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计与开发 简答题 论述题练习题
GIS考试复习最全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GIS考试复习最全试题库[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6fe1b0d4d8d15abe234e98.png)
《地理信息系统》试卷1一、专业术语解释(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答: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2、空间数据编码答: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3、不规则三角网答:用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表示要素包括地形、降水等,按照实测点分布将他们连成三角网。
4、数据与信息答: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即信息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5、元数据答:数据的数据。
二、填空(共15个填空,每小空1分)1、地理空间实体主要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属性和时间等。
3、空间数据查询的类型包括基于SQL扩展、可视化和自然语言等。
4、常见的GIS软件有 ARC/INFO 、MAPGIS 、 ARCVIEW 等。
5、传统数据库结构主要有网状、层次和关系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
)1、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 B )、系统性、通用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等。
A.实用性;B.一致性;C.移植性;D.安全性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D )。
A.数据格式转换;B.投影转换;C.图幅拼接;D.数据分发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C)。
A地形分析 B缓冲区分析 C逻辑运算 D叠置分析4、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 C )起步。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5、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入设备的是( B )。
A.扫描仪;B.绘图仪;C.数字化仪;D.键盘四、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答题要点: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6分)(1)数据采集与编辑(1分)(2)数据存储与管理(1分)(3)数据处理和变换(1分)(4)空间分析和统计(1分)(5)产品制作与现实(1分)(6)二次开发和编程(1分)2、简述游程长度编码方法(6分)游程指相邻同值网格的数量,游程编码结构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网格合并,并记录合并后网格的值及合并网格的长度,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GIS考试复习最全题库(含答案)

GIS考试复习最全题库(含答案)《地理信息系统》试卷1一、专业术语解释(每题3分,满分15分)1、地理信息系统答: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2、空间数据编码答: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3、不规则三角网答:用来拟合连续分布现象的覆盖表面,表示要素包括地形、降水等,按照实测点分布将他们连成三角网。
4、数据与信息答: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即信息是经过处理后的数据。
5、元数据答:数据的数据。
二、填空(共15个填空,每小空1分)1、地理空间实体主要类型包括点、线和面等。
2、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属性和时间等。
3、空间数据查询的类型包括基于SQL扩展、可视化和自然语言等。
4、常见的GIS软件有ARC/INFO 、 MAPGIS 、ARCVIEW 等。
5、传统数据库结构主要有网状、层次和关系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
)1、空间数据编码的原则主要有(B )、系统性、通用性和标准化、可扩展性等。
A.实用性;B.一致性;C.移植性;D.安全性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过程的是( D )。
A.数据格式转换;B.投影转换;C.图幅拼接;D.数据分发3、空间集合分析主要完成(C)。
A地形分析B缓冲区分析C逻辑运算D叠置分析4、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自20世纪( C )起步。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5、以下设备中不属于GIS数据输入设备的是( B )。
A.扫描仪;B.绘图仪;C.数字化仪;D.体。
例如建立封闭多边形,实现道路的选取,进行最佳路径的计算等。
(2分)6、空间数据内插方法(6分)设已知一组空间数据,它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
GIS考试试题汇编

GIS考试试题汇编一、简答题1. 什么是GIS?2. GIS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3. 请简要描述地理数据模型的概念。
4. 请解释GIS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5. 请简述GIS的应用领域。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GIS的基本功能?- A. 数据采集-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分析- D. 数据销毁2. GIS最常用的数据类型是:- A. 栅格数据- B. 矢量数据- C. 属性数据- D. 拓扑数据3. 下列哪个软件不属于常见的GIS软件?- A. ArcGIS- B. QGIS- C. AutoCAD- D. MapInfo4. 属性查询是GIS中常用的操作之一,下列哪个查询条件是错误的?- A. 属性值等于某个特定值- B. 属性值大于某个特定值- C. 属性值不等于某个特定值- D. 属性值包含某个特定字符5. 下列哪个不是GIS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 A. GPS定位- B. 遥感影像解译- C. 人工绘制- D. 数据挖掘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简述GIS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3. 请解释GIS数据质量评估的概念,并列举几种常见的数据质量问题。
四、案例分析请以某个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GIS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 该案例中使用了哪些GIS数据类型?2. 通过GIS分析,该案例得出了哪些结论?3. 你认为该案例中还可以使用哪些其他的GIS功能来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上是GIS考试试题汇编,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GIS地理信息系统论述题集合

GIS地理信息系统论述题集合概述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地理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管理、地图绘制和分析等功能的综合系统。
