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
品管圈PDCA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

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2020/11/14
选题背景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地方法,因此受到世界卫生 组织(who)的高度关注。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且现代医院临床介入性检查 和操作较多,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操作中是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据统计医护人 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1%[1],而正确、有效地洗手可是医院感染率 下降50%[2],但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忘记洗手或洗手不彻底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参考文献: [1] 吴小品. 品管圈-提高外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率[C] 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 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 2014. [2] 李六亿, 赵艳春, 贾建侠,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C] 中国医院 协会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 2008:546-549.
2020/11/14
时间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项目
123412341234123412341234
负责人
活动计划拟定
沈胜超
现状把握
沈胜超
目标设定
沈胜超
解析 对策拟定 对策实施与检讨
沈胜超 沈胜超 沈胜超
效果确认
沈胜超
检讨及改进
பைடு நூலகம்
沈胜超
2020/11/14
6
现状把握 改善前柏拉图
100 80 60 40 20 0 0% 接触患者前
30.77% 接触患者后
58.65%
81.73%
接触患者环境后
无菌操作前
频次 累计频率
93.27%
11000%% 80%
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篇1】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的手为病原菌主要传播媒介。
因此,提高中心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
现分析影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改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1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1.1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护士、工人、消毒员等,文化层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人员缺乏手卫生及有关洗手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缺乏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知识,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不用洗手。
1.2洗手设施配备不全或不规范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洗手方法不规范,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而且洗手时间也达不到要求,导致洗手合格率低。
另外,下收下送时也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
戴手套就没必要洗手,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习惯不再洗手,造成洗手依从性低。
1.3忙碌与损伤,洗手依从性低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和无医学知识的工人。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再生医疗器械由分散式管理向中心供应集中式管理转变,清洗、消毒灭菌量增加,服务面扩大。
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
皮肤损伤,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发干、皴裂,甚至会使表层微生物增加,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1.4群体影响群体之间行为习惯易相互影响。
特别是科护士长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
2改善方法2.1提高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根据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文化背景差异,开展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篇一: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2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就必须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
常见依从性差的原因:1、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不能按规范洗手。
2、工作忙未及时洗手,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
3、增加科室成本支出使用皂液和无水乙醇成本高,造成科室支出增加,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
4、缺乏科学合理的洗手设施洗手设施简陋,偏少,设计不合理,手触式水龙头也增加价差感染的几率。
5、缺乏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
改进措施:1、加强手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反馈。
2、院感科采用抽查(跟踪观察法)和对手卫生用品的要求,对全院各科各级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在例会上向各科反馈,对态度不端正,要求不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3、要求各科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每月的感染自查中,将手卫生作为重点进行检查。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感染办20XX.4.30篇二:手卫生依从性不断提高目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方法,进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洗手过程,随机调查门诊、病房及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认识情况和执行情况。
结果:医护人员对洗手有正确认识,但未能切实贯彻到行动中,知行分离。
结论:通过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教育和监督,改善洗手条件等综合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院内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则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重要媒介,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忽视医院感染管理给我们的教训是惨重的、沉痛的、血淋淋的。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成效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成效持续质量改进是指通过持续地对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实践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在医疗机构中,持续质量改进也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
手卫生依从性是指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患前后正确执行手卫生操作的程度。
良好的手卫生依从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病患的安全。
以下是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成效:1. 设定目标和指标:持续质量改进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来衡量改进的效果。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可以设定目标,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特定的依从性率,同时设定相关的指标,如进行观察的次数和依从性的百分比。
这些目标和指标有助于监控改进的进展,并提供反馈和激励。
2. 识别问题:持续质量改进需要通过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改进的方向。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可以通过定期执行手卫生的观察和回顾,识别存在的问题,如频繁发生的侵害手卫生的行为、缺乏合适的手卫生设施等。
通过问题的识别,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3. 持续培训:持续质量改进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医务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可以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向医务人员传达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和重要性。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手卫生的正确步骤、手卫生前后的具体情景等。
培训应以多种形式和多个场合进行,如通过会议、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
