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GIS的设计与开发

合集下载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案例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案例

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案例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气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10个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案例:1.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地理信息和人口分布等数据,可以绘制出灾害预警区域,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预警信息,帮助减少灾害损失。

2. 气象预报与预测:GIS可以将地理信息与气象数据结合起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对气象变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高分辨率的气象预报和预测结果。

这些预报结果可以帮助农业、交通、航空等行业做出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 气象观测站布局优化:通过GIS技术可以分析地形、气象条件、交通等因素,优化气象观测站的布局。

合理的观测站布局可以提高气象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气象数据管理与共享:GIS可以用于气象数据的管理和共享。

通过建立气象数据的空间数据库,可以方便地存储、查询和共享各种气象数据,为科研、教学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 气象气候变化研究:GIS可以将气象数据与其他环境数据(如地形、土壤、植被等)进行集成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气象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气候变化预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气象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可以确定不同地区的灾害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7. 气象资源评估与规划:利用GIS技术可以对气象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地理信息和能源需求等数据,可以确定适宜的风能、太阳能等气象资源开发区域,为可再生能源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8. 气象信息可视化:利用GIS技术可以将气象数据以图形、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动态地图、图像处理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气象现象、气候变化等信息,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设计实施与优化研究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设计实施与优化研究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设计实施与优化研究石勇军(江苏云杉清洁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但煤炭、石油等常规旧式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长期使用必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情况,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强对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更倾向于利用光、风等可再生能源辅助产生动力供生产生活使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本文将要论述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就是新型能源获取的方式之一。

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虽已在部分地区投入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旧有一些缺陷亟待解决。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例子,对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设计实施与优化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产业互补;光伏发电[中图分类号]TU271 [文献标识码]A引言光伏发电在我国有一定的生存土壤,经济的发展必然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

但是石化气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变得十分必要了。

近年来,国家也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如2017年四月国家工信部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同年九月,国家能源办又出台了《关于“十三五”光伏扶贫计划编制有关的通知》,这已经足以说明国家对新能源,尤其是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

接下来,以徐州市丰县为例,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作出具体分析。

1 工程设置1.1 勘测设计从气候与当地环境的层面看,徐州市丰县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00~2 455小时,光照充足,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该地区的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工程位于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工程设计规模为:本期安装1台30 MVA 主变压器。

升压站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生产楼、电控楼、主变等;一般建(构)筑物包括SVG、构架等;次要建(构)筑物包括道路、围墙等。

能源景观视角下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研究

能源景观视角下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研究

能源景观视角下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研究□ 蔺阿琳,陆 明,娄健坤[摘 要]能源规划隶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保证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现有能源规划与城市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二者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完整的能源解决方案。

能源景观理念促进了能源规划和空间规划的交叉研究,从能源景观视角出发可形成兼顾能源时空变化规律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评估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频度分析和专家打分法构建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结合空间尺度分层构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模型,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太阳能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能源景观;空间规划;评估指标体系[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1-0077-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蔺阿琳,陆明,娄健坤.能源景观视角下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研究[J].规划师,2021(1):77-83.The Assessment of Urban Solar Energy’s Available Space Based on Energy Landscape/Lin Alin, Lu Ming,Lou Jiankun[Abstract]Energy planning is a specialty planning in the system of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and 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ies. Current energy plan is not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urban space, and can hardly put forwardcomplete energy solutions. Energy landscape is a concept that promotes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energy plan and space plan, andoffers spatial evaluation method that conforms to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and connects the characteristics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By literature frequency analysis and expert scoring method,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assessment indexsystem of urban solar energy’s available space, and establishes a correspondent model. The assessment approach is practiced inthe case of central district of Harbin city, and a solar energy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It help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ystem.[Keywords]Available space of solar energy, Energy landscape, Spatial planning, Assessment index system0引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运行的命脉。

