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设计
(完整版)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资料第一章文明的曙光——石器时期的设计1.旧石器时期工具的设计特点是什么?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往往是这种情况。
2.为什么说石器时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严格的讲,人类最早的器具设计和制造是石器,人类的工具是由石器的发展进化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生产的使用物品,也正是一种文化雏形的体现。
3.简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工具的设计特点?到了晚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这种拣拾的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要求,在有条件时,便从适宜制造石器的原生岩层开采石料,制造石器。
因此,一些能够提供丰富原料的山地就会有人从周围地区不断来到这里,从岩层开采石料,乃至就地制造石器,因而出现了一些石器制造场。
石器原料开采和比较固定的石器制造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4.新石器时期石器工具设计的划时代成就?新石器时期一个重要设计是陶器的出现和应用。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标志。
5.什么是复合工具,用例说明其最大优点?具有不同功用的器具组合而成为一种新的器物,产生一种新的功用,被称为复合工具。
例如石锄的作用是锄地,是从耒耜(lei si)发展起来,木柄是横着与石锄连结。
其优点是可通过翻耕的方法,进行土地加工,保住养分,连续耕作,稳定收成。
(磨制石器时经常是石器与木柄连接使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工具)。
6.玉器的设计特点是什么?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

对外汉语文化课教案设计一、第一章:中国概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立起对中国整体的认识。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等方式,结合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教学活动:(1)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
(2)讲解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情况,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3)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和历史沿革,进行互动问答。
(4)讲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中国社会习俗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礼仪规范、婚丧嫁娶等方面的习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 教学内容: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礼仪规范、婚丧嫁娶、服饰习俗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等方式,结合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教学活动:(1)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讲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进行互动问答。
(3)介绍中国的礼仪规范和婚丧嫁娶习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讲解中国的服饰习俗,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三、第三章:中国艺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欣赏中国的艺术之美。
2. 教学内容: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建筑等艺术形式。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片展示、视频资料播放等方式,结合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教学活动:(1)介绍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展示相关作品和视频资料。
(2)讲解中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进行互动问答。
(3)介绍中国的戏曲艺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讲解中国的建筑艺术,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建筑活动。
四、第四章:中国历史名人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名人,包括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学习他们的成就和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图3-6汉 绿釉罐)
(图3-7汉 灰陶骆驼)
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 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 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1)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 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 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 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 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 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 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2)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 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 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 中似乎已经懂得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 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 续出土的狻为考古学者重视。
第一节 陶瓷设计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陶瓷的 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它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紧密相连的。 首先是夏商周朝、秦汉、隋唐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虽然短,但是在陶器烧 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花烧制,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 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贴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然后就是唐朝的陶瓷文化,唐代是跨入真正瓷器的时代。元朝时期的陶瓷文 化,瓷业较宋代衰弱,然而这个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 瓷大量流行,白瓷成为瓷器主流,釉色白里泛青,带动了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 取得很高的成就。到了明代,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 为主,而明代以白瓷为主的是青花和五彩瓷,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 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 红焰烧天”。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制瓷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 然原料,宫廷督陶官的管理,帝王的爱好和提倡,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 装饰精细华美,成就卓著,是悠包括跪坐。可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前代,距今已3700 年。商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反映出当时家具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从现在的青铜器中我们着到有商代切肉的“俎”和放酒用的“禁”。推测 当时在室内地上铺席,人们坐于席上而使用这些家具。 2秦汉时期 西周以后从春秋到战国直至秦灭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 权的封建帝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封 建社会的变革时期,奴隶的解放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工艺技术亦 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春秋时期还出现了著名匠师鲁班,相传他发明了钻刨、 曲尺和墨斗等。人们的室内生活,仍保持席地跪坐的习惯,但家具的制造 和种类已有很大发展。家具的使用以床为中心,还出现了漆绘的几、案、 凭靠类家具。如河南信阳出地的漆俎、周围绕以阑干的大床等,不仅有彩 绘龙凤纹、云纹、涡纹等,还有在木面上雕刻的木几。它反映了当时家具 制作及髹漆技术的水平已相当高超。(图3-2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赋予了设计更多的内涵,让设计变得更具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建筑艺术、书法绘画、服装设计、民俗文化等等。