4. 提供支持和资源:持续质量改进需要为改进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可以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酒精洗手液、洗手盆等,以便医务人员方便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如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手卫生的记录和反馈,以提高依从性的监测和管理。
5. 持续监测和改进:持续质量改进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改进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措施。
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中,可以通过定期观察、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监测医务人员的依从性。
还可以通过定期回访、反馈和交流,了解医务人员对改进措施的看法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共4篇)

手卫生依从性整改措施〔共4篇〕第1篇: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进一步进步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平安,感染管理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亲密配合,制定监管措施,进步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明确职责,标准行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视施行;感染控制科、护理部负责详细落实和检查、指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和日常监视,进步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医院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卫消费品,如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在诊疗区域的每一个洗手池边粘贴洗手方法等,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升理念:医院定期开展手卫生全院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医务人员进展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手卫生方法,进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改善设施,提供便利。
改水龙头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消毒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五、加大宣传,营造气氛。
在院感简报上每期都登载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放手卫生宣传单,并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每台办公电脑桌面统一设置屏保,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气氛。
六、加强管理、遵守原那么: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原那么。
七、掌握指征,执行标准: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中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指征。
2、手卫生方法: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步骤、时间按《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WS/T313-2023〕的要求执行。
手卫生原因及整改措施_手卫生存在的整改措施

手卫生原因及整改措施_手卫生存在的整改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为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我们必须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手卫生依从性存在问题及原因1. 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要性认识不足,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按规范洗手,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忙未及时洗,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没有推广手卫生,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
2. 增加科室成本支出:使用皂液和无水乙醇成本高,造成科室支出增加,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
3. 洗手设施配备不齐全或不合理:洗手设施简陋,偏少,设计不合理,洗手用物不合格,如未配备便捷有效的乙醇快速手消毒剂,旋扭式水龙头易造成二次污染,潮湿的肥皂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洗手后无干手设施,且擦手用具的混乱更严重地影响了洗手的终末质量。
4. 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轮班制导致身心疲惫,影响手卫生依从性。
5. 缺乏对手卫生的监督管理:院感科对手卫生监测不足,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手卫生整改措施1.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频率。
开展手卫生周、手卫生竞赛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2. 完善洗手设施:提高洗手设施的配置,确保洗手设备充足、合理布局。
提供便捷有效的乙醇快速手消毒剂,改进水龙头设计,减少二次污染。
配备干手设施,如干手器或纸巾,确保洗手后能有效干燥。
3. 制定手卫生相关制度和规范:明确手卫生操作规程,制定手卫生管理制度,将手卫生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 加强手卫生用品的供应和管理:确保手卫生用品充足,降低成本,减少科室支出。
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在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在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口腔科手卫生的重要性在医疗领域被广泛认可。
良好的手卫生实践是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健康的重要手段。
实际工作中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被引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的问题口腔科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口腔分泌物、血液和唾液等生物体液,是交叉感染的高风险群体。
相关研究发现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不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标准化操作:口腔科医护人员缺乏标准的手卫生操作规范,导致操作不规范、不标准,容易出现疏漏。
2. 缺乏意识:部分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导致依从性不高。
3. 时间紧张: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快,时间紧张,很难在医疗过程中保证每一步都能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操作。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也增加了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了解决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的问题,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被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方式是一种管理方法,通过持续的改进来提高工作流程和结果的质量。
在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持续质量改进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制定标准操作规范:针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制定标准的手卫生操作规范,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求,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按照规范操作。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开展关于手卫生的培训和教育,向医护人员普及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方法,增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3.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工具:为口腔科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清洁工具,方便他们进行手卫生操作。
4. 进行定期评估:定期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并给予指导。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式的应用,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

25
25
19
69
√
11
15
14
40
4、领导带头,建立对领导反监督机制
13
17
11
41
无相关督查机制
1、交接班时指定交班者负责监督手卫 生
2、对速干手消毒剂每个责任组的使用 情况进行登记
3、护士长或责任组长每天至少检查5 人,10次以上的手卫操作
1、做提醒牌
13
13
13
39
19
25
21
项目 无菌程序前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接触病人前 接触污物后 接触病人后
合计
未洗手数 149 140 136 76 69 570
未洗手率 26.1% 24.6% 23.8% 13.4% 12.1% 100%
累积百分比 26.1% 50.7% 74.5% 87.9% 100%
数据分析
现状调查
500
400
标准化
对策实施后形成的标准在科室实行,并纳入到科室相关文件进行管理.