风力资源调查新方法与数据处理工具

风力资源调查新方法与数据处理工具

风力资源调查新方法与数据处理工具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能作为一种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利用风能资源,对风力资源的准确调查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风力资源调查方法基础上,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风力资源调查方法以及用于处理风能数据的工具。

一、新的风力资源调查方法1. 高空测风技术传统的风力资源调查主要依靠测量塔上的测风仪器收集数据,但这种方法受到测量高度限制,无法全面了解高层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高空测风技术通过使用无人机或卫星搭载的风速测量装置,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获取高层风能资源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稳定的高层风能资源数据,为风电场的选址和布局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气象模型和数值风场模拟利用气象模型和数值风场模拟技术,可以对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进行预测和模拟。

这些模型基于气象学原理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能够准确模拟出特定地区的风速、风向、风能分布情况。

通过使用这些模型,可以提前评估特定地区的风能资源潜力,指导风电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3.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测量风场中气体微粒的速度和方向,实时获取高精度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激光雷达技术具有全天候、非接触、高精度等优势。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风电场的运维管理和风能资源的调查评估,提高风电场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风能数据处理工具1. 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工具。

在风力资源调查中,GIS可以用于建立数字地形模型和三维风能资源分布图。

通过对风能资源数据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风能资源的分布规律,为风电场的选址和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2. 大数据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从大量的风能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通过构建适用的算法模型,可以预测风能资源的变化趋势,提高风电场的运维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3. 风能预测软件风能预测软件通过整合多种数据源,包括气象数据、风电场运行数据等,进行风能资源的预测和模拟。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电站设计导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电站设计导则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电站设计导则附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电站设计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光伏发电并网项目是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鼓励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也是集团公司电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为加强大唐集团光伏电站的设计工作~规范、高效建设光伏电站~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结合集团相关设计管理制度和光伏电站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光伏电站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第三条大唐集团光伏电站设计应贯彻“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原则~优化资源利用~优化方案设计~优先采用成熟的国内设备和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有效控制造价~保证经济效益。

光伏电站建设以确保项目投资效益~增强项目投产后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流的光伏工程。

第四条本导则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投资和控股建设的高压侧并网光伏项目~用户侧并网光伏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光伏工程的设计第五条根据我国光伏发电并网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规范~大唐集团建设的光伏发电并网项目的建设规模按如下等级划分:,一,小型光伏电站工程为总装机容量不超过10MW的项目,,二,中型光伏电站工程为总装机容量大于10MW、但不超过30MW的项目,,三,大一型光伏电站工程为装机容量大于30MW、但不超过100MW的项目, ,四,大二型光伏电站工程为装机容量大于100MW的项目。

第六条光伏项目规划选址应综合考虑光照条件、交通运输、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电网接入点距离、电网负荷接纳能力、屋顶建设条件等因素。

光伏项目在收集太阳能资料的同时~还应对交通道路、电力送出通道、施工水源、施工电源及其他外部条件,如:军事区域、自然保护区等,资料予以收集。

第七条对于大型光伏电站~前期宜在站址所在地设立太阳辐射现场观测站~并至少进行一个完整年的现场观测记录。

光伏项目参考气象站应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且距离站址较近。

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探讨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和未来趋势。

论文将详细讨论数字化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角色、可视化和模拟工具的应用,以及技术创新对可持续性、创意性和效率的影响。

最后,提出数字化技术对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可视化工具、模拟技术一:引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塑造着我们居住的环境,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和社会互动。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领了景观设计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从先进的三维建模工具到虚拟现实技术,再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数字化技术为园林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资源。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全面了解其如何改变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增强可持续性,并为未来的设计趋势提供洞见。

我们将考察数字化技术的不同方面,包括三维建模、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模拟技术等,以及它们对景观设计的潜在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关于数字化技术如何塑造未来城市景观的重要信息,推动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景观设计实践。

二: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角色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关键推动力,广泛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阶段。