它通过将地理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理空间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包括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土地利用、应急管理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GIS的论述题。
1. GIS的基本原理和组成GIS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属性数据等;人员包括GIS技术人员、数据管理员等。
GIS基本原理是将地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通过空间分析和地图绘制等手段来理解和展示地理问题。
2.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规划师们分析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等因素,从而进行合理的城市设计和规划。
例如,通过GIS可以分析人口密度分布,优化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布局,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人居环境。
另外,GIS还可以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
通过将地理空间数据与气象数据、人口数据等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灾害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3. GIS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GIS可以帮助环境管理人员进行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通过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例如,通过GIS可以评估土地的适宜性,帮助农业决策和土地规划。
此外,GIS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
通过将传感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环境指标,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4. GIS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GIS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地理数据与灾害风险数据相结合,可以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易发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GIS还可以帮助应急人员实时掌握灾情,调动救援力量,优化资源配置。
(完整版)GIS试题

海口市土地测绘院地理信息系统试题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1、GIS一般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构成。
2、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3、GIS空间数据的分类按数据结构来分,可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4、GIS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主要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和拓扑包含。
5、在进行空间缓冲区分析时,通常将研究的问题抽象为主体、邻近对象和作用条件三种因素。
6、由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的步骤主要分为边界提取、二值化、细化和跟踪。
7、栅格数据的压缩编码方式主要有链式编码、游程编码、块状编码和四叉树编码。
8、空间数据误差分为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
其中逻辑误差和几何误差为GIS特有。
9、DEM数据采集方法主要有地面测量、现有地图数字化、空间传感器和数字摄影测量方法。
10、投影转换的三种主要方式为正解变换、反解变换和数值变换。
二、简答题(48分,每题8分)1、简述GIS基础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
答:1)数据的采集和编辑;2)数据的输入和存储;3)数据的管理和维护;4)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数据的显示和输出;6)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编程。
2、对比分析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答:构3、简要介绍栅格数据的组织方法答:方法a:以象元为记录序列,不同层上同一象元位置上的各属性值表示为一个列数组。
N层中只记录一层的象元位置,节约大量存储空间,栅格个数很多。
方法b:每层每个象元的位置、属性一一记录,结构最简单,但浪费存储。
方法c:以层为基础,每层内以多边形为序记录多边形的属性值和多边形内各象元的坐标。
节约用于存储属性的空间。
将同一属性的制图单元的n个象元的属性只记录一次,便于地图分析和制图处理。
4、简述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在GIS的数据应用中的意义。
答:1)根据拓扑关系,可以确定地理实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利用拓扑数据,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GIS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1、GIS:是由计算机硬软件、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数据,从而为工程设计、土地利用、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决策等应用服务的计算机系统2、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3、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4、地图投影:是将地图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5、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
6、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二、简答题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与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2、GIS数据源主要有: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资料、多媒体资料、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优点缺点矢量1、便于面向现象(土壤类,土地利用单元等)2、结构紧凑,冗余度低,便于描述线或边界。
3、利于网络、检索分析,提供有效的拓扑编码,对需要拓扑信息的操作更有效。
4、图形显示质量好,精度高。
1、数据结构复杂,各自定义,不便于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数据交换困难。
2、多边形叠置分析困难,没有栅格有效,表达空间变化性能力差。
3、不能像数字图像那样做增强处理4、软硬件技术要求高,显示与绘图成本较高。
栅格1、结构简单,易于数据交换。
2、叠置分析和地理(能有效表达空间可变性)现象模拟较易。
3、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便于图像处理。
4、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1、现象识别效果不如矢量方法,难以表达拓扑。
2、图形数据量大,数据结构不严密不紧凑,需用压缩技术解决该问题。
3、投影转换困难。
4、图形质量转低,图形输出不美观,线条有锯齿,需用增加栅格数量来克服,但会增加数据文件。
4、GIS数据质量的内容和误差类型内容:❶位置精度:如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等,用以描述几何数据的质量。