标准化名称
心内科手卫生执行情 况管理与奖罚制度
科室文件编号 HL-XN-C-004
标准化
心内科手卫生执行情况管理与奖罚制度
1.目的:通过速干手消毒液的合理管理及完善手卫生执行督查与奖罚机制,来提高心内科科手卫生的执行率. 2.适用范围:心内科护理人员. 3.定义 无 4.职责 4.1责3护士每周一检查速干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及使用情况,保证放置合理及有充足的消毒液,并在消毒液外包装上做好检查 标识. 4.2 责任组长负责检查责3工作,并检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登记. 4.3 护士长每二周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排名的公布. 4.4 排名最后的护士上白班时负责以上责任组长的工作. 5.标准作业内容 5.1 责1护士每周一检查速干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及使用情况,保证放置合理及有充足的消毒液. 5.1.1放置速干手消毒液放置点规定:治疗车、口服药车、抢救车、锐器处理车,化药车,移动查房车、床边B超机,心电图机 的速干手消毒液统一放在右侧,病房的速干手消毒放在靠内走廊侧的病床床尾. 5.1.2 责3护士在启用的速干手消毒液外包装上贴上查检表,每周一进行检查并有登记. 5.1.3 责任组长检查责3的工作,未做到位进行反馈. 5.2 责任组长每个月第一周与第三周至少查1次,每次至少查5人,10次以上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登记. 5.3 护士长每二周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排名的公布. 5.4 排名最后的护士上白班时负责以上责任组长的工作. 5.5 年终对总排名前三的人员评为洗手之星. 6.流程图:无 7.表单及用物设备:速干手消毒液使用查检表、手卫生执行情况查检表、手卫生执行情况排名登记表、院感手卫生执行情 况查检表. 8.相关文件:参照医院护理部及心内科奖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待产室、分娩室、办公室等处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并记录开瓶日期。
护士长
三、管理监督
(第三阶段)
1.护士长监督助产士正确使用一次性手套,按规范执行手卫生。
2.和科主任沟通,提高医师手卫生意识,重视手卫生,加强同事间的监督,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100%
90%
90%
5月份抽查,6月份重点围绕接触患者及周围环境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清洁物品之前是否进行洗手或手消毒等环节检查,结果均达到预期目标。
问题:
计划:实施:Fra bibliotek评价:注:评价指标见原始资料收集表
产房手卫生依从性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
项目名称:提高产房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
项目负责人:曲红丽
质控人员名单:柳秀萍、王玉香、刘朝艳、张春霞、曲辉、李灵芝
存在问题:
1、接触患者前未洗手或用速干手消剂占22.2%
2、进行消毒(无菌)操作前未洗手或用手消剂占22.2%
3、接触患者后未洗手56.9%
4、接触患者环境后未洗手100%
5、调查表显示接触体液后,摘手套后及穿脱隔离衣前后未洗手为0。
原因分析:
1、组织管理因素:(1)对于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不够。
(2)相关制度与规范不完善。
(3)护士长监管不到位。
(4)科室团队的影响,高职位、高职称的医务人员不规范洗手会影响低年资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进行无菌操作前洗手或使用手消剂100%
3.接触患者后洗手或用手消剂90%
4.接触患者环境后洗手或用手消剂90%
制定日期:2013.5.13
小组成员签字:
手卫生依从性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具体改进项目
方法(具体的流程、要求)
实施者、参与者
完成时间
一、组织培训
(第一阶段)
1.对全体助产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涉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制度、手卫生和洗手的定义、手卫生的指征与7步洗手法。
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报表
项目名称:提高产房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持续质量改进
制定计划时间:2013.5.13
评价时间:
评价指标
目标
资料收集
分析
下一轮PDCA
1.接触患者前与两患者之间使用手消剂。
2.进行无菌操作前洗手或使用手消剂
3.接触患者后洗手或用手消剂。
4.接触患者环境后洗手或用手消剂。
90%
全体产房有关人员
四、检查落实
(第四阶段)
1.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科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对不按规范进行洗手的人员登记姓名,给予批评教育。
2.充分发挥院感监控护士的作用,协助护士长监督检查
护士长及张春霞
影响洗手依从性原因分析图
2013年月日至月日抽查未洗手人次汇总
产房助产士
姓名
柳秀萍
王玉香
刘朝艳
2、洗手设施因素:(1)洗手池设置较远。
(2)洗手液,手消剂对皮肤有刺激性,无相应的皮肤保护措施。
3、人员因素:(1)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
(2)对手卫生控制院感作用认识不足
(3)工作忙不方便,没时间洗手
(4)不了解洗手指征
(5)缺少职业责任感,重视自我防护,容易忽略对患者的保护。
预期目标:
1.接触患者前与两患者之间使用手消剂90%
培训方式:晨会、小讲课、感染会议时
2.提高并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明确手卫生习惯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不良的手卫生习惯所造成交叉感染,增加对患者的保护意识。
3.院感监控护士负责教会7步洗手法及洗手指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护士长及全体助产士
二、改进设施
(第二阶段)
1.护士长定期检查干手纸用量,发现用毕及时补充。
张春霞
曲辉
李灵芝
未洗手次数
妇产科医师
姓名
张晓华
马玉林
王玉琴
魏淑霞
未洗手次数
2013年月日至月日抽查:未洗手次数与比例
接触患者前
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体液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摘手套后
未及时摘换手套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次数
比例(%)
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