这一部分将详细讨论数字化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不同角色和功能。

数字化技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设计师能够获取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

这些数据为设计师提供了关于项目环境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规划景观元素和资源的利用。

数字化技术在概念设计和规划阶段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三维建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使设计师能够创建逼真的景观模型,使他们能够可视化和沉浸式地探索设计概念。

这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不同设计选择的潜在影响,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验和改进。

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概述

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概述

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概述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我国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我国属于太阳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条件发展太阳能电站的沙漠和戈壁面积约为30万平方千米。

其中,甘肃河西走廊、青海、西藏以及新疆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的光热资源条件较好,预计可开发潜力为800万千瓦。

以年发电量来讲,中国潜在的太阳能集热可发电量为42000TWh/年,远大于目前的年用电需求3427TWh/年。

有专家测算,仅需用1%的国土面积来发展光热发电,就完全可以解决我国100%的能源需求。

图1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年国土资源公报,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

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

大部分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仅新疆地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就有荒漠戈壁111万平方公里。

表1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可开发量通过上图就可以看出,我国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资源量远远超过其他种类可再生能源的总和。

这意味着,即便在未来,所有的化石能源枯竭之后,中国仍然拥有着远大于自给自足能力的丰富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资源。

因此,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对于保障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同时,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全部核心技术,并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完全不会受制于其他国家。

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全可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太阳能光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同,只能利用太阳法向直射辐射(Direct Normal Insolation,简称为法直辐射,DNI) 。

因此,DNI 数值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选址布局的首要依据。

表2中国各省份太阳能光热发电资源(DNI)分布数据由表可见,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总体潜力位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甘肃。

其中西藏具有高品质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资源,拥有DNI 大于7kw/m2-day 的总功率数为1100GW,占全国总数的78.5%,在各省中遥遥领先。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发布时间:2021-06-04T03:40:50.61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张玉雷孙经伟纪翔宇[导读] 2017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了《东北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并于2018年1月启动了东北至华北跨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市场。

黑龙江龙源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东北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于2018年启动,新能源发电企业风电装机容量大、场站数量多,在进行现货交易决策时面临缺少申报依据、交易频次高等决策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研发一套跨区电力现货辅助决策系统。

该系统基于Java和Python编程语言,采用高效、可靠、灵活的系统架构,结合历史发电数据、历史风速数据、交易申报电力、交易出清电力、进行现货交易后评估误差分析,进一步结合东北三省风速、用电负荷等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精准交易决策、智能交易决策。

关键词:神经网络;跨区现货电力交易;深度学习;发电能力预测;辅助决策系统1 引言2017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发布了《东北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并于2018年1月启动了东北至华北跨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市场。

该跨区域现货交易是指东北各省级电网内有富余发电能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目前以风电为主),当电网调节资源全部用尽,预计发生弃风限电,利用东北送华北输电通道开展的现货交易,目的是解决东北地区弃风限电问题。

从交易原理看,跨区现货交易相当于“两个节点、一条线路”的简易现货市场,市场交易主要受双方供求关系、线路输电容量影响。

在跨区现货交易中,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是如何准确参与市场交易、如何确定交易量的问题。

如果不参与交易,可能面临弃风限电损失。

在参与交易时,由于现货交易计划优先执行,交易达成后不随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空间变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变化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修订日期: !""#$"&$!’ 。 基金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作者简介: 王瑛( , 女, 云南陆良人, 讲师, 在职博士生, 主要从事自然资源、 %)&*+ ) ,-. 等研究。
/ 通讯作者: 0123435671897:;97<8
/-+