GIS考试范围及标准答案库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指南主要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2.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任务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球空间信息。
它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的现势和变迁的各种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以模型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空间对象的行为,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以特定的格式支持输入/输出、存贮、显示以及进行地理空间信息查询、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
3.矢量数据矢量数据结构:用点、线、面表现地理实体,其空间位置由所在的坐标参考系中的坐标定义。
4.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明确定义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表示空间关系的方法主要有区域定义、邻接性、连通性、方向性、包含性等关系。
5.元数据元数据一般认为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空间元数据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6.栅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各个规则的网格单元,然后在各个网格单元内赋以空间对象相应的属性值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7.组件式GIS(ComGIS)ComGIS把GIS的功能模块化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GIS控件之间通过 COM 标准的“接口”进行通信,同时各个GIS控件之间、GIS控件与非GIS 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集成。
通过“积木”般的搭建,可构成各种应用系统。
8.WebGIS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实现GIS互操作的一条最佳解决途径。
从Internet的任意节点,用户都可以浏览Web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进行各种空间信息检索和空间分析。
9.数字高程模型(DEM)DEM——又称为数字高程模型,它是地表单元上的高程集合,通常用矩阵来表示。
GIS开发与设计(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组件GIS:是基于组件技术开发的GIS系统。
组件GIS将GIS的各个功能分解为若干组件或者控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这些组件可以是来自不同时期的产品,可以用任何语言开发,开发的环境也无特别的限制。
各个组件之间可以根据应用要求,通过可视界面和使用方便的接口可靠而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应用系统。
2、需求分析:是在对用户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应用型GIS设计的基础,是通过与系统潜在用户进行书面或者口头交流,将搜索的信息根据系统软件设计的要求归纳整理后,得到对系统概略的描述和可行性分析论证的文件。
3、数据元素: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对数据元素的描述通常包括:数据元素名,别名,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
4、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
对其描述通常包括: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数据流组成等。
5、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停留或者保存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1、“D:\superobject2\dd”;2、18;3、16;4、“dd”;5、SuperGridView;6、SuperMap1.Refresh;7、ThemeGraduatedSymbol. MakeDefault();8、SuperMap_GeometrySelected();9、SuperMap_Tracked();10、scfText, scfInteger, scfDouble, scfLong, scfSingle;三、读程序题,请写出下列程序执行的功能(共30分)1、答:A、将要生成tin格式的文件名写在文本框txtname中;B、判断来自于mainfrm窗体中的工作空间的第一个数据源是否存在,若存在则继续执行,若不存在则提示错误信息:打开数据源失败;C、判断所定义的tin的文件名是否合理,若合理继续执行,若不合理则将光标置于文本框中,提示用户在此输入;D、用3D分析控件的TintoContour()方法将Tin转为等高线,并且将生成的等高线数据集加载到主窗体的目录树中,此目录树中等高线节点为数据源节点的孩子节点并用listimage的第五个图标表示此节点;E、释放相应的变量;(7分)2、答:A、获得要查询的矢量图层;B、根据chkSort的V alue属性是真值或者是假值判断查询表达式的可选择性,若为真值并且升序的checkbox的value属性为真值,按照表达式和升序降序的条件进行查询;若chkSort的Value属性是真值并且降序的checkbox的value属性为真值时,则根据表达式和降序的条件进行查询;若chkSort的V alue属性是假值,则只根据文本表达式的条件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存放于记录集中;C、将查询的记录极进入选择集,并在frmMain窗体的地图空间中显示查询结果;D、释放相应的变量;(7分)3、答:A、显示符号库的内容;B、从符号库中选择所用符号,并把该符号赋值给objPositiveStyle变量;C、根据nx,ny的坐标将符号objPositiveStyle画在image控件picPositive中;D、将image控件内容进行刷新;(5分)4、答:A、选择所需要颜色赋值给Grid网格的背景色;B、在ok按钮中将grid网格中的颜色和值分赋值给单值专题图,同时将单值专题图显示在frmMain窗体中;C、释放变量;(11分)四、根据对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A、答案:(1)从工作空间中获得,语句为SuperWorkspace.DataSources.Item(i).Datasets.Item(i)(2)从打开的图层中获得,语句为yers.Item(i).Dataset(3)从选择集中获得,语句为:SuperMap.Selection.item(i).DatasetB、答案:(1)数据集中查询获得,语句为:Datasetvector= SuperWorkspace.DataSources.Item(i).Datasets.Item(i)DatasetV ector.Query(“查询条件”,True)(2)从选择集中获得,语句为:SuperMap.Selection..ToRecordset ()C、答案:(1)点线面层的风格soStyleSuperMap.ShowStylePicker()(2)文本层的风格soTextStyleSuperMap.ShowTextStylePicker()五、问答题(共10分)答:1、可行性分析A、技术水平、技术方法、技术力量;B、经费估算;C、财力状况;D、社会效益;F、支持程度;G、进度预测;2、需求分析A、现状调查;B、表和清单分析;C、数据流图分析;D、数据字典;3、总体设计阶段A、系统目标确定;B、系统设计基本原则;C、模块或子系统设计;D、系统组网方案;E、硬件配置;F、软件设计;G、代码设计;H、人机对话设计4、系统详细设计A、GIS功能设计;B、地理数据库设计;C、应用模型与方法设计;5、GIS软件设计A、应用型GIS软件设计的基本特点;B、信息描述;C、软件设计方法;6、用户界面设计A、用户界面的作用;B、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C、用户界面的主要类型及主要界面组件;D、GIS中常用的其他界面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1.何为GIS设计?GIS设计就是在GIS开发的整体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开发的特点、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系统定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地理模型库设计、GIS实施、GIS软件测试与评价、直到GIS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方法体系。
