰、高温表面、过热蒸汽等所造成的 损伤称为热力灼伤。 3、复合性灼伤 由化学灼伤和热力灼伤同时造成的伤害,或化学灼伤兼有的 中毒反应等都属于复合性灼伤。 二、化学灼伤的现场急救 见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