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04通信作者:彭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Email:pengbin3@hotmail.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标准与讨论・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

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尽管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不尽相同,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未经治疗的大面积半球脑梗死(largehemisphericinfarction,LHI)神经功能恶化及病死率高达40%~80%[1-2]。

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伴脑水肿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也高达20%~30%,绝大部分存活的患者仍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

因此,降低重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脑血管病管理的核心任务。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目前尚缺乏对重症脑血管病较为统一的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

LHI是重症疾病,1996年引入“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stroke)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卒中,重在强调其不良预后[2]。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高,血肿的大小及部位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 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指非机械通气患者在卒中发病7 d内新出现的肺炎。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应警惕卒中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Ⅰ类
C级
2 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
Ⅰ类
C级
3
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或诊断肺炎后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不推荐 预防性使用,应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
Ⅱ类
B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8.防治并发症
➢ 深静脉血栓(DVT):我国指南推荐脑梗死患者应尽早活动、抬高下肢,避免下肢输液。但重症 卒中患者通常生命体征不稳定,故应结合具体情况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早期活动、抬高下肢
3
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降压目标尚缺乏证据,应个体化治疗和进一步研究
推荐等级
Ⅱ类 Ⅰ类 Ⅱ类 Ⅱ类
证据级别
C级 B级 B级 C级
4
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 SAH 的血压目标值,对已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应维持收缩压<160 mmHg且保持平均动脉压>90 mmHg,严格避免低血压
Ⅲ类
C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Ⅱ类
C级
Ⅱ类
C级
Ⅰ类
C级
卒 中 的 重 症 监 护 与 管 理 重 症 管 理
----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1.气道管理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04通信作者:彭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Email:pengbin3@hotmail.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标准与讨论・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

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尽管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不尽相同,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未经治疗的大面积半球脑梗死(largehemisphericinfarction,LHI)神经功能恶化及病死率高达40%~80%[1-2]。

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伴脑水肿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也高达20%~30%,绝大部分存活的患者仍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

因此,降低重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脑血管病管理的核心任务。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目前尚缺乏对重症脑血管病较为统一的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

LHI是重症疾病,1996年引入“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stroke)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卒中,重在强调其不良预后[2]。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高,血肿的大小及部位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订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

该指南针对重症脑梗死、重症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重症监护与管理、神经专科管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我国现有卒中患者超过1 700万例,高居全球首位。

重症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负担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于2015年组织编写并发布了我国首部《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委会也发布了相关专家共识。

此版更新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指南和共识,参考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由于篇幅所限,本次更新主要以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SAH)为代表,未涵盖脑静脉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病,相关内容可参考相应指南。

本版指南基于不同类型卒中重症管理共性,提出重症卒中全程管理的理念,关注重症管理与卒中专科诊治相结合,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患者提供合理诊治,转重症为轻症,防止发展为危重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我们通过系统文献检索进行证据更新和评价,由神经内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执笔撰写,经过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神经外科和护理等专家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为参与重症卒中诊疗的医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指导。

本指南已注册(PREPARE⁃2023CN092)。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影像学指征:大面积半球脑梗死;早期出 各种指南均推荐间断充气加压装置改善预后,降低制动患者的DVT风险。不推荐使用弹力袜或阶梯弹力袜预防DVT。
各种指南均推荐间断充气加压装置改善预后,降低制动患者的DVT风险。不推荐使用弹力袜或阶梯弹力袜预防DVT。
现超过50%MCA区域的CT低密度征,伴 各种指南均推荐间断充气加压装置改善预后,降低制动患者的DVT风险。不推荐使用弹力袜或阶梯弹力袜预防DVT。
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1)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对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理提出指导意见。建议遵循现行相关脑血管病血压管理指南进行个体化管理。 (2)及早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确定营养支持途径,推荐肠内营养支持,如因胃肠功能不全使得胃肠营养不能提供所需的全部目标热量, 可考虑肠内、肠外营养结合或肠外营养支持(Ⅰ级推荐,B级证据)。
时,应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辅助机械通气(Ⅰ级推荐,C 级证据)。 (3)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进行评估,及时拔出气管插管(Ⅰ 级推荐,C级证据)。 (4)当患者拔管失败或插管超过14d,应选择时机进行气管 切开(Ⅱ级推荐, C级证据)。
一、总体管理
(二)血压管理
推荐意见: (1)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对重症脑血管病的血压管
接受特殊治疗: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 普通ICU输血的血红蛋白阈值为70g/L。
严重神经功能障碍(NIHSS评分≥17分);
血管内取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去骨瓣减 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注: ESO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指南中推荐可选择的止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但在破裂动脉瘤未闭塞之前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如疼痛 严重,可选用可待因、曲马多(栓剂或静脉制剂)。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重症脑血管病管理体系
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04通信作者:彭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Email:pengbin3@hotmail.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标准与讨论・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

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尽管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预后不尽相同,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未经治疗的大面积半球脑梗死(largehemisphericinfarction,LHI)神经功能恶化及病死率高达40%~80%[1-2]。

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伴脑水肿的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也高达20%~30%,绝大部分存活的患者仍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

因此,降低重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脑血管病管理的核心任务。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目前尚缺乏对重症脑血管病较为统一的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

LHI是重症疾病,1996年引入“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stroke)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卒中,重在强调其不良预后[2]。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高,血肿的大小及部位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PPT课件

均动脉为85mmHg,降
血压降至220mmg以
下,并建议对LHI患者
调整血压时应减少血
压变异
2014ESO脑出血指南
2014ESO脑出血指南推荐在发 病后6h内将收缩压快速降低至
140mmHg以下
2015年美国脑出血 治疗指南
1、For ICH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BP between 150 and 220 mmHg and without contraindication to acute BP treatment, acute lowering of SBP to 140 mm Hg is safe (Class I; Level of Evidence A) and can be effective for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Class IIa; Level of Evidence B). (Revised from the previous guideline)
出血强化降压研究(INT
重症脑出血的血压管理?
ERACT)中,患者的出
血量相对较小(75%的患者出 血量<20ml)尚不清楚快速降 压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安 全性与有效性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
我国指南推荐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 >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
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mmHg时,可
◆血红蛋白管理
◆营养支持 ◆预防沉静脉血栓
◆护理
◆医疗伦理 ◆……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美国神经重症协会
缺乏重症脑血管病相关的高质 量的临床研究。有学者认为, 尽管应避免贫血,但目前尚不 推荐积极的输血方法。美国神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教学文稿PPT27页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教学文稿PPT27页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教学文稿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