2.GIS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GIS设计目标就是通过改进系统设计方法、严格执行开发的阶段划分、进行各阶段质量把关以及做好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的实用性、降低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成本、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
GIS设计包括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的内容。
3.GIS有哪些特点?GIS作为一个特殊的软件领域,其主要特点是海量数据存储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基于GIS本身的特殊性,GIS设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⑴ GIS处理的是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庞大、实体种类繁多、实体间的关联复杂等特点。
⑵ GIS设计以空间数据为驱动。
⑶ GIS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部门繁多。
4.简要说明GIS有哪些产品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GIS产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是GIS最简单、最基本的产品之一。
通过GIS的地图数据库,可以实现地图的数字化存储,即数字地图。
b)桌面制图很多GIS产品具有桌面制图的功能(如MapInfo公司的MapInfo,ESRI公司的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等产品)。
桌面制图提供的产品不仅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显示、漫游、缩放,还可以对地图进行实时的编辑。
桌面制图是GIS传统的市场领域,也是份额最大的一块。
c)桌面GIS桌面GIS同时管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可以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操作,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由于它们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市政管理等部门。
d)专业化GIS专业化GIS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相对较强的分析功能。
地理数据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扑数据。
其中,拓扑数据指的是地理要素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专业化GIS不仅存储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而且还对其拓扑数据进行存储,极大增强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5.为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要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数据资源的贮备;二是要有技术支撑系统的保障,例如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三是共享规则的制订、被广泛采纳和遵循,主要包含标准、规范、政策和相关法律。
6.简要说明使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GIS设计需要完成的六个阶段内容。
⑴系统开发准备阶段。
针对用户提出开发系统的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组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开发的进度和计划。
如果新系统开发采取外包方式,本阶段还要包括招投标过程。
⑵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系统的界限、组织分工、业务流程、资源及薄弱环节等,绘制现行系统的相关图表。
在此基础上,与用户协商方案,提出初步的新系统目标,并进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提交可行性报告。
⑶系统分析阶段。
在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的图表工具进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划分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其逻辑功能需求,交付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说明书。
⑷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逻辑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并具体选择一个物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这个阶段还要进行人-机过程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文件数据库设计及程序模块、通讯网络设计等。
⑸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是新系统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主要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所完成的新系统物理模型。
包括软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程序设计、代码编写、调试。
还包括对用户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编制操作、使用手册和有关文档。
⑹维护和评价阶段。
对系统的修改和完善进行维护,如针对系统处理过程、程序、文件、数据库甚至某些设备和组织的变动进行相应的维护。
系统的评价,广义上贯穿于系统开发过程的始终,这里主要指系统开发后期的评价。
旨在将建成的新系统与预期的目标做一一比较,不同的指标综合体现为用户的满意程度——可接受性。
、原型法是应软件设计新情况和新要求的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主要体现为鼓励用户不断修改和完善需求,并根据新的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
请说明应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各个阶段的内容。
7.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包括哪几个阶段?⑴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在这一阶段中,用户根据系统的特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系统分析开发人员据此来确定系统的规模及基本框架,判断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否得到,同时应估算出开发原型的成本。
⑵开发初始原型。
开发初始原型仅仅反映用户的基本需求,并不要求完善。
⑶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
