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在延长汽车制动距离上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备课资料(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1.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以复合成白光。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3.光谱: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4.红外线(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红外线。
(2)任何物体都可辐射红外线。
(3)热作用强是红外线的主要特征。
此外,红外线还可用于红外遥感等。
5.紫外线(1)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辐射叫紫外线。
(2)紫外线有较强的生理作用,此外,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等。
知识点1:光的色散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发生色散,才揭示了光的秘密。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折后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色光带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例】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而且可分解成七种单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答案:传播方向;色散点拨:白光经过三棱镜的两次折射,其传播方向将发生变化,由于组成白光的七种单色光的偏折能力不同,故经棱镜折射后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知识点2:色光的三原色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如图所示。
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黄、蓝B.红、绿、蓝C.黄、绿、蓝D.红、黄、绿答案:B点拨: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我们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广泛且重要。
它们帮助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驾驶体验和燃油效率。
以下是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一些常见应用:1. 前照灯:汽车的前照灯使用光学技术来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
传统的卤素灯逐渐被高亮度氙气灯和LED灯取代,这些灯光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寿命。
一些新的前照灯也具有自动调节光束方向和范围的功能,提供更好的夜间驾驶体验。
2. 后视镜:光学技术在后视镜上的应用使驾驶员能够更好地观察车辆后方和盲点。
一种常见的应用是凸面镜,它可以扩大视野并减少盲点的存在。
一些新型后视镜还配备了摄像机和显示屏,提供更好的后方视野和驾驶辅助功能。
3. 倒车影像系统:倒车影像系统通过使用摄像机和显示屏,帮助驾驶员在倒车时更好地观察后方环境。
这对于避免碰撞和停车更加安全和便捷。
4. 环视系统:环视系统使用多个摄像头来提供全方位视野,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了解周围的道路和交通状况。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盲点的存在,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5. 自动驾驶技术:光学传感器在自动驾驶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光雷达和摄像机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帮助车辆判断和避免障碍物。
这种技术使汽车能够自动驾驶,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6. 雨刷传感器:一些汽车配备了雨刷传感器,它能够感知雨滴的密度和速度,并根据需要自动调节雨刷的速度。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可视性。
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照明、后视镜、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汽车更加安全、便捷和高效,提升了驾驶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还将继续扩展和创新。
(北师大版)北京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光现象》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踩影子B.铅笔弯折了C.照镜子D.日食2.如图中,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的现象是()A.手影B.小孔成像C.看见不发光的书D.激光准直3.关于下面四幅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乙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丁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4.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日食时,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C.雨后,空中出现的漂亮彩虹D.用放大镜看报纸上的字5.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D.光和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6.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A.条形的B.圆形的C.方形的D.根本不能成像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墙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荷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8.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都比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物体亮C.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衣服呈红色D.在岸上看到水中的云,看到的是云的实像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地面绝对静止D.坐地日行八万里——选择太阳作为参照物10.下列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A.河水中建筑物的倒影B.隔着厚玻璃台板看照片觉得近了一些C.地面上的人看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时,实际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11.如图,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前放一个物体S,则眼睛可以看到S的像最多个数是()A.1B.2C.3D.412.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中所涉及的光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A.一叶障目B.坐井观天C.杯弓蛇影D.临川羡鱼二、填空题13.光在______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m/s。
全息衍射刹车投影

全息衍射刹车投影
作者:暂无
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6年第4期
文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刘辰昊
汽车行驶时,常常因为前方车辆紧急制动或倒车而不能及时反应并制动,造成追尾事故。
而我制作的全息衍射刹车投影可让人及时发现意外情况、采取制动,并扩大刹车间距。
全息衍射刹车投影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将记录干涉条纹的汽车车尾部分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利用衍射原理,在车后一定距离内再现光波信息。
全息衍射刹车投影将车尾灯改为全息投影激光灯,汽车制动时,在车身后20cm至1m内投出汽车尾部的全息影像,该影像既醒目又不刺眼,可有效缩短发现意外情况和反应的时间,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指导老师:王媛媛杨艳)。
光纤在汽车照明系统上的应用研究