!" 卷
化程度不够; 不同类型数据的监测机构不同, 现存数据分散储存在不同的机构, 缺乏统一管 理。因此, 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国家统一的、 标准的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其次, 现有的数据监 测和采集手段较落后, 不能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和数据采集。 第三, 数据采集、 处理技术和数 据质量评估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以使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结果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第四, 资源分析、 评估方法需进一步完善。 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 地理信息系统( #$%) 础, 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 可以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因此, 在资源环 境、 区域规划、 管理决策、 灾害防治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在能源方面 #$% 的应用 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 —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 , 实现了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数据的统一、 规 目的资助下, 开发完成的“ 中国可再生能源 #$%” 范管理, 通过数据库中资源数量、 质量、 开发利用等各项监测指标, 以及相应的资源评价空间 模型能够较好地确定资源在各区域的可利用程度和经济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信息, 从而扩大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基于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系统的设计开发主要是针对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资源四种能源进行的。 本文重点 介绍该系统的功能设计、 指标体系建立、 数据组织以及应用实例等。
HI$






!" 卷
源的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并生成相应的专题图件, 用来分析和评估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可 开发情况。因此, 系统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 数据管理 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 系统中主要有两类数据: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其 !) 中空间数据又包括遥感影像等栅格数据以及各类资源分布图的矢量数据。系统要具备对上 述几种数据的获取、 不同格式的转换、 处理、 输出功能, 以及查询、 检索功能。 资源评价 根据全国 $%% 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 进行空间插值运算, 从而及时 ( #) 准确地提供全国范围的太阳能、 风能信息和空间分布图。 根据各种相关要素, 如粮食生产量、 牲畜出栏数等对生物质能进行资源评价。 针对我国已经探明的各地的温泉、 地热站点进行地 热能资源评价。 分析和预测 在数据库和模型 ’ 如动态监测模型、 经济评价模型、 空间分析模型、 数 ( &) 具备较强的模型分析、 运算能力; 提供诸如较佳开发利用地区、 经 理统计模型等等 ( 支持下, 济开发规模以及开发利用装置在地理上的合理分布等的分析和预测。 中国可再生能源 )*+ 的功能结构设计如图 #。
!期
王瑛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 "#$ 的设计与开发
&EE
图*
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4567* "#$ -895:8;596 <9= >?<@A<:589 #9=>B CDC:>-
在选择动态监测指标中,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所获取的监测指标在有效 ! 稳定性原则, 的时间界定范围内是稳定的, 能用于长期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运算; 由于可再 " 区域性原则, 生能源资源的地带性分布和区域非均匀性特点,监测指标必须能够充分反映资源区域分布 的空间格局属性特征, 即采集数据的地面站点分布可以覆盖所界定区域的整体变化; # 连续 性原则, 所有的指标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和记录, 能与遥感影像的时相观测记录相匹 指标体系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是协调一致的, 可以进行资源的模型 配; $ 一致性原则, 模拟分析; 无论是直接观测或间接获取的数据指标, 都必须在系统分析中具 % 实用性原则, 动态监测指标体系 有明确的物理含义, 并且在资源评价时是经济实用的; & 可模拟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模拟模型的构建,尽可能避免由于系统结构元素间关系的复杂而给资源评价分 析带来困难。 根据上述原则, 系统中风能、 太阳能监测数据主要由我国的气象站点观测资料获得, 生 物质能监测数据主要根据全国的统计部门资料以及部分地区的抽样数据获得,地热能监测 数据则根据我国地质勘查数据获得。 建立了以下 以风能为例, 根据我国的气象站点监测指标和各种相关气象资料和手册%&’(), 几类主要指标: 资源监测指标 气象站序列号、 气象站位置、 观测地点序列号、 观测地点位置、 风速、 ( *) 风向、 平均温度、 气压、 风的切变 + 地面 *,- 以上 .、 风能密度、 每天阵风次数、 地表粗糙度等。 以上指标在我国 !,, 多个基本气象站点都有观测数据。 风能设备指标 生产企业序列号、 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点、 风力装置序列号、 ( /) 风力装置名称、 风力装置型号、 风力装置规格、 单机容量、 风轮直径、 切入风速、 切出风速、 安 全风速、 启动风速、 额定电压、 频率、 功率、 发电量、 设备使用寿命、 生产能量、 购买成本和安装 成本、 风机功率曲线等。这些指标均由生产风能设备的厂家提供。 经济评价指标 风场序列号、 风场名称、 风场位置、 风场启用时间、 风场并网时间、 风 ( 0) 场停用时间、 数据记录时间、 安装时间、 设备安装数量、 实际发电量、 电能损耗率、 上网电量、 可利用小时数、 可利用率、 运行和维护费用、 月统计量、 年统计量、 风能设备开发信息、 风能设 备分布等。以上指标由各个风场提供。 环境评价指标 $2/、 难 ( 1) 32/ 减排量等。由于环境质量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以进行量化, 因此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 系统目前只设置了 / 个指标: 即提 $2/、 32/ 减排量, 供相同能源量的条件下, 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常规能源可以减少的 $2/ 和 32/ 排放量。 将资源监测指标输入到资源评价模型中,系统可以实时输出全国范围的风能理论资源 量、 可开发资源量, 再结合风能设备指标和经济评价指标, 就可以得到风能资源的可利用能 源量。 !"# 系统的主要功能 开发中国可再生能源 "#$ 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中国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资