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注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建筑风格的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能够让建筑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例如魏晋风格、唐代风格、宋代风格等。
例如香港的传统中西融合建筑风格和北京的仿明清古建筑等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2. 传统元素的创新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传统的雕刻、灯饰、瓦片、装饰等,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法和材料,创新出新颖的设计。
例如上海的嘉里中心、北京的王府井商业街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服装元素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服装元素能够使服装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例如唐装、汉服、襟袖、褶裙等等都是传统服装的元素。
现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可以把传统元素融入到服装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情怀的传统服装造型。
2. 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的融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可以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龙凤呈祥的图案、翻领、华丽的金饰等,都是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常用手法。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图案与色彩的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图案和色彩,可以为产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例如玉、瓷器、绸缎、宣纸等等,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常用传统色彩和图案,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作品。
2. 传统造型的创新:在现代产品设计中,通过传统造型的创新,可以呈现出全新的视角。
例如茶具、家具、茶包、礼品、首饰等等产品设计中,都可以通过传统造型的创新,发掘新的设计元素。
第五章:总结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课后习题(第1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3章 中国设计溯源)【圣才

1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营,并由此生发出“宾主”、“呼应”、“开合”、“虚实”“动 静”等关涉比例关系的概念,唐代张彦远将“经营”这一概念从建筑理论移入艺术理论,使 之成为此后千余年里中国艺术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3.作为消费者,你对消费品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作为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设计要求主要有: (1)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 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并且不仅仅是某一个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消费品的设计不 仅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还要满足消费者对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多 种形式设计的要求。 (2)设计要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和归宿。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消费者 提供消费,同时设计还要能够帮助商品实现消费,存进商品流通,商品需要传达设计,通过 一定的视觉手段,使消费者更清晰、更有效地了解商品,同时在商品的保护、储运等方面, 设计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设计要以消费者为导向。 (3)设计要能够创造消费。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消费欲望,同一商品的设计 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4 / 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置的小型化成为可能,为自动化小批量生产开辟道路,从而为设计走向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由于小批量多样化的实现,产品的形式得到解放,设计可以按照市场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创作。 软件技术不仅改变了设计的过程,而且改变了设计的概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传 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教案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
3.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近代社会。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体系、砖石结构体系、土木结构体系。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榫卯结构、砖雕工艺、木雕工艺。
3.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要素:斗拱、檐口、屋顶、墙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构造要素。
2. 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工艺。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故宫、颐和园、天坛、悬空寺。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实例。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特点和价值。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大中国》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大中国》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祖国》中的第三章《大中国》。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地形;认识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基本概况,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幼儿对国家符号的识别能力和尊重意识。
3.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主要地形的认识。
重点: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识别;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中国地图、国旗、国徽、国歌录音、传统文化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大中国》引入,让幼儿感受祖国的伟大。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中国地图,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展示国旗、国徽,播放国歌,让幼儿识别和尊重国家符号。