21年 3 00 月
光 源 与 照 明
21 年第 1 00 期
光纤在汽 车照明系统上 的应用研 究
彭仁翔 湖北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 ( ,武汉 4 05 ) 湖北 30 6
摘 要 光纤作为新世纪光学传导的一种全新载体 ,以其不导电 、重量轻、容量大、耐高温和电磁辐射 、柔性好、使用方便等优 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 、照明及各种传感领域。通过对光纤的基本原理及组成的介绍 ,阐述 了光纤在汽车照明系统上的应用及其发展 方 向 ,探 讨 了汽车 照明技 术发 展 的新方 向和新 领 域 。
1 光纤 的 光纤在汽车照明系统 上的应 用
现代汽车照明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照明装置 和信 号装置。照明装 置又分为车外照明装置和车内照
明装置 。 车外照 明装置 主要是为 了保障车辆行驶 安全 , 提高运输效率 而设 置的 。不同种类 的汽车照明装 置在
具 的法规 中对这些灯具没有具体 的严格要求 。例如车
是基于纤芯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从而形成全反射 的
原理形成的光 传导载体 。 光纤一般 由纤芯 、 包层 、 涂敷层 三个部分组成 ( 如 图1 所示 ) 其材料大体 上可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 。 两大类 Ⅲ 。前者 透光性 能优 异 ,光信 号在其 中的衰减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试题分第Ⅰ、Ⅱ两卷,Ⅰ卷是选择题,Ⅱ卷是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共24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3分.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1.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A.音调不同B.音色不同C.频率不同D.响度不同2.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舱内的航天员是静止的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3.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O是入射光,OB是反射光B.∠AOM是入射角,∠CON是折射角C.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D.逐渐增大AO与水面间的夹角,折射角也会增大4.如图是白居易作《琵琶行》的情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诗中“裂帛”“秋月”对应的物理知识分别是()A.声音的音色、光的反射B.声音的音调、光的反射C.声音的响度、光的折射D.声音的音色、光的折射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路灯下的人影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D.景物在反光镜中的像6.夏季,小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发现冒出一股“白气”。
烧开水时,小明发现壶嘴也会冒出“白气”。
关于“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要放热C.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液化是形成的D.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7.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他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
光现象在汽车上的应用

理论科学Sl L I C o NL L E Y鬈霾i光现象在汽车上的应用王爱国(山东曹县仵楼乡中学山东曹县274409)中图分类号:04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710188—01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上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的。
汽车前灯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罩相当于一些小棱镜;灯泡发出的光经反射镜反射后形成近似平行光向前射去,通过灯罩上这些小棱镜折射后分散到需要的各个方向上,使光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路边的景物及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轿车上装有太阳膜,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太阳膜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放射足够的光头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反射成的像在过的前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
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及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上,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相遇路上的行人相混。
(上接第144页)教学建议、成绩评估等内容。
然后,对整体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确定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学时比例,编制出新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三、切实落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探素能力培养途径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前提。
佛山市五校联考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佛山市五校联考2021届物理八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2.对密度公式p=m/V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就大B.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就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3.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
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丙丁5.如图,小红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3m,则A.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一定比1.6m矮B.若小红靠近平面镜1m,则她在镜中的像会变大C.若小红以1m/s的速度走向平面镜,则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2m/sD.若小红靠近平面镜1m,则她与镜中的像的距离是2m6.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9.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在延长汽车制动距离上的应用
摘要:汽车制动距离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增加有效的制动距离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介绍光的折射在双层前挡风玻璃上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该种设计在减少汽车夜间行驶的事故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列举了一些发展瓶颈,使得其在以后发展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制动距离前挡风玻璃折射
众所周知知,汽车的制动距离在汽车安全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有效增加制动距离可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如果将汽车的强挡风玻璃设计成双层玻璃,合理选择双层玻璃的折射率并且在双层玻璃之间加上透光度优良的填充物质,使得填充物质的折射率均大于双层玻璃的折射率,这样就可以增大行车安全距离,使驾驶员在视觉上“缩短”了制动距离,从心理上加以警惕,提前避让或减速,使得夜间高速行驶时的实际制动距离增长,提高了制动时的有效安全距离。
1.光的折射在增大制动距离的理论分析
为方便研究,将汽车简化为一个质点A,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看作互为平行且与水平路面垂直的平头车形式,光线分析如图1
在图1中A为汽车的尾部,为便于研究将其简化为一个点A,M、N分别为汽车的两块双层玻璃,并且其中填充着光密介质,a为驾驶员眼中的制动距离,L为双层玻璃之间的距离,b为实际增长的制动距离。
M、N为两块折射率不同的挡风玻璃,并且的M的折射率小于N的折射率,即nM<nN,由折射定律可知,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而由理论分析图1知: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运用改进后的双层玻璃作为前当放玻璃后,汽车的实际制动距离比原始制动机理大的多,从而增加了汽车的实际制动距离,对行车安全有更高的保障,有效降低汽车的事故率。
2.双层玻璃实际应用存在的瓶颈
2.1 温度对汽车挡风玻璃填充物折射率的影响
汽车的广泛应用决定了汽车的工作条件会有所不同,另外汽车作为机动车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其工作环境的温度也会变化,这也就决定了汽车前挡风玻璃要经受温度的考验,然而温度对于双层挡风玻璃填充物的影响很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液体折射率随温度变化情况,温度升高,折射率随之减小。
并且在变化温度相同时,不同液体折射率变化量不同,因此很难使挡风玻璃在固定温度下工作,所以这是目前发展中遇到的一个瓶颈。
2.2 双层玻璃密封性
由于要达到使得汽车驾驶员在视觉上达到制动时刻提前的效果,双层挡风玻璃间填充的物质的折射率要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一旦密封性不好必将影响应用效果。
另外汽车的运行道路条件千变万化,在实践中很难保证双层玻璃的密封性不受到损失。
结论
汽车双层前挡风虽然在白天的应用上有一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其可知其作为提高夜间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一项措施还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它在减少夜间的交通事故,增加夜间行车安全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薛福连.光学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J].重型汽车,1998,48(05).
[2]朱维涛,陆祥熙.汽车灯具设计原理与方法[J].光学仪器,2002,24(06).
[3]纪丽君.光学原理在汽车车灯上的应用举例[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