!"#
系统设计
系统的目标 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资源的自然属性密切相关。 可再生能源的基本特点是: !可 再生性, 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定期重现和再生, 而不会因为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枯竭 (" 低密 度性, 与化石能源相比, 可再生能源的载体是地球表面一些质量密度较低或者通量密度较低 的物质,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能量密度较低, 在单位体积内和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来的能量也较 在地球表面某一确定的位置上, 可再生能源的能量释放不是连续的, 例如太阳 少(# 波动性, 能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呈日周期性变化, 风能具有季节的周期变化($ 非均匀性 ) 由于地球表 面的非均质性以及能源载体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连续性,造成了可再生能源资源在地球表 面空间的非均匀性, 一方面受到地球形状的制约, 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另一方面受到 能源载体的空间分布属性的制约, 表现出明显的景观地域性特征 (% 生态关联性 ) 由于可再 生能源的承载物质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 因此 ) 可再生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 关联属性*+,。 根据上述特点, 可再生能源的能源密度低、 不确定性程度大, 可获得量与技术密切相关, 同 时, 可再生能源的地域性强, 不易输送, 一般不进行地区间的贸易, 其资源量的实际开发程度 ., , 要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范围高效利用, 不仅需 受当地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情况的制约*-、 要可再生能源的理论资源量, 更重要的是各种能源可开发量、 开发条件的空间分布情况, 以及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能源需求量等。因此, 开发可再生能源 #$% 的目标就是通过空间信 息处理技术, 对随时间、 地域不断变化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量进行动态监测, 了解其地域分布 情况, 分析开发、 利用的可能性, 为政府部门、 能源开发商等制定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 系统的指标体系 只有建立一套科学、 合理的资源数量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才可能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准 确、 实时的动态监测。可再生能源资源就其数量特征可分为: 理论资源量、 技术可开发资源 量、 可利用资源量。此外, 还要考虑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分析。因此, 根据我国目 前可再生能源数据的获得途径以及方法的不同, 将其分为六大类: 基本图件资料、 遥感影像 数据、 动态监测指标、 装置参数以及由资源评价模型得到的资源数量、 资源经济量等, 如图 ! 所示。
第 %’ 卷
第H期






!"#$%& ’"$( ’")$* +,,-
!""# 年 %% 月
=>?@ABC >D ABE?@BC @F.>?@GF.
中国可再生能源 !"# 的设计与开发
王 瑛 % I 李晓兵 /% I 扈海波 % I 孔平涛 ! I 张东宏 ! 李俊峰 # I 王忠颖 # I 时!丽 #
( %7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科学研究所 I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I 北京 %""’&JK
!7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 I 北京 %"""’&K #7 宏观经济研究院 能源研究所 I 北京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