用户通过亲自使用原型,从而了解其需求得到的满足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开发人员一方面记录下用户提出的该系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原型系统引导、启发用户表达对系统的最终要求,在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反复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提炼用户需求以及需要修改和变动之处。
⑷修正和改进原型。
开发人员根据第三阶段中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发现的问题,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修改、扩充和完善。
这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8.用UML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有什么优点?采用UML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以下优点:①在面向对象设计领域,存在数十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都是相互独立的,而UML可以消除一些潜在的不必要的差异,以免用户混淆;②通过统一语义和符号表示,能够稳定面向对象技术市场,使项目根植于一个成熟的标准建模语言,从而可以大大拓宽所研制与开发的软件系统的适用范围,并大大提高其灵活程度。
9.系统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系统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以及工程的可行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用的策略即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工程进度表;最后编写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这个时期的工作通常又称为系统分析,由系统分析员负责完成。
10.简述GIS数据字典的任务?GIS数据字典的任务是对GIS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要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要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11.简述GIS成本有哪些部分组成?GIS的成本由五个部分组成:①购置并安装软硬件及其相关设备的费用;②生产系统所需数据的费用;③软件开发费用;④系统安装、运行和维护费用;⑤人员培训费用。
12.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总体架构与软、硬件配置,根据系统分析成果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并设计数据库总体结构。
13.试述详细设计与总体设计阶段工作的差别?详细设计以总体设计阶段的工作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总体设计阶段,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⑴在总体设计阶段,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比较抽象的方式描述,例如,总体设计阶段可以声明矩阵在概念上可以表示一幅遥感图像,详细设计就要确定用什么数据结构来表示这样的遥感影像。
⑵详细设计要提供关于算法的更多细节,例如,总体设计可以声明一个模块的作用是对一个表进行排序,详细设计则要确定使用哪种排序算法。
总之,在详细设计阶段为每个模块增加足够的细节,使得程序员能够以相当直接的方式对每个模块编码。
14.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主要表达工具有哪些?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主要表达工具有:程序流程图、N-S盒式图、问题分析图、类程序设计语言、序列图和活动图。
15.试说明关系型数据库建库三个范式的内涵。
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简称1st NF)要求同一张表中没有重复项出现,如果有则应将重复项删除。
这个删除重复项的过程就称为规范化处理。
第二范式(sencond normal form,简称2nd NF)要求每个表必须有一个(而且仅一个)数据元素为主关键词(primary key),其它数据元素与主关键词一一对应。
主关键词在表中必须具有唯一性,作为主关键词的数据项中不能出现重复的记录。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简称3rd NF)是指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唯一地被主关键词所标识,而且他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它的函数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满足2nd NF的关系表来说,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数据元素的函数还依赖于其它非关键词数据元素的现象。
16.程序编写的组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程序编写的组织管理包括:1)对程序员组织训练;2)购进软件消化利用;3)程序编写;4)程序模块的调试;5)程序模块的验收。
17.组件式GIS具有哪些特点?1)小巧灵活、价格便宜;2)无须专门GIS开发语言,直接嵌入可视化开发工具;3)不逊色于传统GIS软件的强大GIS功能;4)直接嵌入各种开发工具,开发简捷;5)更加大众化,使非专业的普通用户也能够开发和集成GIS应用系统。
18.简述述组件式GIS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用户调研、可行性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基础平台选择、熟悉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使用。
19.简述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程序语言的选择;2)程序设计风格的确定;3)系统代码文档的编写。
20.简述程序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有哪些排除方法?方法有:1)硬性排错:采用试验的方法,比如设置临时变量、增加调试语句、设置断点、单步执行等。
2)归纳法排错:准备几组有代表性的输入数据,反复执行,对得出的错误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错误原因及位置假想,再用新的一组测试数据去验证这些假想。
3)演绎法排错:针对各组测试数据所得出的结果,列举出所有可能引起出错的原因,然后逐一排除不可能发生的原因与假设,将余下的原因作为主攻方向,最终确定错误位置4)跟踪法排错:在错误征兆附近进行跟踪找错;错误诊断出来以后,需要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应立即利用先前的测试用例,重复先前的测试过程,进一步验证排错的正确性。
21.系统文档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系统文档主要包括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架构方案、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报告、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等。
22.如何有效地维护和管理系统文档?1)软件开发小组应由一位文档保管员负责集中保管本项目的已生成文档(主文档)。
2)开发小组成员可根据工作需要自己保留一些个人文档,但这些文档一般都应是主文本的复制件,应与主文本保持一致,在做必要修改时,也应同步修改主文档。
3)开发人员个人只保存主文档中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部分文档。
4)在新文档取代旧文档时,管理人员应及时注销旧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