(3)讲解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引导幼儿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中国知识。
(2)手工制作:制作国旗、国徽,绘制中国地图,增强幼儿对国家符号的认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中的“大中国”,展示作品并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地图:标注主要地形、行政区划。
2. 国旗、国徽、国歌:图片展示。
3. 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图片及简要介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大中国”。
要求:绘制一幅以“大中国”为主题的画,内容可以包括国旗、国徽、地图、传统节日等。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大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论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

论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第一章前言服装设计在传统上是将艺术、科学与文化混合在一起的学科。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服装设计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和功能的结合,而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文化融合。
本文将从文化元素融合的定义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国际化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服装设计师在文化元素融合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服装设计中文化元素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文化元素融合的定义和特征文化元素融合是一种文化交融、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互动而产生的。
文化元素融合的特征在于,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它们互相影响,相互吸引,融合成为新的文化模式,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元素融合的发展不仅是对过去文化的创新和开放,还是在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觉性的表达。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莫过于汉族传统服饰。
在当今国际化的服装舞台上,中国传统服饰经常被用作时装设计灵感的来源和创意的主题。
传统刺绣、织锦以及各种传统的图案和韵味更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香港设计师李廣雄以红色为主旋律,风格典雅大气,取材富有中国特色,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表现了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息。
国内设计师周仰杰设计的“万里长城”系列服装,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长城的辉煌历史,呈现了整个系列的设计基调。
这种融合趋势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确切影响。
第四章国际化设计中的文化元素融合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加入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元素。
在印度,设计师常常在服装设计中增加印度的文化元素,例如把印度著名的花卉和动物的图案增加到服装中。
在美洲,融合印第安文化的服装设计常常包含着美洲原住民以及印第安人的图案和样式;在非洲,一些黑色洲际国家的设计师会用各种印度和法国皇室所穿戴服装的元素和符号来融合他们自己的文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
18世纪以后落后。。。。。
1、许多重要设计创造传播到世界。 2、设计:“中国风格”。
春秋墓出土青铜俎
战国中山国王墓中 出土的错金银龙凤 铜方案
战国彩绘透雕座屏 战国彩绘漆案
席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原始的家具
汉静上西王 母坐席画像
矮型家具设计 长沙马王堆汉墓-锦缘莞席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西魏敦煌285窟北坡禅修图的椅子
北魏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
隋唐:开始垂足而坐
唐代宫乐图中的大漆案 和腰圆形凳
三、服饰
丝织物大量增加
战国帛画
上衣下裳
百家争鸣:设计思想 孔子:文质兼备 墨子:先质而后文 老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韩非子:好质而恶饰
《考工记》
第三节 从秦代到晚清
一、建筑
秦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
西汉陶亭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现存最早佛塔)(北魏)
隋代赵州桥
唐大明宫 成熟时期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木结构)(唐) 端庄浑厚
第三章 中国设计溯源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起
第一节 史前时期
一、石器
北京猿人使用石器(距今50万年)
山顶洞人加工兽牙 石铲
石斧 石镞
审美意识初步发展
二、陶器
“火为精灵土为胎” 改变了原材料的性质。
湖南道县玉蟾岩陶器。踞今1万年。
满足生活需要
汲水器
小口双耳罐
陶鬻(yu)
三足扩大受热 面积
仰韶文化庙底沟彩陶纹 饰
美化器物
三、建筑
穴居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遗址复原
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
因地制宜
四、服饰
植物纤维
浙江吴兴新石器时代(公元 前2700余年)遗址出土丝 帛
河姆渡遗址陶制纺轮
五、工具
3万年前已发明了 弓箭
河姆渡遗址共出土8支木桨
瓷器:用瓷土,有釉, 火候较高1200度
北朝青瓷莲花樽 取代铜器、漆器
宋瓷:汝窑、官窑、钧窑
河南汝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白瓷
完美境地 宋耀州窑青瓷梅瓶
元青花釉里红 兽耳罐
淳朴雅致
明宣德青花瓷瓶
明紫砂瓜形壶
清乾隆青花 云龙纹五孔 瓶
历史顶峰
清光绪粉彩 人物笔筒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欧洲18世纪才生产出瓷器。
敦煌85窟壁画庖厨图
五代韩熙载夜宴图 中的床和桌
五代周文矩《重 屏会棋图卷》中 屏风、榻、高几、 箱子等
明式家俱(辉煌时期):椅凳、橱柜、床榻、台桌、屏座六大类
黄花梨十字栏杆架
黄花梨螭纹圈椅
清 紫檀大画桌
清 多宝格
明式家具: 优美舒适、纯朴大方。 顶峰杰作
清紫檀双鱼纹扶手椅
四、陶瓷
7000年历史 陶器--瓷器
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一、青铜器
农具
甗 读yan(第三声)
礼仪制度
河南新郑春秋中期莲鹤方壶 轻灵奇巧
失蜡法(蜡模法)
湖北随州战国 时期曾侯乙墓 铜尊盘
汉 长信宫灯
二、建筑
西周发明瓦
春秋出现砖
商代早期宫殿建筑复原(河南二里头)
武二品官补子——狮 子(传世实物)
文一品官补子——仙鹤 (传世实物)
文二品官补子(锦鸡)。
琵琶襟马褂(传世实物) 穿对襟马褂及行袍者
旗鞋 旗袍
云肩(传世实物
铠甲
清意大利画家郎世宁 绘乾隆帝南苑阅兵的 《大阅铠甲骑马像》
六、工具
1、农业工具
犁
比欧洲早1000年
翻车
2、纺织工具
3、交通工具 秦铜车马
五、纺织品与服饰
提花机 汉锦“如意”流云纹
织绫机 晋穿深衣的妇女
唐穿大袖纱罗衫、 长裙,披帛的妇 女
开放、华丽、丰满
宋穿褙子的妇 女
保守、清秀
明代 顾绣
明代恢复汉制。。补服、乌纱帽
清代苏绣
清代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亲王补子——团龙(传世实物)
武一品官补子——麒麟 (传世实物)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柔和秀丽
河北定州开元寺瞭敌塔 高84.2米。
外来建筑形 式与内地结 合
元代,尼泊尔人设计
明清建筑 高峰
清代
木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抬梁式
“墙倒屋不塌”
穿斗式
四合院
斗栱 装饰
皖南民居
色彩
二、园林
甲骨文:囿 周文王:灵囿 秦始皇:上林苑 西汉:私家园林
唐三彩假山
东汉陶船
宋 桨轮船
领先西方800 年
郑和宝船长150米, 舵杆高11米,12帆。
七、兵器
新石器时代:石兵器
越王勾践青铜剑 商青铜钺
战国战车
汉代进 入铁兵 器时代
《武经总要》中记载的火焰喷射器
南宋突火枪
《武经总要》中记载的投石机
比西方早800年 《武经总要》记载的装配投石车的中国宋代的海军战船
白居易 庐山草堂
武汉市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
明北海
清颐和园
苏州拙政园
中国园林设计特点:
1、注重自然美。“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2、强调曲折多变。“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3、崇尚意境。寄托情怀。
世界园林之母。
三、家具
神农氏设计发明:床、席 有虞氏发明:桌--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